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导向手段是指导向行之有效的方法,主体借助于导向手段,能产生牵引客体认同乃至行动的作用。这种作用,不是主体的权力、权威或者导向信息、导向载体的作用,而是指手段本身的作用。导向手段主要有以下五种:述理,感染,激励,约束,惩罚。五种手段各有其特点和适用面,主体可据客体实际而择用之。  相似文献   

2.
导向手段是指导向行之有效的方法,主体借助于导向手段,能产生牵引客体认同乃至行动的作用。这种作用,不是主体的权力、杩威或者导向信息、导向载体的作用,而是指手段本身的作用。导向手段主要有以下五种:述理,感染,激励,约束,惩罚。五种手段各有其特点和适用面,主体可据客体实际而择用之。  相似文献   

3.
导向的成功是指导向被客体接受且变为客体的行动。导向的成功涉及到主体、客体、时代、环境等诸多因素,本音只从主体角度探讨之。从主体角度而言,导向成功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点:⑴导向动机公正良善;⑵导向材料科学;⑶主体贴近客体;⑷主体的行为与其导向一致。此外还有导向意图内陷、导向实施适时、导向火候适度、导向手法艺术、持恒导向等。以上亦可视作“导向成功原则”,掌握并遵循这些原则,导向终能成功。  相似文献   

4.
导向的成功是指导向被客体接受且变为客体的行动。导向的成功涉及到主体、客体、时代、环境等诸多因素 ,本章只从主体角度探讨之。从主体角度而言 ,导向成功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点 :( 1 )导向动机公正良善 ;( 2 )导向材料科学 ;( 3 )主体贴近客体 ;( 4)主体的行为与其导向一致。此外还有导向意图内隐、导向实施适时、导向火候适度、导向手法艺术、持恒导向等。以上亦可视作“导向成功原则” ,掌握并遵循这些原则 ,导向终能成功。  相似文献   

5.
论教育导向     
导向是行为主体的某种倾向、某种指向对客体产生的影响,能把客体引导到主体肯定或预定的方向。导向的产生有其必然原因。导向在教育活动中尤为明显,而且教育导向具有不可回避性。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教育导向具有拉据战的性质,必须树立长期观念。作为导向主体的教师,当务之急是克服以下两种心理障碍:其一是绝望心理,其二是浮躁情绪。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导向的途径。所谓导向的途径,它不是指精神产品、亚精神产品、物质产品这些导向中介,而是指实施导向的必由之径、必经之道。这种通道往往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或行动,它涉及面甚宽,主要有以下11种:制定,发布,宣传,教育,著述,创作,编辑,献言,举措,创设,研制。以上途径,各有其特定的或主要的适应面,不同主体宜选择适合的导向途径。  相似文献   

7.
导向是主客体的一项双向交流活动,它由导向主体、导向客体和导向中介构成。导向主体是导向的发出者和实施者,它包涵如下因素:1.导向实体;2导向意识;3.导向意图;4.导向行动。导向客体是导向的对象,它是指:1.导向主体选择并确定的对象;2.能对主体作出反应的对象。导向中介是指连接主客体的媒介,它包括如下类型:1.精神类产品;2亚精神类产品;3.物质类产品;4.主体创设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管理导向、教育导向、编辑导向等三种典型导向.管理导向的起点是提出方向,尔后管理者要以行动引导并能向客体预示成功.教育导向的特点是教育导向具有必然性、不可回避性和持恒性.编辑导向可通过选择、集中、突出、撰写等手段实施之.  相似文献   

9.
以汉语为本族语的人和以英语为本族语的人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因此英汉互泽时往往需要采用变通译法。本文以句子的组成单位——词为着眼点,通过分析英汉两种语言表达中各自用词的特点,归纳出英语译成汉语时几种最主要的词类转换方式。  相似文献   

10.
导向的功能是控制。它表现在:1.导向能控制客体的发展方向;2.导向能控制客体不偏离发展方向。导向的控制力产生于:1.导向主体的权力、权威与职业优势能使导向产生控制力;2.导向信息(先进的思想、正确的主张与舆论等)能使导向产生控制力;3.导向载体能使导向产生控制力。导向控制的实现虽然有赖于客体的认同和接受,但它终归能实现控制.  相似文献   

11.
金花 《科技咨询导报》2013,(22):160-160,162
行动导向法是一种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根本的教学模式,构建行动导向课程体系,改变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实施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等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行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孙倩 《科技咨询导报》2009,(25):184-184
目的:探讨外科护理教学中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教学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以本校2007级护理专业160名学生为实验纽(80人)及对照组(80人),实验组运用行动导向教学,其余授课内容和对照组相同。比较两纽学生的体验及考试技能成绩。结果:实验组学生在体验、技能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约90%以上学生对案例教学法持肯定态度。结论: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及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临床技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导向的特点。文章认为,导向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导向具有功利性;导向具有超越性;导向具有可操作性。导向的功利性表现在:1.导向有功利性动机;2.导向能产生功利性效果。导向的超越性表现为:1.前导性超越;2.回返性超越。导向的可操作性表现在:1.导向可以策划;2.导向可以程序化;3.导向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4.
行动导向教学法及其在高职教学中应用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桦 《科技信息》2012,(7):454-455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职业教育领域中出现的一种新理念和新方法,源自德国。行动导向教学将认知过程与职业行动过程结合在一起,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本文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由来、基本含义、特点、理论基础等方面进行解析,探索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并对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优势和实施难点进行了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15.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由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组成的教学法。该文主要阐述行动导向教学法中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和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营销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6.
本文系“导向学研究”系列文章之一。“导向”一词近年在报刊上频繁出现,导向活动古已有之。然而人们对导向本身却缺乏研究,因而未能形成系统的导向理论。本文把导向纳入学术研究的范围,对导向作了界定。所谓导向,是指主体引导客体朝着主体所预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在把握导向这一概念时,应把它与传播、宣传区分开来。作为学科定位,导向很难划归于哪一门学科,故可建立导向学。我们在识别导向时应注意两点:一是导向表现形态的多样性,二是导向关系的多样性。各种形态和各种关系的导向均是导向。  相似文献   

17.
在VFP教学中,通过融入行动导向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出主观能动性,对于提升学生的整体能力,都有很大的实际意义。该文将围绕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相关概念进行分析,并从多方面探讨行动导向教学法在VFP课程教学中的实际运用方式,并针对性的提出在实际教学运用中要注意的相关的内容,更好的为整个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18.
教师的教学表达,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十分重要。教学表达有语言表达和神态表达两类方式,二者相辅相戍,在运用上,前者决定后者,后者起到强化前者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把语言表达与神态表达方式有机结合,才能把教学活动推到艺术性的高峰,进而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9.
林丽旦 《南昌高专学报》2010,25(5):119-120,128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在英语泛读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法能排除非语言因素对英语泛读教学的困扰,大大提高英语泛读教学的实效性。可以尝试的行动导向教学法有:英语故事会、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等。  相似文献   

20.
谭仁人  王赛  黄应强 《科技信息》2009,(20):I0149-I0149
起源于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的行动导向教学法,正在被我国众多的高职院校学习和采用。在学习和运用这种新的教学法时,为避免走弯路,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必须解决好的几个关键问题: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掌握实用教学法、培养关键能力,转变教学风格,组织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