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雨》是新文化启蒙时期的产物 ,在全剧的矛盾冲突中 ,以周朴园与繁漪的冲突为关键冲突 (即 :主题冲突 ,借此冲突提示该剧主题 ) ,以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冲突为线索冲突 (即结构冲突 ) ,以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为背景冲突 ,以周萍与四凤的冲突为命运冲突。深刻地反映了宗法思想对人性的戕害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2.
出入于现实与非现实之间--奥尼尔与曹禺悲剧观念比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奥尼尔与曹禺剧作多有相似之处,这不仅在两人的代表作《榆树下的欲望》与《雷雨》的表层显性形态如主题、人物、技巧、文化内蕴等诸方面表现出来,也在其深层隐性形态,如他们对生命、社会、对人的共同理解上表现出来.这些因素的整合,构成了两人各自的、同时也是相似或相近的悲剧观念.  相似文献   

3.
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和中国现代悲剧《雷雨》在故事情节的设置、母题的选择等方面都有不少相似之处。本着重于两部作品在主题内容、人物形象方面的比较研究,借以阐述两在审美意识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大雷雨》与《原野》有许多惊人的相似点:凶狠的婆婆、懦弱的丈夫、敢于寻觅的媳妇以及一个女人和两个男人的故事等,它引起了高校师生无数次在表层和深层上的追问.本文以两名剧剧名的象征义作为切入口,剖析了它们自开始演出至今国内外评论界有关评论的成因,重新解读了这两个分别来自中国和俄罗斯的世界名剧,进而确立一个与目前评论界的定评不同的结论:《大雷雨》与《原野》都是家庭悲剧.  相似文献   

5.
龙应台是著名的华文作家、社会评论家。在散文集《目送》中,龙应台以细腻的笔触,悉心描绘生活之美,苦苦思索"生死大问"。她温润地看待本质上悲苦无常的人生,温婉深情地传达着独特的生活感悟,朴素地表达对生命的敬爱与尊重。一篇篇散文充盈着她对亲人的款款深情,阐发着她参悟到的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尼采酒神精神产生的渊源,分析了酒神精神的深刻内涵,提出了尼采哲学的重要命题-重估一切价值,超人强力意志。  相似文献   

7.
《野性的呼唤》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杰克·伦敦最著名的动物小说之一,它以其所包含的深刻的哲学思想、复杂的主题、生动活泼的语言、扣人心弦的情节和自然清新的艺术风格,而引起众多读者和评论家的注意。本文主要从生命哲学的角度分析作品的思想主题,进而得出作者希望摆脱社会的桎梏,让生命返璞归真的美好愿望,号召大家响应作者对生命意识的呼唤。  相似文献   

8.
被王国维视为“悲剧中之悲剧”的《红楼梦》,寄寓了作者对人生命运的深刻追问和独特思考。借助小说文本与脂砚斋批语的互证,从三个层面对其所表现的人性悲剧进行理解,阐释个体价值的悲剧、爱情理想的悲剧、人生普遍的悲剧,并进而探求其悲剧思想于人性关怀和审美意义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曹禺的《雷雨》是一部反映旧中国封建大家庭的悲剧,剧中刻画得最栩栩如生的人物当属繁漪,她与传统的悲剧人物式主人公最为接近。本文从社会环境因素和自身性格因素浅析繁漪这个令人关注的人物的悲剧成因。  相似文献   

