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煤田构造实际出发,剖析了煤田内走滑断层的基本特征,并论述了其与其它构造形式之间的关系,对于煤田构造演化及煤田滑脱构造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研究渤海湾盆地南部(渤南地区)叠合走滑断裂体系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从三维地震资料入手,以叠合断裂体系的构造类型为基础,进一步对凸起带、凹陷带和走滑带的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和油气成藏过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渤南地区分布的郯庐断裂带、张-蓬走滑断裂带内部存在多级控凹、控洼、控圈的伸展断裂,且在不同时期的活动强度对凹陷的构造...  相似文献   

3.
针对地球上普遍存在的走滑构造现象有大型、中型和小型之分,发育部位及石油地质特点存在很大差别的问题。研究了走滑断裂与油气成藏关系,认为:大型走滑断裂带是油气富集地带,沿线一般发育有走滑盆地。走滑盆地具有沉积速度快等沉积特点,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和优质储层的发育。走滑断裂活动可形成雁列、花状等一系列典型的伴生构造,这些构造往往紧邻生油凹陷,并且经断裂与烃源岩相通,是良好的油气圈闭。走滑断裂不但可以形成利于油气成藏的静态要素,而且走滑活动还利于生油母质向油气转化、可改善储层物性、利于油气的排出和运移。  相似文献   

4.
以理论分析为基础,结合区域构造背景,阐述了撕裂断层的基本特征和识别标志。撕裂断层断面近直立,在地震剖面上多表现为波组错断、同相轴紊乱等特征;在水平时间切片上,表现为同相轴扭曲、宽窄和产状变化等特征;在测井曲线主要表现为隔夹层的频繁出现以及锯齿化程度的增强。研究表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百口泉区三叠系具有一定规模的撕裂断层8条,延伸长度3~7km。在此基础上,分析认为撕裂断层既可形成有效的运聚通道,又能够起遮挡作用而形成圈闭,对油气的运聚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二叠系不整合空间结构特征及控藏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利用露头、测井、录井及岩心资料,对准噶尔盆地二叠系佳木河组顶部不整合进行研究。指出不整合是具有空间结构的地质体,包括正常沉积层、风化粘土层和风化淋滤层。根据各结构层组合的差异,可将该不整合划分为Ⅰ型和Ⅱ型两大类,前者三个结构层发育完整,具有三明治式结构,后者缺失中间的风化粘土层,为双层结构;其中,Ⅰ型不整合在平面上分布广泛,Ⅱ型则主要分布在克百大断裂和佳木河组尖灭线附近。并结合油气勘探成果对各结构层的控藏作用进行分析,认为风化淋滤层和由砂(砾)岩组成的正常沉积层既可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也可作为油气聚集的储集体,但风化淋滤层厚度一般小于300m,且油气最易于富集在100m以上的区域;风化粘土层和正常沉积层中的泥岩是下伏地层油气成藏的封堵条件。  相似文献   

