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针对黑龙港地区中低产棉田棉花的生育特点,探索出适合中低产棉田棉花的技术指标及相配套的关键栽培技术。棉花产量可达750~1125kg/hm2。  相似文献   

2.
<正>棉花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棉花的生长发育有其自身的规律、棉花生长发育与环境因素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栽培措施对二者能起调节和控制作用。棉花高产优质栽培主要是协调好群体与个体、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的关系,深入认识和调节这两对矛盾,力争多结优质铃是夺取棉花高产优质的关键. 当前各棉区棉田密度加大后,部分棉田出现棉株生长偏高、空果枝比例较大、三类苗偏多的问题,这是制约产量提高的主要障碍因素。为了建立棉田的、“小个体、大群体”的合理群体结构,我所在科技服务中,对当前棉田的两种播种留苗方式的田间棉株分布均匀度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多年连作的棉田上进行不同茬口的棉花轮作倒茬试验,主要研究不同茬口对连作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从而筛选适应棉田轮作倒茬的最佳种植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从不同茬口对棉花产量的影响来说,小麦复播大豆绿肥的茬口对棉花的增产效果较好,其次为加工番茄茬口。  相似文献   

4.
棉花的害虫不但种类繁多(计有300多种),而且发生时间较长(从棉苗开始一直到棉花收获,均有害虫发生)因此,单位面积棉田每年投入化学农药的总量要远远多于其它作物.这样把大量有毒的化学物质投入棉田,不但污染环境引起人畜中毒,使害虫产生抗性,增加农业投资,而且也杀死害虫天敌,破坏生态平衡,引起害虫再增猖撅.棉田内的蜘蛛是棉花害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其种类之多、种群数量之大,是棉田其它捕食性天敌所不可比拟的.例如,我国棉田已发现的蜘蛛有130种以上,每亩最多可达3万多头.但是,由于棉田大量施用化学农药,不但使棉田内蜘蛛种类减少,也使其种群数量下  相似文献   

5.
<正>探索超高产棉田棉花的生长规律,是当前棉花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超高产棉花生育规律的研究,了解和掌握超高产棉花生长发育规律,对棉花超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的推广与运用,开展了该项目的试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棉花使用乙烯利能提早吐絮8~15天,加速棉铃开裂,催熟效果明显,青铃降低20%左右,品质提高0.5~1级。使用技术要掌握三点: 1.使用对象:乙烯利适用于棉花后期生长过旺的高产田;晚发迟熟的棉田;麦棉套种春种棉田;麦棉连作的夏棉田。因为这些棉田霜期一到,不少棉铃不能及时成熟,如不催熟,常得不到高产和影响两熟棉田的下茬种植。  相似文献   

7.
旱地免耕能改变土壤耕层构造,导致棉花根系生长环境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棉花生长和发育,本文通过对免耕,常耕和套种条件下棉花根系生长情况进行比较,探索免耕棉花根系生长发育规律,为南方棉田免耕栽培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促进棉田免耕技术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滴灌技术在新疆棉田推广,田间虫害的种类和发生规律也发生了变化,针对滴灌棉田害虫发生规律。本文就北疆滴灌棉田虫害防治进行研究、探讨,并提出新疆棉花害虫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准确测量棉花种植面积和空间分布,对棉花产业发展有重要意义。无人机近地面成像因其空间分辨率高、成本低、周期短和可重复性强等特点,在土地和作物信息监测等方面逐步得到应用。本文提出采用无人机成像的方式进行棉田种植面积估测,首先采用无人机搭载可见光相机,对棉田及周边地区进行成像,并计算图像植被指数和纹理等共36项特征;其次通过主成分分析算法综合分析各个类型特征的优势并筛选有效特征,再采用最大似然分类法识别棉田;最后计算棉田面积,棉田面积总误差为0.51%,其中脱叶棉田面积误差为0.72%,未脱叶棉田面积误差为0.32%。上述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判别棉田像素点并计算棉田面积,可为收获期棉田面积测量和空间分布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棉花作为我区经济支柱产业,病虫害的发生制约着棉花的生产和发展。为对棉田病虫害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棉花优化灌溉制度基本参数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山西省多年的灌溉试验资料和研究成果,确定了棉花优化灌溉制度的基本参数。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新疆干旱区绿洲棉田不同管理措施对土壤有机碳及易氧化有机碳变化的影响,揭示棉田土壤质量的变化,以期为棉花合理施肥及提高农田土壤肥力,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在棉花播种前较低,花铃期有机碳含量有所增加,至收获期达到最大值;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在棉花播种前较低,在花铃期达到最大值,而在收获期明显降低。不同农业管理措施下,不同土层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均表现出土壤上层最高、随土层深度增加呈降低的趋势。不同灌溉方式下,滴灌棉田土壤易氧化有机碳的含量提高,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增加,而漫灌棉田增加了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  相似文献   

