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论析了中国花鸟的审美特征,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重写意,重意境和神韵的创造,要表现画家的主体精神,做到感情物化,惜景物抒情,触景生情,通过创造性的物我交感,而表现出某种审美情感。同时强调笔债墨趣的追求,通过笔墨的挥洒变化,表现作者的情趣,花鸟画中富有诗意,花鸟画即是有形的诗。  相似文献   

2.
许瑞珍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11):149-150,179
荷花是中国花鸟画的传统题材,从古至今,许多画家创造出无数成功的佳作。本文通过对工笔荷花题材作品的品读,体悟花鸟画构图的形式美感,从花鸟画构图的传统形式与现代的变体两部分解析花鸟画构图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3.
文人画具有独特的审美趋向,充分地表现出我国封建社会后期重主观、重表现、重写意的美学思想.诗书画印审美整体性的结合,崇尚笔墨韵味,强调简淡空灵的审美境界,以及禅宗美学烙印深刻的人文思想是文人画的鲜明趋向.  相似文献   

4.
儒家与道家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既对立而又互补,但二者的结合,在中国古代美学史上形成了既重思想内容又重艺术表现,既重道德教化又重情感愉悦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5.
陆扬 《科技信息》2013,(25):298-298
工笔花鸟画作为我国传统绘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独特的表现技法和审美价值。尤其是宋人院题画不仅是中国古代宫廷画的顶峰,并且在写实技巧上已臻中国古典写真表现的顶峰。赵佶作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书画艺术家和鉴赏家,他不仅将院体画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发扬光大,把中国传统花鸟画推向东方写真表现的高峰,而且在院体画向文人画转型时期以其极富文人气息的审美指向为依归,发挥了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本文通过对赵佶花鸟画中写真表现与诗意流露的研究,不仅可以更深一层的认识我国写真传统的审美价值。也是对院体画"轻意境"、"重描摹"这一说法的重新再认识。同时也是对当今工笔花鸟画"形式主义"的质疑,并对当下工笔花鸟画的创作提供了相关建议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审美活动的发生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双向的作用。表现在主体则为审美态度,表现在客体则为审美诱导。审美态度与工作态度的功利性(意志)、科学性(理性)相对立,审美态度是非功利的,感性的。功利悬置是审美态度产生的前提。审美客体的作用在审美诱导。就自然审美来说,奇与险的风景具有极大的审美魅力。  相似文献   

7.
装饰是一个非常流行且有普遍性的概念,以其审美的个性满足着人们的需要,装点着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既是审美方式的形象表现,又是审美改造的具体实践。装饰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色彩、材料、形式三个方面,通过对这三方面的研究使人们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直接感受事物的深层美感,并提高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8.
刘学 《科技咨询导报》2008,(13):209-210
马克思主义的艺术本质论认为,艺术的审美性是区别于其它社会事物的根本性质。对于工业设计来说,在满足功能的前提条件下,审美仍然是其核心本质。针对工科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美术基础薄弱,易出现“重技巧、轻修养”倾向的状况,基于艺术采风教学实践环节,从艺术心理学角度出发,在审美注意.审美情感、审美想象、审美表现四个方面,对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进行理论总结,以求建立适应工科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针对审美能力培养而设置的教育实践方案。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教师审美素质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代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审美素质,教师的审美素质是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审美意识,掌握的审美知识和运用的审美能力等要素构成的结合体。它主要是由审美意识、审美知识和审美能力等因素构成,且是动态的。教师审美素质的培养和提升的主要措施有:强化审美意识,加强审美实践,抓好师资培训和营造良好的美育氛围。  相似文献   

