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准确地反映生态造林对荥阳市生态环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影响和成效,按照国家生态效益研究的标准,河南省林业科学院对全市近年来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在保持土壤效益、养分蓄积效益、森林蓄水效益、释氧效益、净化环境效益、野生动物保护效益、减灾效益、景观效益、护农效益等9项生态效益进行了生态服务功能货币化评价.结果表明:荥阳市森林生态建设已发挥出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形成了荥阳市森林绿色GDP,全市森林生态城建设范围内生态服务功能的年货币总值达到11.7663亿元.  相似文献   

2.
<正> 森林是山区自然生态的主体。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是我省山区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但由于种种原因我省林分生产力很低,森林资源的主要指标与国内外相比差距很大。林业经济效益低,全省22个贫困县,山区就占16个。另外,我省目前还存在着森林继续过伐,生态继续恶化的问题。因此林业工作的重点要向山区转移,林业科技的重点也要向山区转移,实行科技进山。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毛虫性诱监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是我省南部林区最主要的森林害虫,每年都大面积成灾,损失十分严重。为了及时准确地掌握该虫发生规律,提供防治对策,我们深入研究了马尾松毛虫性外激素活性成份及在害虫监测中的应用,提供了简便、可靠、易行的预测预报新技术。一、研究方法 (一)试验林设置:试验林分设在桐柏县毛集林场和陈庄林场。根据马尾松毛虫发生、危害程度不同分设了两种类型试验林:第一种类型为马尾松毛虫发生较轻区,野外基本无虫,采用人为释放被标记雄蛾的方法来观测性诱效果;第二种类型为虫害发生重  相似文献   

4.
<正> 建国三十年来,我省人民积极兴修水利,治理黄河和淮河,山区建水库,平原打机井,在提高抗灾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加快发展我省农业生产,进一步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这里谈谈对我省水利建设的看法和建议,供参考。一、历史的回顾 1.历史时期的经验教训。据省地理所的研究资料说明,历史时期的河流变迁与涝、碱、沙等自然灾害关系密切。占据中原  相似文献   

5.
<正> 一、发展城市林业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森林是生命的摇兰,城市绿化是国土绿化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我国就有传统的记载。《吕氏春秋》中有:“桃李垂于衔”,《晋玉》中有:“长安大街,夹树杨槐”的句子,《明史、食货志》记明太祖令南京市广种桐、棕、漆树。宋文学家苏东坡曾说过:“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城市绿化有巨大的生态经济效益。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指出:“绿化祖国是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第一位工作”。森林的社会公益性很强。城市绿化的主要任务应是尽快改变城市森林  相似文献   

6.
<正> 森林组合是日本民有林个体经营者自发联合的经营组织,他们自称为林业合作社,实际是林业个体户自愿组织的联合经营体。该组织在本世纪初即开始出现,相继都、道、府、县也建立起森林组合联合会,一九五二年八月一日正式成立全国森林组合联合会。现在基层(自然村)森林组合有2015个、组合员178万人,占民有林个体经营者的58%,经营的林地面积1168万公顷,占民有林面积  相似文献   

7.
<正> 我省森林资源贫乏,据调查,人均木材蓄积1.04立方米,全国人均9.3立方米;我省人均森林面积0.028公顷,全国人均0.13公顷。我省本树蓄积、森林面积都低于全国人均水平,与世界上发达的林业国家比,差距更大(如美国、人均木材蓄积97.6立方米,人均森林面积1.41公顷),加之我省人口不断增多,建设规模越来越大,木材产销矛盾已十分突出,木材在建设中已成为三大主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清丰县在林下搭建小拱棚进行双孢菇栽培试验,已取得了成功,经济效益非常显著.在该栽培模式中每亩林地有效利用面积为240平方米,投料7200千克,投资2880元,产菇2000千克,经济效益达到5000多元.林下栽培双孢菇既充分利用了林下空间资源,又促进林木生长,起到了"以林养菌,以菌促林"的生态效应,解决了林地资源闲置和菌地矛盾,为农民开辟了一条新的增收致富途径.现将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森林作为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但森林又易于受到自然灾害的破坏。仅火灾一项,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从2003年到2008年我国共发生67045次森林火灾,受灾森林面积达1311088公顷,造成经济损失102627  相似文献   

10.
<正> 我省是一个缺林、少柴的省份,农村能源短缺,直接影响着国计民生。为此,大力发展薪炭林,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我省薪材资源现状及其动态分析根据1985年4月有关部门调查:全省现有1400万农户,6773万人,按热量计算,每年需要生活用薪3613.5万吨,而我省薪材资源量仅570.8万吨(不包括乱砍滥伐),为总需要量的15.8%。目前,全省约有1000万农  相似文献   