6.
综合野外露头、岩心、钻测井以及分析测试资料等,对准噶尔盆地北缘哈拉阿拉特山山前带侏罗系八道湾组开展了系统的沉积相研究。结果表明:八道湾组一段沉积时期,受构造背景、古物源、古气候的综合影响,哈山南缘山前带发育一套典型的湿地扇沉积,可识别出扇根、扇中、扇缘三种亚相,扇中可进一步分为辫状水道和泥炭沼泽两类微相;在明确了相类型及其展布特征的基础上,建立研究区湿地扇沉积相模式,其在岩性特征、沉积序列、平面规模、微相组合等方面均与洪积扇有明显区别;山前带湿地扇沉积区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有利的微相、岩石相以及原始沉积组构共同控制着油藏分布,其中扇中辫状水道砂砾岩相和粗砂岩相为原油富集的有利储集相带。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石坑岽矿区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的分析与研究,初步探讨了主体背斜、正断层、缓倾角断层以及岩浆岩对含煤地层的控制作用,对今后该矿区的勘探与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石坑岽矿区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的分析与研究,初步探讨了主体背斜、正断层、缓倾角断层以及岩浆岩对含煤地层的控制作用,对今后该矿区的勘探与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石坑岽矿区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的分析与研究,初步探讨了主体背斜、正断层、缓倾角断层以及岩浆岩对含煤地层的控制作用,对今后该矿区的勘探与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地震在产生地震波的同时产生同震位移,并对隧道等地下结构造成较大的结构破坏.本文采用Lee等提出的dmax经验统计公式计算发震断层引起的同震位移,并借鉴整体式反应位移方法的思想,建立了同震位移作用下圆形隧道结构响应的数值分析方法.基于建立的分析方法,开展了走滑断层同震位移作用下隧道结构响应规律研究,分析了地震震级、隧道轴线与走滑断层交角、发震断层倾角和震中距等参数对隧道结构响应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1)同震位移作用下隧道结构具有较大的内力与变形响应,在实际隧道抗震分析中应考虑同震位移的作用;(2)走滑断层同震位移作用下隧道结构主要承受轴力和剪力作用,且随隧道垂直于走滑断层变为平行于走滑断层的过程中,轴力先增加后减小,而剪力先减小后增加;(3)隧道结构内力随震级的增加而增加,随震中距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而受断层倾角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1.
M盆地走滑特征与油气富集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大型走滑型M盆地的研究发现,在早、晚白垩世不同的走滑时期分别形成NEE,NW和NNW向三大构造体系,表现出剪切和扭张两种不同形式的走滑构造特征。认为:M盆地油气丰富但复杂多变,早期,紧临中非断裂带,断陷深度大,沉积下巨厚的下白垩统生油层系;后期,中非断裂带走滑方向变化,沉积中心向南转移,在远离中非断裂带的南区沉积了上白垩统优质的厚层泥岩,形成了大油田的区域盖层,是控制油气分布与富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研究准噶尔盆地南部地区断层的结构特征及对油气垂向输导的影响。基于野外调查、地质与地化资料,精细刻画了断层结构;结合油源对比和油源期次分析,确定了红雁池断层结构与油气垂向输导模式。红雁池断层具有滑动破碎带、主动盘诱导裂缝带、被动盘诱导裂缝带等3个结构单元。其中滑动破碎带由各种断层岩组成,裂缝发育但基本全充填;主动盘诱导裂缝带、被动盘诱导裂缝带内裂缝发育,部分充填,原岩结构保留。断层内曾发生4次较大规模的流体活动,油气主要来自断层下伏的中二叠统源岩,大规模油气运移主要发生在第三次流体活动时期。油气运移前,断层滑动破碎带大部分已封闭,主动盘诱导裂缝带是断层垂向输导油气的优势通道,靠近滑动破碎带处是优势部位,被动盘诱导裂缝带是次要通道。  相似文献   

13.
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火山岩优质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火山岩储层非均质性强、优质储层特征及控储机理认识不清的问题,选取盆地内在石炭系火山岩钻井中,试油结果显示日产油达到10 t/d或日产气达到5×104m3/d以上的135口工业油气井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录井、测井、试油资料的系统分析,利用岩芯观察、薄片鉴定、测井响应、物性实验数据等对石炭系火山岩优质储层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石炭系优质火山岩储层岩性变化较大,主要以溢流相的基性玄武岩、中性安山岩和爆发相的凝灰岩、火山角砾岩为主;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溶蚀空隙和裂缝,原生孔隙较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火山岩优质储层形成的"三元控储"模式:岩性-岩相控制了原生空隙的发育和储集体的规模、岩石-流体相互作用控制了次生孔隙的形成与演化、构造-应力耦合控制了储层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凸起石炭系火山岩储层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元素测试、物性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准噶尔西缘车排子凸起石炭系火山岩岩性、岩相、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及储层成因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石炭系火山岩以玄武岩、安山岩、玄武安山岩等火山熔岩和中基性火山角砾岩、凝灰岩等火山碎屑岩为主;火山岩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溶蚀孔隙和裂缝,属于低孔-特低渗储层;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的形成经历了复杂的演化过程,火山岩先后经历了冷凝固结、构造抬升、表生风化淋滤、埋藏流体充填、溶蚀等后期改造作用;火山岩储集性能呈现先提高后降低再提高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依据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与前人对金湖凹陷乃至苏北盆地构造的分析成果,在构造理论指导下应用构造解析方法,对铜城断层构造特征与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铜城断层近SN延伸,断面具"丝带效应",其东、西两盘诸断层发育规模、活动性和剖面样式有所差异,铜城断层与两盘断层不具成因上的"世代关系",但具有构造分区作用;区域应力和先存构造是影响铜城断层形成与演化的主要因素;古新世—早始新世NW—SE向伸展作用时,铜城断层为具有调节作用的变换断层,并不受郯庐断裂的走滑作用影响,中始新世近SN向伸展作用下,又叠加以主动走滑性质,断层规模扩大,渐新世至早中新世近EW向挤压应力造成南段断面倒转而呈"逆断层"特征;铜城断层形成于伸展环境,在挤压环境中受到局部改造,具有走滑性质、多期活动、逐次发育特征。  相似文献   