10.
《雷雨》和《呼啸山庄》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戏剧性结构”是它们在艺术构思上的共同选择。不仅如此,以人物为中心的结构全文的构思方法、大景结构技巧的精妙运用、以及整体艺术氛围的营造和艺术神韵的构建,更显示出两部伟大艺术品在构思上的诸多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11.
12.
谭淑红 《科技信息》2008,(5):197-197
蘩漪是曹禺先生《雷雨》剧作中最具“雷雨”性格、最丰满的角色。她是一个性格复杂、内涵丰富并受过新式教育的女性,她渴望自由的爱情,但又摆脱不了家庭的牢笼,她既具有旧式女性柔弱的性格,同时又有着现代女性的抗争精神,她紧紧抓住与周萍一种阴鸷的爱,却又被无情的抛弃,最终导致了她对一切的报复。文章充分揭示了在当时中国特定的社会条件下,作为一个女人,无力与强大的封建势力相抗衡而实现自我理想,即使反抗,也将以悲剧告终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3.
英国当代作家格雷厄姆·斯威夫特的《杯酒留痕》通过一段将逝者骨灰撒入大海的旅程中所发生的故事,展现出对于人类生存状态与死亡的思考。本文以法国当代哲学家德勒兹的生命哲学理论为切入点,分别从死亡的超脱、死亡的主题、死亡的尊严等方面论述分析《杯酒留痕》中人物在各个不同的层面所体现的死亡感悟。挖掘出作品内涵:生命不应有权力的场域隔阂,无论是活着还是死去,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平等的尊严。  相似文献   

14.
当代生物科学的快速发展与深微突进,揭开了生命系统中错综复杂的共轭性矛盾及其现象学之谜,也为科学哲学的与时俱进和知识创新提供了大量丰富新颖的实证资料、概念机理和模型方法。因此,在我们不断于形而中、形而下层面认知自然世界和生命世界之新现象、新机理和新证据的同时,迫切需要哲学工作者运用唯物辩证法原理、全息系统论方法来沟通生命世界中的宏观与微观现象,来整合高层系统与低层系统的相互作用,来概括生物学因素、心理学活动与物质性文化性环境互动互补的中介机理,来探索人脑心智的发生原理和人类身心进化的新动力,从而为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多丽斯.莱辛的《金色笔记》在内容上实现了作者与作品中人物的契合,在形式上实现了"形"散而"神"不散,充分贯彻了柏格森生命哲学中的直觉理念,也体现了在破碎的生活中寻求生命完整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首具有典范意义的现代抒情哲理诗,郑敏的《金黄的稻束》为读者提供了多条进入其知性世界的路径。通过对作品核心意象的理性梳理,在充分肯定其"情性"与"智性"高度和谐的特点基础上,分别从"苦难""静默"和"疲倦"三个角度切入,用以阐释通向《金黄的稻束》所指涉的知性王国的多种可能,意在说明这是一首可以以多棱镜的样式观照到生命永恒意味的成功的现代抒情哲理诗。  相似文献   

17.
对于文学作品的价值,杜勃罗留波夫认为:“真实是必要的条件,还不是作品的价值。说到价值,我们要根据作者看法的广度,对于他所接触到那些现象的理解是否正确、描写是否生动来判断。[首先,根据我们已经接受的规准,我们要把担当着人民底自然的、正确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古希腊文明是整个欧洲文明的源头 ,它歌颂的是个性的解放和张扬 ,它崇拜英雄 ,提倡民主。而中国这个古老的文明大国自古以来就宣扬着“温良恭俭让”的礼教思想。这两种不同的传统思想成为中西方人们的行为准则。在这两种不同文明的熏陶下 ,中西方女性的命运又如何呢 ?她们与不幸的命运的抗争方式又有哪些不同呢 ?笔者通过对《美狄亚》与《窦娥冤》两剧作一比较赏析 ,以期得到一些启示 :女性如何把握自己的命运  相似文献   

19.
《美国的悲剧》与《土生子》同是美国文学史上的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虽然小说分别描写的是不同种族的人:黑人下层人民的反抗与穷白人的苦难,但是两部小说悲剧情节类似,主人公都是被压迫与被损害的人。美国的白人统治阶层利用种族歧视论离间了被压迫者,使得白人统治阶层可以分别通过阶级和种族对他们分而治之地进行压迫。  相似文献   

20.
在中华民族历史的长河中,既有过耀眼的辉煌,也有过悲愤的屈辱。辉煌源于创新,屈辱来自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历史证明,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振兴中华,把中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国家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