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沈从文由于其特殊的文化背景与生命体验,虽进入现代都市却感到格格不入,处于“在而不属于”的状态,始终觉得自己是个“乡下人”,对城市生活感到厌倦。同时随着社会文化语境的激变和社会地位的变动,使得沈从文对自己的文化归属与文化本质特征始终处于一种追寻和确认的过程之中,陷入文化身份的矛盾与焦虑,文化身份体现出明显的建构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1938—1946年,沈从文在云南生活了8年,在此期间创作的散文、小说以及后来的回忆文章中,都有大量的“云南”书写,这些作品在优美、恬静的自然景物描写中对生命、人生、自我作形而上的抽象沉思,展示作者复杂深邃的思想世界,在素朴简单、淳朴厚重的人事描写中可见出顺天体道、乐天知足的人生形式;而回忆文章则对中国近代历史进行深刻地思考,在独具地方特色民俗描写中展现了一种原始淳朴、健康自然的人生形态。  相似文献   

3.
对人的创造性发展意义的认识。不应局限于人的创造性发展与知识社会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角度。还应该从人的创造性的本质和人的创造性发展与情感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方面来理解人的创造性发展的意义。通过转换教师作用、改造课程内容、回归人的生活世界等措施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现人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清代诗词中“西郊”的显性外层空间是通过物象与事象搭建起来的,是其隐性情感空间建构的重要现实依托。在建构“西郊”的文学空间时,往往有时空一致、时空交错和时空回旋三种建构模式。时空一致模式打造出的隐形情感空间多承载着较为简单的情感;时空交错模式虽然只涉及一次时地变化,但创建的隐性情感空间已能容纳些许复杂的思绪;时空回旋模式涉及多次的时地转化,意味着它筑造的隐性情感空间能容纳更复杂多变的情感。文人会依据情感表达的需要选择适合的建构模式。清代文人在西郊所行之事与“西郊”这一空间都具有共同的过渡状态,在空旷的“西郊”里浅吟低唱,吟唱中蕴藏着他们的归隐之意、乱世之悲、济世之怀、闲适之乐、伤时之憾和离别之愁。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乡下人”这一观念绝非是中国封建社会以儒家伦理道德规范所建构的宗法制“乡村文化”,而是一种原始文化的遗存。其“乡下人”具体包涵二个内容,一是野性的生命,一是自由的性爱。“野性的生命”主要以水手这一形象为载体,“自由的性爱”主要以翠翠等湘西女性,包括湘西妓女形象为载体。  相似文献   

6.
隋小青 《科技潮》2004,(6):50-51
“濒死体验”在各民族间普遍存在。l987年,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一位名叫查维.亚艾那的24岁青年工人,不幸被一只装有机器的大箱r压伤,成为一个昏迷不醒的“植物人”。1990年3月的一天,亚艾那突然清醒过来,虽然只有短短的10多分钟,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的文学经典名著教学,存在着诸多不足与缺失,有必要引入“行动研究”对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教改试验。通过对中小学文学名著教学所进行的阅读兴趣、效果优化和鉴赏能力的行动研究.不但可以取得一定的教改成效,还可以获得不少有益的启示,有利于推动文学经典名著教学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9.
《信息化建设》2003,(12):41-41
手机游戏、手机炒股、手机信用卡、彩信、掌上宽带、无线上网……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词正有力地撞击着我们的耳膜。且一步步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目前,浙江移动和报社共同举办了“时尚通信体验”活动,从近千人中挑选了若干名来自各行各业的手机发烧友亲身体验,与浙江移动的“移动先锋”新业务做了一次亲密接触。  相似文献   

10.
《野草》中的《腊叶》较为真实地展现了鲁迅本人对生命的思考。病叶意象是鲁迅对生命的大欢喜、大悲痛体验后的平易的情感投射,是回归到生命本体的真实书写。病叶的疾病隐喻与鲁迅本人的疾病体验有着密切联系,病的生命体验促使他对生命有着更加真切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关于“参与式”农村社区发展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2.
薛舒长篇非虚构文学《远去的人》的文学价值一方面体现为对于父亲所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病症状况的真切展示,另一方面更突出地体现在对于父亲真实人性世界那样一种颇具精神分析深度的挖掘与表现上。渗透于其中的,是作家对于当下时代亲情伦理问题的焦虑与思考。  相似文献   

13.
农村社会工作是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加强社会工作专业性和发挥农村社会工作的重要性能够进一步推进中国三农问题及农村社会的发展。分析了我国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九五”和“十五”的十个年头。伴随着“十一五”期的来临,教师继续教育的持续发展面临着市场经济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改革、教育现代化和网络信息技术全球化的新挑战。笔者认为,教师继续教育要持续成为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源动力之一,就要适应新机制、抓住机遇、迎接新挑战,积极推进教师继续教育的六个转变。  相似文献   

15.
“十五”末期,在国民经济高位运行和国家加强对“三农”的政策支持作用下,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总体趋好。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十一五”期间,要保持促进农业和农村全面持续发展,必须努力解决一些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有句俗话:“漂亮的孩子人人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在教学过程中所谓“难看”的孩子常是指“差生”、“调皮生”或有生理缺陷的学生,“差生”、“调皮生”往往是不良的生活环境的影响和错误的教育方式造成的结果,他们可能是调皮生,也可能是集体的“嫌弃儿”,但不一定就不能成为栋梁之材。他们其实更需要教师的爱护和正确的引导教育。  相似文献   

17.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自治区一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我州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促进自治州“十一五”时期畜牧业开好局、起好步,根据州委、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活动的通知》要求,5月12日至15日,  相似文献   

18.
让科技进步成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支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粱伟 《榆林科技》2006,(3):9-10
中央1号文件指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不断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是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9.
坚持以人为本,是我党第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之一。作为“人学”的文学,怎样在人本社会中确立自己的创作走向、构筑自己的精神大厦?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我们有必要对“人本文学”的一些基本问题,譬如中国人本文学的历史轮廓、人本社会和人本文学的关系、人本文学的当下生存景观、中西人本文学的比较、人本文学的美学特征等等进行理性梳理和深入探讨。时至今日,我们尚未看到关于这个话题的集中论述和阐释。基于此,我们特开辟“人本文学发展笔谈”专栏,刊发一组短小精悍而又富有创见的文章,以期引起学界同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住宅建筑设计的"人性化"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住宅建设发生了巨大变化.进入新世纪,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对住宅的要求已从"有房住"、"住得下"的标准逐步上升到"住得好"的标准.为适应这一变化,住宅建筑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着重考虑适合现代社会人类自身生活方式的一些重要因素,即住宅建筑的舒适性、灵活性、生态性、信息性和文化性,以满足人们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