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浩然在新时期农村叙事的意义少有被提及,将浩然八十年代的创作放置到一个大的历史脉络中,考察作家坚守的集体化理想对新时期农村叙事的启示。在这个意义上,浩然的重要性迄今尚未得到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
浩然是中国当代学史上无法回避的一个名字。浩然的创作体现了学的历史性和政治性及大众化在某种程度上的叠合。浩然的创作经历是十分独特的,他对坛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 。浩然的农村题材作品与他坚持贴近农村生活、培育农村学新人的炽热情感和艰苦实践既是京东化的产物,又丰富和发展了新时代的京东化,在新中国学史上也应当占有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神巫文化是沈从文创作中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也是深入探索其创作文化意义的重要关注点。作为现代文坛中最具边地色彩的作家,他旗帜鲜明地站在民族文化和民间文化的立场上,频繁借用极具风情的文学意象,进行精美绝伦的“神性”书写。他笔下人物归于神性的命运,一方面挑战着主流文化的规约和城市生命的萎顿,另一方面也寄予了作家对民族文明在现代社会命运归宿的深忧隐痛。  相似文献   

4.
由于特殊的社会环境,路遥早期的作品带有明显的时代色彩,不过,由于作家的特定经历以及对农村、农民的深厚感情,其作品又有了超越时代的内涵,显示出对主流文学趋从与超越的倾向。  相似文献   

5.
20世纪50、60年代中国作家的精神核体是政治激情与艺术追求的融合体。当代中国作家一方面从一开始就或自主或被动地接受到来自政治层面的规约,另一方面新政权的浪漫构想也实实在在地鼓舞了部分作家。时代要求作家作出政治选择,但作家作为有着独立精神向往的个体又时时得听从艺术的召唤。于是,回旋在艺术和意识形态之间便成为20世纪50...  相似文献   

6.
由于特殊的社会环境,路遥早期的作品带有明显的时代色彩,不过,由于作家的特定经历以及对农村、农民的深厚感情,其作品又有了超越时代的内涵,显示出对主流文学趋从与超越的倾向.  相似文献   

7.
康拉德是一位倍受争议的作家。他曾一度被认为歧视女性,有“厌女症”,其代表作《黑暗的心》也由此成为性政治批评文本。文章试图打破男性作家的创作与女权主义解读的二元对立,通过对作者生平和《黑暗的心》中几位重要女性形象的分析,旨在说明康拉德是一位具有强烈女性意识的作家,他在作品中对禁锢女性思想意识形态的父权帝制进行了嘲讽和批判。  相似文献   

8.
陈忠实的作品通常通过描写农村生活,来叙说农民的遭遇和命运。在陈忠实的前期作品中,大多是描写农村的政治变动、社会变动及人的精神变动的。但从《蓝袍先生》开始,作家的创作思想有了崭新的突破:民族文化心理意识对于民族历史进程的影响——即民族命运进入了作家的意识形态。在其后创作中,关于民族命运的思考“非但没有终止反而继续引伸”。本文试图通过对陈忠实在创作上逐渐变化的分析,来揭示作家创作的心灵历程。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初期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一个特殊的阶段,此期的少数民族作家文学得到较快发展,一大批少数民族作家以其独特的创作视野和优秀作品步入文坛,创作上表现出明显的现实主义主流,内容形式上出现了多样化趋势,反映出鲜明的时代风貌。少数民族作家关心民生,张扬正义,表达心声,其作品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并颇具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0.
二战期间,日本的“笔部队”作家和军队作家创作了大量侵华文学。这些作品形成一个特定的中国形象。运用形象学理论对这一形象的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这一形象是当时日本占主流地位的“大东亚中国观”的文学化,同时也是战争时期特定政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随着作家现代意识的觉醒和加强,创作个性愈来愈被艺术家所重视,并成为艺术生命的独特标志。与此相适应,批评界也对作家的创作个性给予特别的关注,除刊出了不少对它的专题研究文章外,即使是对作家、作品的评论,也往往有专节谈创作个性。这种文学现象的出现实属可喜,然欣喜之余却又感到不满和焦虑,因为在这些文章中,有时往往把创作个性和作家人格、作家个性混为一谈,而较少探究创作个性本身的内在结  相似文献   

