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运用构造岩石地层学研究方法,分析探讨了北淮阳构造带前中生代构造地层单元组成及其可能的形成环境。研究表明:北淮阳带主体发育两套前中生代岩石地层单元,即震旦-泥盆纪裂陷-洋盆阶段火山-碎屑岩组成的类复理石地层单元,石炭-二叠纪残余洋盆阶段含煤碎屑岩组成的类磨拉石地层单元;前主要包括角闪岩相-绿片岩相变质的卢镇关群-佛子岭群及其相当层系,原岩建造主体代表了震旦-泥盆纪秦岭-大别洋盆近邻北淮阳俯冲带前缘的类复理石沉积环境;后指低绿片岩相轻微变质的梅山群和杨山群及其相当层系,原岩建造主体代表了石炭-二叠纪秦岭-大别残余洋盆东延至北淮阳区带的滨浅海相类磨拉石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2.
华北北缘早中生代岩浆底侵作用的年代学记录: 来自辽西晚中生代安山岩锆石U-Pb定年结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辽西晚中生代义县组顶部玻基方辉安山岩中锆石的阴极发光光谱和LA-ICP-MS定年,发现这些火山岩中锆石常具有环带结构.其中心为残留锆石,边缘部分为从寄主岩浆中结晶的锆石.边缘部分锆石的U-Pb年龄为116 Ma,与寄主火山岩的Ar-Ar年龄完全一致;而中心部分锆石的U-Pb年龄为254 Ma,与该区早中生代底侵麻粒岩中锆石的U-Pb年龄251 Ma一致.玻基方辉安山岩中单斜辉石捕虏晶与底侵麻粒岩中单斜辉石的组成类似.说明早中生代新增生下地壳的麻粒岩在晚中生代软流圈底辟上涌背景下遭到了改造和破坏,并且参与了晚中生代的玻基方辉安山岩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西昆仑赞坎铁矿区英安班岩锆石U-Pb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昆仑赞坎英安斑岩的锆石LA-ICPMS年龄和LA-MC-ICPMS 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样品均获得了较为一致的主体年龄,分别为533±10 Ma及527.4±9.0 Ma,都归为古生代,而不是前人所归为的前寒武纪布伦阔勒群.选用其中一个样品进行,锆石Hf同位素组成实验,其赞坎英安斑岩εHf(t)值为-3.31~-9.02,平均为-5.40,具有明显的不均一性,Hf平均地壳模式年龄为TDMC=1.70~2.06 Ga(去除其中两个U-Pb年龄异常高值),峰值在1.7~1.8 Ga左右,与锆石形成年龄533 Ma相差甚远,说明这类锆石的母岩中主体是再造的古老地壳,同时也可能混合幔源,对应着1.7~2.0 Ga地壳再造. 相似文献
4.
中阿尔泰构造带出露大面积晚三叠世花岗岩,对其进行详细研究是了解阿尔泰造山带构造演化和陆壳增生过程的重要途径。本文对霍热木德克岩体进行详细的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研究。霍热木德克花岗岩体主要有粗粒二长花岗岩、细粒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其结晶年龄为(222.3±1.8)Ma(MSWD=1.6),为晚三叠世岩浆活动产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石具有高SiO_2、Al_2O_3、ALK,低TiO_2、MnO、MgO、P_2O_5的特征,轻稀土富集、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具有Eu的负异常(δEu=0.37~0.50),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显示出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的特征,花岗岩具有负的εNd(t)(-3.7~-2.7)和较老的二阶段模式(T2DM)年龄(1.2~1.3Ga)。综合分析认为,霍热木德克花岗岩由富含白云母和黑云母的变泥质岩经历部分熔融形成,其源区有富钙斜长石、钛铁矿的残留,为同碰撞造山阶段挤压环境下地壳加厚而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于同碰撞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5.
北淮阳豫皖交界地区发育有一套含有煤线的杨山群 ,研究表明杨山群发育两期构造变形 ,第一期构造变形 (D1 )为北西西向褶皱及伴生的逆冲断层 ,第二期变形 (D2 )为北西西向的脆性断层。研究区佛子岭群发育三期构造变形 ,不同与前人认识 ,杨山群第一期构造变形与佛子岭群第二期构造变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它们不是同一期构造变形的产物。这一新的认识可能预示着在晚古生代时本区北部还有一次重要的构造事件 相似文献
6.
