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应用彗星法研究了小鼠乳腺癌细胞SX_9受照后DNA损伤修复动力学曲线 ,观察到细胞受照后出现损伤_修复_再损伤_再修复的“二次损伤”现象 .进一步研究表明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 (poly(ADP_ribose)polymerase,PARP)的抑制剂 3_氨基苯甲酰胺 (3_AB)可改变“二次损伤”的进程 ,因而对“二次损伤”现象与PARP对DNA损伤的识别、结合与脱离之间的内在联系及PARP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  相似文献   

2.
ATM介导的蛋白磷酸化在辐射损伤信号传递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祥兵  董燕  孙志贤 《科学通报》1999,44(18):1963-1967
为了阐明ATM在介导辐射损伤信号传导中的作用,对ATM,c-Abl免疫淀物激酶活性,辐射及损伤DNA对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辐射呆引起细胞中多种蛋白磷酸化发生改变,p53上游基因ATM突变的AT细胞与ATM基因正常的同源细胞HEL相比,AT细胞受照后多种蛋白的磷酸化明显减弱。ATM与c-Abl共沉淀物激酶活性催化p53在内的多种蛋白磷酸化。ATM,c-Abl共沉淀物激酶活性可为辐射及损伤  相似文献   

3.
与水稻光敏核不育性相关的cDNA片段的鉴定和染色体定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江树业  陈启锋  方宣钧 《科学通报》1999,44(19):2084-2088
对利用cDNA-RAPD技术获得的光敏核不育水稻可育和不育幼穗mRNA差异表达的cDNA片段进行Northern杂交鉴定,获得1个与光敏核不育性相关的阳性片段RPG43。Southern杂交及相应的RAPD分析表明,RPG43为单拷贝序列,是转录后的加工产物。序列分析表明,RPG43长度为744bp,其中第126~185的60个碱基与人类11号染色体的pac pDJ356d6 DNA序列有72%的  相似文献   

4.
竹红菌乙素及其溴代物对DNA结构光敏损伤的Raman光谱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利用Raman光谱技术从分子水平研究了HB及5-Br-HB对小胸腺DNA空间结构微观光敏损伤的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小牛胸腺DNA在加入HB及5-Br-HB合并光照后,Raman特征频率与强度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宋道军  朱利泉 《大自然探索》1998,17(1):71-74,127
本文对分子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理论上亟待表的四个热点问题--内含子,癌变、衰老与DNA的损伤修复,癌变、肥胖与基因,细胞的分化与生物生长发育的分子模型谈了一些的认识,以期加快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用凝胶迁移改变实验研究了人δ珠蛋白基因启动子区-64C→T点突变对DNA结合蛋白的影响,人工合成两条36bp该基因启动子区-83--48bp之间的片段WOG和MOG,WOG含有野生型“CAAT样盒”以及,MOG含有变异型“CAAT样盒”。结果表明:(1)在红系细胞MEL,k562以及经Hemin诱导的k562细胞中,MG对CCAAT结合蛋白和GATA-1的要和力显著增加;(2)经Hemin诱导的k  相似文献   

