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高风  赵明星 《科技信息》2008,26(1):109-112
基于慢病毒的病毒载体的研究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因此用慢病毒作为基因转移媒介的临床研究已经开始,在实验室和临床应用中,慢病毒具有特别的优点,尤其是能整合未分裂细胞的独特能力.现在基于HIV的慢病毒载体的临床研究已经开始应用于人体.本文介绍基于HIV-1的慢病毒和慢病毒载体的结构,慢病毒载体的优点以及慢病毒载体应用的展望.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究工艺处理对不同病毒的灭活效果及清除能力,为清除动物源性产品中病毒污染提供有效的灭活 方法。方法 选用新城疫病毒,人轮状病毒,伪狂犬病毒,猪细小病毒四种病毒作为指示病毒,加入所选材料中,经 草酸和盐酸的清除工艺后,计算病毒初始及处理后的病毒滴度,总结工艺灭活效果。结果 经过 10% 草酸 1. 5 h 处理后,病毒滴度明显下降,但并未完全灭活; 继续经过 10% 盐酸处理 1h 后,病毒滴度下降到零,病毒完全灭活。 结论 该酸处理工艺可以有效地清除病毒,达到良好的灭活效果,保证产品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蜂胶提取物对人源诺如病毒的体外抑制作用,采用小鼠诺如病毒和噬菌体MS2病毒为替代病毒,研究蜂胶水提物和醇提物随浓度及时间变化对小鼠诺如病毒和噬菌体MS2病毒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浓度相关性实验表明:随着蜂胶醇提物浓度增加,小鼠诺如病毒和MS2病毒滴度呈显著下降趋势,当醇提物质量浓度达到500μg/mL时,小鼠诺如病毒和MS2病毒滴度分别下降了6.93lgPFU/mL和3.75lgPFU/mL。时间相关性实验表明:将质量浓度为250μg/mL蜂胶醇提物与小鼠诺如病毒和MS2病毒培养60min,前40min小鼠诺如病毒和MS2病毒滴度分别下降4.18lgPFU/mL和3.30lgPFU/mL,随后下降趋势减缓,在60min时,小鼠诺如病毒和MS2病毒的总滴度分别下降了4.48lgPFU/mL和3.67lgPFU/mL。机制研究表明:蜂胶醇提物可能与宿主细胞(受体)结合,或直接与病毒颗粒结合,使病毒衣壳蛋白变性,阻止病毒进入宿主细胞;透射电镜图像进一步证实了蜂胶醇提物直接作用病毒导致其膨胀破裂。最后,经蜂胶醇提物处理后,人为污染病毒的蔬菜汁和果汁中病毒的滴度显著降低。研究结果将有可能为果蔬在鲜榨过程中,挑选合适的添加剂提供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古菌病毒     
古菌病毒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近年来,人们已经从热泉等特殊环境分离得到了数十种古菌病毒。来自热泉的古菌病毒表现出了极为独特、多样的形态学和基因组学特征,据此目前已经或正在建议建立7个病毒新科。已知的古菌病毒均属于双链DNA病毒,极端嗜热古菌病毒中绝大多数基因的功能尚不清楚。古菌病毒的研究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自然界病毒多样性的认识,还为探索病毒的起源与进化提供了重要启示。本文对古菌病毒的主要类群及特点作了简单介绍,并进一步探讨了病毒的起源与进化。  相似文献   

5.
 埃博拉病毒是一类能够感染并引起人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囊膜病毒。发现近40年中,埃博拉病毒给人类生命带来了极大威胁。然而,目前人们对于埃博拉病毒的了解非常有限,尤其是病毒与其宿主细胞受体的结合机制和膜融合机制相关信息的缺失,使得针对埃博拉病毒的特效药物的设计和研发工作阻碍重重。本文综述了埃博拉病毒分类、形态、病毒蛋白和病毒生命周期,着重介绍了高福院士团队在埃博拉病毒入侵宿主细胞的分子机制研究中的成果。通过结构学手段解析了埃博拉病毒激活态囊膜糖蛋白GPcl与宿主细胞受体NPC1分子的复合物结构,从原子水平上阐明了埃博拉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识别的机制,并在结构基础上对病毒的膜融合促发机制做出推测,提出以埃博拉病毒为代表的新的(第5种)囊膜病毒膜融合激发机制,为抗埃博拉病毒药物和疫苗的设计提供了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6.
小儿病毒性脑炎发病率高、预后差,病死率高,引起病毒性脑炎的病原体除了常见的乙型脑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肠道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外,新发现的还有西尼罗病毒、博尔纳病病毒、版纳病毒、尼帕病毒等。了解各病原体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对临床医生以及科研工作者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1)病毒:猪流行性感冒病毒、猪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猪繁殖-呼吸综合症病毒、包涵体鼻炎病毒、猪巨大细胞病毒、猪断奶肺炎综合症病毒。  相似文献   

8.
大约是在1988年,石头和小球病毒随着软盘悄悄地通过香港和美国进入了中国内地,据传小球病毒是国内发现的第一个计算机病毒。 1989到1991年,“米开朗琪罗”和“黑色星期五”这两个文件病毒首开破坏软件系统之先河。当时声势之大,决不逊色于现时CIH病毒。 1998年,CIH病毒创造了几个之最:CIH病毒是第一个流行的攻击PE格式32位保护模式程序的病毒;CIH病毒是第一个可以破坏计算机硬件的病毒。  相似文献   

