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文 《南昌高专学报》2011,26(4):36-37,40
对理查·施特劳斯的生平以及对声乐套曲《最后四首歌》的创作背景进行介绍,并对其中第二首《九月》进行作品分析与和声研究。  相似文献   

2.
和声学是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主干课程,而和声分析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视角下和声语言的内涵及学习层次均有不同。初级阶段和声分析的基本内容与方法包括判断调式调性、判断和弦及转位及判断终止式等5方面,准确把握这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能有效提升提升教学的目的性与规范性。  相似文献   

3.
肖邦的《f小调叙事曲》不以奏鸣曲式为基础结构,其曲式结构为自由曲式,这种自由性主要体现在音乐材料的自由发展和调性的自由安排;从调性、和声节奏、声部进行等方面可窥探该乐曲的和声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4.
姜涛 《皖西学院学报》2007,23(4):154-156
通过对莫扎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和声分析,使人更加清晰地了解莫扎特是如何运用和声基本材料与和声语汇的,并分析总结出其和声风格典雅的特点,为我们对古典和声风格的深入理解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5.
柴科夫斯基作为俄罗斯浪漫乐派和民族乐派的重要作曲家,他的钢琴音乐创作在和声发展手法的使用上进行了大量积极的探索。在他的钢琴套曲《四季》中,作曲家使用了诸如各类常规七和弦、扩大的七和弦以及变音和弦、复合功能和声、终止式、和声持续等典型的和声语汇。这些和声创作手法的使用充分体现出作曲家在创作中既有忠实于古典主义严谨的一面,又有颠覆传统较为自由的一面,为其后的作曲家的音乐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高师"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中曲式结构为研究对象,结合多年来教学经验,对产生混淆的相似曲式类别进行了归纳,区分出容易混淆曲式结构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分析出混淆的原因,找出辨析方法的要点并进行简要概括与举例讨论,以期学生能在曲式结构判断上有个清晰补充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坛对沈从文等京派作家曾经一度忽视甚至批判,很大程度是因为以历史现代性解释文学现代性.对二者进行了同构性理解。实际上,二者呈逆向结构,于现代性内部形成一种张力。京派作家描写健康优美人性人情的同时,面对物质文明的进步与道德伦理的退化作出反向思考,表现出对物质化的对峙与质疑,具有文化反省的内容。这也正是文学所应当承担的责任,由此使中国新文学获得现代性品格。  相似文献   

8.
钢琴套曲《小序曲与赋格四首》创作于改革开放之后,也是作曲家丁善德先生钢琴音乐创作晚期较有代表性的一首作品。本文以其中第三首序曲《雀跃》为例,从作品的结构、调性格局、创作技法等方面来探讨丁善德先生这一时期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及其对中国钢琴音乐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文章把毛泽东诗词放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背景中加以研究,探讨了毛泽东诗词中所蕴涵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强烈的现实性和实践性、人民主体意识、以及博大的民族性和世界性,论证了毛泽东诗词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江洋才让小说《康巴方式》的文本细读,运用审美现代性理论分析康巴人在面对新生活带来的冲击与矛盾时触动灵魂的蜕变与挣扎。文本中现代性与民族性、区域性在康巴地区的激烈碰撞表现了江洋才让对于现代性的反思和对康巴文化的信心。  相似文献   

11.
辨别曲式是一个很复杂的动态过程,在分析和辨别一首乐曲时,不仅要考虑到音乐的材料、和声、调式调性、曲武功能、作者创作背景,还要考虑到包括音色、织体、节奏、速度、音响及音乐语境等内在因素,做到全面、综合的考察,这样才能给乐曲做出一个准确的、合理的、具有说服力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苏青作为上世纪40年代上海文坛最负盛名的女作家之一,已得到了评论界的普遍认同。但苏青和其创作的现代性,以及现代性的根源与归宿,至今还未引起评论界的特别关注。苏青现代性与墨学、与浙东文化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她的现代性最后归结为现代性伦理,并充满着浓厚的宗教情怀。  相似文献   

13.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是音乐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专业课,它在专业学习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图对高等师范院校的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的现状及其所存在的问题作出分析,并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4.
民乐四重奏《空谷流水》(笛、管、筝、打击乐)创作于1983年,是周龙的早期重要代表作之一,曾获全国第三届音乐作品评奖二等奖。《空谷流水》的创作综合运用了我国南北地区有代表性的民间音乐素材,并在中国传统的五声音阶的基础上采用了新的和声构思,如充分发挥了泛调及多调的使用,体现出了鲜明的和声特征。  相似文献   

15.
老舍的文化反思,既有对现代性正面价值的追求,又有对现代性负面效应的质疑与反抗。老舍的文化反思充满了怨恨的现代性体验:他既怨恨旧派市民老弱迂腐,又怨恨新派市民浅薄恶劣,更怨恨城市贫民的辛酸悲惨以及城市生活的堕落不公。为解决现代性的内在矛盾,为释放自己的怨恨心理,老舍在其文本中又创造了一批具有反抗意识与实干精神的理想市民形象。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周同宾的散文创作实践,对其散文创作中的现代性问题进行考察。通过对作家散文创作中的思想性、表现手法、语言创新等问题的探究,概括出周同宾散文的现代性特质。民族性与现代性的统一,使他既能超越本土文化心态,又不脱离本土文化传统,最终成为在全国有影响的散文作家。  相似文献   

17.
《我住长江头》是青主艺术歌曲中的经典之作,不仅具有较高的演唱价值,而且对我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笔者通过对其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的分析,进而揭示其创作特征,并就演唱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李莉 《科技信息》2009,(24):215-215
《牧神午后》这部作品,作曲家德彪西以丰富的想象力,运用了细腻、精致而丰富的多变创作手段,充分利用管弦乐队交响性表现了诗中的变幻、朦胧飘渺的意境。在音乐形象的刻画及乐思的发展上有其独特之处,达到了创作手段与内容形式表达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9.
汪曾祺自“信笔由缰”的40年代至“俯拾即文”的90年代所创造的一系列小说,或显或隐地体现了他现代性追求的复杂多变与纵深融合.无论是审美现代性的情感逆行与回环,还是社会现代性的潜藏与生发,汪曾祺小说总能在两者的反向流动中找到平衡点,使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在人性的深处达成同构.  相似文献   

20.
白璧德新人文主义是对西方缺乏约束的现代性批判。白璧德认为近代西方文明扩张时代和内敛时代相互交替,自启蒙运动以来,西方文明丢弃了古典的和基督教的文化约束,而没有找到新的替代品。科学人道主义和情感人道主义泛滥,这两种类型的自然主义都否定了超理性区域,社会信仰缺失,离心力量使得人与人斗,阶级与阶级斗,最后是国家与国家斗。这是理性与信仰矛盾在西方现代转型时期的集中体现。面对美国的崛起,白璧德提出"创造标准"的新人文主义以引领社会,对当下中国的现代转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