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设计了一种多波段紫外辐照计.采用AlGaN基紫外探测器,利用可编程波段选择运算电路,通过对探测器输出信号的处理来测量UVA、UVB和UVC波段或整个UV波段的紫外辐射,测量结果由LCD显示.该多波段紫外辐照计灵敏度高、操作简单且体积小.  相似文献   

2.
海洋发光细菌发光强度的大小,除了种的自身特性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种外界条件的综合作用。其中培养基成份及其配比是最重要的外界条件之一。由于获得发光细菌最强的发光,无论对发光细菌的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研究都是非常必要的。因而,Eley,Makiguchi,Soli和Baumann等为了研究细菌发光的生理生化特性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都提出了他们认为最有利细菌发光的培养基配方。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尚少,尤其是不同培养基成份对不同种发光细菌发光强度的影响的比较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报道了五种培养基对两属中的五种发光细菌发光影响的比较研究,以找出各种发光细菌各自的最适发光培养基,为发光细菌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提供依据。我们把五种发光细菌,明亮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photobacterium)502,鳊鱼发光杆菌(P.leiognathi)223,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103,东方弧菌(V.orientalis)518和费氏弧菌(V.fischeri)  相似文献   

3.
Q&A     
《科学世界》2014,(8):102-103
<正>Q:防晒霜能在多大程度上防止皮肤癌?A:阳光里含有紫外线(UV),紫外线又分为UVA、UVB和UVC等。UVA波长长,能量低,但穿透能力强,与皮肤老化有关,长年累月照射有导致皮肤癌的可能。UVB能量高,与晒伤有直接关系,井可能导致最严重的皮肤癌——恶性黑色素瘤。UVC波长短,能量更高,虽可能对人体伤害很大,但由于它穿透力弱,在到达地面之前大部分已被臭氧层吸收。防晒霜可以吸收或散射掉阳光中的部分紫外线,防止紫外线大量照射。至于防晒霜在多大程度上防止皮肤癌的问题,英国曼彻斯特  相似文献   

4.
青海湖发光细菌的分离鉴定及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由青海湖裸鲤体表及内脏中分得22株发光细菌,经51项表型特性测定及免疫学测定,结果表明属于已知的淡水型发光菌弧菌属的青海弧菌(Vibrio qinghaiensis).它们在营养方面可以利用几十种有机物作为唯一的碳源与能源,能在细胞内累积聚β-羟丁酸,生长最适pH值为9.0.不需要Na就可以生长与发光,最适生长盐度为1%~1.2%.本次分得的22株细菌还比较耐温,均可在40 ℃中生长,以前报道的青海弧菌菌株在40 ℃生长的仅为10%.电镜负染色形态观察到细菌表面除单极生鞭毛外,周生还具有短柱状、管状及条索状的突起物,其长短不一.电镜超薄切片也观察到体表有微小突起和泡状突起,与菌毛明显不同.这是从未在其它发光细菌中见到过的.  相似文献   

5.
在太阳光线中,对人体会产生影响的主要是波长在400nm以下的紫外线。紫外线分为短波(UVC,100~280nm)、中波(UVB,280~320nm,又名道尔诺线)和长波(UVA,320~400nm)3种。其中紫外线短波易被地球臭氧层吸收,一般不能到达地面,不会对人体造成影响;紫外线中波能量高,会灼烧皮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UVC LED杀菌能力的影响因素和应用条件,在不同作用时间和作用距离下使用UVC LED对大肠杆菌进行灭菌处理,并计算杀菌率.实验结果表明,UVC LED的杀菌能力随紫外辐射剂量减小呈指数减小,受到紫外辐射通量、辐照时间、辐照距离三者影响;以本实验光源为例,当辐照时间与辐照距离平方之比大于20/10-2 s/cm2时,UVC LED的杀菌率能够达到99%以上;UVC LED不能通过产生臭氧起到杀菌作用,因此只适用于表面杀菌.通过经验公式,可对UVC LED的使用条件进行估算.基于此,设计了一台紫外杀菌装置样机.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鲱鱼精DNA水溶液的拉曼光谱及其分别被UVA(320-400?nm)和UVA&UVB(280-400?nm)两个区段紫外辐射后的拉曼光谱.实验中所用的紫外辐射强度与中国南京地区冬季日光辐射强度相当.实验表明,在仅用UVA区段紫外辐射时,短时间内未见DNA分子结构有明显的变化;而UVA&UVB区段的紫外辐射则对水溶液中的DNA分子造成一定的损害,照射时间愈长损害愈大,首先受到损害的是嘧啶碱基和脱氧核糖.  相似文献   

