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休闲游憩的需求也随之增大。本文以城市游憩绿道系统作为研究对象,总结了城市游憩绿道的相关概念和设计方法,并以凤阳市中心城区为例,阐述具体的游憩绿道系统设计,对城市绿道的路线规划和旅游线路开发起到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佛山市城市绿道植物规划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佛山市的城市绿道系统为例,开展了城市绿道系统的调研,提出政府和市民应改变观念、注重城市绿道规划、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绿道系统、加强绿色出行的宣传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环城高速公路通车以来,在分流过境车辆、缓解城区交通拥堵、方便市民出行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提升绿道休闲环境,满足人们游憩需求,通过调研上海3条典型城市绿道,开展使用者问卷调研,建立了上海城市绿道休闲环境的满意度评价体系。通过修正重要性-绩效性分析法(IPA)进行实证研究,并分析了使用者年龄分异与绿道休闲环境满意度的关系。研究表明中青年是上海城市绿道活动的主力军。总体使用者对"绿道环境"类指标满意,不满意集中在"绿道设施"、"服务管理"、"安全便捷"类指标,急需改进的指标为洗手间、休憩设施、视线盲区、健身设施。年龄与"休憩设施"、"洗手间"的感知度、"健身设施"、"洗手间"的期望度显著相关,这些相关指标均属于"绿道设施"和"服务管理"类。据此提出根据不同年龄段者的需求提升上海城市绿道休闲环境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5.
针对城市发展中的生态破坏、文化特色缺失等问题,以及对山水城市绿道的诉求,从山水城市理论发展研究出发,剖析山水城市的本质内涵,进而总结出中心城区山水城市绿道构建的影响要素与特征,提出了山水视角下中心城区绿道网构建的策略架构,并以典型的山水城市洛阳市为例进行实践.  相似文献   

6.
基于共生理论的逻辑框架,以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为切入点,分析绿道体育与健身休闲产业的共生关系.研究认为广东省绿道体育与健身休闲产业存在供需"错位"与"失衡"、运营"偏利"与"松散"以及政策机制"失修"与"缺位"等问题制约两者共生关系的发展.并提出促进绿道体育与健身休闲产业共生发展的基本路径:在共生单元方面,强化绿道体育与健身休闲产业"供需两侧"协同发力,培育共生关系发展的市场主体;在共生模式方面,畅通"资源流动"渠道,建立共生关系发展的利益均衡模式;在共生环境方面,有效营造"正向环境",健全共生关系发展的政策机制.  相似文献   

7.
自从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各大中型城市中出现了一种以服务广大市民出行为目的的非营利性网站,其主要的功能是辅助使用者找出一个最省时、最方便的出行方案。此类网站在数据库设计和算法上有一定的复杂性,文章针对此类网站的数据库设计和算法优化进行研究,以文山县城为原型进行系统的设计开发。  相似文献   

8.
以海口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在查阅资料和现场调研的基础上,选取土地利用类型、可达性、景观资源、坡度、绿地斑块面积、水系分布和道路分布7个因素作为绿道选线适宜性评价因子.首先通过专家打分法和问卷调查法,结合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每个因子的权重,然后使用Arc GIS对各因子执行单因子分析,并利用栅格计算器根据每个因子权重的不同,分层叠加,最终获得海口市中心城区绿道选线的不同适宜性范围,并为实际城市绿道选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城市绿道为居民休闲、娱乐、交际、通勤提供了便利和空间,作为绿道网络中与居民日常关系最为密切而备受关注。本文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对马鞍山中心绿环的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并为未来城市绿道规划与建设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绿道广场体育功能特征,整合绿道体育公共服务,运用田野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与观察法,对增城绿道"兴奋点"——增城广场,进行了1年考察.研究发现:①增城广场是绿道公共文化和绿道社会交往的聚落空间,其体育休闲人群的时间、结构与空间特征呈规律性变化;②基于绿道广场体育功能分析其规律性与利益相关者,有利于构建绿道体育辐射圈单元,整合体育碎片化空间,节省体育公共服务成本,提升绿道体育公共服务效率.  相似文献   

