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研究了在滴灌覆膜条件下,加工番茄养分吸收及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加工番茄前期以营养生长为主,所吸收的养分主要分配于茎、叶中,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加工番茄的生长重心逐步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移,分配于果中的养分越来越多。加工番茄植株中氮、磷、钾等养分含量特点是:番茄植株中磷的含量明显低于氮和钾的含量,而且在各个不同生育期,加工番茄植株的不同部位其养分含量及其分配又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研究蛹草拟青霉(Paecilomyces militaris)液体发酵液有机代谢产物的合成特点和固体栽培基质有机代谢产物对蛹草拟青霉菌丝营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蛹草拟青霉液体发酵液有机代谢产物总量与其菌丝体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将蛹草拟青霉固体栽培采收后,其培养基质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对其菌丝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能促进菌丝体转色,使其由营养生长阶段向生殖生长阶段的转变时间显著缩短.  相似文献   

3.
对玉米生长发育特点和玉米对气象条件的需求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菏泽玉米生育期间气象条件的特点和气象条件对各发育阶段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苗期是营养生长阶段,穗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花粒期是以生殖生长为中心的时期。菏泽玉米主要生育期(6~8月)水热同季,光照充足,与玉米的生理需求一致。玉米产量一般随着供水量的增加而增加。评价了气象条件对夏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为指导农业生产趋利避害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普陀水仙鳞茎球的观赏,大球率以及种球繁殖速度,作者对其鳞茎球进行了类似园艺上修剪方法的处理,结果表明:该处理对营养生和生殖生长起到了不同的调节作用,其中切去顶端1/5,可促进生殖生长并抑制营养生长,直径1mm的钢针穿刺促进了营养生长,而倒放鳞茎球既抑制营养生长又抑制生殖生长。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AC合剂对悬铃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AC合剂对茎叶生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筛选的最适浓度AC3合剂对茎叶的营养生长影响甚微,却能使使悬铃木的雌雄花序及幼果等生殖器官生长严重紊乱,干枯,脱落,从而得到减灭球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根据对2个不同草莓品种在呈梯度变化的温度下的生长状态的观察结果,包括根、茎、叶等营养生长和果实生长,详细的阐述了温度条件对草莓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影响,并与野生草莓对温度的适应性比较,探讨了驯化后的草莓对温度的适应性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丹参茎尖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不同种类、不同浓度和不同配比的外源激素对丹参茎尖培养的作用,建立了丹参快速繁殖的方法.结果表明:在MS培养基中,1.0mg/L BA和0.1mg/L NAA配合使用时茎尖的生长状况最好,茎尖的成活率高达91.4%;GA对茎尖分化有抑制作用;附加1.0mg/L BA时芽的增殖效果最好;附加0.5mg/L IAA有很好的诱导生根的作用,而且可以缩短生根周期.  相似文献   

8.
系统地筛选了甘薯茎尖蛋白质最适的提取酶解条件,比较了淀粉加工型和蔬菜专用型甘薯茎尖的营养成分,研究结果表明:用新鲜甘薯茎尖质量2倍体积的0.1%NaHSO3溶液、30 ℃下搅拌30 min,水溶性蛋白质的提取率可达52%;在此条件下加入木瓜蛋白酶、50 ℃下搅拌水解4 h,水溶性蛋白质的提取率可提高到75%,茎尖蛋白质的水解度可达24.8%.该方法制备的富含功能多肽的甘薯茎尖粉末的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和黄酮类物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4.19%、5.41%和3.31%,与蔬菜专用型甘薯茎尖制备的产品无显著差异.该研究开发了利用淀粉加工型甘薯茎尖制备富含营养和功能多肽的保健食品的工艺,为利用田间废弃的甘薯茎尖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应用透射电镜对荔枝茎类生长锥由营养生长转变为生殖生长过程的细胞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荔枝圆锥花序发育期细胞排列紧密,细胞质浓,液泡小,细胞核大并占据着细胞大部分位置;细胞质内有丰富的线粒体和膜状系统,整个膜状系统内连细胞核,细胞内囊泡大量形成、融合与迁移。这些均显示出细胞内结构物质在此期经历着活跃的周转和合成代谢,细胞内部在基因 的控制下有序地表达,为发育过程质的转变积累足够的信息和物质。生长锥由尖长变为宽平的花序原基时,其组织细胞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最显著的特征是在此过程中,有一些细胞发生了程序性死亡。正在凋亡的细胞核染色质固缩、趋边、核膜破裂或皱缩、细胞质囊泡化并将降解的物质运转到周围细胞,从而保证了其他细胞正常发育以及生长的细胞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所用六个基因型的玉米茎尖分生组织在添加500mg/L水解溶蛋白和9.0-13.5μmol/L6-BA的改良MS培养基上培养四周,茎尖可产生由腋芽和不定芽组成的密集的丛生芽.在含有4.5μmol/L6-BA和1.0-2.0μmol/L2.4-4的培养基上,茎尖分生组织产生“层状”伸展的愈伤组织.将愈伤组织转移到发育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表面可观察到大量的胚状体出现,胚状体继续发育成丛生芽.激素浓度和种类不同明显影响茎尖产生胚状体和丛生芽的数量,基因型不同的茎尖,其产生胚状体或丛生芽的能力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对春玉米进行锌-65示踪实验表明,苗期叶面喷施锌肥后很快被吸收,8小时后大量转入茎部,4天内茎、叶对锌-65的吸收分别占总吸收量的47.5%和40.9%.抽雄期喷施,主要运转入生殖器官,最后大量积累到籽粒中.锌的放射性强度由植株顶端至根基各组织器官逐渐减小,幼嫩组织中锌的含量高于老化组织.成熟期春玉米植株中锌的分布不同,即籽粒>茎、叶>根,而玉米果穗中部籽粒的锌含量明显高于上下两端.  相似文献   