8.
以紫外线吸收性能为指标 ,研究确定了酿酒酵母的最佳水解条件。酵母水解物在 2 97nm( UVB)和 365nm( UVA)处的吸收值分别为 2 .57和 1 .54,具有良好的紫外吸收性能。  相似文献   

9.
四种发光细菌的生物发光的微分光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明亮发光杆菌,福鱼发光杆菌,哈维氏弧菌和青海弧菌,四种发光菌,每种选取二个菌株检测其生物发光的一阶和二阶微分光谱。结果表明不同种的发光细菌的微分谱有显著差异,同一种菌的不同菌株则无显著差异,提示生物发光光谱,微分光谱可作为发光细菌菌种分类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导了以发光细菌作指示生物,以相对发光强度的变化为指标,测定人体血清样品总补体活性(CH_(50))的新方法.当把发光细菌和正常人体血清混和培养时,由于血清的杀菌作用而使细菌体内发光强度减弱,且光强度的减弱程度直接与活菌数的减少以及血清浓度相关联.用这一方法测定了199个人体血清样品,并与常规方法测定结果作比较,表明所有CH_(50)值正常的人血清样品抑制细菌发光能力明显大于CH_(50)值不正常的人血清样品,而且抑制细菌发光50%所得结果与常规CH_(50)试验结果一致.发光细菌测定法是一种简便、快速、灵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浅谈发光微生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晓 《科技信息》2008,(18):322-323
自然界很多生物发光现象来源于发光微生物。发光微生物是一类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能够发射可见荧光的微生物.主要分布在海洋环境中。发光微生物在环境监测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本文综述常见的微生物(主要是发光菌)发光现象,发光微生物的特征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2.
基因重组发光菌应用于环境样品毒性的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基因重组发光菌E.coli HB101 pUCD607和费氏弧菌为试验生物,采用急性毒性微孔板法,发光抑制率为测试指标,分别用锌离子、汞离子作为阳性对照,研究8种重金属分别对基因重组发光菌和费氏弧菌产生的生物毒性,结果显示:锌离子毒性小、稳定性高、变异系数小,更适合作为阳性对照.利用基因重组发光菌比较了离子液体和有机溶剂的生物毒性效应,同等条件下的毒性测试结果表明:基因重组发光菌半数效应质量浓度(EC50)比费氏弧菌高,灵敏度更高;在铜离子、锰离子、铁离子和镉离子的毒性作用下,作为受试生物,基因重组发光菌的灵敏度显著高于费氏弧菌(EC50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离子液体对基因重组发光菌的毒性显著高于有机溶剂.综上所述,基因重组发光菌应用于环境样品的毒性检测可行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发光细菌法在润滑油急性生物毒性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照发光细菌法检测被污染的水和土壤中急性生物毒性方法,探索发动机润滑油生物毒性的检测途径.润滑油试样的制备依据美国ASTMD6081标准要求,采用了可容纳水馏分(WAF)和水溶性馏分(WSF)的原理和技术.对几种典型的汽油发动机润滑油运用发光细菌法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对试验过程中发光细菌接触参比毒物和润滑油试样的时间,以及WAF制备过程中搅拌速度和搅拌时间对毒性检测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试验表明,发光细菌法能够检测出发动机润滑油的急性生物毒性,不但具有良好的区分性,而且具有操作便捷、试验成本低和试验周期短等优点.搅拌时间对检测结果影响较大,对同一油样搅拌时间6h优于3h.搅拌速度影响较小,适宜发光菌法检测润滑油毒性试验的搅拌速度为1200r/min.  相似文献   