9.
号外,号外,听说浙江病毒研究所有一个魔鬼实验室,那里云集着最毒、最烈的传染病病毒,什么艾滋病病毒、流行出血热病毒、SARS病毒……很恐怖吧,不过只要有科研人员在,再厉害的病毒都得俯首认罪啦!不信?那咱们一起瞧瞧去!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分析了计算机病毒的结构的基础上,重点讲述了计算机病毒的检测与清除的主要理想与方法。其中在病毒的检测中介绍了检测病毒的原理,以及如何检测内存中的病毒、引导型及文件型病毒、在病毒的清除部分介绍了清除病毒的原理、以及如何用多种方法清除病毒。  相似文献   

11.
钟江梅 《科技信息》2009,(15):64-64,265
本文主要分析了计算机网络病毒的特点与它对网络的危害,对网络病毒造成的极大影响,我们主要从计算机病毒防治基本方法、网络病毒的防治策略、网络病毒的防治和查杀方法、基于网络病毒的安全体系的防治技术和网络病毒的清除这5个方面进行防治病毒。通过有效地治理网络病毒.保证了网络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在新疆发生的芜菁花叶病毒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从新疆感染病毒的萝卜(Raphanus sativus)分离到一株线状病毒,该病毒在人工接种条件下可经汁液传播侵染属于9科的25种草本植物;该病毒可经桃蚜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播;染病组织粗汁液和提纯病毒制备物在SDS双向免疫扩散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验中与芜菁花叶病毒抗血清发生强烈的免疫反应;该病毒的病毒粒子为长约750 nm的线形病毒粒子;以差速离心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提纯了该病毒,纯化病毒的A260/A280为1.26;用提纯病毒制备了ELISA试验所用效价为1∶106的抗血清,证明该病毒株应属于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的一个株系.  相似文献   

13.
<正> 病毒性肝炎是以肝脏损害为主的全身性传染病,其病原体是病毒。许多病毒都可以引起肝脏病变,如 EB 病毒、CMV 病毒、黄热病病毒和风疹病毒等,但这些病患已另有归类,近代分为三型,即甲型、乙型和非甲非乙型。见表:  相似文献   

14.
RNA病毒的反向遗传学是采用病毒的遗传材料(感染性克隆),在培养细胞或易感宿主中重新拯救出活病毒或类似病毒物质的过程。该技术在麻疹病毒属病毒中研究应用较多,尤以牛瘟病毒的研究开创了消灭麻疹病毒属病毒的先例,小反刍兽疫病毒和犬瘟热病毒的研究与应用还在进一步完善中。本文综述了反向遗传学技术在麻疹病毒属病毒基因结构与功能、致病机制、感染性克隆构建及新型疫苗研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对病毒二字,许多人闻而生畏.在人们的心目中,病毒总意味着疾病和灾难.的确,病毒是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致病因子之一.但是,在综合防治害虫的众多方法中,昆虫病毒作为一种杀虫剂,却是对人类很有益处的.目前已发现的昆虫病毒有七百余种,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地增加.在生物防治中有应用价值的昆虫病毒,主要是杆状病毒科的核型多角体病毒和颗粒体病毒.  相似文献   

16.
以公共的small RNAs(sRNAs)新一代测序数据为材料,通过生物信息学的分析方法检测生物实验系统样品中存在的病毒,讨论病毒与宿主间的关系,病毒的种属特性,进而指导生物实验设计.从GEO Datasets数据库下载917个已发表的sRNAs高通量测序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共检测出来自334个样品库的2,107条高度同源的病毒序列和2,930条疑似的病毒序列.这些病毒主要是正链RNA病毒、反转录病毒和双链DNA病毒,集中在花椰菜花叶病毒科、反转录病毒科、杆状病毒科和芜菁黄花叶病毒目.  相似文献   

17.
CIH病毒是第一例直接攻击计算机硬件的计算机病毒。本文试图通过对CIH病毒特点及其危害的分析 ,提出如何防范CIH病毒的几点措施和修复被CIH病毒损坏的硬件的办法。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网络病毒对网络安全的危害以及病毒在网络中的各种传播方式,提出计算机网络病毒的防治应从管理措施上着手,并综合防火墙技术、病毒防治软件、软件更新、数据备份等多种技术措施对网络病毒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9.
未知病毒的行为分析和防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大多数反病毒软件只删除病毒文件,不能恢复受损的系统配置.分析病毒行为可以更精确地得出病毒的工作机理,是修复受损系统的重要途径.该文研究病毒和蠕虫在操作系统中的感染特征,得出了检测和防御未知病毒的普遍、快速而有效的方法.提出清除新病毒的行为逆转(BRB)模型,这种模型可通过分析病毒行为自动修复未知病毒对系统的损坏.  相似文献   

20.
病毒与肿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病毒可以通过不同机制诱发人恶性肿瘤,包括 DNA 病毒和 RNA 病毒。病毒可以直接作用于细胞基因,使其增生,最后发展成癌。另一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受到抑制,病毒诱发细胞恶性变,形成癌症。后者例如艾滋病人由于 HIV 感染引起的免疫缺陷,很多病人易发生卡波西(Kaposi)肉瘤及淋巴瘤。另外一些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