卓勒萨依一带的乌郎组火山岩位于温泉县城东南25km处,岩石类型主要为安山岩和流纹岩,火山岩浆具有由酸性—中性—酸性演化的特点,以裂隙式喷发类型为主。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93±3)Ma(MSWD=0.34、Probability=0.997),时代为早二叠世早期。该火山岩里特曼指数(σ)为1.71~2.60;碱度率(AR)为2.13~2.85,K2O/Na2O比值为0.31~1.83,属钙碱性系列。Nb/Ta值为18.65~22.85,略高于原始地幔值,Zr/Hf值为28.54~41.08,与原始地幔值相近。RbN/YbN比值为9.82~20.04,大于1,属于强不相容元素富集分配形式。稀土总量∑REE为 (118.41~194.70)×10-6;(Ce/Yb)N值为2.55~3.70,(La/Yb)N值为2.98~4.17,均大于1,属于轻稀土富集型,且轻稀土分馏明显;δEu值为0.19~0.59,远小于1,显示为负铕异常,铕亏损明显。根据相关构造环境判别图解,结合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所处的区域地质背景,认为在早二叠世发生大规模的陆陆叠覆造山作用,卓勒萨依一带火山活动较强烈,所反映的构造环境为陆内岛弧造山带火山岩环境。 相似文献
7.
为了揭示北淮阳地区古生界杨山煤系的构造热演化特点,探讨该区燕山运动以来构造-热历史,了解地壳浅部构造热过程提供依据,本文应用刻画温度与时间关系较好的锆石、磷灰石裂变径迹技术(FT),对该区杨山煤系的6个古生界碎屑岩进行热演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95 Ma±以前,北淮阳地区石炭系地层处于磷灰石径迹完全退火带温度范围内,至95 Ma±才抬升至脱离完全退火带的位置,并经历了一个缓慢的抬升过程,至31~47 Ma±快速抬升;较大年龄差异的存在极有可能是商城岩体异常高温所致;发生于燕山期的岩浆活动对锆石径迹发生退火作用有一定的影响,2个锆石样品开始脱离完全退火带的时间为130 Ma±和140 Ma±,对应的锆石年龄更可能是中生代印支-燕山期较强烈的构造-热事件的地质响应. 相似文献
8.
东昆仑尕林格铁矿床成因年代学及Hf同位素制约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尕林格矿床发育大量与铁多金属成矿关系密切的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表明石英二长闪长岩的年龄为228.3土0.5 Ma,石英二长岩的年龄为234.4±0.6 Ma.地球化学特征也较为相似,SiO2质量分数中等(58.4%~64.3%),w(FeOT)/w(MgO)偏低(0.62~1.38),A/CNK值(0.52~0.86)<1,轻稀土富集,轻重稀土分馏明显,中等—强烈的负Eu异常(δEu为0.33~0.82),富集Rb,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Sr,P,Nb,Ta,Ti等),w(Rb)/w(Sr)为0.12~0.39,具有壳幔混合Ⅰ型花岗岩的特征.锆石Hf同位素组成表明,石英二长闪长岩的εHf(t)为-4.15~3.44,T2DM为1042~1523 Ma;石英二长岩εHf(t)为-5.06~1.7,T2DM为1157~1587 Ma,二者具有相同的岩浆来源,可能为壳幔混合岩浆作用的结果.综合研究认为尕林格铁矿床中三叠世岩体为东昆仑218~242 Ma俯冲—碰撞转换阶段,地幔底侵古老陆壳,幔源基性岩浆与壳源花岗质岩浆发生不同程度混合作用的产物,中高温岩浆流体与围岩发生水—岩反应是矽卡岩型矿体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灵山岩体的形成时代、构造背景及其A型花岗岩的厘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出露于大别造山带西部的灵山岩体侵位于苏家河群之中,采用锆石LA-ICP-MS U-Pb定年方法,获得该岩体的主体岩性钾长花岗岩的岩浆锆石年龄为129.3±2.5 Ma,代表岩体的结晶年龄.综合分析表明,灵山岩体花岗岩具有高硅、贫镁、贫钙、富碱等特征,属于A2型花岗岩类.它形成于非造山裂谷环境.岩体的形成预示着大别造山带早白垩世造山作用已经结束,非造山过程已经开始. 相似文献
10.
