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玉祥一生几经重大转折,“从一个典型的旧军人转变为坚定的民主主义斗士”,最根本的转折是在什么时间实现的?本文从世界观的转变、“救国救民”道路及其主义(理论)和革命组织方式的转变入手,论述了冯玉祥在泰山“隐居”期间,通过读书学习总结经验教训,实现了他一生中的根本转变,走上了新民主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2.
冯玉祥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爱国将领。在“九·—八”事变相“七·七”事变期间,他坚决主张抗日,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本文试就这期间冯玉祥的主要抗日活动进行评述,以求教于各位专家。 一、临危出山,请缨抗战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寇很快侵占了我国的东北。在民族危机面前,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投降政策,对内围剿红军,对敌屈膝,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 面对日寇的侵略,当时正隐居在山西汾阳峪道河的冯玉祥将军,再也坐不住了。他发出通电,谴责蒋  相似文献   

3.
1996年8月20—24日,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冯玉祥研究委员会和泰安师范专科学校政史系泰安师专泰山名人研究室,泰山冯玉祥纪念馆,泰安市党史征集研究办公室等单位在泰山联合举办了“首届全国冯玉祥学术研讨会”。中国近现代史料学学会理事、冯玉祥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泰安师专泰山名人研究室主任蒋铁生同志主持了开幕式。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永璞教授在开幕词中指出,此次学术研讨会的目的在于:“广交学界朋友,加强信息和史科交流,推动冯玉祥研究的深入开展”。我们高兴地看到,学术交流会基本达到了目的。首次全国冯玉祥学术研讨会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 第一、表现了史学工作者的历史感和现实感  相似文献   

4.
冯玉祥将军在20世纪30年代曾两次隐居泰山,在泰山上下留下了大量石刻。对于这些石刻,人们长期以来只注重它的观赏性,而忽略了它的史料价值。以至于许多珍贵的碑刻长期无人研究,至今藏在深山人未知。而恰恰在这些石刻中,保存了许多重要的历史资料,尤其是在《辛亥滦列起义烈士祠记碑》等大型碑刻中,存有至今尚不为人所知的史料。因此,对冯玉祥的泰山碑刻进行研究和考证,有利于中国近代之上的一些重大问题的探讨,对研究近现代泰山祭祀、民风民俗、社会发展史等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1927年,在中国上地上掀起的规模空前的大革命,由于国民党蒋介石和汪精卫的背叛而遭到失败。在中国革命处于逆境,革命形势处于低潮,中国共产党面临严峻的生死考验之时,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湖南的秋收起义。在进攻长沙受挫后,他果断地率领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在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新道路迈出了开拓性的一步。毛泽东决定引兵“上山”,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这是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实际认真分析思考而…  相似文献   

6.
冯玉祥素有“大兵诗人”之称。他曾两度在泰山读书近三年的时间,足迹踏遍泰山南北。他在后来回忆泰山读书生活时说:“对文学,也引起更深的爱好,而且自己不怕别人笑话的作了许多首丘八诗,将泰山上下的民众生活,风土人情都写了一下。这些诗,以雅俗兼备的语言,不拘一格的形式,敷陈其在泰山所见所闻,亦诗亦史,独具特色。 第一,运用素描手法,描绘出一幅幅真切动人、栩栩如生的社会风俗画。 冯将军的泰山社会生活写真诗,多为画家赵望云的泰山写生画配诗。因为诗人熟悉泰山民情,加之工诗、善画,这便形成了冯将军诗的一个重要特点:即诗中有画,每一首诗就是一幅生动、  相似文献   

7.
李达来泰山给冯玉祥讲学的时间是1932年6月20日———7月15日,共计25天。讲授内容为辩证法和唯物论。讲课过程中李达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考察和研究中国的具体问题,使冯玉祥的世界观发生很大变化,他开始用唯物论和辩证法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和李达结下深厚友谊。  相似文献   

