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淑丽 《科技信息》2010,(20):I0158-I0158
谭恩美是当代美国著名的华裔作家,1989年她发表处女作《喜福会》后即享誉美国文坛,强烈的女性意识是它的突出特色,小说通过描写几个女性的经历批判了男权社会下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和奴役,颂扬了女性的积极抗争精神,本文以三位母亲的不幸命运和两位女儿的美式婚姻为切入点,揭示她们的反抗精神和觉醒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2.
刘冰 《皖西学院学报》2012,28(1):94-97,104
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在美国和中国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她的作品不仅反映了美国华裔的生活体验,也参与构建了美国华裔文化,深受不同族裔、年龄及文化教育背景的读者的喜爱,在当代美国华裔文学研究中占据着特殊而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年代以来,华裔文学迅速发展,日益成为美国少数民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汤亭亭、谭恩美和任璧莲三位女性作家尤为引人注目。三位女作家及其主要作品的主题和创作风格,从一个侧面反映出70年代以来,华裔美国文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由叛逆到认同并最终趋于淡化的发展过程及趋势。  相似文献   

4.
20世纪70年代以来,华裔文学迅速发展,日益成为美国少数民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汤亭亭、谭恩美和任璧莲三位女性作家尤为引人注目.三位女作家及其主要作品的主题和创作风格,从一个侧面反映出70年代以来,华裔美国文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由叛逆到认同并最终趋于淡化的发展过程及趋势.  相似文献   

5.
运用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对著名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作品《拯救溺水的鱼》进行了形象学分析。认为谭恩美通过对三个白人男性形象的刻画,分别解构了白人男性气质神话、人格品质的崇高优越性、文明传播者和世界拯救者这三个形象概念。她又通过对三个光彩照人的华裔女性形象的描写,打破了华裔没有英雄、没有历史、没有神话的现状,重塑了华裔的英雄形象。  相似文献   

6.
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在其代表作《喜福会》中,描写了解放前移居美国的四位女性的艰难经历,关注他们与在美国出生的女儿之间由冲突最终走向相互理解的过程。母亲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帮助女儿们从无知到成熟一步步成长,这给我们从"成长理论"视角解读该作品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7.
运用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对著名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作品<拯救溺水的鱼>进行了形象学分析.认为谭恩美通过对三个白人男性形象的刻画,分别解构了白人男性气质神话、人格品质的崇高优越性、文明传播者和世界拯救者这三个形象概念.她又通过对三个光彩照人的华裔女性形象的描写,打破了华裔没有英雄、没有历史、没有神话的现状,重塑了华裔的英雄形象.  相似文献   

8.
谭恩美、茱帕·拉希里以及玛格丽特·狄洛威皆是当代著名的亚裔女性作家。她们的作品着重描写亚裔美国女性在美国大熔炉里生活以及由于身份二元性所带来的困扰。此外,亚裔美国女性的婚姻生活也是这些作家作品的共同主题之一,体现了亚裔美国女性在婚姻里所受到的歧视与束缚。而这种状况是由于社会环境、民族政策以及民族文化等多种因素一起所造成的。新一代的亚裔美国女性在与第一代乃至第二代亚裔美国母亲的冲突交流中,逐渐理解了母亲的行为,并与母亲达成了和解。  相似文献   

9.
冰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的女作家,她的创作明显地体现了文艺“为人生一的观点,从问题小说到现实主义创作的发展轨迹,标志着她可贵的探索精神及其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10.
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汤亭亭等在她们的作品中,运用传统的神话以及迷信来重塑她们的故事世界。本文通过对谭恩美、汤亭亭的三部作品的解读,认为华裔女性文学中的超自然现象不仅宣扬了古老神秘的中国文化,借以表达了作者们自己的强烈意愿,同时也给美国文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在美国文化这个"色拉碗"中成功地嵌入中国的元素。  相似文献   

