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基于相空间方法,研究了压缩真空态通过分束器后的纠缠和统计性质.采用对数负值的判据,研究输出光场的纠缠属性.结果表明:对称平衡分束器输出光场纠缠量最大,且纠缠量随压缩参数的增大而增大.另外,还通过Wigner-Weyl规则,研究单端输出光场的一些统计性质.结果发现:调节输入光场和分束器参数,输出光场展现不同的非经典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Wigner特征函数方法研究相干压缩态作为输入光场时分束器的输出光场的纠缠性质。结果表明,分束器为对称平衡分束器时输出光场纠缠量最大,且此纠缠量随压缩参数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3.
对于一种形式的纠缠相干态,通过引入正交基矢,变为分立形式,然后用concurrence方法计算了其纠缠度,同时利用算符起伏和Mandel因子Q研究了其非经典效应(压缩效应、反聚束效应).研究发现,纠缠总是与反聚束效应相对应,反聚束效应越大,纠缠越大.  相似文献   

4.
利用二维蜂窝晶格介质柱型光子晶体,设计一种带有微腔结构的光子晶体偏振分束器.采用平面波展开法计算该结构的光子带隙,并使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得到其电场分布图和透射率,进一步分析所设计器件的消光比.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偏振分束器在波长1 550 nm处实现了横电(TE)模和横磁(TM)模的120°偏振分离,透射率均达98%以上,偏振最高消光比分别达到29.21和19.01 dB.并且偏振分束器尺寸较小,仅为14μm×16μm,结构紧凑,满足偏振分束器易于集成、透射率高、抗干扰强等要求,在未来光学元件和集成光路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光学分束器对相干态光场的作用特点,设计了一套制备纠缠相干态光场的装置. 提出了一个制备纠缠相干态的准贝尔基的方案. 在这个方案中,通过利用分束器变换和光子探测,可以从已有的一个纠缠相干态出发,制备出一组四个纠缠相干态的准贝尔基.  相似文献   

6.
研究正交相干态经过参量放大后态的非经典特性。结果表明,参量放大作用后的正交相干态具有压缩和反聚束的现象,但其非经典特性与压缩相干态和压缩奇偶相干态都有较大不同。  相似文献   

7.
针对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在双选信道下信道估计问题,以及挖掘信道在时延域和角度域的联合稀疏特性,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压缩感知的联合稀疏信道估计方案.首先,基于基扩展模型,将信道估计建模为结构化压缩感知问题,随后基于压缩感知模型,提出了两种新的贪婪算法,有效地恢复了时变信道参数.其中两步同时正交匹配追踪(TS-SOMP)算法先在时延域中找到所有非零抽头位置,然后估计非零角度域系数.两环同时正交匹配追踪(TLSOMP)算法包括内外两个循环,在外部循环中找到一个非零抽头位置后,即可直接在内部循环求解非零角度域系数.最后,给出了归一化均方误差(NMSE)的仿真曲线,验证了本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构造了q形变的非谐振子广义偶奇相干态,并研究了其高阶压缩和高阶反聚束特性.结果表明,广义偶奇q- 相干态都在不同的参数区存在压缩效应,随q变形的增大,偶 q-相干态的高阶压缩效应减弱而奇q- 相干态的高阶压缩效应增强.在一定参数范围内,广义偶q- 相干态出现高阶(N≥2) 反聚束特性而广义奇q- 相干态则出现聚束效应.随 q形变增大,广义(偶) q- 相干态的高阶反聚束(聚束) 效应都增强.  相似文献   

9.
研究EW93镁合金在轧制-T5状态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并与铸造T6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合金经过热轧制变形,发生了明显的动态再结晶,晶粒显著细化,轧制-T5态的晶界强化贡献由铸造T6态的12.2%上升到26.7%.轧制板材经过T5处理后,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均有大幅度提高,分别由228 MPa和177 MPa提高到372 MPa和311 MPa,但析出相不均匀,伸长率由4.3%降低为3.1%.对于铸造T6态和轧制-T5态,沉淀强化均是主要的强化机制,沉淀强化贡献分别为66.7%和54.3%.  相似文献   

