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乡村教师是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教育振兴的主要承担者,其专业核心素养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教育振兴事业作用尤为关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全面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教育振兴重在重塑乡村教师核心素养。基于国家相关文件政策、《课程标准》要求以及乡村教育振兴实际,新时代乡村教师核心素养重塑应突出政治感悟修养、乡土教育情怀、师德师风素养、卓越能力修炼等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乡村教师核心素养的集中体现。热爱乡村、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关爱学生、严谨治学是乡村教师的正确价值观;爱教、求真、向善、致美是乡村教师的必备品质;学习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信息能力、创新能力是乡村教师的关键能力。发展乡村教师核心素养的关键是在坚持发展性、开放性、体验性原则的基础上从课程理念与目标、课程内容与结构、课程实施与评价三个维度重构具有适切性的乡村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发展乡村教师核心素养的课程重心是构建乡土教育情怀的教育信念类课程。  相似文献   

3.
从陶行知先生曾经指出,教师必须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的思想出发,分析了师德建设的几个问题,认为,要以“爱满天下”的情怀去关心和教育每一位学生。但现代教师却面临着这样的困境:本着为学生好的好心充满热情的去爱,却往往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和认可,这应该引起广大教师的反思。  相似文献   

4.
将优秀的农民培养为农民教师,组织农民教师定期对相邻农户进行实用技术培训,构建“首席技术推广专家+农技部门推广人员+乡土专家一农民教师一示范户一普通农户”的技术快捷传播通道,是农民教农民培训模式的核心。这一模式是四川省米易县科协开展农村科普工作的创新举措。草场乡枇杷协会和丙谷镇芭蕉箐村的实践证明,该模式对进一步搞好农村实用技术普及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乡土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之一,甚至成为民族地区新课改的特色.但“撤点并校”割裂了教育与乡土的联系,乡土课程师资的匮乏也制约了中小学的乡土教育.本文从一手调查资料分析入手,梳理了农村中小学乡土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培训乡土教育教师、以中小学课堂为基地,构建乡土教育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以来,国家权力介入乡村社会,乡村教育与地方社区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新式教育在课程、教法、师资等方面与乡土社会产生种种不适应和冲突,国民教育取代家族私塾,新式教师取代塾师,失去了乡土的滋养的乡村教师,身在农村却背离农村,乡村教师社会功能的弱化,缺乏与农村社会生活应有的互动.  相似文献   

7.
一、什么是“教例教学”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法改革(以下简称中语法)采取的是从课堂教学到课外活动的整体改革。课堂教学一改过去教科书中以概念、定理、法则为逻辑体系的教学内容和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向信息传递的教学方法,而采取“教例教学”。所谓教例教学是以先进的教学经验和生动、成功的教学实例、引导学生感知、理解和实践,在学习过程中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培养教学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教学模式。教例是教例教学的基本要素,它对于正确理解教例教学的含义具有重要意义。教例来自于中学语文教学实践,是优秀中学语文教…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建构培育依托的是有高度、有情怀的优秀文化艺术作品,而优秀文化艺术作品又依赖有情怀、有理想、有专业底蕴的创作团队,需要以新时代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年力量的融入。在“大舞台”上优秀舞台艺术作品的创作、教学、排演及合成等全流程的艺术实践,能够对新时代大学生形成真正“走心”的“家国情怀”培育机制,是让文化“浸润”人心的前提和基础所在。  相似文献   

9.
面对新课程、新技术、新教材,相对落后的农村教师无所适从,产生厌倦情绪和知识恐慌、能力恐慌。为提高农村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教育教学能力,我区积极为农村教师量身定做,探索了一些切合实际情况的培训模式。经过实践,我们发现”送教下乡、乡村教师进名校、城乡教师结对帮挟、乡村教师进名校”这四种培训彤式能够充分挖掘现有的、适用的优质教育资源,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培养和提高农村教师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沈立新被评论家称之为“诗书双全”。在他的艺林求索的路上,有三个人对他的影响至大,沈立新引以为恩师:一为教他写诗的著名诗人田间,一为教他习字的著名书法家熊尧昌,一为教他习文的著名作家俞林。沈立新写诗,不是以诗为业、成为诗人,而是强化自己的艺术修养。他的诗是一种抒发文人情怀的雅士诗歌。他的“记游诗”,写得尤为成功,“题赠奉和诗”,也写得较有特色。  相似文献   

