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根据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谈话和十四大的精神,对九十年代初文艺上的“左”倾思潮作了如下剖析:其特点是顽固抵制和攻击新时期党中央对文艺方针的调整,并企图扼杀一批有定评的优秀作品;其手法是从“左”的方面歪曲“四个坚持”,并以“影射推理逻辑”无限上纲;其后果是一度造成了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党的路线的严重干扰和破坏,阻滞了新时期社会主义文艺的蓬勃生机。文艺界同样应该是“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巡谈话中明确提出“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推动了又一轮思想解放运动的高潮。文艺领域坚持“左”倾观念的一些人耿耿于怀,但与他们90年代初对邓小平理论发展到露骨攻击不同,90年代中后期文艺上的“左”倾思潮具有了新的特点:对邓小平理论大搞“六经注我”的偷粱换柱,以及迂回包抄式否定的翻案手法。其理论武器仍是万变不离其宗的“两个凡是”。  相似文献   

3.
历史看待近年来开始活跃的“红色文艺”概念,还处于意义建构期,直接将之运用到文艺史研究中势必引发不必要的争议。如果将“红色文艺”具体化为“红色革命文艺”,它所包含的整体性视野,对于重新审视其内部相关文艺现象的概念命名、源流关系,它们与中国古代文艺传统、外国文艺传统和“五四”文艺传统的关系,还有文献整理中的问题,体现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目前以具体时段划分后的“红色革命文艺”研究,在概念命名上并不严谨,对整体源流关系的认识存在分歧,在与相关文艺传统关系的梳理上缺乏说服力,相关文艺梳理也存在不足,这些问题的形成与研究界缺乏整体视野有密切关系。在更大的视野上,“红色革命文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是中国现当代文艺关于“启蒙-救亡”“传统-现代”“民族-世界”等重大问题悬而未决的结果,对这些重大问题的突破,进一步深化对“红色革命文艺”历史的认识是关键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为作者“一论”之后的“再论”,指出了九十年代初文艺上的“左”倾思潮的又一特点:对于文艺理论界立足于坚持和发展,对文艺理论和文学历史有关问题的回顾性的正常有益的探讨,更肆无忌惮地给予上纲特高的打击.并就金至上钢特高的所谓“围剿四战役”(《上海文论》上的“重写文学史”的讨论、《人民音乐》上的“回顾与反思”座谈会、《书林》上的《笔谈(讲话)五篇》,以及《历史无可避讳)等文章),进行了对话,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革命文艺”以革命者的个体欲望遭受极度压抑作为革命叙事的起点,并将个体欲望组织进入阶级斗争的理论之中。“革命文艺”的欲望叙述具有双重性:既体现了以社会公正为目标的价值建构方向,也显示出对于低效社会运作的无反思状况。新时期文论话语片面否定“革命文艺”的欲望管制,从而难以全面评价“革命文艺”并导致新的价值困境。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先锋文艺思潮主要接受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和创作观念的影响,当然这种选择与接受是全方位的借鉴与吸收,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当代小说的思想意蕴和艺术方法。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意识流、荒诞意识、审丑观念、寓言与变形、生存困境体认、叙述策略等具有现代性的艺术理念和创作方法,都对中国新时期文学产生过重大影响。“现代性的选择与契合”是新时期文学发展的外域因素和重要契机,本文主要从影响研究的角度对新时期先锋文艺思潮创作过程进行考察:重视内心体验的创作发生论,追求主体“被动”的创作构思论,倾向“向内转”的创作叙述论,构成了“选择与契合”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7.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新时期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背景上,具体论述1977-1979年间文艺领域的拨乱反正,以及关于“伤痕文学”、“向前看”文学与“向后看”文学、“歌德”文学与“缺德”文学三场文学论争,梳理其中规律,批评从政治到文艺的“两个凡是”。  相似文献   

8.
梁实秋文艺思想的核心是人性,其既是普遍的,又是二元对立的。文艺的本质就是对这人性的“模仿”,但不是机械的写实,而是创造的想象。文艺的价值则在于以道德伦理陶冶性格。并因此既反对超脱的纯艺术论,又反对阶级斗争的工具论。在文艺创作上则强调“节制”、“内倾”,“表现之合度”和“有纪律的形式”。主张文艺批评首先是一种判断,其尺度必须是常态的纯正的人性。梁实秋的文艺思想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种独具特色的文艺思想。  相似文献   

