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陈键 《工程与建设》2022,(4):1115-1117
为提高城市复杂地层条件下地下连续墙施工效率及安全可靠性,以广州地铁科丰路车站地下连续墙施工项目为背景,针对花岗岩残积土层中存在的孤石给施工过程带来的地面沉降、成槽困难、极易塌方及其影响施工进度等一系列重难点问题进行分析,根据后期摸索总结优化施工组织模式及设备资源配置,提出采用爆破预分解孤石等措施,给出了具体解决方案,提高了施工效率及安全性。工程实践经验可为后续花岗岩残积土地层连续墙围护结构的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花岗岩发育地区球状风化体(俗称"孤石")的分布直接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盾构施工。基于华南地区花岗岩球状发育区盾构施工工程案例,分析了在这一特殊地质环境下盾构施工在盾构机选型和盾构推进过程中参数控制相关问题,提出花岗岩球状风化体发育区盾构施工应合理选择盾构机,在孤石地层掘进时应控制掘进速度、刀盘扭矩、盾构机的推力,刀盘的贯入量以及刀盘的转速等施工参数,做到平稳掘进,减少对地层的扰动。  相似文献   

3.
在花岗岩地层地铁隧道盾构掘进过程中,经常遇到“孤石”导致盾构刀盘卡住及损坏的情况,目前国内外尚未找到有效途径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采用“微动探测+加密地质补勘钻探+地面钻孔爆破”的全套地铁隧道盾构孤石预测及处治新方法,详细阐释了新方法的原理及实施步骤,并将其应用于具体工程实例。通过获取已揭露“孤石”的H/V曲线形态特征,来解译和判断盾构前方“孤石”的分布形态,根据解译成果对预测“孤石”位置进行加密地质补勘钻探,验证和修正解译结果的准确性,在探明盾构前方“孤石”分布位置及大小后,采取地面钻孔爆破或冲孔的方法最终破除孤石。工程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能够为微动探测理论的发展及孤石探测工程应用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刘乐元 《广东科技》2010,19(4):180-182
盾构法施工的安全、快捷的特性,使其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越来越广泛应用。本文介绍广州市轨道交通某盾构法施工的隧道,在掘进过程中遇到花岗岩球状风化孤石所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的措施,供今后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花岗岩地层地铁隧道盾构掘进过程中,经常遇到"孤石"导致盾构刀盘卡住及损坏的情况,目前国内外尚未找到有效途径解决这个问题。提出采用"微动探测+加密地质补勘钻探+地面钻孔爆破"的全套地铁隧道盾构孤石预测及处置新方法,详细阐释了新方法的原理及实施步骤,并将其应用于具体工程实例。通过获取已揭露"孤石"的H/V曲线形态特征,来解译和判断盾构前方"孤石"的分布形态,根据解译成果对预测"孤石"位置进行加密地质补勘钻探,验证和修正解译结果的准确性,在探明盾构前方"孤石"分布位置及大小后,采取地面钻孔爆破或冲孔的方法最终破除孤石。工程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能够为微动探测理论的发展及孤石探测工程应用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峡口隧道进口段,为散体结构的残坡积硬塑状亚粘土和强风化泥质粉沙岩,围岩稳定性很差,易产生塌方,设计中采用超前长管棚对洞口围岩进行预支护;本文主要介绍,渝湘高速D2合同段,峡口隧道左线进口28m长管棚超前支护的施工技术,并在施工工艺、施工工序方面,作了详细的总结。  相似文献   

