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百三十三年前的3月15日,是匈牙利革命诗人裴多菲领导佩斯人民奋起向国内外反动统治者争取自由和解放的日子。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裴多菲·山道尔是匈牙利著名的伟大诗人和爱国战士。他的名字和影响远远超过他的时代和祖国的疆界。他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铿锵诗句鼓舞了多少爱国志士为祖国的独立而英勇奋斗。即使在今天,他的诗歌依然在全世界有着巨大的感召力。 1823年1月1日,裴多菲出生于匈牙利中南部一个名叫基什克勒什的小镇,父  相似文献   

2.
在以“仁”为核心的先秦儒家思想中 ,文教德化意识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 ,而其中的“德化”作用 ,又是他们尤其重视的。孔子认为“修文德”是统治者惟一的施政措施 ;孟子提出了“王道”主张 ,而其“王道”的核心内容依然是“以德行仁”、“以德服人” ;荀子的思想相对于孔孟颇有点离谱、叛逆 ,但他也是始终坚持着“君者 ,民之原也 ;原清则流清 ,原浊则流浊” ,“君者 ,仪也 ;民者 ,景也 ;仪正而景正。君者 ,盘也 ,民者 ,水也 ,盘圆而水圆”的德化思想。他们都试图通过“德化”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3.
鲁迅思想和文学的逻辑起点是“立人”,但他以什么“立人”呢?考察鲁迅生平和著作所显现的思想脉络可以看出,他“立人”的理论支点是人的自由存在。鲁迅是以自由存在作为尺度去批判封建思想,解构封建体系的;同时,也以此质疑西方近代文明,审视民主与科学的有限性。自由存在的本原性使鲁迅思想更切近人的本质解放,因而他才成为现代中国最深刻的思想者。  相似文献   

4.
美国心理学家罗洛·梅认为:对于人而言,最大的困境是他同时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既是自由的有意识的人,又是被生理和社会条件所制约的奴隶.①作为客体的人受他人和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成为他人的认识对象;作为主体的人可以自由地观察和思考他周围世界中的一切.人作为主体和客体的统一,更重要的是人可以同时既是主体,又把自身作为认识活动的客观对象,自己对自己进行观察和思考.在这种活动中,就象他在思考其它客观对象时可以形成某种看法,得出某种结论一样,他  相似文献   

5.
离题万里     
小瓜向来对生物很有兴趣。有一次他把一只跳蚤的脚切掉两只,然后对着跳蚤说:“跳呀2 跳呀2”结果是跳蚤依然会跳。他再切断两只,又对跳蚤说:“跳呀2 跳呀!”跳蚤依然照跳不误。接着他又切断两只脚,然后又对跳蚤说:“跳呀!跳呀!”这时跳蚤再也跳不动了。于是,他写下心得:“跳  相似文献   

6.
荷兰伟大的哲学家斯宾诺莎当年在其民主和自由的宣言书《神学政治论》中说 :“自由比任何事物都珍贵” ,“政治的真正目的是自由”。爱因斯坦深谙此旨 ,并身体力行 ,为自由和真理奋斗了一生。他多次赞赏、引用有人对海涅的评论 :“他为上帝效劳 ,这个上帝比所有奥林匹亚诸神都更伟大。我指的是自由上帝。”爱因斯坦像海涅一样终生为自由上帝效力 ,也像斯宾诺莎一样是一个自由人———“纯以理性为指导的人 ,对己、对物、对神具有透彻知识的人 ,最为乐观、充满生之信念的人 ,最有力量、最为主动的人 ,认识自然的永恒必然性且按此行动的人。”…  相似文献   

7.
西方帝国主义实施和平演变战略,把“自由”作为一个重要的思想武器。早在50年代,杜勒斯就提出对社会主义国家“要鼓励走向自由的演变”,要“推崇和赞誉那些为自由而流血的烈士”,并且“提供范例,证明享受自由的幸福”,通过情报和文化交流,“使全世界都知道这种情况”。以后,肯尼迪又说:要“从出现在铁幕上的任何裂缝中培养自由的种子。”另一位西方国家的政界要人,则更直截了当地把自由比喻为“病菌”,说“自由的病菌是容易传播的”。 由此可见,西方帝国主义之所以喋喋不休地高唱“自由”,是因为这种“自由”乃是他  相似文献   

8.
魏晋时代,儒家正统思想失去了约束力,魏晋名士开始思考生命个体的意义。嵇康意识到个人主体的价值,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对礼教加以否定。与此同时,嵇康构想出一种于名教中得逍遥的理想人格,即“至人”,并身体力行地实践着。尽管他的理想人格在失道的魏晋时代难以实现,但他对独立人格和个性自由的追求依然对后代封建文人产生了深远影响,也给现代人以启示。  相似文献   