11.
建设山川秀美的兰州是全体市民不可懈怠的职责。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全市"12586"文明城市创建工程,以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为目的,以创建文明城市、争创文明城区、争做文明市民为主线,更新观念,增强经济实力,创新思路,完善机制,充实内容,齐抓共建,务求实效,加快建设兰州文明城市的步伐。  相似文献   

12.
李皓 《科技潮》2010,(10):48-49
2010年8月初,北京市为编写“十二五”规划,以“如何让百姓出行更加快速便捷”为题,征集市民的建言。《北京晚报》相关的报道称:北京有“近四成居民选择乘公交出行”。笔者就是这四成居民中的一员,属无车族,所以,出行只有三种方式:步行、乘公交、打出租。家中无车有两大好处,省心和省钱。一个城市,若其公交服务能使市民感到出行方便省时,市民们买车和开车的数量就会减少。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拥有了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休闲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以实地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南京市民的休闲行为与休闲特征。  相似文献   

14.
探讨公共交通方式下的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基于城市公共交通综合评价贵阳市公园绿地的可达性。研究结果表明:1)步行与常规公交可达性均由城区核心位置呈不规则环状向外围逐渐变差;2)公园绿地步行可达性较好,87.43%的居住小区与82.63%的城市居民覆盖在30 min范围内;3)常规公交平均可达性较好且差异较大;4)步行与常规公交均可达区域分布于城区中心位置,市民出行方式选择多样化,综合可达性好;步行与常规公交均难可达区域分布于城区边缘区域,市民出行方式选择单一,综合可达性差。在上述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探讨贵阳市公共交通与公园绿地布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广东科技》2007,(8):I0001-I0001
公交智能调度系统是交通部2004年到2005年交通信息重点建设规划里面提到的公众出行信息系统的核心内容,它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候车的盲目性,为群众提供了更多的方便。它一是要求在公共汽车侯车亭上建设电子站牌,将经过该站的公汽线路、车辆离本站的距离和时间等信息实时显示在电子站牌上,方便市民使用;二是在公众网上发布实时公交信息,方便市民制定出行计划。  相似文献   

16.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绿色出行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的背景下,基于绿道和游憩学的理论,对九龙坡区桃花溪段绿色步行系统进行分析与评价,从规划设计的角度探析了如何在已有的滨河绿带的基础上构建绿色步行系统,以达到绿色步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数量的不断增加,电梯是人民群众接触和使用最频繁的特种设备之一,是"出门第一步,回家最后一程"。作为便捷出行的垂直交通工具,电梯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市民朋友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如果安全管理和维护保养不到位,就可能产生电梯带"病"运行、停运、困人等问题,严重的甚至造成人员伤亡事故。长沙市芙蓉区文艺路街道地处中心城区,辖区内电梯共有314台。电梯基数多,老旧电梯数量多,大部分没有维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4月28日下午,由中山市小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和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主办、小榄工业设计服务中心承办的"粤港两地创新设计交流会"在中山市工业设计产业园多功能厅进行。小榄镇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苏晓明,小榄镇生产力促进中心副主任黄继忠,中山市工业设计协会秘书长张点,香港品牌协会创会主席、香港品牌发展局董事  相似文献   

19.
黄群玲  刘晓平  梁琪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6):100-102,122
2008年中山市经济在广东省排名第五,与珠三角其他城市相比,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仍然偏低(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差为23.6%),休闲产业等第三产业应成为中山市未来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和提升城市竞争力的一张王牌,并列入中山市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中.中山市休闲产业可以分为文化产业、休闲旅游产业、休闲体育产业、休闲娱乐产业四大类别,每个产业的发展既要因地制宜,又可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20.
绿道作为绿色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市民创造了开放的线形绿色空间.基于叙述性偏好法(stated-preference method,SP法),从市民游憩需求侧角度出发,通过构造离散选择模型,对市民的绿道游憩偏好需求进行了量化性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市民对于环境安静度、自然生态景观、沿线道路绿化、离家距离、公共交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