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易家康 《世界科学》2005,(5):23-24,10
今年2月,参加英国埃克塞特举行的气候研讨会上的科学家发出警告。时光飞逝,情况窘迫。不断攀升的二氧化碳水平和逐渐升高的气温将迅速促进潜在地灾难性气候变化的发展,而逆转恶化的气候则要耗时数百年乃至数百万年。  相似文献   

2.
对于北极地区的气候变化研究,打乱了科学家预报气候的计划——科学家了解到的北极气候变化要比预想的快——因此不能期望计算机程序根据今天的气候条件来预报明天的气候变化.4月中旬,<自然>杂志刊登了有关这一挑战的评论,而在这一评论中的样本就是格陵兰岛.  相似文献   

3.
森林与生命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特征不仅是科学发明和技术成就的蓬勃发展,而且也出现了有关它们未来发展的预测。例如,科学家们认为,如果大气层的二氧化碳含量继续增加,那么气候就要改变,逐渐地趋近于上新世气候。自然界天然地达到这种气候要用数千年的时间,而现代的文明只要数十年的时间就非常神速地进入这种气候。目前对于自然界来讲,还  相似文献   

4.
世界气候问题预测彭秀华最近,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小组”撰写了一份报告,对全球气候问题作了正反两方面的评估。这也是该专家小组5年来首次对气候变化进行评估。专家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确信,地球气候确实在不断发生变化,其原因至少有一部分是由人类活动造成...  相似文献   

5.
由于人类活动使大气层二氧化碳和其他一些微量气体含量增高,通过“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愈来愈引起人们关注。但是,这种气候变暖是否已经成为现实,在科学家们中间并未完全取得一致意见。最近,英国的科学家们找到了新的证据,说明全球气候确实在变暖。他们首先分析了赤道以南和以北从1850年到1985年的气温变化趋势,发现南北两个半球的气温都大约升高了0.5℃,其中  相似文献   

6.
最新数据显示,温室效应已经影响到遥远的南极深海。科学家对此感到吃惊,因为这超出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在2007年所做的最坏估计。有关专家指出,所有的迹象都暗示,地球可能已进入一个气候剧变的危险时代。  相似文献   

7.
这个喜人的消息来自一篇最新报道。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美国科学家最近研制出了一种人工“冬眠”技术,使老鼠进入假死或“冬眠”状态,再在必要时将它们“唤醒”。因此,科学家们相信,这种“冬眠”技术也可以用在人类身上,为人类在冬眠中飞越漫漫星球打开一扇大门。远征星际航行的第二站自人类踏上月球之后,科学家早就把眼睛盯住了火星。这是因为它与地球很相似:同样有昼夜的交替和四季的变化,只不过火星上一个季节的时间差不多是地球上两个季节的时间;同样有大气层,只是比地球上稀薄,大气中含95%的二氧化碳;同样有气候变化;同样有南北两…  相似文献   

8.
水质     
葛建 《世界科学》1989,11(1):62-63
“质量”有许多含义,最主要的意思是“特殊的和基本的性质”以及“优化度”。对水而言,第一种含义与客观实在相关,如:温度,密度,水中溶解的分子和离子,水中悬浮的粒子,水中生活的动植物。这在科学方法上,不失为研究工作的合适工具。第二种含义涉及应用水的价值判断。这在科学方法上是欠缺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常常使用第一种含义,但不绝对。(在遇到下面一种水质时保持不同的思路)相比之下,公众几乎老是注意第二种含义。如果科学家们要调查水质的某些方面,(含义1)而公众把这当作改善水质的后备工作,(含义2)那么公众误解的危险无意之中便会产生。  相似文献   

9.
<正>为了应对部分公众及一些政治家质疑全球气候变化的证据,科学家们期待好莱坞或网站的形式,包括借助摄影机、灯光等现代科技手段给出一种新的阐释——气候变暖从何谈起  相似文献   

10.
2009年11月,从英国东安吉利大学气候研究中心(CRU)泄露出的一批电子邮件,这对气候变化怀疑论者而言简直是一份圣诞大礼。在这1000多份电子邮件中,怀疑论者对一些尚有争议的评论断章取义,指出气候科学家们一直在向公众隐瞒了一些什么,由此引发了一场"气候门"事件,并在学界引起轩然大波。  相似文献   

11.
2009年11月,从英国东安吉利大学气候研究中心(CRU)泄露出的一批电子邮件,这对气候变化怀疑论者而言简直是一份圣诞大礼.在这1000多份电子邮件中,怀疑论者对一些尚有争议的评论断章取义,指出气候科学家们一直在向公众隐瞒了一些什么.由此引发了一场"气候门"事件,并在学界引起轩然大波.  相似文献   

12.
据媒体报道.欧美科学家和决策者于2010年3B底举行研讨会,讨论未来是否能安全利用地球工程学方法抗击气候变化,确保中间不出现任何差错。事实证明,由于人类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地球,从而维持了一万年稳定的气候出现急剧变化。毫不夸张地说,正是人类无节制地开发,把地球推向了痛苦的深渊——  相似文献   

