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群落监测是生物监测的方法之一 .由于群落监测是利用直接取自环境中的生物信息 ,反映长期污染对生态系统的伤害情况以及变化状况 .近年来 ,利用水生生物对水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价的研究工作进展较快[1— 7] ,但有关着生生物群落与水质监测的相互联系的研究报道不太多 .本研究主要对上海市苏州河的着生生物群落在不同季节的变化状况进行连续观察、分析 ,拟找出群落变化与水质监测的相互联系 .1 方法及材料1 .1 采样点布设及研究方法在苏州河选取三个断面 ,即上游的黄渡 ,中下游的长寿路桥 ,下游的浙江路桥 ,每个断面设两个点 ,以载玻片作人工…  相似文献   

2.
利用着生生物群落动态变化监测水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探讨了苏州河8个断面着生生物在不同季节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密度、群落结构与水质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着生生物种类数以夏季最多,优势种密度以夏、秋季最大,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趋势与水质指标的监测结果基本一致;经相关性分析表明:水体中氮、磷含量分别与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藻类密度和总生物量四项指标呈显著负相关, CODcr、BOD5与四项生物指标均无相关性.各断面污染程度为上游赵屯、黄渡断面污染最轻,武宁路桥、北新泾断面污染最重,反映在群落结构上是上游以自养性藻类为主,中、下游以异养性动物为主.以上结果表明着生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能反映水环境质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苏州河着生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与水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生物监测:(biomonitoring)是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变化来指示环境的污染状况,从而为环境监测和评价提供生物学依据[1]。芬兰森林研究所在1994年就建成了一座生物监测的环境样品库,存放着每5年一次从全国固定采样网点采集来的苔藓样品和其他生物样品,  相似文献   

4.
调查了晋阳湖原生动物群落结构,观察到原生动物40种,录属于26属,其中,肉足虫6种,占原生动物总数的15%,鞭毛虫3种,占原生动物总数的7.5%;湖区的主要优势种为纤毛虫,共计31种,占原生动物总数的77.5%.结合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对晋阳湖的水质进行生物学评价,结果表明,晋阳湖各采样点水质属于轻污——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5.
苏州河底泥遗传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州河是黄浦江的重要支流,贯穿整个上海市区,半个世纪来,污染日益加剧。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底泥是影响苏州河水质的重要因素,底泥疏浚成为苏州河一期综合治理的十大工程之一。底泥污染物以有机物和重金属为主。污染物可通过食物链等途径从底泥进入底栖生物、鱼、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体内产生富集和毒性效应。然而,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污染物的理化监测上,而关于其对生物的影响,特  相似文献   

6.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景观生态学以景观为研究对象,强调景观结构和功能对生态过程的影响,重视景观中生物群落与主要环境条件之间错综复杂的因果反馈关系.因此,在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导入景观生态学的理念和方法,必将为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景观生态学原理主要包括斑块一廊道一基质模式、景观多样性和景观异质性、景观连接度及景观连通性以及景观生态规划格局原理等.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要从城市园林斑块的建设、席道的规划设计、城市绿色生态网络的构建以及大型的城郊森林斑块和环城森林带建设入手.  相似文献   

7.
北部湾秋、冬季渔业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2001年秋、冬季在北部湾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对北部湾渔业群落资源状况、重要种类组成及其生态优势度、多样性等方面进行季节变化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秋、冬季渔业生物的生物量指数和密度指数均明显下降;优势种没有变化,重要种类成分发生更替;种类丰富度指数D有所上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种类均匀度指数,J′变化趋势一致,均有所下降,但不显著;群落物种种类和数量分布与季节变化、生境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苏州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对水环境的指示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4年4月至2005年2月共6次对苏州河的浮游植物进行调查,共设4个采样点.每两个月在4个样点采集浮游植物,同时测定了水体部分理化指标.采用生物指示法、香农(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法对苏州河的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苏州河通过整治和自然恢复,水质从生物多样性极低的、劣于Ⅴ类的黑臭水体Ⅳ类水转化.依据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的演替和生物多样性指数的结果判定:苏州河处于有机物污染的中度-乙型(β-中污)阶段.其指示浮游植物为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及其变种和二角盘星藻(Pediastrum duplex)及其变种.  相似文献   

9.
2017年12月对遵义市主城区常见的二球悬铃木(Platanus acerifolia)和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等2种行道树树皮着生藻类进行采集、鉴定和统计分析。初步检出树皮着生藻类共18种,以蓝藻和绿藻种类为主。其中,二球悬铃木检出15种树皮着生藻类,种类组成表现为蓝藻>绿藻;香樟检出10种树皮着生藻类,种类组成表现为绿藻>蓝藻。2种行道树树皮着生藻类优势种均为颗粒粘球藻(Gloeocapsa granosa)和点形粘球藻(Gloeocapsa punctata)。树皮着生藻类平均密度为(1.05±0.17)×10~5 cells·cm~(-2);其中,在二球悬铃木和香樟树皮上分别为(0.94±0.10)×10~5 cells·cm~(-2)和(1.16±0.11)×10~5 cells·cm~(-2)。树皮着生藻类密度在不同树种之间和采样朝向之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二球悬铃木和香樟树皮着生藻类群落的Shannon-Weaver指数(H′)分别为1.13和1.33;向水侧和背水侧的H′分别为1.11和1.19。  相似文献   