11.
农村教育学校呼唤“反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学校不妨引入“反思研究”,以“反思研究”为突破口进行校本培训,使教师走上教育科研之路,以研促教,最后实现科研兴校。  相似文献   

12.
自“五四”起,中国的小说家开始对乡土中国的生活状态进行描述。1980年代以来,乡土小说家们开始反思与探索。河南作家阎连科突破被“现实主义”固化了的乡土中国形象,对乡村的生存与死亡进行“极端化”的书写,将人类在面临绝境时所能承受的限度以令人震惊的方式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相似文献   

13.
晚清、民国时期,广西玉林五属的开明士绅为谋一域教育发展、救社会于危难,举民间力量,积极开展改良私塾和兴办新学活动。新桂系执政时期对乡村教育采取“政、教、军”三位一体制度,欲使私塾与新学之教育合二为一。此举有效地推动了乡村教育的转型,但也使乡村教育走向军政化。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乡村教育也受到社会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如何发展乡村教育,是教育专家和学者一直在致力探讨的课题之一。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扶贫需先扶志。作为脱贫致富的首要选择,同时也是重要途径,教育有着巨大的力量,有着不可取代的价值。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振兴乡村教育具有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而在乡村教育振兴中,乡村教师是中坚力量。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乡村教师,除了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乡村教育情怀。基于此,该文就如何培养师范生乡村教育情怀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15.
高素质教师队伍是乡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以上饶市乡村幼儿园教师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发现,上饶市乡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存在教师数量不达标,高学历、高职称和事业编制占比偏低的现象,乡村幼儿园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教研能力等方面有进一步发展的需求。针对这种现状,可以探索构建“集中培训、送教下乡、送培到园、园本研修、自主学习”一体化的乡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体系,通过建设集中培训精品项目,打造一支稳定的培训专家队伍,定期送教下乡和送培到园,并建立园本研修常态化和教师自主发展机制,有效促进乡村幼儿园教师专业终身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教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此教师的教学行为应实现如下转变:一、由统一规格教育转变为差异性教育;二、由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能力发展为中心;三、由“以教定学”转变为“以学定教”;四、由重视教学结果转变为重视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7.
王刚  李涛 《科技资讯》2022,(10):177-180
“健康中国”背景下,医学职业教育肩负着健康乡村重要职责,高职医学职业教育立足医学专业特点,通过树牢服务健康初心,助力扎根基层家国情怀;通过实施订单定向培养,助力基层医疗体系完善;通过医教协同人才培养,助力基层卫生人才发展;通过开展技术技能服务,为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等路径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医学专业内涵发展和提升师资队伍教育教学水平,助力健康乡村建设和健康中国战略顺利实施提供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政法系政法系具有30多年历史,现设有政治、历史、法学、财政金融、政治教百、行政管理等专业,主要培养合格的初中教师及从事政法、财税金融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设有哲学、经济学、党史、历史、法学、成人教育等6个教研室及港澳研究室和宗教研究室。全系教职工22人,其中副教授3人,讲师9人,目前在校学生600多人。政法系教学、科研实力雄厚,全体教师成果丰硕。在国内刊物上发表论文119篇,工编、参编国内出版的教村、论著31本,荣获省、市、校各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优秀教材奖”、“优秀著作”、“优秀科研成果奖”、“优秀…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乡村叙事打破了传统乡村叙事“本质建构”冲动的束缚,面对社会转型加速、乡土中国衰败加剧的现实,新世纪乡村叙事开始全面转向对乡村和农民在现代化历史进程中悲剧性历史命运(“乡村本体”)的书写。但“本质”的瓦解给作家带来的却不是自由和轻松,而是不适。如何承担起这份“无本质”之“轻”并继续前行,这是新世纪乡村叙事产生、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以德治国”思想,颁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得以深化和具体化。“以德治国”是“以德治教”的政策基础。“以德治教”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高校是贯彻《纲要》、推行“以德治教”的重要阵地。加强高校道德主体的道德建设,不断提高高校干部、教师、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在高校深入贯彻执行《纲要》,推进“以德治教”,实践“以德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