13.
余文 《自然杂志》2009,31(6):355
 猝不及防的降雪将中国北方乃至北半球的很多国家提前带入了深冬,极端天气在全球频频出现,引起了科学界对全球气候的关注。科学家从多方面对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甚至还发射了专门的观测卫星。近期中国科学家在量子研究方面的重大进展,使得量子计算机的面世不再遥远。基因组图谱是打开人类生命奥秘之门的钥匙。最近,科学家们描绘出清晰度和分辨率更高的基因组三维图像,并绘制出了人类表观基因组图谱。科学家们的新尝试以及新发现揭示了自然规律,使人类可以更好地认识自然界,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最新数据显示,温室效应已经影响到遥远的南极深海。科学家对此感到吃惊,因为这超出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在2007年所做的最坏估计。有关专家指出,所有的迹象都暗示,地球可能已进入一个气候剧变的危险时代。除了气候剧变,地球还受到其他全球性灾难的威胁。这些威胁有些来自于自然,有些则是人类自己干蠢事埋下的隐患。至少有五种灾难,其中任何一种出现都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横扫地球上的一切文明。  相似文献   

15.
许耀 《科学之友》2005,(1):32-33
据最新一期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美国“探索外星智能”研究计划负责人、著名天文学家塞思·肖斯塔克作出了大胆预言:“20年后,地球上的人们将可以感受到来自外星人的信号”。这一充满自信的预言一经发出,无疑像是在平静的水面上投下一块巨石。数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为寻  相似文献   

16.
“正在变暖的地球将产生严重的后果。”我们已经看到过许多媒体对此作出的大量报道,同时也有一些科学家坚持认为,有理由向人们发出这种警告。但另一些科学家却指出事实可能还有它相反的一面:地球也许正在变暖,即使如此,客观地讲地球变暖对自然环境也未必是个坏事。通过对历史气候的研究,科学家们已经指出地球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远比现在温暖的暖气候期。据俄勒冈科学与医学研究所提供的报告,公元900-1300年,当时地球的气温也升高了1.5℃。学者们将这一时期称作“中世纪最适生长期”,这也是地球史上最适合人类生存的时期之…  相似文献   

17.
在《京都议定书》走出了试探性的第一步以来,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期间,世界各国正在把眼光放在未来几十年的全球经济调整以及锁定大幅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上。而去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是世界各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吸引了数百名科学家。为此,《自然》杂志记者杰夫.托尔夫森(Jeff Tollefson)对其中的一些科学家进行了采访,了解到他们对这次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一些希望和期盼。  相似文献   

18.
<正>这几年,气候变化是街头巷尾的热门话题。比如,今年夏天为什么这么热?或者,大半个冬天都过去了怎么还不见一场雪?科学家对于气候变化及其产生的影响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进而迫切地要预测未来的气候是怎么变化的,以采取得当的措施尽可能地地趋利避害。预估未来气候变化的假设条件过去科学家认为有90%的可能性,全球暖化是由人类造成的,现在数值已经提高到95%,几乎确定就是人类造成地球"发烧"。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  相似文献   

19.
地球生命是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的?人类活动造成的二氧化碳含量每年以数十亿吨的增加,进而导致全球温度的上升。人类在感受温度上升是如何改变地球气候的同时,也逐渐开始了解气候变化对动植物、农业以及人类自身的影响,包括2100年的地球将会是一个什么模样,以及气候变化又是如何改变地球上的生物的。本文中,加拿大皇后大学水生态学家、环境变化首席科学家约翰·P·斯莫尔(John P.Smol)分别从北极浅水塘沉积物分析、积雪融化、动植物迁徙等因温室气体引发的气候变化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作了深入浅出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编读交友     
《大自然探索》2004,(8):1-1
一个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小组,不远万里,登上世界屋脊——喜玛拉雅山,为的是探索冰期形成的奥秘,他们把全球气候的变化与地球上最惊人的地貌之一喜玛拉雅山联系了起来;鱼类生物学家罗伯特·皮特曼用了毕生的精力,终于寻找到了一种已迷失多年的鲸鱼——热带槌鲸;华东师大生物学教授马炜梁处处留心在自然界的“偶然”所得,“捡”来了一个重大科研课题,解开了薜荔果与榕小蜂互利共生、协同进化的奇妙关系;墨西哥水下考古学教授德安达带领他的小组成员,冒着生命危险,“潜入玛雅地下世界”,为的是进一步破解玛雅人的奥秘。本期文章以科学家们的成就,告诉我们的青少年读者,任何自然之谜的揭开,任何科学研究的成果,都“离不开平时知识的积累和铺垫”,都要“付出超乎想像的努力”(马炜梁语)。这些前辈科学家就是我们的榜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