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汉美习语分属中西两种不同文化,由于其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在汉英互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图以尤金奈迭的"功能对等"思想为理论依据,以汉英习语互译实例论述其反映的深层次文化差异对汉英习语互译可译性限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习语是民族语言的精华,汉英习语的互译要尊重汉英双方人民的文化趋向,按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采用灵活多样的翻译技巧。本研究运用大量的例子,从文化差异的角度谈了采用直译法、意译法和替代法翻译习语的技巧。  相似文献   

3.
翻译的中心任务在于寻找等值成分,然而等值翻译只是翻译的一个理想标准而已。由于语言结构及不同文化之间存在差异,绝对等值翻译无法得以实现。本文拟从习语的汉英互译来探讨翻译的可译性限度。  相似文献   

4.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已经得到普遍认同,然而跨文化交际教学实践情况却不容乐观,因误用目的语的表达方式或将母语习惯套入目的语而造成的语言语用失误十分普遍,因此加强目的语和母语的语言差异对比研究和差异教学十分必要。文章在分析汉英动物习语的基础上描述了汉英动物习语互译过程中诸如"狮"与"虎"、"马"与"牛"、"鹅"与"鸡"等替代现象,提出应对类似现象和规律多加研究与探索,作为语言差异教学的素材,减少学习者的跨文化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5.
具有强烈民族文化特征的商贸汉英习语体现了中西方不谋而合的商贸文化思想。因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汉英习语也蕴涵了不同的汉英商贸文化思想。所以,商贸汉英习语的语言文化对比研究将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商贸交往与翻译过程中的跨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6.
英汉习语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习语翻译要处理好语言和语境的矛盾,不仅要译出原语习语的形象、喻义,还要译出其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所以英汉习语互译时,除用直译、套译和意译外,还要运用直译兼意译以及增补译法。强调了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貌合神离"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的习语在英汉互译的活动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英汉习语进行对比分析来探讨英汉习语互译的方法,以期更好地促进中英两种语言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相似文献   

8.
文化语境是翻译中的重要因素。英汉习语互译时要考虑英汉文化语境的差异影响,在翻译过程中采用适当方法,译出原语习语的内在涵义并兼顾其民族特色的传达,以达到忠实、通顺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9.
习语富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性,英汉习语互译要达到等效翻译的效果并非易事。文章初步探讨了将等效翻译理论运用于习语翻译的可行性以及方法,从而使习语的翻译最大限度地达到文化上的等效。  相似文献   

10.
习语堪称文化的精髓,反映各个民族的文化特征.在习语的汉英、英汉翻译中,要灵活使用异化与归化手段.以解决翻译中的文化冲突现象.  相似文献   

11.
英汉习语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习语翻译要处理好语言和语境的矛盾,不仅要译出原语习语的形象、喻义,还要译出其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所以英汉习语互译时,除用直译、套译和意译外,还要运用直译兼意译以及增补译法。  相似文献   

12.
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的习语。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习语中的文化因素往往是翻译中的难点。习语翻译要处理好语言和语境的矛盾,不仅要译出原语习语的形象、喻义,还要译出其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从而,英汉习语互译时,可采用直译法、意译法和套译法。  相似文献   

13.
时芬 《科技信息》2008,(9):292-292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英汉习语反映出了两个民族在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习俗文化以及宗教文化方面的差异。本文通过对文化差异的分析,主要探讨了英汉习语互译的五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习语是语言的精髓,富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具有鲜明的文化色彩。特定的地域,生存条件,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因素都影响了习语的形成。英汉民族之间文化差异的存在决定了对原文读者不言而喻的事实却让译文读者,甚至译者一头雾水,因此英汉习语互译要特别考虑文化语境,采用适当方法,重点保证译出原语习语的内在涵义,再兼顾其民族特色与地方色彩的传达。  相似文献   

15.
汉英“盐“习语的文化内涵很丰富,其词汇特点如属性特征折射了中西方人在思维方式、管理模式、商品经济意识等方面的差异,对比研究这些习语可以管窥中西社会与文化发展的轨迹特点。  相似文献   

16.
英汉习语包罗万象。通过对英汉习语在生态环境、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等三方面的文化差异进行的探讨,使我们加深对英汉习语中映射出的文化内涵的了解,从而有助于有效而成功的互译。  相似文献   

17.
邱绪萍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10):128-131
作为诗歌的衍生物,散文在音韵节奏方面的要求虽然没有诗歌那么严格,但同样也讲究音韵节奏带来的效果。散文也具备音韵节奏带来的音响效果,因此在英汉散文互译过程中,译者也应在理解、欣赏原文音韵节奏美的基础上,尽量在译文中传递其带来的效果。然而由于汉英两种语言、文化和思维方式的不同,汉英散文在音韵节奏方面也不尽相同,这就给汉英散文互译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在分析二者不同特点的基础上,本文进而提出英汉散文互译中应避免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英汉语言中拥有大量的习语资源。然而,由于汉英两种文化在感知取向、生活方式、色彩取向及动物象征意义上存在着明显的文化差异,汉英习语的文化底蕴自然有所不同。因此,翻译工作者和语言教师在传译汉、英习语时不应该简单地就词论词,而应该注意从文化翻译的角度去挖掘两种语言特有的喻意形象和不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杨思柳 《科技咨询导报》2014,(4):148-148,150
汉语习语作为中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包含着大量的文化特征和地方特色。由于汉英文化的差异,汉语习语的翻译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习语的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的相互转换,更是两种文化的相互转化。正确恰当的习语翻译可以大大促进文化的顺利交流。该文通过对汉语习语的定义,以及影响汉语习语翻译的四种主要的文化因素的分析,简要地归纳了汉语习语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语言教学过程的文化导入对于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实用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英汉习语互译教学中文化的导入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习语并使译文忠实于源语文本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