7.
花岗岩发育地区球状风化体(俗称"孤石")的分布直接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准确探明花岗岩孤石的空间分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探明地铁建设过程中花岗岩孤石分布情况,结合深圳地铁11号线某区间孤石探测试验,采用探地雷达研究两孔间孤石分布情况,试验数据能较好反映出土层间反射回波的异常.试验分析结果与现场验证钻孔的对比表明:该物探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孤石的空间分布,表明了探地雷达在孤石探测上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泥水平衡盾构通过基岩孤石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台山核电站取水隧洞泥水平衡盾构施工中分布的坚硬花岗岩孤石群,基岩孤石段,采用"物探先行、钻探验证、查明分布、控制爆破、限定块度、带压进仓、仓后打捞"的方法.通过钻爆船定位控制技术、钻孔定位控制技术,控制爆破技术,成功将基岩、孤石爆破至限定的块度,通过袖阀管后退式分段注浆加固地层稳定了孤石.顺利通过了花岗岩孤石群,基岩孤石段,取得了较好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9.
非饱和残坡积土强度随含水量变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直接研究非饱和土的强度随含水量的变化,建立引入含水量的强度公式,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在普通三轴仪上进行非饱和残坡积土的强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非饱和残坡积土的抗剪强度随着含水量的增大而明显减小,这说明水分对强度的影响剧烈.引入参数峰残应力比对非饱和残坡积土的应变软化特性进行了量化分析,发现最佳含水量为应力应变曲线从软化转变为硬化的临界含水量,且凝聚力c值随含水量的增加呈指数衰减,内摩擦角φ值随含水量的增加呈线性衰减.在此基础上提出非饱和残坡积土总应力强度公式,公式运用简单便捷,可为工程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野外调查,较全面地研究了赣东地区小型牵引式残坡积土质滑坡的区域地质环境和水文、工程地质条件,结合反演分析及折线滑动法计算滑坡稳定性系数等手段,对滑坡在两种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了定量探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滑坡成因和可能的失稳破坏模式。针对小型牵引式残坡积土质滑坡失稳破坏模式分析得出:小型牵引式残坡积土质滑坡破坏模式经历三个阶段:前期蠕变—坡体蠕动阶段、中期变形—滑动面贯通阶段、后期破坏—滑坡破坏阶段。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正习高速公路隧道浅埋段开挖过程中坍塌冒顶事件进行分析,提出冒顶处治措施,并建立隧道风化残积深度处于拱顶以及拱顶以下1 m的数值模型,进行无超前支护不同开挖步距的变形特征数值试验,试验表明无超前支护情况下即使采用上下台阶法对隧道进行开挖0.6 m,拱顶的围岩变形最大仍达到3.578、4.789 mm,隧道拱顶残积体对隧道开挖后续支护作业产生较大安全风险。在风化残积深度处于拱顶以下1 m时,原设计小导管纵向间距由2.4 m调整为0.6 m后,开挖0.6 m的拱顶最大变形由2.348 mm降低至1.747 mm,结合现场坍塌冒顶事件,为确保后续隧道浅埋土岩复合段落施工安全,提出了冒顶防治措施并在隧道开挖施工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三峡库区公路中存在的散体结构岩石(残坡积土)路堑边坡,残坡积土是一种岩、土混合体,由岩石经巨烈的地质构造作用和风化作用而形成,是一种非均质材料,其力学性质及应力一应变本构关系呈现出明显的连续介质材料特性,土、石比例的变化将导致力学参数的改变,对残坡积土的本构关系不产生影响,本文根据有限元法在分析连续介质材料时适宜性好的特点,对残坡积土路堑边坡破坏机理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3.
隧道洞口段不良水文地质条件易产生掉块、坍方和冒顶现象,给隧道施工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也是决定隧道施工成败的关键。本文以二广高速公路某隧道为工程背景,对引起隧道洞口仰坡开裂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施工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制定处理方案,为同类隧道洞口仰坡开裂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花岗岩残积土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及闽南地区常见的一种土质,是花岗岩受到强烈的风化作用后,残留在原地的碎屑物,矿物成分除石英外,大部分风化成土状。花岗岩残积土组织结构已全部破坏,具有不均匀性、扰动性、软化性和崩解性,在天然状态下可保持低压缩性和较高的力学强度,但当残积土在扰动后,其结构性和力学性能随之迅速恶化。在某项工程中,因建筑基底位于花岗岩残积土层中,明挖方式会造成基底浸水及扰动,影响力学性能。为验证基底残积土层特性及选择处理方案,特进行加固试验。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福建3个主要茶区典型茶树黄炎、水仙鲜叶含氟量与环境及土壤含氟量的关系。3个茶区的环境具有3种类型:(1)中南亚热带温气候花岗岩风化壳残积坡积区;(2)中亚热带湿润气候紫色砂岩风化壳母质堆积物化;(3)中亚热带潮湿气候现代河流冲积物区。  相似文献   

16.
青岛胶州湾隧道工程全长7 800 m,下穿海域3 950 m。有两条主隧道和一条服务隧道,在青岛端距离洞口2 000 m处设有进出海底隧道的匝道。主隧道海域段线间距约55 m,断面为椭圆形断面,隧道断面宽16 m,高12 m,隧道洞身主要位于微风化花岗岩、辉绿岩、安山岩中,纵断面采用“V”字坡,最大海水深42 m,隧道最小埋深不小于30 m。对钻爆法修建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的关键技术和大型施工机械配套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地质构造,各岩土层的分布规律、岩土特征、物理力学性质等特点,是设计和施工技术人员必须了解和掌握实际勘探资料。本文通过对广州地铁明挖车站32米深基坑基底花岗岩残积土层的降水情况,来探讨地质特性下的降水对基坑作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李继然 《科技信息》2007,(17):80-81
虎形隧道DK231 197~ 306段围岩为软塑状黄泥夹大块状孤石,自稳能力极差,同时,本段为浅埋地段,其中隧顶至地面高仅为16m,隧道断面较大,且地表有建筑物,必须保证地表建筑物的安全,保证居民正常生活,同时保证隧道自身结构和施工安全。本文采用工程类比,并依据已有隧道施工的成功经验,结合本隧地质情况和地面环境条件,加以理论分析,确定了合理的施工顺序及方法,保证了隧道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9.
岩溶灾害严重危及隧道施工的安全,影响施工的进度,是目前国内外隧道建设面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首先对马鹿箐隧道历次涌突水特征进行了分析,主要阐述了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水文观测、反坡追排水清淤技术和泄水释能工法等技术在+978溶腔的岩溶水处治中的应用,最后对溶腔揭示后隧道跨越溶腔段的工程处治措施进行了详细介绍。马鹿箐岩溶隧道成功的施工经验,为今后类似隧道工程中大体量高压富水隐伏岩溶问题的处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安岚二级公路瀛湖隧道进出洞口边坡为强风化千枚岩,地质破碎,整个坡面均为松散坡积土,进洞难度较大,采取大管棚套拱复合支护技术,确保了隧道安全,较快的通过了洞口不良地质段。本文结合工程实例,简要介绍该隧道进洞管棚套拱复合支护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