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9 毫秒
1.
光标记交换(OLS:Optical Label switch)是一种新的光交换新技术,OLS是光包交换(OPS:Optical Packet Switch)的实现形式,90年代以来,OLS从器件、系统、网络诸方面正以惊人速度向前发展,并逐步向实用化迈进。提出了一种基于光标记交换技术的全光网络的新的设计方案,叙述了这种方案的设计原理和该网络的功能,给出了光标记交换全光网的拓扑结构和OLS节点的结构。  相似文献   

2.
光突发交换(OBS:Optical Burst Switch)网络在未来的光交换网络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但目前对OBS的研究大都只限于理论,本文对OBS系统的实现进行了讨论.简述了核心节点控制的基本模块划分,重点对核心控制节点中的光电转换高速接口进行阐述.明确了高速接口的功能,详述了实验系统中的软硬件模块划分,硬件器件的选用以及匹配电路的设计;提出并分析了几种同步方案的选择;最后给出了已搭建系统完成的测试结果,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系统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主要研究如何把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Muh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在流量工程中应用的技术应用于全光网络中,从而实现对光交叉连接设备(OXC)进行控制。MPLS作为一种新出现的技术,在解决IP网络流量工程方面有很多的优势可以应用于对OXC的控制,从而可以在全光网络中实现实时自动的光通道分配,而且可以对由OXC和标记交换路由器(LSR)组成的网络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最后还讨论了在营运网络中实现此技术时在结构设计上需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高速宽带光网络是未来光网络的发展方向.通用多协议标记交换(GMPLS)技术的出现,为高速宽带光网络的实现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基于GMPLS技术,建立了新的高速宽带光因特网节点结构,分析和讨论了基于GMPLS的光因特网的控制平面的特征.研究结果为实现基于GMPS的高速宽带光因特网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韦定东  张兴周  于澎 《应用科技》2002,29(11):22-24
光分插复用设备(OADM)是波分复用(WDM)全光网的关键设备,实现全光交换一直是OADM设备制造商追求的目标,微电机械系统(MEMS)技术的出现为全光交换带来了新的概念,用新型MEMS光开关构造了一种OADM设备,实验表明,这种基于MEMS光开关的OADM设备在构造复杂程度和切换时间上明显优于传统结构的OADM。  相似文献   

6.
全光网络(全光通信网络)是指光信息流在网络中的传输及交换时始终以光的形式存在,而不需要经过光/电、电/光变换.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大容量的WDM光时分复用网络的概念。这种网络既可利用WDM技术中的波长选路技术,又对每个波长独立进行光时分复用,大大提高了网络的传输速率。文中提出了在光网络中实现时分复用的方式和两种时隙交换的节点结构,分析了WDM光时分复用网络的容量及其优点,指出WDM时分复用是未来全光网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光分组交换网络技术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当前光网络向高速大容量、智能化和向分组交换转变的发展趋势。介绍了在光域上直接实现数据包的传送、路由、波长变换、存贮和转发的光分组交换技术的优点和目前能够实现光分组交换的几种解决方案 ,包括光突发交换、光标记交换和全光时分复用交换等。光分组交换的核心是光信号处理技术。由于当前缺乏光子存储器和光子集成芯片 ,该技术还处于探索阶段 ,有待光子学新概念和新器件的突破。因此 ,不失时机地开展对光分组交换技术的研究是实现创新与跨越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大容量的WDM光时分复用网络的概念。这种网络既可利用WDM技术中的波长选路技术,又对每个波长独立进行光时分复用,大大提高了网络的传输速率。文中提出了在光网络中实现时分复用的方式和两种时隙交换的节点结构,分析了WDM光时分复用网络的容量及其优点.指出WDM时分复用是未来全光网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ROADM (Reconfigurable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s)已经被网络运营商广泛铺设在透明光核心网中,以增加网络的动态性和透明性.下一代ROADM具备无色无向无竞争(Colorless,Directionless,Contentionless,CDC)的特性.然而,完全理想的CDCROADM结构会造成一些不足,如ROADM节点结构复杂,收发机模块硬件成本较高,波长选择开关波长选择开关(Wavelength-Selective Switch,WSSs)端口规模较大,以及能耗较高.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光谱预留和光路嫁接机制的业务整合算法,优化了弹性光网络中具有业务疏导功能的CD-ROADM节点配置,并评估分析了不同收发机模块及其中光收发机资源配置对网络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满足最佳网络性能的前提下,本文提出的业务整合方案优化了ROADM节点结构,降低了节点成本,减少了节点功耗.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对近年来光学双稳领域的进展的简介与回顾,着重介绍了解释(?)子饱和吸收和非线性色散的二能级模型,讨论了几种测量激子吸收的实验方案,并且提出了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2.
光纤在全球通信中运用越来越广泛,在光纤中要传输的数据量也在大量增加,怎样充分利用目前已经铺设好的光路而又要保证信号传输质量是当前光通信领域研究较多的问题.本文就此提出了一个新的光调制技术:双二进制码光调制技术,既增大了光频段的使用率同时也减少光传输中对光纤色散的依赖性,实现了数据的大容量、远距离传输.  相似文献   

13.
全光网络是当今光通信的最高形式 ,它的普及关键在器件。文章论述光网络中的全波光纤、光纤放大器、DWDM光源、全光波长转换器OTU、光开关与光路由器、光分插复用器OADM等几个核心器件当前的研究动向  相似文献   

14.
在时域内应用慢包近似(SVBA)的方法,对光波导内光波传输的时域计算做了简化.应用该方法计算了不连续光波导中光脉冲的传播,得到波导不连续处的传输情况.文中应用的计算方法可以大大节省计算机的内存,节省计算时间,是进行时域计算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用模糊逻辑推理方法,对光的波动粒子二重性进行定量和定性的综合分析.并通过对两个实验的分析描述.提出光的Fuzzy性的观点,从而说明二象性是Fuzzy性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16.
光开关     
2001年初,本书的编辑及主要作者爱尔巴瓦帕博士,在为IEEE通讯学会筹办两个学术报告会,即ICC(国际通讯学术报告会)和GLOBECOM(全球通讯学术报告会)学术报告会的过程中,涉及光开关演示问题,于是与其他合著者一起萌发了编写此书的念头。当时电信工业包括光开关部门已处于鼎盛时期,但在2001年前它还处于空前的低潮时期。  相似文献   

17.
Vahala KJ 《Nature》2003,424(6950):839-846
Optical microcavities confine light to small volumes by resonant recirculation. Devices based on optical microcavities are already indispensable for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and studies. For example, microcavities made of active III-V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control laser emission spectra to enable long-distance transmission of data over optical fibres; they also ensure narrow spot-size laser read/write beams in CD and DVD players. In quantum optical devices, microcavities can coax atoms or quantum dots to emit spontaneous photons in a desired direction or can provide an environment where dissipative mechanisms such as spontaneous emission are overcome so that quantum entanglement of radiation and matter is possible. Applications of these remarkable devices are as diverse as their geometrical and resonant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18.
光物理学     
本书是关于物理学的专著,这是第三版的重印版。书中既介绍了光学的基础,又介绍了现代光科学的多方面进展,还增加了若干广义光学的重要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G K Wallace 《Nature》1966,209(5020):327-328
  相似文献   

20.
光学谐振腔反射特性的光外差探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用位相调制光外差技术探测光学谐振腔反射特性的原理及实验结果。讨论了将该技术用于激光稳频技术时,光学谐振腔长度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