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在太空     
公元2003年10月16日6时40分,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遨游21小时的中国航天员杨利伟,披着巡天万里的征尘,顺利从天外归来。不少同学会问 :究竟遨游太空的宇航员是怎样在太空中生活的呢? 刷牙洗脸怪方式 和地面上生活一样,宇航员早晨起来,也要刷牙、洗脸、梳头,有时还要把胡须剃光......按照地面上的通常刷牙方式是取出牙刷,挤上牙膏,然后漱口……而在太空,这种方法就行不通了。因为它很难控制水不飘浮,所以,苏联宇航员是用湿毛巾刷牙,在手指头上缠上一段湿毛巾,沾点清洁剂,伸进嘴里,反复地摩擦牙齿,这一方面可以起到清理牙齿的作用,另…  相似文献   

2.
追风人物     
<正>美国"超长待机"女宇航员返回地球9月3日,"联盟"号载人飞船载着美国宇航员佩姬·惠特森等三名宇航员顺利返回地球。惠特森由此成为在太空停留时间最长的女性。现年57岁的惠特森是最年长的现役女宇航员,原本应于今年6月返回地球。在太空停留半年后,她把握住"联盟"号载人飞船临时多开放一个位置的机会,又在太空中多停留了三个月。截至9月3日,她一共完成三次太空任务,累计在太空停留665天,是在  相似文献   

3.
由于太空中有许多流星和太空垃圾,呆在太空中的宇航员随时都会有危险。例如,在2002年10月26日,为了避开一块太空垃圾的碰撞,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地面飞行控制人员设法将正在组建中的国际空间站的轨道提升了约1.6千米。由于太空中的宇航员远离地球,一旦遇到危险,他们往往只能坐以待毙。为了防止这种悲剧的发生,国际空间站的逃生计划成为人们关注和热烈讨论的话题。关于这一问题,现在有3种想法。一种想法是在国际空间站坚固的安全舱里储存足够的空气、食物和医疗用品,出现紧急情况时,宇航员可以呆在那里,等待救援。另一种想法是将一艘俄罗斯的…  相似文献   

4.
追风人物     
《世界知识》2016,(6):78-79
正在太空度过300多天后,美国宇航员返回地球3月2日,载有三名宇航员的"联盟号TMA-18M"飞船从空间站返回地球。此次返回地球的包括美国宇航员斯科特·凯利、俄罗斯宇航员米哈伊尔·科尔尼延科与谢尔盖·沃尔科夫。据悉,凯利和米哈伊尔执行了"一年空间站任务"。凯利凭借340天的纪录,成为单次逗留太空时间最长的美国宇航员。  相似文献   

5.
<正>在电视画面上,许多同学看过宇航员在宇宙飞船中的情景。宇航员们犹如飘在空中的羽毛,又像敦煌壁画上的飞天,飘来飘去,还能直接观赏太空景色。假如我们也能体验一把,那多么过瘾!太空游可以有太空游可以有纯粹从技术角度来说,人类航天技术可以把宇航员送入太空,当然也可以把普通人送入太空。所以,只要你身体健康,听从指挥,到太空旅游并非不可能。  相似文献   

6.
太空探索是人类利用航天器和太空探测仪器研究、开发近地空间和宇宙的科学实践活动。自上个世纪60年代(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东方1号"飞船首次遨游太空,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乘"阿波罗11号"飞船首次踏上月球以来,人类在太空探索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7.
宇航员在太空中是怎样生活的?这是人们很感兴趣的问题。太空中的生活和地面上的生活大不一样,下面我们简单地介绍一下苏联加加林宇航员培训中心的宇航员们在太空中的吃、喝、拉、撒。宇航员吃的东西都是按专门配方制成、营养价值很高而又味美可  相似文献   

8.
<正>问在太空中航行,最让宇航员头疼的问题是什么?A如何摧毁弑星者基地,与维护宇宙和平的银河舰队胜利会师B如何登陆火星并建立基地,为人类开拓首个太阳系殖民地C如何探测木卫二,土卫六的冰下海洋是否存在生命D如何安安心心地上个厕所太空大便难题,困扰了宇航员很多年,虽然太空飞船中也配有马桶,但不像你家卫生间里直径30厘米~45厘米的那个——为避免排泄物"飘"出马桶酿成"参剧",它的直径只有约10厘米,不想"脱靶",宇航员必须配合马桶座位下方的摄像头反复训练,"弹药"自备……今后,太空机构还打算送人类上小行星甚至是火星,一旦登上那  相似文献   