10.
水库生态学特征与水库水质可持续管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水库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及水库水质可持续管理的方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1.
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一期工程水质模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先用WASP模型软件开发了苏州河水质模型,使用数据来自1999年苏州河第3次调水试验的同步监测资料、全市污染源调查资料,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应用此模型,对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一期工程中有关工程和方案进行了模拟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对一期工程进行了调整.通过苏州河一期工程的实施,苏州河干流在2000年底基本消除了黑臭现象,干流水质主要指标年均值基本达到国家景观水标准,河道生态系统逐步改善.  相似文献   

12.
以江苏省苏州市森林为研究对象,使用ArcView3.2程序和CITYgreen5.4模型,定量地评价森林生态效益。结果表明:(1)苏州市森林固碳率为1.90×105 t/hm2,暴雨缓排量为1.65×107 m3/hm2,清除大气污染物总量为1.10×104 t/hm2,碳储量为8.42×106 t;(2)2009年苏州市森林生态效益的经济价值总计21.8亿元,各区平均生态效益2.06万元/hm2,固碳、暴雨缓排量、净化空气的经济价值比例分别为87.2%、8.2%及4.6%;(3)苏州市各区森林生态效益的经济价值从大到小排序为:吴中区、吴江市、常熟市、张家港市、昆山市、相城区、太仓市、高新区、工业园区、市区(金阊区、沧浪区、平江区)。  相似文献   

13.
深圳市水体景观破碎化动态及其生态价值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轨迹分析法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方法, 以深圳市域的水体为研究对象, 分析水体景观破碎化动态及其生态价值变化。研究结果表明: 1) 城市水体景观破碎化过程显著, 以水体萎缩为主要特征。在2000?2006 年间水体变化速率加快, 表现为河流片段化及渠道化, 坑塘、滩涂萎缩破碎。同时不同水体类型具备不同的破碎化特征, 河流表现为先破碎后萎缩, 坑塘及滩涂表现为持续萎缩, 而水库的破碎度稳定。2)水体的变化轨迹以建设用地为主要终点, 水体向建设用地的转化驱动水体破碎化及萎缩过程, 其中人为推平及填埋水体是主要变化因素。3)水体景观破碎化降低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间接价值, 阻碍了生命支持系统功能的发挥;同时水体的产品生产功能所反映的直接价值得到提高, 导致间接价值比重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14.
郭正  杨稚娟  王玥劼  张世敏 《河南科学》2014,(12):2579-2582
为了保护大苏干湖湿地生态系统,为其合理开发提供基础数据,2014年8月对大苏干湖浮游生物及水质进行了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门26属54种,优势种是舟形藻(Navicula)和鼓藻(Cosmarium),浮游动物10种.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为1×104~1.3×105个/L,浮游动物细胞密度介于303~927个/L.理化指标中叶绿素、氨氮均较高,水体水质为V类或劣V类水.利用浮游植物的生物多样性指数(Margalef和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对大苏干湖进行了水质评价,该水体整体处于中度富营养化状态,水质处于中-重污染状态,与理化参数分析水质结果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5.
河流生态需水理论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辉 《天津科技》2014,41(8):86-88
总结了河流生态需水量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了生态需水量多种计算方法的适用性,指出目前河道生态需水量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提出急需研究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实际的完整的生态需水评估程序和标准。  相似文献   

16.
山美水库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4-2006年监测数据,运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对山美水库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山美水库主要污染因子的污染程度大小排列次序:总氮(TN)总磷(TP)粪大肠菌群高锰酸盐指数(CODMn)溶解氧(DO)NH4+-N5日生物耗氧量(BOD5);山美水库水质总体达Ⅱ类水标准,满足水体功能区Ⅱ类水目标,但主要污染因子中有TN,TP,粪大肠菌群等3项水质指标超标,尤其是TN严重超标,达到地表水标准劣Ⅴ类;而TP和粪大肠菌群达到地表水标准Ⅲ类;总的来说,TN的严重超标,TP含量的逐年上升,表明水库富营养化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7.
我国河流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22,自引:0,他引:122  
出一个全新的河流单因子水质评价指数———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 .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可以完整标识水质评价指标的类别、水质数据、功能区目标值等重要信息 ,既能按国家标准类别定性评价 ,又能根据标识指数进行水质数据的分析 ;既可以比较分析同一类水质指标在同一级别中的差异 ,也可以在不同类别水质指标中比较分析水质的污染程度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