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奇闻怪事》2011,(3):30-31
寻水是人类发展月球探测项目以来最重要的课题之一。自2009年11月NASA实施"撞月"后,2009年12月13日,NASA负责"撞月"计划的首席科学家安东  相似文献   

2.
追风人物     
正科学家计划将火星土壤带回地球近日,欧洲空间局(ESA)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签署一份意向声明,探讨将火星土壤样本带回地球。科学家认为,将火星土壤带回地球,可能是人类发现火星生命存在迹象的最佳机会。据介绍,这项计划分三步走,NASA的"MARS 2020"探测器将会收集火星表面样本至31个钢笔大小的容器中。同一时期,  相似文献   

3.
根据美国白宫3月4日公布的联邦政府预算案,NASA2015财年预算申请额为175亿美元,与2014财年拨款额基本持平。该预算案希望守住NASA几项最大的航天计划的底线,并为一些新的重大天体物理学和行星科学任务奠定基础。不过,该局一位高级官员在预算案公布前称,耗资10亿美元的“平流层红外天文台”(SOFIA)机载红外望远镜将会停飞,除非NASA在该项目上的合作伙伴德国宇航中心(DLR)增加出资额。  相似文献   

4.
<正>1.新型"纳米胶囊"衣服让人类冬暖夏凉葡萄牙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可永久附着在衣物上的纳米胶囊,随着人体温度的变化,胶囊会随之吸热融化或放热凝固,从而平衡人体温度,未来更可能会应用于治疗皮肤病。2.NASA证实太空旅行对人体影响甚大乘坐太空飞船长时间"旅行",对宇航员的影响远非此前所想。据《科学美国人》近日报道,NASA的"双  相似文献   

5.
《奇闻怪事》2012,(2):42-43
寻水是人类发展月球探测项目以来最重要的课题之一。自2009年11月NASA实施"撞月"后,2009年12月13日,NASA负责"撞月"计划的首席科学家安东尼·科拉普雷特宣布了令人振奋的消息:"真真切切,我们发现了水,不是一点儿,而是相当多。"——探测器在月球上击起1.6千米高的尘埃,其中含有约113.6升的水——这意味着,人类未来有可能在月球上建立宇航基地。  相似文献   

6.
美国航天航空局(NASA)准备在一个名为“深度撞击”的计划中用一架太空船将成千上万个名字送到一颗名为“腾佩尔1号”的彗星上。“你的名字将和太空船一起旅行,并融入宇宙中最漂亮的烟花中”耗资3亿美元的“深度撞击”是人类第一个实际接触并探索彗星的空间计划。为了加强普通人对这一人类空间探索史上重要行动的关注,NASA决定,在执行任务的“撞击者”飞船上携带一盘微型CD,用于记录人名。目前,NASA已开始通过网站接受报名。2004年12月,该计划开始后,这些名字将随“撞击者”跨越宇宙空间,并于2005年7月3日与“腾佩尔1号”彗星“亲密接…  相似文献   

7.
1969年,航天员Neil Alden Armstrong为人类在月球上留下第一道足迹,而将他送上月球的NASA(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美国太空总署)在航天计划实施过程中诞生了无数专利技术,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有远见的机构. 时隔60年后,大洋彼岸的阿里巴巴将中国版NASA计划公之于众——阿里巴巴将动员全球两万多名科学家和工程师投身"新技术战略",面向未来组建研发部门,为新经济体储备核心科技.  相似文献   

8.
哈勃空间望远镜(Hubble Space Telescope)将于1989年12月由“发现者”号航天飞机送人轨道,较原计划拖后了许多年。HST是美国航空和航天局(NASA)制造的最先进,也是最为昂贵的科学卫星。它的2.4米直径的反射天线可说是当今世界最完善的天文反射天线。在地球大气层模糊效应区之外,HST的探测距离较地面最强大的望远镜远5倍,它提供的影像也将较普通方法提供的清晰10倍。在可望受到赞扬的同时,HST的发展过程也反映了NASA空间科学研究方面的错误所在,即过于信赖航天飞机,热衷于大计划和管理紊乱,致使科学计划的效率低下,成本上升。当前,正对美国空间计划的长期目标展开讨论。美国是否有必要把载人飞船送上火星?是否有必要建立有人的月球站?是否应建造空间站?如果  相似文献   

9.
李小文 《科学观察》2006,1(5):45-45
遥感科学是在地球科学与传统物理学、现代高科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遥感科学的发展由技术驱动、需求牵引,提出定量遥感基础研究的科学问题。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NASA发起了遥感科学计划,随着地球系统科学的提出,遥感科学的重心转向了以促进地球系统科学发展为目标,以定量遥感为主要标志,注重多学科交叉综合,从整体上观测研究地球。目前在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学者们认识到遥感科学在地学从传统定点观测数据到不同空间范围多尺度空间转换和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的不可替代作用。而遥感科学能够在多源数据综合集成及地学应用方面对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发挥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英国科学家法曼发现南极臭氧层空洞的过程,以及美国宇航局(NASA)的科研人员在这个问题上的失误,并简要介绍了日本学者忠钵繁所做的贡献。阐述了南极臭氧层空洞发现过程带给我们的启示:试验条件的优劣不是决定科学发现的唯一因素;期刊的知名度决定着文献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MODIS科学数据处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地球系统科学的研究正跨入全球化、系统化、定量化的新时代,长期连续观测的遥感数据已成为其最主要的分析资料来源。美国宇航局(NASA)为地球观测计划(EOS)发射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把大气-陆地-海洋作为一个整体来综合观测,代表了当前遥感应用技术的最新水平。NASA已经建起了针对MODIS数据处理、分析、发布与共享的平台,为全球各类用户提供服务。文中分析了当前NASA对MODIS数据处理的方法,讨论了这些算法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作者在MODIS数据处理方面的相关工作,包括设计了更有效的遥感反演算法、更有针对性的数据产品及派生的应用系统等,展望了未来处理算法的改进和下一步卫星计划的数据处理。  相似文献   