胶东玲珑花岗岩的地球化学、U-Pb年代学、Lu-Hf同位素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玲珑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锆石LA-ICP-MS U-Pb年龄和Lu-Hf同位素组成的测试和研究,讨论了玲珑花岗岩的成因、源区和构造背景。研究表明,玲珑花岗岩SiO2的质量分数为68.12%~75.4%,K2O的质量分数为3.7%~5.17%(平均为4.39%),A/CNK为0.72~1.04,属于富硅、高钾钙碱性、准铝质至弱过铝质系列花岗岩,其富集K、Ba、Rb、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Th、U等活泼的不相容元素,相对亏损Zr、Ti、Nb等高场强元素。岩石的高Sr含量(wSr>770×10-6)、低Y含量(wY<7.64×10-6)以及没有明显的负铕异常(δEu=0.85~1.84),与埃达克岩类似。花岗岩锆石εHf(t)=-18.06~-23.85,第二阶段Hf模式年龄TDM2=2358~2710Ma;T-εHf(t)图解和t-(176 Hf/177 Hf)图解显示岩浆源区为2.5Ga±的下地壳,Hf-Rb-Ta、Th/Hf-Ta/Hf判别图解和高的wLa/wNb比值(>2)显示岩石具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弧花岗岩特征。花岗岩锆石LA-ICP-MS 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58.53±0.79)Ma(MSWD=0.13),属晚侏罗世。综合分析认为,燕山早期太平洋板块俯冲引起大陆弧伸展和岩石圈减薄,幔源岩浆底侵提供热动力,古老的镁铁质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玲珑花岗岩。 相似文献
11.
12.
北淮阳构造带东段金-多金属矿床区域成矿规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北淮阳构造带东段是我国秦岭-大别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金及铅锌多金属矿床较发育。成矿作用主要受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事件控制,矿床在空间上沿区域性的断裂分布,时间上以燕山期成矿为主,成矿物质来源有幔源和壳源,但以壳源为主。文章在对区内的矿化集中区及相关矿床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规律,并指出了今后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3.
对北黄海盆地X井钻遇中—上侏罗统暗色岩组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北黄海盆地X井钻遇中—上侏罗统暗色岩组中有2层火山岩,以夹层产出;火山岩为钙碱性系列,且两层火山岩Na2O含量差别较大,下层是钠质流纹岩,上层是钾质流纹岩-英安岩;2层火山岩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相似;稀土元素配分型式为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具微弱铕异常;Rb,Sr,Ba和K等不相容的大离子亲石元素以及和Hf和Zr等不相容的高场强元素富集,Ti,Nb和Yb等难溶元素呈现较强亏损,且(w(Rb)/w(Yb))N>1,岩浆具有地壳物质属性;Nb和Ta相对亏损,Ba相对富集,岩石具有火山弧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结合w(Ti)/w(Zr)-w(Ti)/w(Y)岩石成因以及w(Nb)-w(Y)和w(Rb)-w(Y+Nb)构造环境判别图,认为研究区火山岩形成于与俯冲有关的火山弧或弧后伸展环境.下层火山岩岩浆是盆地裂陷较深时深部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源区受幔源物质混染,Na2O质量分数高;上层火山岩岩浆是盆地裂陷较浅时浅部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Na2O质量分数低. 相似文献
14.
北大坂花岗岩体位于北祁连中东段,为了精确测定岩体形成年代,对岩体中的浅灰黑色中粗粒英云闪长岩锆石进行了阴极发光(CL)成像观察,并利用LA-MC-ICP-MS对锆石进行微区U-Pb同位素测年。锆石的加权平均年龄为(447. 2±2. 4) Ma,表明其属于晚奥陶世岩浆活动产物。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分析表明,浅灰黑色中粗粒英云闪长岩为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型,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为明显,显示出了I型花岗岩的特征。样品在构造判别图上均落入后碰撞花岗岩区域,结合区域上其它花岗岩体形成的构造环境研究,反映了北大坂岩体形成于北祁连洋壳的北向俯冲作用导致的北祁连岛弧与阿拉善地块碰撞期结束后的构造环境,暗示着北祁连洋在奥陶世晚期已经闭合。 相似文献
15.