8.
冯玉祥将军在几十年的军政生涯中,在中国近、现代史的很多重大事件中,之所以能顺应时代潮流,推动中华民族历史的发展,受到广大人民的赞扬和敬仰,他那浓浓的“民本”思想,是重要原因之一。 一、“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及体现 冯玉祥将军虽为北洋军和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但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坚持反对帝国主义勾结中国的军阀压迫剥削中国的民众,反对军阀混战祸国殃民。无论在历史的关键时刻,还是在带兵打仗、处理政务、日常生活等项活动中,他经常想到百姓,形成了一种可贵的“民本”思想。这一思想的核心是,百姓为本,人民为本,官吏是“人民的公仆”,军队、官吏要真爱民,真为民。“民本”思想是冯玉祥将军在历史大是大非面前何去何从的主要理论依据,也是日常处事的原则和标准。这一思想,在任何认识处理军队和官吏与百姓的关系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1.军队要不扰民.真爱民  相似文献   

9.
冯玉祥将军,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将领,爱国民主战士。冯玉祥将军的一生,是不断追求光明、追求进步的一生。但是冯玉祥将军也因为1927年附合蒋介石的反动逆流,给革命造成了损失,在他的一生中留下了污点。可贵的是,不久他就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尽而起来反蒋。  相似文献   

10.
泰山“白马石村落摩崖石刻”是泰山脚下白马石村的一处人文景观,它避开了泰山旅游主线,改善了白马石村落的自然条件,丰富了泰山的旅游景点,扩大了泰山的旅游空间,是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1.
“只要能做事就成” 1951年1月24日,经钱三强推荐,中国科学院决定,任命我为仪器馆筹备委员会副主任,负责主持仪器馆的筹备工作。摆在我面前的是这样一种现状。在旧中国留下的废墟上,寻找不到一处可以完全利用的基础,中国几乎就没有应用光学!“没有”,这是一个最令人灰心沮丧的现实了。在“没有”面前,我们一般的反应大多是失望、退却和逃遁。但对有些人来说,“没有”却往往是一个最可以引起兴奋的现实,因为“没有”,你才可能得到一个新的发展空间,因为“没有”,你才有可能从事一项具有开创意义的新事业。我想,我就是冲着“没有”这两个字来的。如果中国“有”,我就不会百折不挠了。无论如何,我是绝不会因为“没有”而退却的。从此,我开始了一生的追求——发展祖国的应用光学事业。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化时代,中国大众文化与西方大众文化接触日益频繁,从而加大了东西方大众文化的相互激荡和冲突。由于在成长发展上的后发性,中国大众文化成为西方大众文化“化中国”的重要途径,面对全球化的压力,中国大众文化不能退却畏缩,而应该以积极的“中国化”姿态来迎接挑战,用中国自己的大众文化构筑防止西方大众文化“化中国”的防火墙。  相似文献   

13.
周郢先生是泰安人,年甫不惑,却已研究泰山20余年,出版有《周郢文史论文集》、《泰山文史丛考》、《泰山历史纪年》、《泰山通鉴》、《泰山志校证》等10余部学术著作,《泰山与中华文化》(山东友谊出版社,2010年4月)是他最新的一部力作.全书近50万字,复旦大学著名教授陈尚君先生为之序,就其多年所知称道周郢求学"特立独行",治学"卓然自立而有著作成一家之言,在目前一般重点大学或研究院所也不多见".这一评价决非过誉.其实仅就泰山研究而言,周郢实是当今中国和世界领军人物之一,而他的研究却又不仅是泰山!《泰山与中华文化》是他近年研究泰山并扩展至中国文化最重要的收获和代表之作.  相似文献   

14.
上面两位老师分别讲的泰山是“封禅泰山”与“人文泰山”,我这里所讲的泰山则可称“信仰泰山”与“天下泰山”。说起中国的名山大岳,许多都有着广泛的影响,有的信仰遍及一省,有的更远及数省,然而影响则是远及中国全境,却只有一座东岳泰山。为什么其他名山的影响仅限于一域,而泰山的影响却能遍及全国呢?  相似文献   