16.
台北凹陷侏罗系储层次生孔隙特征及形成机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台北陷侏罗系储层岩石学特征、孔隙发育特征的分析,得出其原生孔不发育,次生孔隙是主要孔隙类型和油气聚集的主要空间,进而分析了次生孔隙的微观、宏观识别标志以及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孔隙水中有机酸和碳酸含量与来源的分析,探讨了次生孔隙的形成机理,认为有机酸对骨架颗粒长石和岩屑的溶解是形成次生孔隙的根本原因。该研究对台北凹陷及至整个盆地株罗系的油气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塔中隆起断裂差异分段、分期变形特征及其控制机理是学者们关注的重大问题,但一直以来缺乏较为详细的研究。本文在详细的地震解释基础上,分析了塔中隆起主要断裂的分段差异特征,甄别断裂活动期次,进一步探讨了塔中隆起断裂差异变形的控制机理。塔中逆冲断裂多具有分段差异变形特征,体现为沿断裂走向基底卷入和膏盐层滑脱型并存;加里东早期,塔中逆冲断裂在局部构造段存在伸展正断层的活动证据;加里东中期Ⅲ幕,NW向逆冲变形最为强烈,同时大规模发育以NE向走滑断裂;海西早期之后逆冲变形仅存在于部分断裂的局部构造分段。本文研究表明,塔中地区基底构造具有横向差异性,这可能是其下古生界差异变形特征的基础;此外,塔中隆起变形强度也存在分段差异性,其横向差异收缩作用是主要断裂变形差异和活动差异的主控因素,也可能是北东向走滑调节断裂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准噶尔盆地东部石炭系优质火山岩发育规律,通过野外踏勘、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孔渗分析、测井及地震分析方法研究了火山岩储层特征及分布。结果表明:石炭系火山岩主要岩性岩相以溢流相安山岩、爆发相凝灰岩为主,其次为溢流相玄武岩、爆发相火山角砾岩;火山岩储层中气孔+溶蚀孔和溶蚀孔+裂缝型孔隙为有利的孔隙组合类型,溢流相玄武岩、安山岩和爆发相火山角砾岩储层物性最好,为优质储层发育岩性;优质火山岩储层发育受火山喷发环境、岩性岩相及后期构造改造综合控制,火山岩喷发环境决定了储集空间的发育程度与规模,水上喷发环境造成火山岩原生气孔较为发育,后期淋滤溶蚀改造较为强烈,因此水上喷发环境的火山岩储集性能要好于水下喷发环境;石炭系火山活动具有沿断裂呈串珠-中心式分布的特征,受到构造活动影响,靠近断裂的储层发育有大量的裂缝,对火山物性的改善至关重要,靠近断裂还可沟通烃源岩与储层,为后期有机酸溶蚀创造有利条件。可见准噶尔盆地东部石炭系火山岩油气勘探潜力巨大,火山岩储层中靠近断裂的水上近火山口爆发相和水下近火山口侵出相是最有利储层发育带,有利的火山岩区带主要分布在准噶尔盆地东部滴西地区、五彩湾地区和东部大井地...  相似文献   

19.
梨树断陷是松辽盆地南部印支—燕山运动时期形成,在北东—北北东向和北西-北北西向基底断裂的基础上发育起来的断陷盆地。通过对1∶50 000高精度重磁资料处理,结合钻井揭露认为,基底岩性主要为变质岩,局部有碳酸盐岩出露,大体上有海西期、印支—早燕山期2期火成岩侵入体,推测索伦-林西缝合带由此经过。该区基底结构特征和基底断裂,奠定了晚侏罗世之前盆地的构造形态,并且影响着后期盆地的地层格架和充填样式。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莫里青断陷构造、沉积特征及油气成藏规律系统分析,总结出西北缘走滑断裂带演化特征及其对油气勘探的意义。研究结果表明:西北缘断裂成盆期为一条高角度的走滑张性断裂,新近系受挤压应力作用发生反转,形成了内部发育众多具走滑性质的次级逆冲断层、挤压褶皱、花状等构造的西北缘走滑逆冲断裂带;宏观来看西北缘断裂经历了早期走滑拉张和晚期走滑挤压2个演化阶段;西北缘走滑断裂对油气勘探具重要意义:深大断裂通过提供大坡度构造环境、有效物源及保存条件为湖泊水下扇有效储集体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且水下扇中扇辫状水道微相上的油气产能较高;断裂带内部形成断褶皱等构造圈闭、具有挤压性质的逆冲断层封堵油气等因素为油气聚集提供了有效圈闭条件;各条件有效配置使得研究区西北缘走滑断裂带成为较有利的油气富集区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