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戏剧舞台上的道具是通过舞台动作而赋予其生命的,它具有装饰性,在美化舞台的同时,又有净化舞台等功能;还具有实用性,这是其本质;再就是它具有的象征性,戏剧舞台上的道具既是实用的,也能代用;既具有现实性,也能赋予它象征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赵氏孤儿故事演绎成的各种戏剧一直活跃在中国的舞台上。究其源,一般认为出于《左传》和《史记》。本文通过对史实的考证,指出:《左传》记载较为可信而与“孤儿”无关,《史记》却描绘了完整的搜孤救孤故事。《赵氏孤儿》戏剧、戏曲的产生、发展与中国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戏剧翻译不论从广度上还是深度上,受到的关注与研究远远落后于其他文学翻译研究,主要原因是戏剧可以被视为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同时它的本质又决定了戏剧是为了舞台表演并且由观众欣赏的表演艺术。将傅雷的"神似"学说引入舞台戏剧翻译,以戏剧的表演性为出发点,探讨了在舞台戏剧翻译过程中,以"神似"学说为指导和评价标准,再现戏剧语言特点的翻译策略与技巧。  相似文献   

4.
《单刀会》是一出历史英雄的颂歌,长期以来,一直活跃在中国戏剧舞台上,关羽也成了历史英雄的代名词。 本文就《单刀会》的故事发展演变过程、基本剧情、关羽形象、情节安排、艺术创新等方面作了有益的剖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舞台大过天     
常凯 《世界博览》2023,(18):16-17
<正>一部戏剧作品凝结了台前幕后所有创作者的心血,但是最容易让观众看到的,仍然是演员们直观表现出来的部分。但是舞台在一部戏剧里的作用,它和演员、故事甚至和观众的关系,却更加引人深思。如果你从导演的构思、敬业精神、市场环境甚至戏剧的起源等多重角度去了解,或许会发现,那个最容易被忽视的空间或者背景,才是带给一部作品全部生命力的场域所在。  相似文献   

6.
《暗恋桃花源》是当代台湾话剧史上的先锋之作,在接受西方戏剧现代主义元素的同时,不仅灵活实践了布莱希特"间离效果"的戏剧尝试,也成功实现了对其的创新和超越。这部戏剧的独特魅力不仅在于它丰富了舞台技巧和戏剧的表现形式,更在于它能够在杂糅的故事拼接中,将主题统一在一个线索之上。  相似文献   

7.
张知峰 《科技信息》2011,(19):407-407
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戏曲既有戏剧的的共同特点,又因不同的表演手段而区别于话剧等其他戏剧艺术,具有自己的特点。戏曲表演艺术是行动的艺术,作家可以用文字,画家可以用画笔,音乐家可以用声音作为创作的手段,而演员只能用准确的舞台表演征服观众。舞台上鲜明的人物形象是通过舞台表演过程来完成的,这就决定演员必须掌握塑造舞台人物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手段-表演。  相似文献   

8.
布莱希特的“史诗剧”理论对当代戏剧有着深远影响。他把一种叙述性、评论性的因素引入戏剧舞台,以促使观众能够对舞台上的演出产生清醒的判断和冷静的思考。为此他在剧本创作、导表演和舞台设计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革新。本文对“史诗剧”的理论观点和舞台实践中的革新成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布莱希特的"史诗剧"理论对当代戏剧有着深远影响.他把一种叙述性、评论性的因素引入戏剧舞台,以促使观众能够对舞台上的演出产生清醒的判断和冷静的思考.为此他在剧本创作、导表演和舞台设计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革新.本文对"史诗剧"的理论观点和舞台实践中的革新成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何芳 《科技信息》2011,(20):I0139-I0139
作为非言语符号因素的戏剧舞台说明具有对话性,其翻译与戏剧对话的翻译一样重要。通过分析戏剧舞台说明语言的话语性及探究舞台说明翻译的相关文献,本文作者倡导应将戏剧翻译的戏剧对话和舞台说明两项内容的翻译列为戏剧翻译的两个并列子项来对待,舞台说明翻译应是文学翻译与应用翻译的结合。  相似文献   