10.
对一类光子消灭算符aN正交归一本征态的迭加态的振幅k次方压缩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一类aN正交归一本征态的迭加态的振幅k次方压缩特性明显地区别于aN的正交归一本征态k次方压缩.无论N取奇数还是偶数迭加态均存在振幅k(k=Nt或Nt/2)次方压缩.由于当位相差δ=2mπ/t(m为整数)时迭加态不存在振幅k次方压缩;当δ=π时,只有N和t同时为奇数才有可能存在k次方压缩;当δ=π/2时,对应t≠4m的不同取值迭加态存在k次方压缩.因而参量的位相对振幅的k次方压缩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研究结果还表明j,N,δ,和α对k次方压缩和压缩区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B Fleischer 《Nature》1984,308(5957):365-367
Mature human T lymphocytes can be separated by monoclonal antibodies OKT4 and OKT8 according to their surface phenotypes into T4+T8- and T4-T8+ subsets. From short-term experiments using bulk cultures, the helper/inducer function has been assigned to the T4+T8- subset and the cytotoxic/suppressor function to the T4-T8+ subset. Thus if T lymphocytes are separated after stimulation in a mixed lymphocyte reaction (MLR), the entire cytotoxic activity is found in the T4-T8+ fraction whereas the T4+T8- fraction shows no detectable cytotoxicity. If, however, T lymphocytes are cloned after MLR and grown in long-term culture, a surprisingly large fraction of T4+ T lymphocyte clones (TLC) shows cytotoxic activity. Here we report that T4+ TLC can acquire specific cytotoxicity during in vitro cultivation.  相似文献   

12.
无爪图与分裂图的L(d,1)-T标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定一个简单连通图G及其一棵支撑树T,图G的1个L(d,1)-T标号即一个标号函数g满足:①G的任意2个相邻点的标号至少差1;②T上任意两个相邻点的标号至少差d;③G上任意两个距离为2的点的标号至少差1.本文研究了无爪图与分裂图的L(d,1)-T标号并给出了Tld,T(G)一个界.  相似文献   

13.
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的地震资料分析显示,该区域自始新世以来断裂系统十分发育.断层表现出张性或张扭性特征并具有多期活动的特点.在平面上,断裂主要为NWW、近EW和 NE向.根据断层平面展布及组合形态,可将它们分为平行断层系、雁列断层系和树枝状断层系3种组合形式.根据断裂发育时间及规模,可将断裂的活动期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剧烈活动期(Tg—T8)、较强中等活动期(T8—T6)、平静稳定期(T6—T2)、再度活化期(T2—T1).断裂发育的时间及特点对凹陷的构造演化和沉积过程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复合泛函方程T(T(x)-T(y))=T(x+y)+T(x-y)-T(x)-T(y)在泛函Φ(x,y)限制下的稳定性问题.证明了:若E为Banach空间,泛函Φ:E×E→[0,∞)连续使得级数Φ(x)d=sum (2-j-1Φ(2jx,2jx)) from j=1 to ∞在E的任一有界子集上一致收敛,F:E→E是连续映射且满足‖F(F(x)-F(y))-F(x+y)-F(x-y)+F(x)+F(y)‖≤Φ(x,y)(■x、y∈E),则存在唯一的连续2-齐次映射T:E→E满足以上复合泛函方程且‖T(x)-F(x)‖≤Φ(x),■x∈E.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后碰撞过程中人体胸部的损伤情况,基于人体解剖学构建了人体胸部有限元模型,模型包括胸椎、椎间盘、肋骨、肋骨软骨、胸骨、锁骨、肩胛骨、肌肉和韧带等人体组织.通过后碰撞仿真模拟,研究了胸部组织的应力及应变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后碰撞过程中,胸椎T1、胸椎T2和胸椎T3的应力和应变较大,可能发生椎体骨折;第一肋骨到第三肋骨的损伤可能较大,容易发生骨折;T1–T2、T2–T3和T3–T4之间的椎间盘应力较大,可能产生椎间盘突出等损伤.  相似文献   