9.
奥古斯丁的基督教思想中存在许多理论矛盾和困境:在原罪问题上,奥古斯丁把原罪产生的原因归结为人的骄傲,这一理论与他强调人类的“社会性”相矛盾;在恩典观上,奥古斯丁的“神恩独作”的观点导致在救赎问题上的预定论,造成理论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在自由意志问题上,奥古斯丁前后期的自由意志理论不一致,在维护上帝的至善性和绝对权威之间陷入困境。造成这些理论矛盾和困境的原因是奥古斯丁僵化地坚持上帝的“完善性”,而这又是由他的坚持信仰先于理解的态度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要求。中部地区既是我国“三农”问题的集中地;又是承东启西,南北互动的关键区域,其发展可以惠及整个中国。现实中的“中部塌陷”主要受制于中部“三农”。求解中部“三农”的途径主要有:拓宽国家中部政策;促进要素的自由流动带动产业向中部的梯度转移;加强中部地区的基础教育等。  相似文献   

11.
在“直销第一试点”的冠名下,雅芳是先驱还是先烈仍存有争议。如果要问进行了一个月试点后的雅芳还给众人的又是什么——恐怕是对中国市场依然重视,还有对专卖店万般难舍。  相似文献   

12.
散文的魅力乃是人格魅力的直陈。沈从文遵从“乡下人”质朴心灵的呼唤,自由无畏地在《从文自传》里说真话、讲实话,客观实录湘西故里的美、丑、善、恶;同时,他又是一个对人性满怀深邃温爱的人道主义歌者。在《从文自传》里,客观的写实与温暖的抒情水乳交融  相似文献   

13.
刑罚自由裁量是刑事法治化制度下的具有合法性与价值合理性的“非制度”领域。但自由裁量权固有的“自由”属性,使其存在着合法性基础上的正义危机。就刑罚自由裁量权的属性而论.一方面它不能真正脱离制度规范的依托,与制度价值具有同构性;另一方面它本质上又是刑事的道德决断权.呼求刑事的德性崇高。因此,规避自由裁量权的正义危机,并使其朝着合理化方向发展,需要在构建责任伦理的目标中达致制度维度与伦理维度的严格优势策略,实现双方的正和博弈与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 《以自由看待发展》是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综合他在经济学基础理论、经验研究以及道德——政治哲学领域多年来的卓越成果的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他改变陕隘发展观的旧范式,阐述人的实质自由是发展的最终目的和重要手段。森在其“导论”第  相似文献   

15.
法国哲学家茄罗蒂在他那本题为“什么是自由?”的书中,把“自由”称为“一个橡皮式的字眼”,“是在资本主义关系的范畴中,用来把一切形式的奴役掩饰起来的一个不可思议的字眼”。  相似文献   

16.
《庄子·逍遥游》篇涉及到两种自由观念,“无待逍遥游”的自由观和“有待逍遥游”的自由观,庄子肯定前者而否定后者。郭象注《庄子》采用六经注我法,对于庄子的这两种自由观念都加以肯定,进而建构了他的一家学说:“适性逍遥游”的自由观。本文从三方面对“适性逍遥游”的自由观展开具体分析:首先说明郭象的基本哲学观,即以“玄冥”、“独化...  相似文献   

17.
“外科一把刀”阿尔贝·扎菲是马达加斯加的总统,同时他又是著名的外科教授。他的技术之高超,医德之高尚,在马岛有口皆碑。1927年阿尔贝·扎菲出生在马岛北部迪耶果省贝齐亚卡  相似文献   

18.
随手写来     
“自由世界的良心”匈牙利反革命罪魁纳吉及其伙伴八人,已经由匈牙利政府分别判处死刑和徒刑。全世界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都说是应该的,实在大快人心。但资产阶级分子和帝国主义国家政府却皱眉、叹息而至于狂吠了。这也可见是非之间的两条道路的斗争。而美国的总统艾森豪威尔却说:这件事震动了“自由世界的良心”。什么是“自由世界的良心”呢?用艾森豪威尔自已的话来说,能颠复别人国家的政权的,就是自由世界的“良心”。据美联社电,有人问艾森豪威尔:鉴于纳吉的处死,他是否仍然认为应当向“铁幕国家”提供经济援助?他回答  相似文献   

19.
作为古典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哈耶克将自由界定为人的一种状态,一种强制的不存在。他认为,自由只能是“法治下的自由”,自由与法律相互联结,自由离不开法律的保障,法律的目的是保障自由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萨特的自由观是他的存在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思想界,人们除称萨特的哲学为“存在主义”之外,不少人又称萨特哲学为“自由哲学”,可以说,“自由”是萨特哲学的主要标志之一。本文试就萨特的自由观,作一简略的评介。 要搞清楚萨特自由观的实质与特征,须从了解萨特哲学的出发点开始,这也是把握萨特哲学的全部结构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