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总质心系能量s~(1/2)=540GeV 的pp 反应中,关于不同■快度窗口内带电粒子多重数分布和多重数正关联的最新实验数据,进一步证实了模型所提出的高能强子—强子非衍碰撞过程的统计性质。模型对未来更高能量的实验作了预言。  相似文献   

2.
强子基本发射源的物理性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p-p碰撞与■-p碰撞产生三个基本源,e~ -e~-碰撞产生五个源,双喷注有三个源且任何碰撞都产生中心快度区(基本源)。全部基本强子发射源都服从KNO标度,快度与动量分布服从亚群标度,这是短距离量子场论的结果。当s~(1/2)=540GeV时,中心源与碎裂源距离为8m_η~(-1)。由于事例为相容同时又独立的集合,这里提出了一种求和规则。并表明在基本强子发射源质心静止的Corentz坐标系中,任何源都具有相同的分布及物理性质。  相似文献   

3.
强子-强子散射,在超高能情况下,点模型预期其总截面趋于一个不变的常数。然而实验数据却表明总截面随能量的增大而上升,说明强子具有结构性。许多作者用不同的观点和方法,计算过p-p、p-K散射总截面,得出了与实验基本相符的结果。 本文将把作者之一提出的强子中亚夸克的动量分布函数和强子中夸克的动量分布函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PP对撞机实验数据和较低能量下的非■射标度无关分布之间的偏离,指出这一偏离可以在三火球模型中得到自然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Feynman变量x_F=2p/s~(1/2)不适合强子动量分布。当用重整化半群标度变量x=p/

,p_⊥/并注意强子喷注的动量与横动量的平均值约为中心区的两倍,便得到与实验符合的标度律。高能强子-强子碰撞产生中心区,碎裂区与高p_⊥喷注;σ_T≈σ_T~CR,σ_T~F/σ_T≈10~(-2),σ_T~J/σ_T≈10~(-4),三者的合成分布与高p_⊥的CCOR与CCRS数据符合(s~(1/2)=53Gev)。量子场的长度维度(Dimensiongrad)与反常维度组成的短距离参数α(g_R)足以描述实验数据,微扰论的顶角表现发散度的总和的贡献与反常维度同一数量级。  相似文献   


6.
强子多重数分布的研究 ,从KNO Scaling(标度 ) [1] 算起 ,已有 2 0多年的历史 .动量分布的Feynman 杨标度被破坏后由平均标度代替[2 ] .重整化群方程能够证明KNO标度[3] ,而且可得到多重数与非弹性度服从Kendall标度分布[3] .KNO标度的理论基础是重整化群 ,是 [C‖O] 类半群对称性[4 ,5] .强子动量·多重数关联(S1/ 2 =2 2~ 90 0GeV)的研究表明[4 ] :粒子·粒子碰撞产生 3个发射源 ,a+b→NJ0 +NJ1+NJ2 强子 ;由此确定了基本强子发射源的物理性质 (UAl数据 ,TASSO数据 ) [4 ,6 ] .在这…  相似文献   

7.
强子物理学的三个定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强子喷注现象的理论中Quark-parton是能量极值定理的实体形像,能量极值定理可以代替Quark-parton假设:QCD与能量极值定理一致。四动量分布函数的单峰定理能从L.Schwartz广义函数论的破缺标度不变性推证出来,这个定理为分析复杂的强子实验数据提供了一个原则。四动量均值定理是Wightman对称性与破缺标度不变性的结果;从这个定理能推导出Dao标度。KNO标度与Dao标度应统一称为重正化半群标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热组分模型系统研究了SPS能区每核子能量200 GeV下p-、d-、O-和S-nucleus等非对称碰撞系统的末态强子的净质子分布和带电强子的快度分布特征,讨论了非对称碰撞系统在中心区、射弹碎裂区和靶碎裂区粒子分布情况.中心区域形成集体流达到热化.  相似文献   

9.
应用推广的分维计算式,讨论了在高能强子—强子碰撞中产生的末态粒子动量分布在快度中心区的分维数,发现在质心系能量为11.5~900GeV时,其值为2.  相似文献   