13.
面对近年来新疆棉花膜下滴灌区日益严重的残膜污染及地下滴灌苗期灌水困难的实际,提出将无膜移栽与地下滴灌有机结合的棉花无膜移栽地下滴灌技术,为研究在干旱区采用此技术下棉花的耗水规律,进而验证该技术在新疆的可能性,进行了不同滴灌方式下棉花土壤水分变化盆栽试验,试验设5种处理:覆膜移栽地下滴灌(FT-SDI)、无膜移栽地下滴灌(NFT-SDI)、覆膜直播地下滴灌(FS—SDD、无膜移栽地表滴灌(NFT-DI)、覆膜直播地表滴灌(FS-DI)。结果表明:对于棉花全生育期土壤水分变化而言,NFT—DI处理最大,地下滴灌节水效果明显,FT—SDI处理最小,NFP—SDI处理仅次;移栽地下滴灌棉花整个生育期表层(0~30cm)土壤耗水量,无膜处理高于覆膜处理;苗期无膜移栽地下滴灌的耗水强度相对较大,灌水量也相应加大;在覆膜地下滴灌条件下,苗期移栽处理比直播处理耗水强度较小,耗水量也小,地下滴灌条件下,移栽相对直播更利于棉苗生长发育;无膜移栽地下滴灌棉花的花铃期灌水量小于膜下滴灌,土壤水分变化主要集中在30~80cm,全生育期土壤耗水量略高于覆膜地下滴灌,而均低于地表滴灌。这表明棉花无膜移栽地下滴灌技术既可充分发挥移栽和地下滴灌的优势,在干旱区完全可行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决定棉花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棉花的种植面积,适时准确地掌握棉花的种植面积对于科学指导棉花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安庆市、池州市为例,系统地介绍了在棉花种植面积遥感监测过程中,通过土地利用背景数据库建设,以及基于背景数据的棉花种植面积遥感解译,准确地监测了棉花种植面积及其变化率.结果显示长江流域棉花主要集中分布于沿江的洲圩区,其次分布于沿江的岗地和丘陵;在2001~2002年度,棉花种植面积变化主要是减少,在2002~2003年度,棉花种植面积变化主要是增加.究其变化的原因,主要受棉花市场价格和气候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棉花膜下滴灌湿润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试验为基础,对重壤土、中壤土和沙土的湿润峰与滴头流量间的关系,以及湿润峰的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出了适用于不同土壤的滴头流量和滴头间距。另外,验证了“一膜一管”布置形式的可行性,提出了该条件下棉花栽培方式的改进要求。试验结论与生产实际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16.
大田棉花膜下滴灌与沟灌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1998年4~9月在新疆石河子炮台土壤改良试验站进行的大田棉花膜下滴灌与沟灌应用推广的试验研究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棉花的经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两项指标分别较沟灌棉花高出18.9%和143.7%;通过经济效益分析测算,膜下滴灌棉花较沟灌棉花增收节支8155元/hm^2,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7.
采用Surfer软件分析的方法,研究棉花膜下滴灌和膜下软管二种灌溉方式下磷在土壤中的分布特点以及棉花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在土壤中下渗(0~30cm),膜下滴灌磷的浓度与膜下软管磷的浓度分别为25~30 mg/kg和22~26 mg/kg;膜下滴灌条件下磷在土壤中侧渗范围为0~10cm,磷的浓度为9~25mg/kg;膜下软管条件下磷在土壤中侧渗范围为0~20cm,磷的浓度为12~26mg/kg;棉花膜下滴灌平均单产(籽棉)比棉花膜下软管灌平均单产(籽棉)多127.5kg/666.7m2。膜下滴灌磷在土壤中分布集中,浓度相对较高,分布均匀,利于棉花根系的吸收,提高了磷的利用率;而膜下软管灌磷在土壤中分布分散,浓度较低,均匀性差,磷利用率较低。因此,棉花膜下滴灌磷的效果比棉花膜下软管磷的效果好,同时膜下滴灌磷通过随水施入土壤中可以满足棉花整个生育期需要。  相似文献   

18.
Water balance and migration characteristics are vital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efficient irrigation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the observed data including microclimate and growing parameters of maize from 2009 to 2012, actual evapotranspiration during the growth period was estimated by a combination of the FAO-56 crop coefficient approach and the Penman-Monteith model; the changes in soil water storage were estimated through the monitored water content at different depths from 0 to 3 m; the water content monitoring zone was divided into three sub-zones according to the water-balanc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soil layers and water monitoring data. On these bases, in combination of water-balance model, three aspects were analyzed: water-balance characteristics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water-balanc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three different sub-zones; and water-mig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en sunny days following irrigation. These analyses revealed severe deep leakage under present irrigation management, which could be remedied by limiting onetime irrigation practices and increasing irrigation fre- quency. Additionally, some practical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for different growing stages.  相似文献   

19.
不同灌水方式对棉花黄萎病发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和2005年在石河子大学实验站黄萎病圃进行了滴灌和沟灌两种不同灌水方式对棉花黄萎病发病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无论从生长期的病情,还是最后剖杆检查的病情来看,滴灌发病均重于沟灌,中后期表现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设计棉花膜下滴灌与普通沟灌2种灌溉方式。在棉花花铃期对冠层内的温度、光照强度、净辐射和消光系数等进行了同步观测。结果表明。在两种灌溉方式下棉花雹层内的温度、光照强度和净辐射日变化曲线均呈单峰线;花铃期初期和后期膜下滴灌棉花冠层温度、净辐射大于常规灌溉。而光照强度和消光系数均小于常规灌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