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高压法,以聚醚F-68为全氟双丁基乙烯的乳化剂,稳定剂,制备全氟碳化物乳 剂和加盐乳剂。进行乳剂的不同温 度老化实验、测定乳剂平均粒径,读论坛该乳剂的稳定性、温度以及添加NaCl对乳剂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全氟双丁基乙烯-聚醚F-68乳剂稳定性较差,冷冻的乳剂以及较高温度都直接影响乳剂的稳定性,NaCl对该乳剂稳定性未有明显作用,用Ostawld熟化理论探讨影响全氟碳乳剂稳定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采用铂环法测定聚醚F-68、全氟碳烷基丙烯基糖醚衍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其组成的复配体系的表面张力,评价该单一和复配表面活性剂体系的表面活性,探讨全氟碳烷基丙烯基糖醚衍生物表面活性剂对聚醚F-68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三种全氟碳烷基丙烯基糖醚衍生物表面活性剂均具有较好的表面活性,且都能与聚醚F-68形成的复配体系表现出很好的增效作用,增效作用与其在复配体系中的含量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3.
以己二酸和癸二酸做扩链剂对 DA系列聚醚进行了扩链改性 .通过对反应程度的测定 ,获得了扩链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并用渤海油田稠油对其破乳性能进行了评价 .研究表明 :随着扩链反应时间的增加 ,产物相对分子质量随之增大 ,但是破乳效果随反应时间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 .以 DA- 1 0与己二酸进行扩链的产物破乳效果最佳者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万左右 .研究还发现 ,以癸二酸为扩链剂的改性产物其破乳效果总体上比用己二酸改性的要好 .  相似文献   

4.
混合聚醚多元交联型原油破乳剂的合成及破乳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组合化学的方法应用于破乳剂的交联改性研究 ,以 TDI作为交联剂对 2 5种聚醚进行组合交联改性 ,用胜利油田孤三联的稠油进行破乳评价 ,得到交联型破乳剂对稠油的破乳规律 .应用组合正交表找出对稠油破乳效果最好的 4种单剂 ,再进行组合交联改性从而研制出一系列交联型聚醚 ,再与几种破乳效果较好的单剂进行复配 ,筛选出一种对胜利油田稠油破乳效果较好的破乳剂 .结果表明 ,交联改性的破乳剂之间具有协同效应 .  相似文献   

5.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G**水平上对全氟己基苯甲酸与吡啶衍生物形成1:1氢键复合物进行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存在N…H-O氢键的复合物最稳定,氢键的形成使H—O的伸缩振动频率明显红移,经基组误差和零点振动能校正后的相互作用能为-41.91 kJ·mol-1.在标准压力和298.15 K下,全氟己基苯甲酸和吡啶衍生物通过N…H-O氢键形成复合物是一个放热的非自发过程.  相似文献   

6.
1:以亚硫酸钠为磺化剂合成了磺基琥珀酸聚氧乙烯辛烷基混合双酯钠(ATOESS)。最佳工艺条件为:n(正辛醇):n(顺酐)=1.0:1.2,于95℃单酯化反应4 h,得到琥珀酸辛烷基单酯;酯化产物在n(聚乙二醇200):n(单酯)=2.0:1.0,130℃条件下反应3 h,得到产率为93%的双酯化产物;该产物在n(亚硫酸氢钠):n(双酯)=3.0:1.0,140℃下,反应6 h,得到双酯磺酸钠。产物物性分析表明,所合成的磺基琥珀酸聚氧乙烯辛烷基混合双酯钠(ATOESS)具有较好的表面活性。  相似文献   

