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
1.M·玻恩的因果观:量子世界是因果与机遇联合支配的;量子粒子具有内禀不确定性,机遇律是终极自然律;几率、机遇的概念比因果更为基本。2.D·玻姆的量子势因果观:自然界根本不存在终级自然律,而且每一层次都突现独特的规律。因果性只是相对的必然性。偶然性总是出现在多种不同因素、可能趋势的交叉点上。量子势因果解释是因果决定性与概率统计性的某种整合。它在物理上有清晰的直观模型;在哲学上有明确的本体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休谟自由观存在一定困境;休谟本不应该坚持的心理决定论与自由的关系无法解决,按休谟因果必然性原则的本意也无法解决自由问题。即使如此,休谟的自由观仍然蕴藏着深刻的“言外之意”,对后来自由学说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西方思想史上,规律思想萌芽于古希腊哲学家探寻世界本原的过程中,经历了“数量”、“逻各斯”等阶段的发展,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规律逐步被表述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具有普遍性、必然性的本质联系。在现代哲学中以因果性为核心,规律范畴被提升到语言分析的层面上。在规律概念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决定论思想与目的论思想的交替、必然性与规则性思想的对立、主观性观点与客观性观点交错、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并行等诸多交错发展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神话观念决定论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认识人类的行为与人类文化的走向方面,迄今的科学探索尚未成功.从狩猎部落进入农业社会、文明国家,再到工业社会,都不是人类理性预设的结果.人类是“被发展”的,即被一种看不见的力量驱使前行.人作为文化动物,必然受其文化观念的支配.探寻每一个文明的观念之源,需要诉诸于史前至文明之初的神话观念形成史.当代神话学家通过解析西方文明源头的文学作品揭示出神话观念支配仪式行为和叙事表达的规则,文章解析《史记·秦始皇本纪》的历史叙事案例,再现支配华夏国家统治者行为的观念要素,提示神话观念决定论的理论命题,呼应恩格斯晚年提出的意识形态的反作用力与韦伯的宗教观念决定论,说明神话观念对意识形态的原型编码作用,并指向一种普遍有效的人文研究指导性范式.  相似文献   

5.
休谟自由观存在一定困境 :休谟本不应该坚持的心理决定论与自由的关系无法解决 ,按休谟因果必然性原则的本意也无法解决自由问题。即使如此 ,休谟的自由观仍然蕴藏着深刻的“言外之意” ,对后来自由学说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客观物质世界中“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辩证唯物主义因果观念的客观前提。我国哲学界由于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因果性”札记中的思想存在着误解,因此将“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等同于“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以前者作为因果观念的客观前提,导致因果观陷入诸多理论误区。只有坚持在“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一客观前提下建立起来的新因果观念,才能走出我国传统因果观念的误区。  相似文献   

7.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地理学永恒的课题。在地理学的发展历史中,出现过不同的思想和学说,即所谓的“人地观”,比较流行的有:认为地理环境是文化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的地理环境决定论,或简称决定论;认为“无定足以胜人,人定也足以胜天”的或然论;“控制和征服自然”的征服论;以及本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增加,生态危机加剧,使人类再也不能忽视大自然对人类不负责任行为的报复,于是出现了强调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协调论。这几种主要的人地观,不仅代表了地理学家对地理环境认识的发展和深化,同时也成为不同时期人们对世界整体认识的一个部分,成为一种社会思潮。我国山区环境恶化、经济发展落后,这与过去一段时期,我们对人与环境的关系缺乏正确认识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8.
自然环境为人类文化的创造提供了活动舞台,对人类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人类社会早期发展阶段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是不言自明的。人类学家和地理学家探求文化特质地理分布的简单原因,在于环境决定论的解释模式是基于世界性探险而搜集到的大量有关人类差异材料进行分类和解释的一种简单的方法。文章从早期理论学者开始进行追述和回顾,认为:如果将强调或者突出“气候的作用”的学者归为“环境决定论者”,这种扩大“气候”外延的论说方式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9.
清楚辨析变量间因果关系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难点,基于观测数据传统的统计推断方法存在着混淆变量等内生性问题,无法满足“无偏性”和“一致性”估计.提出在研究设计中可利用自然科学随机试验思路控制所有混淆变量,以满足因果分析中的必然性.即在社会现象是多因、随机和未知的前提下,引入随机性自然实验达到“总体相同”的必然性和在社会现象是已知、清晰和可控的前提下,通过倾向值匹配法构造实验组和对照组,控制混淆变量进行因果分析.最后,以女性生育行为的选择效应为案例,详解自然实验法在控制女性多孩生育事件对收入影响分析中混淆变量的应用、倾向值匹配法在控制女性劳动参与对生育行为影响分析中混淆变量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环境决定论作为十九世纪正式提出的观点在今天受到不少的批评。不可否认,它存在颇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但我们也发现,能对环境决定论进行"毁灭性"批评的理论却一直未曾出现。它总是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在学者们的理论视野和更为普遍的对策性研究中。如果抛开也许是被过分关注的理论层面的虚妄争论,具体研究时对环境决定论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有条件的选择适用,比如中国西部的宗教信仰问题,就会有一种独特的解释张力。  相似文献   