16.
针对接收机前端中可变增益放大器需要高线性处理大信号的问题,分析了使用源极退化电阻以及跨导增强电路的放大器线性度;设计了使用改进型跨导增强电路的放大器。它具有更强的跨导增强能力,同时减小了输入M O S管跨导由于漏源电压变化产生的非线性失真。提出了一种对称的可变电阻结构,它降低了M O S管开关带来的非线性。仿真结果表明,放大器在3.3V电源电压下直流功耗为1.5mW,在1~10MH z带宽、3~24 dB增益范围内,差分输出信号峰峰值为3.3V时,总谐波失真低于-60 dB。  相似文献   

17.
利用小波分析的多尺度方法,描述了小波方差在金融数据中所反映的实际意义和在金融分析中的尺度选择条件,分析了数据发生过程中分解出的不同波动段对于整体波动性的贡献量.然后通过加权重构不同尺度段产生的小波方差来体现数据的渡动情况,从而得到了一种新的计算Black Scholes模型中波动率的方法,最后利用MATLAB的模拟实证分析证明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作者对轫致射的散射矩阵S(T,-T)进行了计算,这里2T指轫致辐射中的相互作用。计算结果发现:运用S(T,-T)计算散射同时不再有红外发散。  相似文献   

19.
变温对毛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变温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了解竹类植物种子在不同温度处理下的萌发特性,以及幼苗1~5片叶展叶时的生长发育规律,为竹类植物实生苗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方法】采集广西桂林市灵川县大境乡的毛竹种子,在实验室培养箱中育苗,设定7个变温处理[24 h内设置2个不同的昼夜温度(时长为12 h/12 h)组合 ]:29 ℃/15 ℃(T1),28 ℃/16 ℃(T2),27 ℃/17 ℃(T3),26 ℃/18 ℃(T4),25 ℃/19 ℃(T5),24 ℃/20 ℃(T6),23 ℃/21 ℃(T7)和1个恒温处理22 ℃/22 ℃(T8)。每隔12 h详细观测每个变温处理下每粒种子萌发时间、1~5片真叶展叶时间和叶下高,并测量叶片面积、地上部和地下部鲜(干)质量、根系形态、叶表面微形态、气孔长度和气孔密度。【结果】①在不同变温处理下,毛竹种子的萌发率均在50%以上;结合毛竹种子萌发的发芽势,发现T4—T7的种子发芽势高于30%;从T1—T8,毛竹种子的平均萌发时间逐渐缩短。②不同变温处理下的毛竹幼苗从第1片叶到第5片叶展叶时间逐渐延长;T6—T8处理下幼苗展叶时间和展叶数量都相对集中;同一培养处理下的毛竹幼苗从第1片叶至第5片叶的叶下高和展叶面积逐渐增加,温差越大毛竹幼苗叶下高越高;第3片叶后叶片的发育速率趋于稳定;温差越大,毛竹幼苗生物量也越大;根系在T3—T6处理下发育更好。③随着温差减小,毛竹叶片下表皮乳突和表皮毛数量逐渐变多,同一处理下的第1片叶到第5片叶,下表皮的乳突和表皮毛数量也逐渐变多;从T1—T8,毛竹幼苗叶下表皮气孔呈列排布,气孔表观形态虽无显著性差异,但气孔长度和气孔密度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气孔密度最高值主要集中在T5。【结论】26 ℃/18 ℃(T4),25 ℃/19 ℃(T5),24 ℃/20 ℃(T6)变温处理更利于促进毛竹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提高,综合幼苗的叶下高、叶片面积、发育速率、生物量、根系和气孔密度等各项指标,这3个组合变温处理更适宜幼苗总体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0.
川东南地区嘉陵江组T_1j~(2-1)-T_1j~1碳酸盐岩储层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单层厚度薄、非均质性强的特征,勘探难度较大.综合考虑T_1j~(2-2),T_1j~(2-1)和T_1j_1地层的地质特征,通过地质、测井进行合成记录层位标定,建立正演模型, 探讨了旺隆及周边地区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和地震响应特征,提取了地震属性对储层进行横向预测研究.结果显示,中-强振幅、同相轴下拉、同相轴分叉、频率降低现象代表储层发育.地震属性分析结果表明太和、旺隆地区储层较发育,这与钻井显示较吻合,说明该方法可以较好地预测出该套储层的分布范围,为进一步勘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