7.
离子束介导转基因提高E.coli UV敏感菌株的DNA损伤修复能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宋道军  余汛 《科学通报》1999,44(18):1968-1972
以氯化钙制备感受态受体细胞转移法为对照,用离子束介导基因转移技术,将具有高效DNA损伤修复系统的耐辐射异常球菌(D.radiodurans AS1.633)的基因组DNA片段,转入对紫外(UV)辐照敏感的大肠杆菌中。结果表明,转入DNA后的菌株对UV辐射的抗性不仅高于其对应的敏感菌株,而且也高于其对应的敏感菌株的产生菌株,表现为转入DNA后的菌株受紫外辐照的存活率明显提高,代表修复合成的非按期DN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MHCⅡ类基因转录活化因子对人类白细胞抗原Ⅱ类分子表达的影响,用RT-PCR方法从Raji细胞中克隆到CⅡTA基因cDNA5’端片段,构建成CⅡTA反义RNA真核表达载体pcDNA-Ⅱ,基因转移HLAⅡ类分子诱导型表达的HeLa细胞,IFN-γ诱导,发现稳定转染pcDNA-Ⅱ的细胞中HLA-DR,DP和DQ的表达均较转pcDNA3空载体的细胞有显著下降,而HLA I类分子的表达不受影响。实验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MHCⅡ类基因转录活化因子(CⅡTA)对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Ⅱ类分子表达的影响,用RT-PCR方法从Raji细胞中克隆到C Ⅱ TA基因cDNA 5'端片段,构建成CⅡTA反义RNA真核表达载体 pcDNA-Ⅱ,基因转移 HLA Ⅱ类分子诱导型表达的 HeLa细胞.经 IFN-γ诱导,发现稳定转染pcDNA-Ⅱ的细胞中HLA-DR,DP和DQ的表达均较转pcDNA3空载体的细胞有显著下降,而 HLAⅠ类分子的表达不受影响.实验证明 CⅡ TA反义 RNA对 HLA Ⅱ类分子表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为进一步开展低免疫原性的细胞移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张树冰  赵晖  蒋俶  钱若兰 《科学通报》2000,45(8):847-851
用羟基脲诱导HEL细胞,将诱导前后细胞核内蛋白质因子与人β-类珠蛋白基因LCR调控元件内DNaseⅠ超敏感点Ⅲ和Ⅳ核心DNA序列(HS3-14716--14991BP和HS4-18306-18586BP)的结合模式进行了分析,Westernblot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羟基脲诱导HEL细胞时间的延长,细胞核内GATA-2的含暧渐减少;与之相反,GATA-1的含量却随着诱导的时间而增加。结合竞争性EMS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嗅鞘细胞突起不同位置的飞秒激光手术损伤对细胞活性的影响, 探讨了细胞损伤、修复和死亡的动力学过程. 功率100 μW、切割速度2 μm/s的紧聚焦飞秒激光对小直径的细胞突起切割两次, 观察突起不同位置的损伤对细胞活性的影响; 采用同样参数对大直径的细胞突起切割6次, 观察损伤后细胞的变化. 当细胞突起直径较小时, 无论是突起末端、中部还是根部的损伤都不能使细胞死亡, 损伤的细胞在3 h内恢复了活性; 当突起直径较大时, 多次的飞秒激光损伤导致细胞的胀亡. 通过飞秒激光手术对细胞突起损伤和诱导胀亡的研究, 提出了飞秒激光细胞损伤的多种机制, 探讨了飞秒激光诱发细胞内部钙波的形成、细胞形态学变化和胀亡的动力学. 因此, 飞秒激光手术为建立细胞损伤模型和研究细胞动力学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孤儿受体TR2 mRNA在恒河猴睾丸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穆小民  刘以训 《科学通报》1999,44(3):292-295
以孤儿受体TR2 cDNA5'-端的一段片段为模板体外转录的地高辛标记的cDNA及α-^32P-dCTP标记的该片段cDNA为探针,用原位杂交和Northern杂交的方法研究孤儿受体TR2mRNA在恒河猴睾丸中的细胞定位和特异表达。结果表明TR2mRNA在恒河猴睾丸中特异定位于生精细胞,主要在处于减数分裂期的分化程度较高的生精细胞,其表达在不同的曲细精管有明显的差异,主要在处于减数分裂期的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13.
将商陆抗病毒蛋白(PAP)cDNA导入油菜获得抗病毒转基因植株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以子叶柄为材料,分别采用农杆菌介导法与激光微束穿刺法,将损伤诱导型启动子控制之下的商陆抗病毒蛋白(PAP)cDNA导入甘蓝型油型(Brassica napus L.)“双低”品种H165.经庆大霉素筛选,获得了抗性再生植株。PCR扩增检测及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PAPcDNA连同损伤诱导型启动子已稳定整合至油菜基因组。  相似文献   