11.
在戏剧中,语言可分为戏剧对话和非戏剧性语言。戏剧对话作为表演和阅读的符号,是指人物之间的对话;而非戏剧性语言指的是如舞台提示以及角色外的丑角或剧作家自己直接用语言交待、叙述故事。显然,话剧对话是戏剧构成的最主要最重要的部分,没有对话便没有话剧。《雷雨》作为我国话剧艺术成熟的一个丰碑,摆脱了中国传统戏曲的唱腔歌舞,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话剧得归功于它在话剧语言上所获得的成功。本文想要探讨的便是《雷雨》的戏剧对话。戏剧性的对话不同于一般性的对话,它的构成与发展是以潜在的冲突为动力的,它是有力的,包含着互相…  相似文献   

12.
荒诞派戏剧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影响最大的戏剧流派之一,盛行于五、六十年代,它不仅在欧美各国为现代派作家竞相采用,即便在东方乃至我国的戏剧舞台上,也不时可见此类剧作。川剧《潘金莲》、话剧《孔子·耶稣·列侬》即是典型例证。可见荒诞派戏剧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的广泛影响。认真研究一下这一戏剧流派,无论是对了解外国戏剧的创作经验,还是对繁荣我国文学创作都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13.
健均  南迪 《世界博览》2022,(14):44-51
<正>在传统与创新两个领域的作品代表着古典能乐在现代舞台上毫不逊色的艺术魅力。这种专注描写人类情感的戏剧形式以及超越表情的能面,甚至成为世界其他戏剧形式的灵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能乐界以文献资料、演出记录等为依托,研究发掘了一些不常演的、被埋没的剧目。这些戏被重新整理上演,称为“复曲能”,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编剧目,称为“新作能”。在新编的能戏范畴里,有一类破天荒的另类能戏——英语能(Noh in English)。  相似文献   

14.
戏剧的空间艺术方面涵括了哪些内容?在戏剧理论史中一直没有明确。本文试图通过戏剧中的人物群、戏剧冲突、生活环境和社会背景、心理空间、对话、舞台提示(又称舞台说明)、插科打诨与诗词歌赋、潜台词等等方面的阐述,对戏剧空间艺术所涉及的领域作简要解说  相似文献   

15.
舞台指示是戏剧文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戏剧的舞台表演效果.与其他译本相比,方平翻译的莎士比亚戏剧中,增加了舞台指示的数量,这将对莎剧的表演产生影响.方译莎剧中的舞台指示具有准确、清晰的特点,但是有些新增加的舞台指示并非必要,并损害了戏剧文本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16.
戏剧课教学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中具有特殊性,教学过程不但要向学生传授文学史常识,还要培养他们的舞台意识、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本文旨在探讨创造性戏剧教学在文学史课上的具体运用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初期创作的小说、戏剧等通俗文艺、文学作品,描写了各种阶层的生活与风俗.即使作品中的故事全部是虚构的,也并不能将其中描绘的人物形象、价值观、风俗等一并断为虚构.其中,元杂剧是中国最早的一大戏剧.元杂剧作品应当反映了市民的感觉和理想.因此,本文将在以宋代或部分以唐末为舞台的元杂剧中,选取公案作品《勘头巾》、才子佳人...  相似文献   

18.
夏钢 《世界博览》2023,(18):48-53
<正>这是一个关于北京和北京人的故事,但它又不同于以往那些舞台上、银幕上、电视荧屏上和网络上呈现的所谓京味故事,没有非常符号化的京腔、京味,也没有从犄角旮旯中特意搜罗来的民俗土语,但这才是我心里所认识的北京和北京人。  相似文献   

19.
徐洁 《科技资讯》2008,(13):189-189
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戏剧都起源于民间,和原始人祭祀神灵、欢庆节日的仪式密切联系在一起。但由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政治情况不同,民族习惯、文化意识、艺术传统的区别,中西戏剧在发展中走着不同的历史道路,在内容和艺术形式上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本文仅就中西戏剧的舞台表现形式作一比较探讨。  相似文献   

20.
当代戏剧小品因其独特的创作和表演形式赢得了众多观众的认可,不仅直接引发了春晚舞台上的表演风潮,而且也催生出了一大批戏剧小品明星,同时因其题材丰富,在反映社会现象的深度、广度上也趋于多样化。戏剧小品已发展成为被大众青睐的艺术形式,对其研究有利于社会文化的发展和文化艺术的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