11.
张潇匀 《科技信息》2013,(8):508-508
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喜福会》主要讲述了四位出身、性格各不相同的中国女性移居美国,以及她们各自的女儿在美国出生、成长的故事。本文结合后殖民理论中"他者"的概念,来探讨《喜福会》中四对母女,作为华裔女性,所遭受的来自于父权制和种族主义的创伤,试图探讨她们创伤的根源以及她们是如何努力摆脱创伤的。  相似文献   

12.
陈染作为先锋文学的代表作家,始终独立于当今文坛的“热闹”之外,她以强烈的女性意识,不懈的探索精神,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位独特而重要的女性作家代表,她的作品以女性为题材,但又不囿于性别,体现了现代女性刚柔相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所作,小说女主人公简·爱的性格既自卑又自强,运用美国现代著名精神分析理论家艾里克·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渐成理论,探讨分析了简·爱的自强,源于她内心的自卑,而这种自卑则来源于她t童年受到的来自环境等方面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黄波  任月芳  张文凭 《科技信息》2011,(21):I0206-I0206,I0248
托妮·莫里森是美国文坛中一位杰出的黑人作家,也是第一位摘得诺贝尔奖桂冠的黑人女作家。她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奠定了她在文坛上的地位,使她成为一个有名的黑人作家。本篇论文主要讨论的是书中黑人女性的黑人身份迷失。它展示了黑人女性的身份迷失的一系列症状及其对她们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与此同时,本文还分析了黑人女性身份迷失的原因并探索其解决方案。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们能更好的理解莫里森的作品,明白追求自身黑人女性身份,保存黑人本土文化和黑人的民族意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樊苡辰 《科技信息》2011,(22):I0169-I0169
作为美国华裔女性作家,黄玉雪、汤亭亭、谭恩美、任碧莲以及伍慧明等受到了来自族裔以及男权的双重压迫,但她们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不同时期的话语策略成功地在白人文化占主流的美国文坛占据了一席之地。本文选取黄玉雪的《华女阿五》、汤亭亭的《女勇士》和任碧莲的《典型的美国人》,研究不同时期华裔女性作家的话语策略,这些策略  相似文献   

16.
正她是美国华裔建筑师和艺术家,曾入选美国《生活》杂志"20世纪最重要的100位美国人"与"50位美国未来的领袖",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曾在白宫亲自授予她代表艺术家最高殊荣的国家艺术勋章……说到林璎,绕不开她显赫的家族背景:被誉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身兼作家和诗人的姑妈林徽因,同为建筑大师的姑父梁思成,  相似文献   

17.
刘艳丽 《科技信息》2010,(8):I0380-I0380
凯特·肖邦是美国十九世纪末著名的女作家。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从女性主义文学角度对其作品进行研究。本文试图从自然主义视角探讨她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暴风雨》的主题思想、人物特征和写作风格,管窥肖邦作品的自然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8.
谌容是我国当代文坛上享有盛誉的女作家。她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但她的每篇作品都力求反映新的生活,达到新的艺术高度。她和当代许多有成新的作家一样,走出了一条自己独特的创作道路,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创作风褡。笔者将她从1979年起的十余年问的创作历程分为三个时期。  相似文献   

19.
美国华裔女性作家生活在美国种族歧视和中国传统男权主义的夹缝之间,母女主题是女作家们抗争两种压力,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它是一种文化在另一种文化中的坚挺。以谭恩美的三部小说《喜福会》、《灶神之妻》和《接骨师之女》为视觉来阐述华裔女作家在美国多元文化下艰难创作和寻求认同的历程。  相似文献   

20.
王洋 《科技信息》2012,(13):261-261,255
萨拉·奥恩·朱厄特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女性作家,她因乡土文学作品而闻名。她的大多数作品都是关于新英格兰当地的乡土风情,反映当地滨海村民与渔民的朴实的日常生活。本文将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朱厄特的三部作品:《一只白苍鹭》,《乡村医生》以及《尖尖的枞树之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