14.
田瑞华  陈德朴  戴尧仁 《科学通报》1999,44(15):1620-1624
建立了一种简便,灵敏,可信的PARP活性测定的非同位素方法,即用线性扫描极谱法测出植物中PARP酶促反应产物烟酰胺的含量,从而测定了PARP的活性。NIC的检测限达0.03μmol/L,线性关系为0.06-5μmol/L,相关系数r=0.999,NIC的回收率约达92%-98%,相对标准偏差小于6.6%《  相似文献   

15.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新生大鼠培养星形细胞胶质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生大鼠混合培养胶质细胞机械划伤模型上,研究了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对反应性星形细胞胶质化的影响。损伤后,在损伤边缘可见典型的星形细胞胶质化过程,表现为扁平型星形胶质细胞增生肥大,其胞内GFAP表达增加,O-2A前体细胞向受损区域迁移,并分化成为突起型星形胶质细胞。向培养基加入外源性CNTF可促进损伤边缘的扁平型星形胶质细胞的增生及GFAP的表达。结果提示CNTF可以加强损伤区的星形细胞胶  相似文献   

16.
张晓峰  谷岩  冯志民  班立勤  丰美福 《科学通报》2000,45(24):2625-2631
研究了蛋白质酷氨酸磷酸化在hTNF-α诱导猪主动脉内皮细胞(PAEC)黏附分子E-选择素(E-selectin)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以及在增强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o)和自然杀伤细胞(PBNK)黏附中的作用,以选择性的蛋白质酷氨酸激酶(PTKs)抑制剂genistein预处理PAEC,剂量依赖性也抑制了hTNF-α增强的PAEC对PBMo和PBNK的黏附。这种抑制作用发生在  相似文献   

17.
杨晓勇  滕俊琳  金杨  潘宁  陈建国 《科学通报》1999,44(16):1731-1737
将插入MAP2ccDNA的重组杆状病毒感染sf9细胞后能诱导细胞长出类似于神经元所特有细胞突起,其内部充满足了微管束,为了研究神经元内微管结构体系的稳定性与MAPs的关系,我们分别用微管解聚药物nocodazle和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已经出突直怕sf9细胞。  相似文献   

18.
洋葱细胞核仁中DNA的原位位置和排布构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陶伟  赫杰  焦明大  何孟元  郝水 《科学通报》2000,45(14):1526-1530
真核细胞核仁中DNA的原位位置及排布构型是长期以来未能解决的问题,以洋葱细胞为研究材料,应用电子显微镜常规技术和DNA细胞化学转异染色技术,观察并分析了洋葱细胞核仁的超微结构以及核仁内DNA的分布和特征;并进一步对NAMA-Ur DNA特异染色方法进行了改进,从而在原位水平对核仁中DNA的位置以及排布构型进行了直观的观察,研究结果揭示出洋葱细胞核仁中DNA主要位于FC与DFC的交界处,并呈现出环绕  相似文献   

19.
通过筛选人胎儿脑cDNA文库,克隆了编码一个新的RNA结合蛋白的人cDNA,命名为GRY-RBP,人GRY-RBP cDNA的长度为2932bp,编码一个具623个氨基酸,分子量为69.6ku的RNA结合蛋白。GRY-RBP蛋白含有3个RNA识别基序(RNA Recognition motifs,RRMs)和一个富含甘氨酸(G)、精氨酸(R)、酷氨酸(Y)的羧基端,经数据库比较发现该蛋白与许多RR  相似文献   

20.
外源或内源的DNA损伤在生物体内持续发生。DNA损伤修复的缺陷与很多疾病甚至癌症等息息相关,而生物细胞进化出一系列精密的修复机制以耐受或切除这些损伤。单分子技术区别于常规的生化、分子生物学等手段,可以在体外和活细胞内研究DNA修复相关生物分子的动态反应特征,从而对DNA修复机制进行更充分的剖析。文章围绕常见的DNA损伤及其修复类型,阐述了近年来利用原子力显微镜、磁镊、光镊等单分子操控技术,以及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光激活定位显微镜和超分辨显微示踪等单分子荧光成像技术在DNA修复机制研究中取得的进展,梳理了利用单分子技术解决的长期存在的关于DNA修复难题,并展望了单分子技术联合其他交叉学科技术在研究DNA修复机制方面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