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民间金融的规模逐步壮大。理论界对于民间金融持有不同态度。运用金融深化理论对我国目前存在的民间金融极其性质的分析表明,我国民间金融是金融深化的特定形式。针对其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应利用金融深化原理对民间金融实行正规化,以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改革,创造了大量社会财富、集聚了大量的民间资本,但民间金融没有得到政府的认可,以非法的形式存在,民间资本没有获得它应有的增值能力。与此同时,民营经济的发展得不到所需的资金供给,造成了资金供求的严重失衡。仔细分析民间金融的发展现状及作用后可以发现,赋予民间融资行为主体及其行为以应有的法律地位、引导民间金融有序合理扩张、完善发展民营金融的制度保障等是促使我国民间金融良性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金融压抑的内涵和表现,概述了我国民间融资发展现状,提出消除金融压抑与发展民间融资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4.
民间金融是正规金融的重要补充,它对我国经济增长尤其是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温州民间资金雄厚、民间借贷活跃,温州民间金融有力助推着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可是,发生于2011年的温州民间借贷危机,充分暴露出民间借贷存在的诸多问题,其中我国的金融制度变迁严重滞后、不受监督的地下民间金融的制度缺失是重要原因。以温州民间金融为对象,围绕国家治理要求,可以就如何进行民间金融审计监督方面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对于解决中国当前的"三农"问题,农村乡镇企业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面临的法律保障问题主要包括: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改革与其目标相互冲突、法人治理结构失衡、法律供给滞后、政府行政干预严重、金融监管制度存在缺陷、产权关系不清晰等方面,要完善民间金融法律制度以保障民间金融良性发展,引导民间金融走向规范化、法制化,使正规金融机构与民间金融形成优势互补,共同解决"三农"发展融资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民间金融发展迅猛,已经成为金融市场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有必要深入认识民间金融的涵义与范畴。本文采用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尝试从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的关系以及民间金融存在的历史过程这两个角度来对民间金融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7.
民间金融本身具有不可替代性,它弥补了正规金融机构的不足,为民间借贷等提供了渠道。然而,我国民间金融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利率不稳定和难以控制、风险巨大且难以得到法律的保护,给国家宏观调控带来诸多困难。因此,国家必须对我国的农村民间金融加以规范,如明确民间金融的合法地位、加强监管和规范、完善民间金融避险机制以更好地促进我国的民间金融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农村民间金融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对弥补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缺陷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农村民间金融也有着自身的不足,需要对其采取合理的金融安排策略:一是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相结合的制度安排;二是合作化的制度安排;三是规范化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如何完善法律这把利器来保障民间金融的健康发展不得不成为我们思考的对象。文章试从民间金融的基本理论入手,分析民间金融的基本内涵与法律特点,明确民间金融立法原则,从而结合我国的立法现状,分析相关立法存在的问题,进而对症下药,提出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我国“三农”发展中融资难的问题,本文结合我国农村融资体系的现状,提出应加强农村直接融资能力,发展民间金融,同时建立区域性金融合作网络并对支农机构开展支持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村信用社在互联网金融发展中面临着风险监管能力偏弱、经营业务遭受冲击、信息化建设滞后、复合型人才短缺等多重困境,针对这些困境,本文探讨了相应的突围路径,以促进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实现互联网转型,助推整个农村金融体系实现创新性改革。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制度创新路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晓辉 《长春大学学报》2009,19(5):10-12,24
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经济制度经过60年的变迁,已经成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农村信用合作社在改革中还存在产权关系模糊等诸多问题,因此应从立法、产权制度创新以及人才培训体系等方面采取措施,加快构建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制度新体系.  相似文献   

13.
农村信用社单纯进行合作制和股份制改革都不够适宜,吸收股份制和合作制的某些特征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革是一种现实的选择,但必须构建可行的改革模式,妥善解决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  相似文献   

14.
通过总结和分析农村信用社持续经营能力的影响因素,着重对影响农村信用社持续经营的多因素进行了整合分析,提出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基本方向,认为实现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应注重制度能力、科技能力、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和外部环境培育,以提高农村信用社持续经营系统的协调能力和持续能力。  相似文献   

15.
农村信用社从改革伊始至今,可以说是在摸索中前行。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得农村对金融的需求大大增强。但作为农村金融组织的支柱,农信社并未发挥好其对农村金融供给的作用。农信社的改革到底应走向何方?文章对此问题,从金融法的角度提出一些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特色的立法和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农村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信用社是支持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力量。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存在产权关系模糊、历史包袱沉重、治理结构不完善、经营模式单一等问题限制了其作用的发挥。为此,必须采取以下措施,深化改革,以推动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1)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力度,建立产权清晰的新型的信用社或商业银行;(2)政府给予农村信用社政策优惠;(3)农村信用社要改变经营模式,强化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新农村建设大背景给农村信用社带来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总结了目前农村信用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8.
客户信用评级系统是银行业为规范授信业务、降低贷款风险而采用的内部评级系统,用于对被评级对象履行还款责任的能力及其可信任程度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建立信用评级体系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违约概率,用于测算违约概率的评价指标设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是系统有效的关键。农村信用社与商业银行虽然同样面临信用风险,但由于二者的服务对象不同,评级指标体系应有所差异,商业银行的信用评级方法不能直接适用于农村信用社。本文综合利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多元排序选择模型及Logit模型对农村信用社内部评级系统进行了探讨,并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系统总体可行,但仍需进一步修订完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的职务犯罪行为频发,其手段多样,危害严重,其中,既有农村信用社自身的原因,也有法制不健全的原因,应从完善农村信用社的治理结构、监督机制、稽查制度以及增加惩罚面和惩罚力度入手,寻求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20.
霍剑 《山西科技》2011,(6):18-26
从合作社的起源入手,结合演变过程,分析合作社的本质,结合国际立法情况和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历程及弊端,得出在农村信用合作社立法过程中应该着重解决的问题及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