7.
在硝酸介质中,研究了1,4-双(1′-苯基-3′-甲基-5′-氧代吡唑-4′-基)丁二酮-〔1,4〕(H2BPMPBD,记为H2A)的氯仿溶液对RE3+(RE=La,Pr,Nd,Gd,Y,Dy)离子的萃取平衡.用斜率法和等摩尔系列法确定了萃合物的组成为REBPMPBD·HBPMPBD,测定了其半萃取pH值和萃合反应的热力学函数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Cu(Ⅱ)与新试剂乙二醛双缩-4-烯丙基-3-硫代氨基脲的显色反应,该反应生成1:2的红色配合物。Cu(Ⅱ)在0-40μg/25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其表现摩尔吸光系数为2.4×10 ̄4L.mol ̄(-1).cm ̄(-1)。该法用于测定水中微量铜,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苯并咪唑、甲醛与芳胺在甲苯溶液中回流分水,得到6个未见文献报道的N,N-双-(苯并咪唑基甲基)芳胺,N,N-双-(苯并咪唑基甲基)芳胺与芳香酮在氯化氢-无水乙醇溶液中可发生交换反应,得到β-芳氨基双酮或β-芳氨基酮,β-芳氨基双酮在碱性条件下发生分子内醇醛缩合,得到环化产物4-羟基-4-苯基哌啶。用IR,1HNMR和元素分析确定了它们的结构。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配体N,N’-双(8-喹啉基)丙二酰胺(qmaH_2),N,N’-双(2-羟基苯基)丙二酰胺(hpmaH_4)及其金属配合物[M=Cu(Ⅱ)、Ni(Ⅱ)、Co(Ⅲ)、Pd(Ⅱ)、Zn(Ⅱ)]。并采用元素分析,’HNMR、UV-vis、IR、MS、摩尔电导、熔点测定进行了化合物的结构表征对配体qmaH_2的金属配合物作了荧光测定。结果表明:配体hpmaH_4与Cu(Ⅱ)和Co(Ⅱ)配位时,酰胺分别非去质子化和去质子化;配体qmaH_2与金属离子生成类芳香性配合物。由于金属d电子参与芳环π电子的共轭,表现出芳环紫外吸收峰蓝移和荧光性质,尤以Zn(Ⅱ)配合物最佳;配体qmaH_2与Co(Ⅱ)配位时表现出吸氧特性,生成μ-过氧键配合物。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温度敏感性Pluronic F68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反应制备可光聚合的F68/GMA大分子单体,再在水溶液中与丙烯酸(AA)单体和甲基丙烯酸p-羟乙酯(HEMA)经紫外光原位聚合制备温度敏感水凝胶.详细地研究了水凝胶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胀性能.溶胀动力学测量的结果表明,该水凝胶具有温度响应性且具有可逆性.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生物反应器中血清和PluronicF68对杂交瘤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物理机理。实验发现当生物反应器中流体主体Kolmogorov湍流涡旋尺度与细胞大小相当或小于细胞时,血清和PluronicF68未能对细胞提供保护作用。而当气泡是导致细胞破损的主要根源时,它们对细胞的保护作用均十分显著,尤其是PluronicF68,在其浓度为1g/L时,完全防止了气泡对细胞的破损作用。通过泡沫分馏实验、热力学分析和表面张力测定,证明它们对细胞的保护作用建立在表面活性基础上。通过改变系统的界面特性阻止细胞在气泡表面的吸附,从而有效地消除气泡对细胞的破损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两个系列共24个取代苯甲酰氧基二茂锆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波谱性质,通过波谱解析,确定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并发现邻硝基苯甲酰氧基氯化二茂锆与其它同类化合物在结构上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由N,N-二羟乙基苯胺一步法合成对-(二(2-氯乙基))胺基苯甲醛.DMF与POCl3于0℃下搅拌反应45min,再于0℃下一次性加入N,N-二羟乙基苯胺的DMF溶液并搅拌,慢慢升温至110℃,继续反应2h得到标题化合物.反应物料比分别是:n(N,N-二羟乙基苯胺)∶n(POCl3)=1∶3.3,mt(总的DMF)∶m(N,N-二羟乙基苯胺)=4∶1,m1(POCl3加入前烧瓶中的DMF)∶m2(溶解N,N-二羟乙基苯胺的DMF)=3∶1.对-(二(2-氯乙基))胺基苯甲醛的产率为95.6%.  相似文献   

15.
为了测定双三丁基氧化锡中二丁基氧化锡的含量,作者用二苯卡巴踪分光光度法测定三丁基乙酸锡中二丁基二乙酸锡的含量。双三丁基氧化锡的量在不超过二丁基氧化锡145倍的情况下,二丁基氧化锡的测定范围为O—70μg。探讨了用二苯卡巴腙校准曲线来消除过量显色剂干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几种溶剂对二(2-苯基-8-羟基-喹啉)锌荧光性质的影响.对二(2-苯基-8-羟基-喹啉)锌在不同溶剂中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的研究表明:在不同溶剂中二(2-苯基-8-羟基-喹啉)锌的荧光性质不同.  相似文献   

17.
给出了(F,F-)-规律推理以及(F,F-)-规律推理的规律挖掘概念,提出了(F,F-)-规律推理的规律挖掘定理与(F,F-)-规律推理的规律挖掘原理.  相似文献   

18.
F127质量分数对PVB/F127体系动态流变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动态流变仪研究聚醚F127质量分数对聚乙烯醇缩丁醛(PVB)/聚醚F127/聚乙二醇(PEG200)共混体系动态流变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表现出假塑性流体的特征;复数黏度、动态储能模量、动态损耗模量随F127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非牛顿系数随聚醚F127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减小;损耗因子随剪切频率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随聚醚F127质量分数增加,内耗峰峰值减小且剪切频率降低;体系的黏度随温度的变化符合Arrhenius方程式,聚醚F127质量分数的增加使体系的黏流活化能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9.
在乙醇溶剂中冰醋酸催化下,2-羟基-5-叔丁基-1,3-亚苯基二甲醛和相应的取代苯胺缩合得到74.6%~85.7%的双席夫碱配体.将配体分别与CoCl2@6H2O和NiCl2@6H2O反应,得到6个配合物,收率74.1%~85.2%.合成路线简单易行,产率高.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以环氧丙烷和二乙烯三胺为原料制备N—羟丙基二乙烯三胺的方法。二乙烯三胺与环氧丙烷、硫酸、水的摩尔比为1∶0.6∶1∶4.5,在30~35℃反应6 h,反应混合物经过中和、过滤、常压蒸馏得到粗产物,然后减压蒸馏,收集160~164℃/1.3 kPa馏分20~30g,收率为36%~54%。并探讨了投料比、滴加环氧丙烷的速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反应收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