9.
文艺是一种综合价值系统。邓小平同志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从当代中国社会国情出发,以人民大众利益为首位,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和文艺的党性原则,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宗旨,确立了文艺的“社会价值”优先、努力实现文艺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文艺价值观。这是社会主义文艺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一种崇高伟大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文艺论述是马克思文艺理论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丰富和发展,是毛泽东文艺思想和新时期邓小平文艺理论的高度融合;“三个代表”的思想是江泽民论述文艺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江泽民文艺论述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阴谋文艺与阴谋政治的密切相关的角度,对“四人帮”炮制的阴谋文艺作了较为深入的剖析:在文为“帮”用上,阴谋文艺是“文艺空白”论、“文艺新纪元”论的必然升级;阴谋文艺这一文艺怪胎,经历了初露端倪的出台期、进一步恶性膨胀期和覆灭前的猖狂一跳期;“四人帮”离了阴谋诡计寸步难行,因此阴谋文艺与阴谋政治结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阴谋文艺与阴谋政治的密切相关的角度,对“四人帮”炮制的阴谋文艺作了较为深入的剖析:在文为“帮”用上,阴谋文艺是“文艺空白”论、“文艺新纪元”论的必然升级;阴谋文艺这一文艺怪胎,经历了初露端倪的出台期、进一步恶性膨胀期和覆灭前的猖狂——跳期;“四人帮”离了阴谋诡计寸步难行,因此阴谋文艺与阴谋政治结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3.
五十年代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个复杂多变的非常时期。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带来了文艺指导思想、基本队伍、反映和接受对象等一系列的重大变化。社会主义社会在中国历史上是开天辟地第一回,前无古人的事业使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不能处处一帆风顺,要在摸索中前进。文艺界“左”的思想有一定的影响,文艺论争贯穿始终,它与政治思想战线上的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几乎同步,直接制约着这一阶段的文艺命脉,成为文艺气候的晴雨表,因此,要对中国当代文学有一充分认识,就有必要对五十年代的文艺论争进行一番历史反思。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的报告中说:“今后不继续提文艺从属于政治这样的口号”,“这当然不是说文艺可以脱离政治。文艺是不可能脱离政治的”。邓小平同志在此极为明确地指出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既不从属又不脱离。这是就我国长期的文艺实践,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经验而得出的结论,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新时期的运用和发展。它是制订党的文艺政策的重要依据,也是促进文艺事业健康发展的指针。  相似文献   

15.
回顾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思想解放的历程,可以发现,新时期的三次思想解放具有四个显著特点:一,思想解放的实质是破除“崇拜”;二,思想解放的主线是防“左”,反“左”;三,思想解放的过程波浪起伏;四,思想解放使理论跃升改革深化生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至今已经发表近半个世纪了.它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又在实践中得到了证明的科学理论.实践之树是常青的.来自实践并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被证明是正确的、能够指导实践的“理论之树”,也是常青的.文艺为人民大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基本论点,是《讲话》解决一系列文艺问题的“中心”思想.它仍然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文艺应当坚持的正确方向,它决定着文艺的性质.坚持它,文艺就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违背它,社会主义文艺也会蜕化变质.  相似文献   

17.
“左”和右都是工人阶级政党的大敌.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在把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问题上,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在党的历史上,“左”的思想根深蒂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中,改革开放要探索和开辟新的道路,突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和观念,阻力也主要来自“左”.深刻剖析“左”的思想根深蒂固的根源,有助于我们防止“左”,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左”的思想从它的发生和蔓延,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阶级、习惯势力、传统观念、国际国内各种因素、思想意识诸方面的根源.l、社…  相似文献   

18.
到今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讲话已经整整50周年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根据当时中国的国情和文艺界的状况深刻地阐明了革命文艺的一系列问题,它是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对马列主义文艺理论的完整继承与光辉发展,其根本精神对我国的革命文艺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便是《讲话》精神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当前在文艺与政治关系的讨论中,争论得最热闹的莫过于“文艺要不要为政治服务”这个问题。有的同志认为,这个提法不科学,不能够解释文艺的全部现象,马克思恩格斯也没这样说过,历史上凡是为政治服务的都没出过好作品等等。据此全盘否定“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提法。对这个问题,我赞成今后不再提“文艺为政治服务”,但不同意对它全盘否定。“文艺为政治服务”之提出是有其背景和特定涵义的。对它的评价也应放到一定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内国外对金庸小说,“金庸现象”的研究越来越深刻,但始终没有人就“西方文艺与金庸”做专门的研究,本文从艺术表现手法、人物形象、悲剧意识三个方面论述了西方文艺对金庸创作的影响,并指出金庸在武侠小说的创作上之所以取得伟大的成就,这和他对西方文艺的接受也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