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历代文人的“隐退”思想以“刚性”的意志为后盾,不能简单地看作“消极”。“文人画”实现了再现型绘画向表现型绘画的转变,其图式语言折射的审美追求是“以柔求刚”。其外表的“柔弱”掩盖了其内在的“刚健”。  相似文献   

2.
对于中国古代人画形成的审美特质研究,仅仅只局限于儒、道、禅三方面未免有些单一,从神权、经脉和丹田之气这几个方面阐述古代绘画的审美思想出发,我们可以求得对于中国绘画更为深入的理解和感受。  相似文献   

3.
从艺术的角度透析,<庄子>中"庖丁解牛"等系列工匠故事的寓意体现在"道不离技,技在道中,技进乎道"三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方面,揭示了技艺训练、法度规矩、精神修养与"道"的境界四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受庄子道技观的影响,古代画论也认为"道"的境界的实现,离不开"技"的熟练驾驭,但是,技艺训练又不离规矩与法度.同时,技艺训练本身不是目的,任何高超的技艺都指向超越自身的完美表现.  相似文献   

4.
郑笠 《长春大学学报》2010,20(3):99-103,111
从艺术的角度透析,《庄子》中"庖丁解牛"等系列工匠故事的寓意体现在"道不离技,技在道中,技进乎道"三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方面,揭示了技艺训练、法度规矩、精神修养与"道"的境界四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受庄子道技观的影响,古代画论也认为"道"的境界的实现,离不开"技"的熟练驾驭,但是,技艺训练又不离规矩与法度。同时,技艺训练本身不是目的,任何高超的技艺都指向超越自身的完美表现。  相似文献   

5.
李炯 《世界知识》2013,(23):72-72,F0003
从周午生的画面中,我们终于可以获得相违以久的似乎已经有些陌生的清赏雅兴。对于传统工笔花鸟画,周午生表现得兴趣盎然,孜孜不倦地从中汲取精华并寻求着创作灵感。早期作品的摹古之风已经看不到太多痕迹,这得益于他的学习心得,摹古而不泥古。纵观其作,清雅的画面氛围以及近乎完美的构图足够令观者屏息而视,取材的讲究高度化地合乎中国传统文人画的范畴。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化,自古崇尚浩然正气;立身行事,历来崇尚气节操守。所谓正气,首先表现在为政须正,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必须利国利民,革弊除奸;由此,为之蹈危犯难、坚贞不移、富贵不淫,威武不屈。高尚气节由正气而生成,浩然正气由气节而升华。苏轼终生实践着爱民、裕民、卫民的政治思想,抗击权势,革新弊政,恤民护民,施行仁政,不以一身祸福,易其忧国之心。其正气节操,足使千载之下,生气凛然。  相似文献   

7.
蔡燕盈 《科技信息》2012,(1):537-537,530
公元1080年正月初一,一代文豪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贬黄州。公元1080年到1084年是苏轼的黄州时期。他从人生的顶峰跌落低谷.现实与理想产生了巨大的反差。对儒家坚持、对佛老向往,儒释道的思想在他心中产生强烈的碰撞。在这种矛盾的冲突中,智者苏轼的心灵得到蜕变.完成了在苦难中完美的超越.他的创作也进一步升华.吟出了赤壁边的千古绝唱。  相似文献   

8.
《青年科学》2009,(7):F0002-F0002
为讴歌我们伟大的祖国60年伟大成就,增强每一个生活在祖国温暖大家庭里的青少年身为中国人的光荣感和自豪感,全国百种重点期刊《青年科学》拟开设“我和我的祖国”、“喜迎60年”等专栏.  相似文献   

9.
"胸有成竹"与"心手相应"是文同提出的两种绘画思想,亦适合于书法.这两种思想展示了从观察到构思、再到表现这一艺术创作的主要环节和基本过程.它们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缺一不可的.艺与艺通,艺中有道;技进乎道,乃臻至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芥川龙之介的小说《杜子春》和中国古代传奇《杜子春传》这两部作品进行比较,来探讨芥川在这部作品中要表达的思想主题,从而进一步分析芥川龙之介的创作倾向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