12.
青藏高原蒿草属植物繁殖系统生物学特性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观察和总结了青藏高原蒿草属植物繁育系统的基本特点,并对其特别功能及其进化与适应意义进行了讨论。嵩草属植物具有两个显著的繁殖特点:发达的地下根茎营养繁殖系统和兼性的次级有性恢复系统。各类杂交、突变与染色体各种型式的变化在蒿草属植物中总是同营养繁殖同时存在的;发达的地下根茎营养繁殖系统不仅具有繁殖、传播扩散、占领新生态位的功能,而且还具有使高度适应性的类群或杂种复合类群保持高度纯系性和稳定性,使其优越的遗传基因组合型不至于在有性生殖过程中被破坏或丢失的优势。兼性的次级有性恢复系统使高度适应性和进化性的单纯群在次级遗传生态学过程中转变为有性可育,进一步加强了筛选和甑别适应与进化优秀基因的良性循环。蒿草属植物的繁殖系统蕴藏着极大的居群生态学、遗传生态学和环境适应机制,使蒿草属植物的进化潜力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嵩草属植物具有的这种特殊繁育系统是在对青藏高原环境变化的长期适应中获得的  相似文献   

13.
B_9对花生幼苗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幼苗三叶期用1000PPmB_9溶液喷施叶片.处理后,每隔二天测定茎尖、成长叶和根的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以及主茎高度,结果表明:1.在正常情况下,花生幼苗不同器官的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大小依次为:根>成长叶>茎尖;而且此酶活性随着植株年龄的增大而逐步升高.2.B_9明显提高了花生茎尖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而对根和叶的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似乎没有影响.3.B_9明显抑制花生幼苗主茎伸长.  相似文献   

14.
花椰菜(Brassica oleracea var. botrytis)花球外植体成苗的形态发生途径是由原来发育成花器官的顶端分生组织改变发育途径,不经过脱分化阶段,直接成苗。这是花球外植体的顶端分生组织细胞由生殖生长状态向营养生长状态的逆转。在这一过程中,激素起着决定性作用。花蕾外植体乃是经脱分化后成苗的。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不同叶龄光周期诱导对圆果种黄麻营养期长短、产量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结果表明 :营养期长短受 7叶龄以上光周期诱导的影响是随叶龄的增大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 ;7叶龄前的与 7叶龄后的处理 ,其产量和产量性状有明显差异 ;在 7叶龄之后 ,产量性状受光温的影响是随叶龄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16.
玉米秸在贵州来源极为丰富,采用木桶式栽培法,利用玉米秸生料栽培凤尾菇,出菇产量比往年同时期的床式栽培作对比试验,其产量增加了两倍多。此法投资少,占地小,见效快,是个人、集体和农村进行食用菌栽培的较理想选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该文首次尝试把种群生态学中的内禀增长力(rm)的概念用于人口。并计算了壮族人口的净雌生殖率R。(3.1375/♀),平均世代生育历期T(30.71年)、自然增长力rm(0.0372)、周期增长率λ(1.0379)等.研究发现缩短生育历期比增加净雌生殖率对人口的rm的贡献要大得多.因此,提倡晚婚晚育比少生更重要.  相似文献   

18.
庞喜武  李晶 《武夷科学》2009,25(1):101-103
玉米生物拌种剂不但能防治玉米病虫害,还能起到促进玉米生长发育的作用,从而提高产量。本文利用福太尔玉米生物拌种剂为材料,研究其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及防治病虫害的效果,从而为进一步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利用扫描电镜及组织学方法观察了石刁柏(Asparagus of ficinalis)的花药愈伤组织及由该愈伤组织产生的根、茎和胚状体。愈伤组织可分为三种,其表面形态及将来的发育方向都有差异。胚状体有内、外两种起源方式,胚状体的发生是不同步的,其发育顺序及结构与合子胚大体相似,有少数胚状体形成了植株。茎端最早是在愈伤组织表层产生,茎端具典型的原套原体结构,原套细胞仅一层。培养产生的根、茎与自然生长的根、茎在形态结构上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采用预制缺口试样,测试了Ti-33%Al-3%Cr-0.5%Mo(质量分数)合金双态组织材料的室温KIC值.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薄板状试样内裂纹扩展动态过程;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进一步研究了薄膜试样内裂纹扩展动态过程,以及裂纹尖端附近区域上的变形亚结构.试验结果表明,TiAl基合金双态组织试样表现出低的室温断裂韧性,归因于γ相晶粒内容易形成剪切带,造成了γ相晶粒对裂纹扩展表现出低的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