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广玉 《甘肃科技》2004,20(6):160-160,158
在甘肃黄土高原地区 ,旱农是经济主体 ,要实现本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科学利用至关重要。若能在现有的条件下 ,将领先的农业高新技术和传统的集水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广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探索出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科学有效的“雨养农业”的新路子 ,这既是保证当地居民食物供应的需要 ,也是为西部大开发奠定稳固的农业基础  相似文献   

2.
论河南省的集水农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集水农业的要领及内容,论述了河南省发展集水农业的紧迫性和可行性,并通过实例分析说明集水农业的理论在河南省农业生产实践中的适合性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范重秀  安文芝 《甘肃科技》2010,26(14):164-166
甘肃省广泛分布于半干旱半湿润偏旱区,无灌溉条件,依靠天然降水从事农作物生产,水分是限制农业生产的瓶颈。采用大田微型集水区农业技术措施的微型集水法可减少水土流失,能有效地增加耕地蓄水量,而且保水效果较好,使"降水集水—蓄水保水—节水用水"农业用水得以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4.
浅谈抗旱造林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换梅 《太原科技》2010,(2):78-79,86
从抗旱树种的选择,土壤集水、蓄水和保墒抗旱技术以及保水剂和化学抗旱剂抗在旱造林技术中的运用等方面,阐述了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有严重季节性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作为可利用水资源的重要部分,地下水资源已成为制约半干旱农牧交错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笔者详细分析了坝上地区地下水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赋存特征及脆弱性,重点对坝上井灌区地下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探讨.科学规划井灌工程、进行项目配套、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农业、加强管理是解决坝上地下水持续利用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可降解地膜覆盖抗旱造林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膜覆盖抗旱造林,几年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林业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推出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抗旱集水新技术,能够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相对节约造林投资。  相似文献   

7.
半干旱区温室集雨节水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西地处黄土高原西部半干旱丘陵沟壑区 ,年均降水量 415mm ,年均气温 6.2℃ ,≥ 10℃积温 2 0 75℃ ,年辐射总量 5 898MJ/m2 ,年日照时数 2 5 0 0h ,属中温半干旱气候类型 ,具备发展节能日光温室的基本条件。该地区水资源稀少无法进行蔬菜生产或只能种植一些粗放型的叶菜 ,经济效益差。集雨节水农业的试验、示范和推广 ,为旱区发展节能日光温室提供了新思路。通过近几年的试验、实践和调查 ,逐步形成了定西干旱半干旱区以集雨节水栽培技术为主的节能日光温室发展模式。1 雨水收集与贮存研究表明 ,发展节能日光温室最适宜的集水方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能值分析方法,以柴达木地区五年来的农业经济系统投入和产出数据为依据,分析了柴达木地区农业各种要素的投入比例、农牧渔之间产出的结构,找出本地区在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半干旱黄土高原集水农业的气候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分不足是半干旱黄土高原旱地农业农田生产力水平的主要制约因素通过对甘肃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自然降水和土壤水分等农业气候因子的动态分析,发现5,6月间降水低谷与7~9月丰水季节交替重复出现是本区正常的天气现象.这一降水低谷引起土壤水份低值槽现象,造成夏粮作物的“卡脖旱”,严重影响产量在该区发展集水农业,雨季蓄积雨水,于次年5~6月间干旱季节进行补偿性灌溉,充分利用两季雨水,消除土壤水份低值槽现象,从而达到增产目的。因此,从气候学角度讲,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实行集水农业是必要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鲜卑拓跋氏统一北方后逐步向中原推进,其生产和生活方式相应地发生变化,由以牧为主转为农牧并举或以农为主。北朝在陇右地区推行重农政策,使陇右农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为隋唐时该地的富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GIS支持下, 基于芦山地震灾区生态环境敏感性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估, 研究灾区恢复生态系统功能和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方法, 提出灾后重建国土空间优化开发格局的方案, 指出各个区域的保护措施和发展方向。按照主要功能定位, 优化后的国土空间分为生态保护区、生态农业发展区和生态城镇复合发展区3个区域: 1) 芦山地震灾区生态保护区, 占区域总面积的80.6%, 以维护生态安全为目标, 保护和恢复区域重要的生态功能, 实施生态修复; 2) 生态农业发展区, 约占区域总面积的 13.4%, 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功能区, 其主导生态功能为农产品供给保障, 同时兼具土壤保持功能; 3) 生态城镇复合发展区, 仅占区域总面积的 6.0%, 是区域城镇化和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 应依据当地发展需求, 进行生态城镇化建设, 同时注重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12.
发展绿色食品生产是生态农业建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要求,客观评价里下河地区发展绿色食品生产的环境状况,得出里下河地区具有发展绿色食品生产显著的农业生态环境优势,同时从农业循环经济的原理论述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是高效生态农业的产物.为地方政府在制定发展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规划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白云花水库建设对科尔沁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白云花水的修建对地处霍林河下游半干旱区域的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带来的负面效应,分析了工程实施后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可能对湿地植物与水禽产生的灾难性后果,并提出了霍林河全流域实施统一管理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宝鸡市凤翔县生态农业建设模式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宝鸡市凤翔县作为研究区,在分析其生态农业基础优势、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凤翔县生态农业建设的三种主要模式,即生态型种一养一加一体化模式,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开发生态工程模式和种—养—沼—加复合生态工程循环型模式。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若干新开发出的生态农业模式,如废弃物循环利用生态养殖模式、鱼及蔬菜双双高倍增产种养生态模式、生产各环节的产品副产品包括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模式及生态农业村模式,介绍了水体生态农业的开发现状及其取得的效益,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大开发给甘肃农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分析了甘肃生态农业产业化的条件后,得出了甘肃只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走农业产业化的道路才是农业发展的唯一出路的结论.提出了甘肃发展生态农业的指导思想、原则,并根据甘肃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农业发展的传统,设计了6种生态农业产业化的模式,并提出了甘肃发展生态农业的对策,包括政府主导、政策扶持、产业结构调整和依靠科学技术等.  相似文献   

17.
陕北地区退耕坡地植被恢复技术及效益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为了给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恢复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指导。方法 对该地区“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 提出了陕北地区退耕坡地植被恢复技术方案,包括适宜优良树草种选择及造林技术、林种树种的水平和垂直配置技术、以蓄水保墒为中心的抗旱造林技术和混交林营建技术等,并对预期达到的生态、社会效益进行了评价。结论 该方案对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恢复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的生态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是目前中国农村地区面临的一个严峻考验.乡村景观规划是一种显露生态的语言,即以乡村生态环境、生态农业为载体从而创造良好的乡村人居环境.黄龙新村是在这一大背景思路下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作者通过考察,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的现状和问题加以归纳,并结合相关专业理论,最终实现乡村景观规划的生态设计.  相似文献   

19.
针对晋北生态脆弱区植被修复技术途径研究这个课题,随机抽取了10户农户,对项目区5年的农村经济结构变化情况做了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