12.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问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什么是"973"计划?"973"计划的任务是什么?答:1997年6月4日,原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决定要制定和实施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随后由科技部组织实施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亦称"973"计划)。制定和实施"973"计划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作为NASA和美国国防部的联合计划,1994年向月球发射的克里门汀号宇宙飞船的任务是绘制月球地形图集和放置一个带着高级传感器的月球车。由于这次任务取得了巨大成就,收集了大量科学数据。使科学家们第一次看到月亮近面和背面广阔的全球地形图。  相似文献   

14.
张蕊 《华东科技》2012,(9):44-45
"我们都在沟壑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英国诗人奥斯卡·王尔德的名句提醒我们正视自己对璀璨星空的好奇心。数百年前,正是对浩瀚星空的探索开启了近代科学的伟大时代。当伽利略在望远镜中第一次发现那个橘红色的亮点时,他大概不曾想到,有一天人类会将人造机器送上这个远方的星球——近日,NASA耗资25亿美元的"好奇号"探测车登陆火星,继续着人类空间探索的伟大旅程。  相似文献   

15.
声音     
《华东科技》2008,(11):9-9
"推动我国基础研究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的更大发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十周年纪念大会上说,"973计划"是国家重大战略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计划,要继续深入实施"973计划"等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推动我国基础研究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16.
科技政策     
美国:在2002财年预算中,由于受9·11恐怖袭击和随后的炭疽菌攻击的影响,增加了军事科学和与防生物恐怖有关的研究资金。研究开发费用会增加6%以上,大约达1千亿美元。科研预算主要是用在生物医学、军事研究、生物恐怖主义安全、科学教育等上。目前布什政府已将国家纳米技术发展计划(NNI)列为国家重要发展计划之一,2003财政年度预算比上年增加了17%。日本:日本环境省5月下旬决定,今后将把防止地球变暖等六项技术作为环保领域的研究开发重点。文部科学省4月启  相似文献   

17.
正月球方舟NASA计划在2020年让人类重返月球。在这一背景下,两名丹麦太空建筑师打造了一座月球栖息地模型——"月球方舟"。它轻巧、坚固、可折叠,便于运输和维护。外部将使用太阳能电池板,内部将拥有基于藻类的生命支持系统、垂直农场,实现自给自足。设计师计划在格陵兰岛北极地区的恶劣气候中,对它进行长达三个月的实地测试。  相似文献   

18.
 制定、发布科学计划,对重要科学领域、重大前瞻问题的超前研判、提前部署、重点支持、集中研发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遴选、报道国际组织、科技大国2013 年发布、启动的28 项重大科学计划.这28 项科学计划涉及航空航天、生命科学、地球环境、能源材料、综合研发5 个重要科技领域,分别是:①航空航天:"2013-2020 年俄罗斯航天行动"国家计划,中国"2013 年航天计划",英国"国家航天技术计划",日本新版"宇宙基本计划",美国"战略太空技术投资计划",印度"火星探测计划",韩国"2040 宇宙远景"计划,美国"小行星捕获计划","2013-2015 年俄罗斯航空工业发展计划",美国"XS-1 空天飞机计划";②生命科学:欧盟"人脑工程计划",美国"推进创新神经技术脑研究计划",世界卫生组织"2013-2020 年预防控制非传染性疾病行动计划";③地球环境:中国"天气研究计划(2013-2020 年)",中国"气候研究计划(2013-2020 年)",美国"北极研究5 年计划",中国"应用气象研究计划(2013-2020 年)",中国"综合气象观测研究计划(2013-2020 年)",日本"海洋基本计划(2013-2017)",中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际海洋发现计划(2013-2023)";④能源材料:欧盟"石墨烯计划",美国"清洁能源制造计划";⑤综合研发: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韩国"第三次科学技术基本计划",法国"未来10 年投资计划(PIA)",中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欧盟"地平线2020".  相似文献   

19.
李云贵 《奇闻怪事》2012,(12):12-13
自1972年12月美国"阿波罗17号"飞船返回地球、美国结束"阿波罗"登月计划后,30多年来,美国、苏联从此再未进行过任何载人登月任务。一种观点认为,这是因为所有25名飞往月球的美国宇航员都曾在月球上发现过不明飞行物,对外星强大科技的"畏惧",促使美国宇航局(NASA)放弃了载人登月任务。  相似文献   

20.
国际     
《科技潮》2012,(6):10
NASA预言行星撞地球中国将是"重灾区"美国太空总署(NASA)日前据天文卫星"广域红外探测器"发回的数据称,在太空中,有约4700颗小行星可能对地球造成威胁,而英国南汉普顿大学也据此发表研究指出,一旦有小行星撞击地球,亚洲将是"重灾区"。NASA指出,这些对地球有"潜在威胁"的小行星的运行轨道都与地球非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