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儒家和谐社会与现代和谐社会伦理构架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今天,我党在汲取传统文化“和谐”精华的基础上,胡锦涛总书记首次全面阐述了“和谐社会”的内涵。传统儒家和谐社会与现代和谐社会对“和谐”的内涵、和谐的基础以及实现社会和谐的总的途径和方法的认识具有相似性,但是,儒家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毕竟是阶级社会中的和谐社会,与现代和谐社会相比,其社会背后所包含的伦理精神、支撑社会的伦理构架以及在伦理精神指引下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途径具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儒家"仁礼"思想对武术的影响及其现实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从传统文化的视角,探讨了儒家“仁礼”思想对武术伦理道德的影响,在武术的发展过程中,离不开儒家“仁礼”思想对习武者的人伦教化;加强武术伦理文化研究对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武术的世界推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对于周边少数民族聚居区采取“和而不同”的文化政策使得国家意识形态——儒家学说中的“修齐治平”思想在历史上长期浸润广大壮族地区,并形成了大传统与小传统的良性互动。“修齐治平”中的齐家思想在既是“异域”也是“旧疆”的壮族地区得到了广泛传播和认同,并以自身独特的口述传统演绎这些至今还发挥作用的家庭伦理。具体而言,壮族政治伦理之齐家思想包括男女婚嫁观、夫妇恩义观、父慈子孝观、妯娌手足观和邻里和睦观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中华传统人学思想是中国社会几千年发展的思想伦理基础。其具有生命力的思想、道德、观念、行为、心状,渗透、催发着现代中国公关文化观念、公关文化战略的形成和发展。现代公共关系只有合理地筛选和借鉴中国传统“人主”、“人和”的伦理精神,“人礼”、“人情”的价值观念,“中庸之道”的诚信思维框架,才能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与现状的公关之路  相似文献   

5.
儒家家族主义对家族企业有何价值,在回答该问题时多半涉及马克斯·韦伯关于“儒家伦理阻碍东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命题。该命题由于存在严重的“缺陷”和“脱节”,应当受到质疑。在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因为日本的经济崛起以及随后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儒家伦理促进了东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促进了当代中国家族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权本位”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根本特征。儒家为王权本位思想的形成作出了巨大贡献。孔子为它奠定了重本主义、重位主义等主要的哲学思想;苟子贡献了王道政治学;孟子则贡献了“民本”的配套理论。  相似文献   

7.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多彩,尤其是“儒家三论”,即“人性论”、“修养论”、“人伦论”,是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华,它彰显儒家人格魅力,展示儒家人性光辉,体现儒家应遵循的社会、家庭、伦理、道德秩序,具有积极的精神动力作用。并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存在一定的一致性,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8.
石为璧 《科技信息》2011,(5):I0147-I0147,I0126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道家共同构成的,三种思想互相补充,相得益彰,给人们的方方面面产生重大影响。儒家、道家形成了中国人自给自足的一种伦理精神生态和文化精神生态。二者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共同形成人们的安身立命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人格是文化理想的承担者。《礼记·淄衣》云:“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中国传统理想人格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先秦诸子百家:儒家的圣贤、道家的隐士、法家的英雄、墨家的侠义诸人格范型各有特色。然而中国传统理想人格有着强烈的伦理色彩,是在儒家理想人格的基础上,融汇其他众多思想结晶而成。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进入现代社会,严谨的儒家家庭伦理因其封建专制性而遭到新文化的抨击。在这种文化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现代女作家以个体本位和个性意识为基础,站在女性立场上观照儒家家庭伦理文化。她们通过大量家庭矛盾的揭示和女性悲剧的描写,对儒家家庭伦理文化的弊端进行了较为理性的价值批判,为女性摆脱旧家庭的禁锢从而获得“人”的自主意识,为建立“以人为本”的现代家庭伦理文化观,做出了有价值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