15.
冯玉祥的泰山诗与其大多数诗歌作品一样,深受近代“新派诗”风的影响.它强烈地体现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式的政治启蒙、道德启蒙、教育启蒙和科学文明启蒙精神,同时在诗歌形式上具有近代“新派诗”的通俗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冯玉祥将军生于一八八二年一个平民家庭,一九四八年响应共产党的号召由美国乘苏联“胜利号”轮船返回祖国参加政治协商会议,途经黑海时,由于轮船起火不幸遇难,终年六十六岁。纵观冯玉祥将军六十多年的人生轨迹,不难看出这是一条不断从旧营垒中冲杀出来,从黑暗走向光明的曲折复杂的前进路线。 冯玉祥将军从一个旧军人逐渐转变为一名为正义、为民主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的斗士,正是他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对企图阻止社会发展的反动势力反戈一击,促使其灭亡的结果。如果说冯玉祥将军同旧势力的决裂是倒戈的话,那么他一生中共有五次倒戈。 第一次倒戈是倒清政府的戈。一九一一年武昌起义爆发,南北处于军事对立的严峻时刻,清廷为扑灭南方的革命烈火重新起用袁世凯。这时冯玉祥将军和北洋军中一部分倾向革命的仁人志士决定发动  相似文献   

17.
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泰山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蕴丰富的思政元素,承载亟待挖掘的育人功能。泰山文化所彰显的自强不息、拼搏向上的进取精神,兼收并蓄、有容乃大的包容精神,拔山扛鼎、胸怀天下的担当精神,是体现“大思政课”育人的重要文化资源。而泰山文化资源认同程度与推进“大思政课”的思想认识之间、泰山文化资源系统整合与推进“大思政课”的目标之间、泰山文化育人方式创新与推进“大思政课”的形势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距。这要求在大思政课建设中,一是要注重兼容并蓄,打造特色校园环境;二是要大力弘扬泰山包容精神,加强思政内涵建设;三是要勇于担当作为,推动思政育人方式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五原誓师,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是“一生不断追求进步”的冯玉祥重要的转折点,是其从北洋军阀阵营中分化出来,转而参加国民革命的开始。而五原誓师,是冯玉祥访苏回国后采取的重大举措。因此,历时三个月的访苏,对冯玉祥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其在政治上、行动上发生了重要转变。 一、冯玉祥访苏的历史背景 1924年10月,冯玉祥因不满吴佩孚的专制与排挤,在第二次直奉大战正酣之机,毅然倒戈回师,发动了“北京政变”,推翻了直系统治,并采取了激进措施,电邀孙中山北上主持大计。此举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由于当时冯玉祥在思想上对革命、对军阀缺乏本质性的认识,北京政变的成果很快便落入段祺瑞和张作霖之手,冯玉祥再次受到反动军阀的排挤。但具有朴素爱国爱民思想的冯玉祥,倾慕孙中山的主张,倾向革命,并与广东革命政府和苏联取得联系,在其所辖地区内采取了开明政策,使民众革命斗争不断发展。这种形势,引起了帝国主义和奉、直反动军阀的嫉恨,被看作是致命的威胁。“对冯玉  相似文献   

19.
冯玉祥将军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位具有鲜明特色的广泛影响的人物。他先后经历了晚清、北洋军阀、国民党政府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在错综复杂的历史漩流中走过的是一条充满了艰辛而曲折的道路。因为他曾经信奉基督教,故而被一些人称为“基督将军”,而笔者却认为,“平民将军”这个称号更适合于他,更能够准确、贴切的反映出他一生的所作所为,以及他一贯的思想和作风。本文拟就此问题做些评述。 (一)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从孟浩然诗作剖析他生逢“开元盛世”而“隐居”的主要原因、目的和其内心矛盾,以说明他并不是什么“高人”、“雅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