14.
纳米ZnO/TiO2复合颗粒制备及紫外屏蔽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Ti(SO4)2和Zn(AC)2为原料,在制备金红石型纳米TiO2粉体的基础上,用溶胶凝胶法制得纳米ZnO/TiO2复合粉体.实验结合纳米TiO2和纳米ZnO的优点制得一种广谱防晒剂.TEM显示该复合颗粒为核一壳式结构;XRD分析该复合颗粒内核为金红石型TiO2,表面包覆一层六方晶系ZnO且该复合颗粒中存在强的化学键.UV-Vis测试表明该复合颗粒在整个紫外区的吸收能力达到85%,在UVA(320-400nm)区吸收性能比纯的TiO2强得多.  相似文献   

15.
稀土配合物的发光机理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稀土配合物以其独特的光、电、磁等特性应用于各个领域,并显现出潜在的应用前景。文中就稀土与配合物间的能量传递机理进行综述,探讨了提高稀土配合物发光效率的方法,为建立新的稀土发光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还简介了稀土配合物的主要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下转换发光粉Y2O3/Sm3+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沉淀法制备了Y2O3/Sm3+下转换发光粉,利用X射线衍射、荧光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利用该发光粉具有下转换发光的特点将其应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结果表明,Y2O3/Sm3+下转换发光粉可以增加电池对太阳光的吸收范围,提高电池的光电流和光电压.研究了掺杂量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当掺杂量为3%时,光电转换效率从5.049%提高到5.94%,表明了其是一种有效提高光电转换效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Si基纳米发光材料与器件的研究是目前半导体光电子技术领域中的一个活跃前沿.除了Si纳米晶粒、Si量子点和Si/SiO2超晶格等Si纳米结构之外,属于同族元素的Ge纳米结构也因其所具有的优异特性,而呈现出良好的发光性能.评述了Ge纳米结构的制备方法与发光特性在近年内取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分析了三种常见重金属(Zn2+、Cu2+、Hg2+)对基因重组发光菌(E. coli HB101 pUCD607)的单一毒性和不同浓度比下的联合毒性作用,并采用毒性单位法(Toxic Unit)、Marking相加指数法(Additional Index)和混合毒性指数法(Mixture Toxicity Index)来评价混合体系的联合毒性作用类型。Zn2+、Cu2+和Hg2+三种的重金属对发光细菌的15分钟半数效应浓度(EC50)分别为:4.16、6.00和0.98mg/L。多元重金属混合体系主要呈现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3种重金属的联合效应评价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上述重金属联合毒性作用可为重金属复合污染控制和生物毒性测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非转染人角膜内皮(HCE)细胞系为体外实验模型系统研究了UVB氧化损伤、Asc抗氧化保护及其分子机理。体外培养的HCE细胞经UVB和/或Asc处理后,利用MTT和光镜对细胞的活力和形态进行了检测,利用8-羟基脱氧鸟苷免疫荧光染色对DNA的氧化损伤进行了检测,并利用二氢乙啶染色对胞内活性氧(ROS)的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100~800 mj/cm2的UVB辐射能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地损伤HCE细胞的活力;200 mj/cm2 UVB(自然太阳光中的平均辐射剂量)能引起HCE细胞发生皱缩,并显著增加细胞的DNA氧化损伤程度及胞内ROS水平;而1 mmol/L Asc不仅能显著增强HCE细胞的活力、促进细胞分裂,而且还能显著降低200 mj/cm2 UVB所引起的DNA氧化损伤及胞内ROS水平。综上所述,UVB通过诱导ROS的产生进而引起DNA氧化损伤,对HCE细胞具有显著的氧化损伤作用;而Asc能够通过降低UVB诱导的ROS水平进而保护DNA免受氧化损伤,对HCE细胞的UVB损伤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保护作用。本文研究结果对于利用Asc等抗氧化保护剂保护HCE细胞免受UVB氧化损伤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