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林觉民烈士的遗书《与妻书》的全篇分析,揭示出文章以“爱”字贯篇,纵笔写爱,横笔亦写爱,纵横写爱,在说理中言情,在言情中说理,中心鲜明,脉胳清晰的结构艺术。  相似文献   

2.
正《伟大卫国战争期间斯大林与罗斯福和丘吉尔往来书信——文献研究》[俄]弗·奥·佩恰特诺夫[俄]伊·爱·马加杰耶夫/著于淑杰隋涛赵春雷/等译2017年12月版世界知识出版社我喜欢看书信集。曾经看过《毛泽东书信选集》、鲁迅先生与许广平先生的《两地书》,也看过《傅雷家书》《曾国藩家书》《林觉民与妻书》,等等。今天摆在我面前的这两卷本厚厚的《伟大卫国战争期间斯大林与罗斯福和丘吉尔往来书信——文献研究》([俄罗斯]弗·奥·佩恰特诺夫,伊·爱·马加杰耶夫著)的书信集,也使得我眼前一亮——觉得这确实是一部极为厚重也极为特殊的书信集。之所以说这部书信集极为特殊,  相似文献   

3.
今年三月廿九日,人们纷纷走向黄花岗烈士陵园,在烈士墓前敬献花圈,举行仪式。以纪念广州起义七十二烈士殉难七十五周年。在这缅怀先烈的日子里,我遥望南天,重新捧读林觉民(字意洞,号抖飞。1986——1911)烈士的遗著——《寄妻绝笔书》(下面称《绝笔书》),了解烈士的革命事略,心潮难平,一股无比敬仰烈士的情感不禁油然而生,深感烈士遗著并非是一封寻常的家书,而是一篇用血泪凝成的不忍卒读的传世  相似文献   

4.
从百衲被和书信体两方面入手,探讨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小说《紫颜色》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象征手法的使用。作者巧妙地利用书信体将文章的内容与形式完美地结合,并借百衲被形象地烘托作品的主题——姐妹情谊。  相似文献   

5.
从百衲被和书信体两方面入手,探讨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小说《紫颜色》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象征手法的使用.作者巧妙地利用书信体将文章的内容与形式完美地结合,并借百衲被形象地烘托作品的主题--姐妹情谊.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柔石的短篇小说《为奴隶的母亲》堪称经典之作,作品中的“春宝娘”这一典型形象也早已为人们所熟知.然而.许多读者对另一篇与《为奴隶的母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短篇小说《主人妻》及其和“春宝娘”有着相似命运的女主人公却知之甚少.有人认为,这两篇小说在艺术上各有所长,但在揭示生活的深度上,《生人妻》似乎还要略胜一筹.《生人妻》是我国新文学园地中一株迟开而早谢的奇葩.它是四川女作家罗淑的第一篇短篇小说.也是她的成名作。在这篇作品中.作者以其严谨的现实主义创作态度及冷峻的笔触,描摹出一幅三…  相似文献   

7.
作为对18世纪整个欧洲文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一部作品,《帕梅拉》从一开始诞生就体现了其与众不同之处,不仅包括作品格式的一反常态,采用的不是常见的叙事体而是书信体,主人公是女性角色,男主人公成为体现女主人公的思想的重要媒介,通过男主人公的行动来从侧面塑造女主人公的整体形象.同时,相比于其它形体的作品来说,书信体毫无疑问能够更强的通过相关人物的语言来塑造整体的作品形象,传播作者所追求的平等思想.文章从语言出发来解析《帕梅拉》作品中的平等意识与反抗意识,进而在此基础上分析当时社会大背景之下的欧美文学中所体现的思想理念的变迁.  相似文献   

8.
《聊斋志异》的题材,不外乎鬼狐仙怪,畸人异行,但又做到了“每篇各具局面,排场不一”(《读聊斋杂说》),绝不雷同、重复;篇幅一般都是比较短小的,却又能以咫尺之幅,而尽龙腾虎跃之势,不给人一览无余之感。这种艺术效果的产生,固然源于内容的丰富多彩,但也与作者巧妙地组织安排作品的情节结构大有关系。对此,清代人的评点已屡有涉及。他们虽然多是在作品的某些局部冥会幽探,往往不能放眼于作品与形象的整体,而许多见解诚如他们自许的那样是“皆从书缝中看出”(《读聊斋杂说》),深得作者构思运笔之妙。本文即结合他们的评点,探索《聊斋志异》情节结构的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9.
《文选》注所引小学书,录之於下,其现存之书如《尔雅》、《说文》、《广雅》之类不录。吕忱《字林》,清任大椿辑《字林考逸》,近李增杰先生又著《字林考逸续补》,二家书余未见。今余所录,不去《字林》,它日将参校焉。《字林》有音切,音有但有音切而无释义之文者。  相似文献   