10.
原子核强相互作用外场中的强子多重产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短距离量子场论作指导,比较d-d,p-α,α-α与p-p碰撞中强子多重产生的实验数据,建立起相对论性的原子核外场的方位阱广函模型,对数型A依赖ln A~δ,解释了大量的强子-核与核-核碰撞数据:能量-动量分布,海鸥效应,各类多重数关联.质子场的反常维度2v_(F)(g_n)≈-1/ 4~(-2/ 3),讨论了强子质壳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从三火球模型出发,根据文献2所给的平均多重数(n)的计算公式,预言了在Tevatron和LHC能量下强子-强子碰撞的总多重数分布P(n),并将所预言的结果与文献3用二分量随机模型预言的多重数分布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强子多重数分布及其关联的质量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单个强子发射源的(βN/〈N〉)1+νKν(βΝ/〈N〉多重数标度分布来刻画多重产生问题,作者在考虑了强子发射源的相对论Doppler运动与AD效应之后,不仅质量效应被明显地揭示出来;而且说明高阶关联的实验数据((s)=22-1800GeV)、积分关联参数、奇斜度、峭度和统计矩(〈Nq〉/〈N〉q,q=2,3,4)是质量效应的理论基础;同时,表明基于[c‖0]半群对称性(重整化群方程)的兰道不等式亦得到实验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在夸克组合图像下考虑因子化假设并计入净夸克的影响和强衰变、电磁衰变的贡献,推导出各种末态强子的产额公式.利用产额公式计算RHIC能区Cu+Cu碰撞中质心系能量为200GeV中间快度区不同中心度下的强子产额及产额比,并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发现,质心系能量为200GeV的Cu+Cu碰撞从中心到边缘的理论计算结果在误差范围内与实验数据符合.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略地概述了近来所提出的层子层次的火球模型的基本思想,这一模型将能很好地解释有关超高能宇宙线实验中的一些新现象,如次级粒子平均多重数,随S~(1/2)上升,平均横动量随S~(1/4)上升,强子空间分布的“多心”结构……等。这一模型还能给出有关次级粒子的纵动量P_N和横动量P_以及大小火球的次级粒子多重数,粒子动量分布等,能和实验做进一步比较的预言。这表明在超高能宇宙线实验中将能探测到是否有亚层子存在的信息,同时还表明现有超高能宇宙线实验中观察到的一些新现象有可能提供这类信息。  相似文献   

15.
假定强子碰撞的多重产生主要来自两个强子中的胶子相互作用,我们利用量子色动力学中的一些结论,得到强子非弹性碰撞中末态荷电粒子平均多重数〈n_(ch)〉=(Q~(3/4))/(a+bQ~(1/4)lnQ+cQ~(1/4))。理论与目前加速器实验测得的质子——质子碰撞多重产生结果大致相符。  相似文献   

16.
用基于非广延热力学Tsallis统计的爆炸波(Tsallis blast-wave,TBW)模型研究了RHIC能区200GeV质心能量氘核-金核(d+Au)碰撞系统中心快度区和前(后)向快度区轻强子和J/Ψ的横动量谱.在全动量区间,TBW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粒子谱.分析结果表明,200GeV d+Au中心碰撞中平均径向流不为零,其大小介于同能量的质子-质子(p+p)与金核-金核(Au+Au)碰撞系统之间,d+Au碰撞中存在显著的冷核物质(cold nuclear matter,CNM)效应.J/Ψ在中心快度区径向流为零,而在后向快度区具有非零的径向流,可能预示在d+Au碰撞系统中已探测到色玻璃凝聚(color glass condensate,CGC)效应.  相似文献   

17.
从2010年开始,VEPP-2000正负电子对撞机上的SND探测器在质心能量区间0.3~2.0GeV正式运行.基于已获取数据,得到了正负电子淹没到强子过程研究的新结果.  相似文献   

18.
非微扰(短距离) 量子场论的横动量标度分布Q- v⊥ Kν(β⊥ Q⊥/〈Q⊥〉) 与实验数据( S= 5 ~1 800GeV)符合得很好,在固定多重数N 用快度截断技术后的质量证认数据( 单个强子源, S= 1 800 GeV) 与低能p⊥- 分布重合( S= 5GeV) ,低能p⊥- 分布反常的困难消失.这里量子场反常维度-2 γB( gR) = 0 .084±0 .002 (αs = 0 .126 ±0.003 ,QCD).强子源的相对论性多普勒(Doppler)效应存在,而标度律仍然成立.  相似文献   

19.
强子化过程普遍存在于各种高能反应中,属于当前仍未解决的非微扰量子色动力学问题,只能通过各种唯象模型来描述.该文根据当前流行的LUND弦碎裂模型和夸克组合模型的强子化图象,针对超级Z工厂,讨论了强子多重数、重子介子比、重子反重子关联等系列强子化效应,将上述强子化模型的理论预言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未来计划建造的超级Z工厂,在实验精细检验强子化机制、探寻稀有强子产生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CDF实验所显示的非弹过程中心赝快度密度随能量的增加呈ln2s增长的趋势,对参数化模型中的非弹过程赝快度分布以及带电粒子多重数与质心系能量的关系进行了调整.假定原初宇宙线成份以重核为主,应用调整后的模型,对超高能宇宙线粒子在大气中的行为进行了MonteCarlo模拟(称为NMPI模型).将NMPI模型模似结果同甘巴拉山铅乳胶室实验结果作的比较表明,模拟基本能说明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