11.
韩国语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因果复句,以口语和书面语中使用频率极高的""四种因果复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21世纪世宗计划语料库中的具体实例来考查分析它们的语义及句法特征,对于韩国语复句教学及韩国语学习者学习并运用韩国语因果复句,能够提供一个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包含五个层次:第一,人类社会是包含人的客观世界和人的主观世界的辩证统一,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与自然界一样具有规律性;第二,人类社会规律具有一般性和特殊性,一般性表现为人类社会规律与自然界规律的趋同性,特殊性规律表现为与自然界规律的趋异性;第三,人类社会历史规律是一般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具体包括蕴涵偶然性的必然性、"非线性因果性"、规律的阶段性和层次性以及不可穷尽绝对真理的"不透明性";第四,人类社会历史规律是"剧中人"和"剧作者"统一的历史,坚持以人为本,而反对康德的人是目的、以"群"为本、以"神"为本、以"物"为本、人本主义、极权主义,最终追求的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第五,主客观世界之间交流信息、交换物质,需要"世界3"存在作为中介。  相似文献   

13.
佛教自东汉末年传入中国,对中国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因果观是最为大众所熟悉和普遍接受的佛教思想。佛教因果观源自其基本理论——缘起说。缘起说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无缘无故、凭空产生的,而是有它们产生和存在的原因和条件,即《中阿含经》卷二十一所言:“若有此则有彼,若无此则无彼,若生此则生彼,若灭此则灭彼。”其核心是因果的相续相连,强调因果之间的必然性联系。佛教对于因果之间必然性关系的认同,体现了对理性逻辑思维的认知,是佛教文化中一种重要而基本的思维方式。基于缘起说和因果观,佛教还提出了“十二因缘”和“三世两重因果”说。前世的因造成今世的果,今世果又成为今世因,再造成来世果。因果之间相续相连无限发展下去,环环相扣,形成为一个完整的因果链条。  相似文献   

14.
系统科学:生物学理论背后的元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论文包括三个部分:(1)第一部分说明,生物目的性现象的奥秘在于由系统科学所揭示的反馈调节机制;(2)第二部分说明,作为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原理的自然选择,其奥秘在于超循环论中的选择价值概念与选择进化方程;由(1)(2)表明系统科学原理构成了生物学现象及其规律的核心奥秘。(3)第三部分通过对莫诺有关生命起源于绝对偶然性的观点的批判性考察,阐明了作者本身的“非完全决定论”立场。整篇论文都是用科学哲学眼光看问题的。  相似文献   

15.
依爱因斯坦的观点,逻辑全等于演绎,与归纳并为西方科学的两大成就。认同爱因斯坦的逻辑观,试从"划界"的视角寻求根据。演绎和归纳的界线在于:前者以必然为真的逻辑真理即逻辑规律及相应的有效推理形式为研究对象;后者不研究逻辑真理及有效推理形式,其结论只是或然为真。是否以逻辑真理及相应的推理形式为研究对象,就是逻辑与非逻辑的分界线。演绎与归纳也有关联:均来源于经验。逻辑规律的前身就是归纳结论,经逻辑系统的整合而转身为必然的真命题。逻辑学家通过对逻辑系统的论域作出修正、限制或重新解释,以排除一切可能的反例,就可保证逻辑真理具有永恒的必然性。这就是逻辑学家使或然的归纳结论转化为必然的逻辑真理的诀窍。不能从演绎和归纳在认识中不可分离,推出逻辑必须包括归纳。归纳属于与逻辑同等重要的另一学科:科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不确定性的一种决定论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承认因果性、必然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对人类认识过程、认识内容的模型解释 .通过这个模型分析了随机不确定性和模糊不确定性的本质和来源 ,并就人类认识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事例进行了实证性讨论 .认为客观世界本身不具有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只存在于人的认识中 ,是由于人的认识能力有限所造成的 ;不确定性方法作为一种认识手段的意义在于是帮助人们以有限的认识能力有效地认识世界、把握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7.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发生和发展的演化史,是社会的发生和发展历史的缩影。就个体人生而言,家庭不是“恋爱的坟墓”,就人类整体而言,家庭的未来发展形式也不是“性解放者的天堂”。家庭的发生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充分揭示和认识这一规律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试图通过对物质利益在家庭的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的考察,揭示家庭与社会系统诸因素的关系。从而可以从一个侧面发现,我们作为家庭一员的每一个当代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工作学的科学性在某些人那里存在疑问的原因,在于其衡量标准是一种以决定论和还原论为基础的狭义科学现,这种科学有较多工具价值而较少人文关怀。马克思在对旧唯物主义和黑格尔哲学的批判中已经提出了一种融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于一体的新的科学观,它是“包含人在内的自然科学”,也是“包含自然科学的人的科学”,是科学作为人学的真正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学的科学性应该从这种新的科学观中去理解,由此也给我们构建一种新的人本政工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文章归纳了《史记》中双宾动词进入“于”字结构和“以”字结构的规律、原因以及“于”、“以”在句式中的作用。“于”、“以”的使用既和动词有关,也和句子强调的重点有关,同时“于”字还可以用来区分直接宾语和问接宾语的界限。  相似文献   

20.
佛教经历了中国佛化和佛教中国化的演变过程 ,加入到中国文化的核心部分而成为内区文化。尤其是“三世因果”和“六道轮回”的佛法教义与中国传统的惩恶心理相结合 ,形成了中国本土化的“因果报应”观念。在明代人情小说中体现为三种形式 :一是用“因果报应”说构架整个小说 ;二是借“因果报应”说惩恶扬善 ,劝诫世人 ;三是图解“因果报应”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