11.
<正> 我省森林资源贫乏,人口众多,耗林量大,现有森林1652万亩(不包括经济林),总蓄积量3180万立方米,平均每亩1.92立方米,低于全国每亩平均5立方米的水平。现有森林多分布在深山陡坡和山巅上,采伐利用困难,而且将近一半是防护林,根本不能进行主伐。在现有用材林中,成熟林只有10.5万亩,蓄积量117万立方米,可采量是很少的。全省现有林木年生长量900万立方米,而年消耗量为1200万立方米,过伐量300万立方米,资源呈下降趋势。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木材的需要量将越来越大,供需矛盾将会更加突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除加强现有林的经营管理,提高生长量,坚持不懈地开展植树造林外,其主要的途径是营造速生丰产林。  相似文献   

12.
森林作为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但森林又易于受到自然灾害的破坏.仅火灾一项,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从2003年到2008年我国共发生67045次森林火灾,受灾森林面积达1 311 088公顷,造成经济损失102 627万元.  相似文献   

13.
<正> 我省南部地区是杉木自然分布的北界,要求环境条件比较严格。其生长特点、经营管理技术与中心产区有很大不同。由于我省对杉木林的抚育间伐没有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因此,对急需抚育间伐的杉木林束手无策。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高杉木人工林的生产能力,商城黄柏山林场、河南农学院林系和省林业厅等单位开展了抚育间伐各项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4.
<正> 为使乡镇企业技术决策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乡镇企业选择技术项目有几个问题值得注意: 一、乡镇企业选择技术项目应遵循的几项基本原则 1.效益原则:乡镇企业选择技术项目的目的在于提高本企业的经济效益。所谓经济效益,既包括企业的经济效益,又包括从国家角度上说的经济效益;既包括近期效益,也包括长期效益,在当前宏观的控制,治理整顿的新形势下。乡镇企业应当选择周期短,见效快、投入少、产出多的技术项目,通过技术项目的实施,使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  相似文献   

15.
“八五”以来,特别是近5年来,我省农业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先后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13个国际组织建立了农业科技合作关系,其中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共争取合作资金6550万元,实际利用外资3亿元,创直接经济效益60亿元。拓宽领域不断提高我省农业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的主要特点是:———合作领域不断拓宽。一是从一般性的学术交流向实质性的合作研究、合作试验转变;二是从单一的大田作物向农、林、牧、渔各业拓展;三是技经、技贸结合明显增多;四是结束了我省农业技术输出零的历…  相似文献   

16.
大兴安岭地区人口、资源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人口压力增大,森林可采资源锐减,生态环境脆弱.本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进行生态移民;优化产品结构,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建立森林生态系统补偿机制;全面实施科教兴林战略等.  相似文献   

17.
比较分析了国内主要四种生态补偿标准制定方法,并且选取了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法和机会成本法对伊春市森林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了森林生态补偿标准应包括直接投入、机会成本和伊春市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三个部分,经测算伊春森林生态补偿按照目前的发展状况参考值为168.7元/亩.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清丰县在林下搭建小拱棚进行双孢菇栽培试验,已取得了成功,经济效益非常显。在该栽培模式中每亩林地有效利用面积为240平方米,投料7200千克,投资2880元,产菇2000千克,经济效益达到5000多元。林下栽培双孢菇既充分利用了林下空间资源,叉促进林木生长,起到了“以林养菌,以菌促林”的生态效应,解决了林地资源闲置和菌地矛盾,为农民开辟了一条新的增收致富途径。现将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正> 我省从南到北分布有大别山、桐柏山、伏牛山、太行山四大山系、山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57.2%,耕地占全省总耕地面积的41.7%,人口占全省人口总数的43.8%。林业用地占全省林业用地的94.3%。我省山区从南到北横跨两个气候区、地貌类型多样,物质资源丰富,不仅是我省农、林、牧业生产的重要基地,也是我省主生态系统的所在地。山区  相似文献   

20.
<正> 随着我省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人口的迅速增长,对各种自然资源的大量利用,使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和自然生态系统交互作用的规模,范围和深度都与日俱增,环境污染、生态失调的问题日趋恶化,是摆在我们面前急待解决的问题。一、我省经济发展中所产生的生态问题我省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产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而:一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三废”增长的速度,已经超过了自然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的限度,使得大量的污染物质毒化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