根据野外调查研究和145个样品的分析结果,讨论了浙西北中生代火山岩的基本特征,并在研究火山岩中微量元素组合、稀土元素分布和锶同位素组成的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浙西北不同火山盆地和火山洼地中的酸性和中酸性火山岩的成岩机理基本相同,成岩物质主要来自硅铝壳,成岩温度为1020—1200℃。 相似文献
16.
17.
长江中下游地区沿江两岸分布两条A型花岗岩带,岩性主要为石英正长岩和碱性花岗岩。为研究该地区A型花岗岩形成时代和构造背景,本文分别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北带大龙山和黄梅尖岩体的四组石英正长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研究,获得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25.8±1.6)Ma和(126.4±3.5)Ma(大龙山)、(127.6±2.1)Ma和(127.2±2.1)Ma(黄梅尖),其对应的锆石εHf(t)值分别为-4~+1.1和-7.8~-3.6 、-3.3~+2.1 和-3.8~-0.1,TDM2变化在1433~1107Ma(平均值为1264Ma)和1671~1432Ma(平均值为1555Ma)、1389~1045Ma(平均值为1265Ma)和1423~1188Ma(平均值为1312Ma)。结果表明两个岩体与长江中下游地区两条A型花岗岩带其它岩体的形成时代近乎一致,均形成于早白垩世。岩浆源区可能为一个富集地幔,伴随不同程度的地壳混染作用。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大龙山和黄梅尖岩体可能形成于太平洋板块后撤而引发的强烈伸展的构造背景之下。 相似文献
18.
华北北缘大青山小井沟岩体年代学、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加深对华北北缘晚古生代构造背景以及古亚洲洋闭合时限的认识, 对华北北缘大青山地区小井沟花岗岩开展了年代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研究。分别利用LA-MC-ICP-MS, ICP-AES和ICP-MS等方法进行锆石U-Pb测年, 主、微量和稀土元素分析以及锆石Hf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 小井沟岩体侵位于二叠纪, 侵位年龄为275±1 Ma (MSWD=0.93)。该花岗岩具有高硅(SiO2=70.72%~72.64%)、高钾(K2O=4.19%~4.23%)的特点, A/CNK均约为1.1, 属于弱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系列, 稀土元素总量(ΣREE)为87.67~101.51 μg/g, 配分曲线呈右倾型, 具有微弱的Eu负异常, 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 如Rb, Ba, K, Sr等), 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s, 如Nb, Ta, Y, Yb, Lu等), 应该是由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该花岗岩的锆石具有负的εHf(t)值(-9.56~-5.00), 模式年龄(TDM2)在1.91~1.61 Ga之间, 表明华北陆块古元古代的地壳岩石应该是其主要物源, 可能有幔源物质的参与。结合整个华北北缘二叠纪花岗岩的岩浆演变特征, 小井沟岩体应形成于由俯冲向碰撞-后碰撞转变的过渡时期, 古亚洲洋可能在晚二叠世之前已闭合。 相似文献
19.
甘肃北祁连武威地区莲花山花岗岩体的单颗粒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明强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448-452
在1:25万武威幅区域地质调查中对北祁连莲花山花岗岩体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高精度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w(206Pb)/w(238U)表面年龄统计权重平均值为426±15 Ma,属加东晚期.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莲花山岩体属钙碱性系列,少量为高钾钙碱性系列.σ=0.6~2.3,A/CNK=0.81~1.04,ΣREE=68.58~188.76,LREE/HREE=2.80~5.09,δEu=0.60~0.87.研究表明莲花山岩体形成于陆陆碰撞造山阶段后期,可能形成于加厚地壳的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20.
利用锆石LA-ICP-MS U-Pb定年,获得大宁岩体形成年龄为441.1±3.0 Ma,其包体年龄为439.5±3.6 Ma,初洞岩体形成年龄为423.5~434.2 Ma。结果表明,大宁岩体及其包体几乎同期形成,而初洞岩体是后期的侵入体。Lu-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大宁岩体及其暗色包体与初洞岩体具有相似的Hf同位素组成,在εHf(t)-年龄图上落在1440~1960 Ma的老地壳区间,表明三者的岩浆源区均是早元古代到中元古代地壳,暗色包体是岩浆早期分离结晶的产物,而初洞岩体是岩浆结晶分异晚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