10.
在粉彩花鸟画中,最富特色的是梅、兰、菊、竹"四君子"题材,在粉彩艺术表现过程中,也形成了人各一态,形式手法多样的格局。梅兰菊竹题材之所以得到粉彩妙手器重,在他们的画作中占据相当的地位,除了陶瓷艺术家自身所表现出的浓重的文人儒雅气息以外,梅兰菊竹的自然物本身具有客观的审美属性,足以唤起艺术家的对美的感应,引起艺术家对人的类似品格的联想。本文以"四君子"题材的基本审美属性为主要内容,探讨它们在粉彩艺术中的运用及艺术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1.
朱茜 《科技信息》2009,(25):322-322,378
旅游审美是旅游活动的重要内容,旅游的本质在于追求愉悦,并主要表现为审美愉悦。中国旅游者的审美心理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的体现。了解中国旅游者在旅游中审美。理规律是很有价值的。以禅宗少林为例,从旅游者的审美心理角度去挖掘中国传统审美心理规律,通过对禅宗少林的详细分析,去印证旅游中的中国传统审美心理规律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西方现代派文学作为西方现代审美文化的一种重要模式,在审美内容方面注重表现主观自我的心理行为;在审美形式方面突出抽象意向的变异表现;在审美效果方面追求荒诞、离奇,造成突兀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3.
性俚俗是体现人自身生产的一种民俗文化,性俚俗的文艺表现与艺术审美则是这种文化复杂性与丰富性的显现与升华。但目前有关的研究较为缺乏,以致成为禁区。因此主要结合中国的文艺创作和审美的实际,论证三项内容:性与审美的关系,性俚俗与美感的关系,性俚俗与文艺表现、文艺审美的关系。较深入地探讨性俚俗在不同时代的不同呈现方式,特别是当下文艺的表现和审美形式。  相似文献   

14.
审美素质就是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审美素质是审美涵养和审美能力的有机统一。审美涵养是一个人内在的对于美的修炼和培养,审美能力是一个人外在的对于美的鉴别能力和表现能力。一个人只有具备较高的审美素质,才能有相应的审美能力。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的培养,就要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审美情趣是审美主体在美的欣赏和判断中所表现出的一种特殊的"判断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进行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审美实践中探索美的规律,开拓创造美的能力。全面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审美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从美学的角度出发,分析探讨了科技英语翻译过程中的美的表现、美的审视和美的再现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审美认识、审美转换和审美加工三个环节,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翻译的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16.
体育审美活动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和哲学问题,而且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只有深入揭示审美心理活动的规律,才能深刻地理解审美活动的奥秘,本文通过对审美心理各要素的探讨,来揭示体育审美过程中审美主体的各种心理因素及它们之问的心理综合活动,这对体育审美和体育美学的研究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含蓄蕴藉是词体言情的一项基本美学品质,处理恋情表现为“轻含蓄”,处理穷通兴衰之情表现为“重含蓄”,“有寄托入无寄托出”则是贯串在二者之中的一种特殊的诗学方法,它们共同体现了儒家诗学于情感审美艺术传达的独特要求,构成词体抒情美学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18.
南宁国际民歌节的审美价值是通过它的审美需要、审美交流和审美修复功能表现出来的.审美人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透过它的视野来研究南宁国际民歌节,不仅是审美人类学实践自己学术主张和丰富自身理论的需要,也是南宁国际民歌节继续发展的需要.同时,在当代社会,民歌也面临着发展的新契机,我们应该根据社会的现代需要在保存其人民性、民族性的基础上凸现出民歌的现代美.  相似文献   

19.
佛教的传入逐渐改变了吐蕃原有的绘画审美形态,藏传佛教的发展和社会地位的不断巩固,决定了藏族传统美术的发展方向和审美属性。把“度量经”作为造型标准,通过观想、默识心记的观察方法塑造形象,以互动式进行审美体验,人们的价值观和审美兴趣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这是藏族传统美术的重要特性。  相似文献   

20.
装饰是一个非常流行且有普遍性的概念,以其审美的个性满足着人们的需要,装点着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既是审美方式的形象表现,又是审美改造的具体实践.装饰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色彩、材料、形式三个方面,通过对这三方面的研究使人们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直接感受事物的深层美感,并提高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