12.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强调自己是为了适应时代的话语而进行创作。而文学创作自有其内在的规律,现实的功利因素往往会影响到作家的创作和作品的美学意蕴。在鲁迅的很多小说中,很多地方都体现出了创作和审美之间的矛盾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对鲁迅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迟子建是东北作家群中的佼佼者,自进入文坛以来,20多年一直笔耕不辍,创作实绩斐然。她也是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作家,始终用一以贯之的人文情怀、以忧伤而不绝望的写作态度探寻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以迟子建的新作《额尔古纳河右岸》为切入点,可以探寻她对忧伤的体现和超越以及蕴藏在作品背后的作者深层的创作心理动机。  相似文献   

14.
探讨屠格涅夫创作特色的论著不少。一般多从他的作品和时代的关系立论,这当然是对的,但仅从这一角度探讨,似犹难尽赅作为卓然大家的屠格涅夫艺术的主要特征。而且某些文章对他有的作品重视不足或评价不当。本文从创作方法角度,就六长篇探讨屠格涅夫现实主义的特色,兼及对一些作品的不成熟看法。创作方法是构成一个作家创作特色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井上靖是日本战后历史小说创作的重量级作家,在近半个世纪的文学生涯中创作了大量享誉世界文坛的历史小说作品,同时主导和影响其文学创作的历史小说观亦经历了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因此其不同创作时期的历史小说亦呈现出相异的文学风格、艺术追求和时代高度。  相似文献   

16.
一 在广西当代文坛上已形成创作特色的青年作家中,潘大林是引人注目的一个。翻开潘大林近十年来的创作,我们会发现,无论是作家描绘生活的画面,对生活作出的美学判断,抑或是人物刻划、结构艺术以及语言特色,都渗透着作为艺术家个人的独特性和创造性。他的作品,总是带着时代的民族的地方的色彩,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蕴涵着严肃的理性思索,凝聚着潘大林的人生观和美学观。他的作品,总是在“思想和形式的密切融汇中按下自己的个性和精神独特的印记。”(别林斯基语)“论”潘大林的创作特色用不着拐弯抹角,直径就在眼前。  相似文献   

17.
作为海派文学的代表,张爱玲的散文表现出鲜明的市民意识,以致长久以来很多读者产生误解,认为其作品更多只是表现对物质与感官满足愉悦的津津乐道与追求。其实,张爱玲的散文创作以强烈的现代都市文化意识,反抗中国传统农业文明社会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状态,以凡俗的市民生活哲学,化解文学传统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标准,以思考追问生命本体的文人意识,超越拜物恶俗的小市民趣味与时代政治。其创作并不是对读者的简单迎合与俯就,而更多是对市民意识的一种引领与超越。  相似文献   

18.
以草明20世纪30年代的短篇小说和四部代表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草明作品中女性话语与主流话语的关系。认为草明的早期作品呈现出女性话语对主流话语的寻找,从进城的农村女儿的视角描写她们物质的贫穷和对生存出路的寻求;后期作品呈现出女性话语与主流话语的重合,从主流意识形态的视角塑造符合主流期待的社会主义新女性。两种话语关系的转换是时代潮流和草明个人选择的结果,尽管女性话语和个人视角的匮乏使草明的作品在新时期遇冷,但终生为工人阶级写作成就了草明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地位。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为通过社会革命建立一个现代的国家政治制度提供了良好机遇,从这一生存环境和文学审美观念出发,中国现代作家的三种选择具有代表性:一是以鲁迅等为代表的自觉将自身的文学活动与时代意识形态主题相联的作家,执着于或启蒙、或救亡、或启蒙与救亡并重,自觉回应一日千里的转折时代对文学责任的义务的呼求,对中国现代意识形态主流建设乃至社会革命都做了巨大贡献;一是以前期创造社作家等为代表的执着于“为艺术”的人们,人们尽管深恶中国现代黑暗的社会现实,但反对文学的功利性,执着于文学之“美”、“纯”的追求,这类作家的创作不但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艺术殿堂,而且也无悖于作家的“职业”要求,何况其中还有一个发展转化的问题,所以,对此应予基本肯定;第三种选择是一种有愧于“作家”称号的选择,如周作人等人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的“叛卖”、“附逆”,除铨等出于某种政治与商业利益,置基本的道德与人格于不顾的文学游戏者。  相似文献   

20.
《春宴》表现了安妮宝贝式的"小资文学"的"精神内核"是在当下时代与消费社会合谋,其"时代局外人"姿态恰恰深深融入了时代意识形态建构之中。而物质性细节刻意营造的情调传达出的准意识形态,是作家在严峻现实面前对意识形态的物质性建构,是对一代人生活经验的简化。读者被其营造的虚假景观控制并导致主体的"内部殖民化",主体革命潜能与反抗资本异化可能性的丧失。《春宴》预示了"小资文学""贫乏时代已来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