10.
散文须写真人真事。众多书章如是说: “散文所描写的一般是真实人物,或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之上,进行某些剪裁和加工”;“它可追忆一件年代久远的事,也可记述一件刚刚发生的新事”;“而作品所描写的景物,都必须完全真实,不允许夸饰和虚构”。(中山大学出版社《写作大要》)  相似文献   

11.
《九章》是《楚辞》中的重要作品,它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桔颂》和《悲回风》九篇。这九篇作品正如朱熹所说:“屈原之所作也。屈原既放,思君念国,随事感触,辄形于声。后人辑之,得其九章,合为一卷,非必出于一时之言也。”现在一般认为,其中除《桔颂》是屈原早年的作品外,其他诸篇都是他在两次流放中所作。它们大多是记实之词,真实地记述了屈原在流放期间的生活经历,抒写了他在流放期间怀念故国的真挚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2.
伟大的作家总是忠实地反映着自己对于现实社会所取的态度,而且作品与作者的生活、思想是不可分的,所以从作品本身去分析它的主题思想、人物典型、创作方法是最主要的工作。读者在阅读作品时应既沉浸于作者设置的艺术环境氛围之中,又不完全囿于作者的观点,而传统的“拥薛抑林”或“拥林抑薛”之类解读倾向多少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和认知,所以尽可能地科学地评价《红楼梦》及其人物或许能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作品。  相似文献   

13.
《文选》除诗、赋之外,共收文35类,其中的册、令等8类各仅收文1篇,入选条件极苛严。但“书”类却收录了18人24。篇,数量为《文选》文之冠,足见书类名篇之夥。书体的日用性、私家性及其规范的宽松性、表达的自由性是其体作者和作品如此众多的重要原因。书体名篇的产生,除了一般的主体素质要求之外,有其特殊规律:作者因外部摧折形成的情感发酵至临界点,借口或决口同时形成时;人际关系良好的讲究友谊的时代氛围的驱使;书信的施者与受者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距离;征战频繁或政治动荡时代的需要;饱学上司的激励作用。从作者角度看,书有自撰与代拟之分;从施受关系看,有友与敌之分;从缘起上看,有主动与被动之分;从情调上看,有乐与苦之分,均以后者为主。  相似文献   

14.
无名氏在1946年着手撰写《无名书》,小说提出的“星球哲学”与“地球农场”表现出鲜明的世界主义精神。世界主义精神在无名氏的《亚细亚狂人》里其实已经萌芽,它以跨国族同理心的形式展现在《露西亚之恋》和《狩》的章节之中。《亚细亚狂人》见证了无名氏作品中世界主义精神渐趋成熟的过程,是研究解读《无名书》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祥备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它的文学价值及对后世历史家、散文家的影响,前人已有过大量论述。本文只试图从内容和形式、人物形象、表现方法三方面,探讨它对中国古代小说的起源和发展的影响,从而确立它在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一关于中国小说的起源,前人多有论述。一般都认为《山海经》、《穆天子传》、《青史子》等书是小说之祖。《穆天子传》是战国以前的作品,叙周穆王驾八骏访问四方诸国之事,属逸史杂传类,堪称历史小说的先河。《青史子》一书,《汉书·艺文志》注:“古史官记事也”,原书隋时已失,仅留遗文三事,今人已无法窥其全貌。鲁迅先生认为,其书  相似文献   

16.
艾丽斯·沃克的前期短篇小说植根于美国南方黑人社区生活,真实地呈现了处于种族压迫和性别歧视双重煎熬下的黑人妇女的生活状况。本文通过沃克早期的作品——《欢迎之桌》来解读作者如何关注黑人妇女的困惑与迷茫、苦难与挣扎却无力抗争的现实。  相似文献   

17.
论“激流三部曲”中觉新三兄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金先生在《家》、《春》、《秋》三部曲中对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着墨最多、倾注感情也最多 ,通过他们三兄弟不同的性格 ,以其产生的不同命运 ,作品塑造了新时代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8.
东晋裴启的志人小说《语林》一书久已亡佚。本文认为,《语林》一书亡佚的直接原因是当朝重臣谢安对它的抨击,而导致谢安不满的根本原因则在于此书对传统史家文化精神的背叛。另外,谢安与王王旬之间的恶劣关系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古典戏曲中,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妓女精神风貌的作品当首推关汉卿的杂剧《救风尘》。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触成功地塑造了主人公赵盼儿的形象,着力刻划其以智勇、豪侠的外在举止为表,以忧郁、深沉的内在情感为里的性格特征。这一形象,倾注着作者对妓女这一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概括了元代妓女的生活命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弘厚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虽然《水浒传》与《隋唐演义》同为具有历史根据的英雄传奇性质的长篇巨制,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世俗社会和底层民众的审美意识,但二者在对历史真实的依赖和改造程度上迥异,对主题的提炼与集中程度不同,对作品的驾驭和艺术处理也不同,因为作者的主观情感制约着作品的思想力度,编写方法影响着作品的艺术效果,创作理念决定着作品的风格特点。前者进入“中国四大古典名著”行列,而后者没有取得这样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在于其作者写作水平的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