9.
头脑体操     
<正>太空漫步对宇航员来说可不是出舱玩玩那么简单。有时候为了20分钟的太空行走,宇航员要花上一年时间进行训练!而且,宇航员每次都是带着任务出舱的。那么,以下几个关于宇航员太空行走的事实,你觉得都是真的吗?1真真假假1、需要出舱行走的美国宇航员在一个大泳池里进行训练,因为漂浮在水中可以模拟太空的失重环境。2、宇航员的背包里有个可以喷射气体的推进器。如果连接宇航员和飞船的绳索断了,只要按下操作手柄,推进器就能让宇航员飞回船舱。  相似文献   

10.
一幅6层楼高(18.5米)、24米宽的银幕上,正在放映巨幕电影《梦是真的》.这是一部反映美国宇航活动的实况电影,在影片中,观众看到了美国航天飞机"发现者号"发射升空、太空运行、在太空施放和回收卫星、着陆,宇航员身着太空服在飞船外活动的实况,看到了从太空拍摄的地球上各种景观,看到了宇航员的选拔、模拟训练、在飞船中失重状态下的活动:进食、操纵飞船、做试验、锻炼、睡眠等等.由于银幕巨大,又是立体声响,观众如临其境,同休斯敦宇航中心控制室的科学家、同飞船上的宇航员们一样紧张、兴奋,甚至当宇航  相似文献   

11.
<正>5次太空之旅879天!没错,俄罗斯宇航员帕达尔卡刷新了宇航员太空停留累计时问的纪录。帕达尔卡首次飞上太空是在1998年,目的地是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在太空飞行近199天后返回地球。期间,他完成1次太空行走,并在"光谱"解除封闭模式下持续工作30分钟。帕达尔卡第2次飞上太空是在2004年,目的地是国际空间站。期间,他与同伴完成4次太空行走,做了几十项有意义的科学实验。由  相似文献   

12.
《科技潮》1998,(2)
打从"盘古开天"以来,我们的老祖宗对于升天飞行、尤其是到其他星球去旅游或探奇揽胜,都看作是白天做梦——不可恩议的事情,最多只能编造一些神话故事,不过聊以自慰罢了。可如今,人类这一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不仅早已有飞机上天,人造卫星升空,而且载人宇宙飞船已在太空邀游,登上月球,并向其他更遥远的星球进发。更令人兴奋的是,人类移居太空外星球的日子将为期不远!然而,目前宇航员、特别是将来地球移民所需要的食物首先要得到解决,因为倘若全都生活用品和食物都依赖地球供给,耗资巨大不说,其数量和保鲜问题就受到严重制约。要是能在太空轨道站"开垦"菜地,种上各种日常必需的蔬菜,那么宇航员乃至移民们的健康便有了保障,而不像现在宇航员光靠吃从地球上带去的食品罐  相似文献   

13.
这是人类自从掌握了空间技术开始就拥有的一个梦想,无论你叫它"太空农场"还是"宇宙农业基地",现在都要成为现实了。有消息称,美国宇航局(NASA)计划在今年年底前为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们提供太空种植的可食用蔬菜,这一太空植物种植计划首批将栽培6株莴苣,由粉红LED灯提供光合作用所需光线。在太空种植食材,将很好地解决未来长途太空旅行中的一大难题:新鲜食物的供给。而就短期而言,则能起到成本削减的作用—当前每运送1kg食物到国际空间站,要花费近  相似文献   

14.
马顿是美国宇航局的一名技师,他接受了一项任务:尽快研制出一种能软又能硬的绳子。原来,宇航员在太空作业时,常要离开飞船,这就需要在身上系一根绳子,以便与飞船保持联系。作业完毕后,宇航员要通过绳子返回船舱。但是,在太空中处于失重状态的人和绳子随意地飘浮着。因  相似文献   

15.
《奇闻怪事》2011,(10):26-27
1961年4月12日,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号进入太空,围绕地球运行108分钟,实现了人类的飞天梦。加加林成为进入太空第一人。但是在过去50年间,人类在太空探索过程中创下了很多其他世界纪录。下面是其中一些。进入太空年龄最大的人美国人约翰·格伦1998年10月搭乘"发现"  相似文献   

16.
刘俊 《科技潮》2008,(2):14-16
2003年.“神五”带着全中国人民的航天梦想飞上了太空.这是我国第一次发射载人航天飞船,宇航员的每一个变化都牵动着亿万人的心.电视新闻里对宇航员的每一个动向都进行了报道,我们甚至可以知道宇航员的每一次心率变化。然而.你知道宇航员们的生理状况是怎么测量的.作为远程监控仪器的数据采集传感器又是安装在什么位置的吗?  相似文献   

17.
尽管丰子恺(1898—1975)在艺术、文学和翻译诸领域著作甚丰,①但在人们看来,他主要还是20世纪中国“漫画艺术”的先驱人物。本文试图从漫画一词的起源及演绎来探讨丰子恺和漫画的关系。②漫画中国作家普遍认为漫画一词具有“卡通”或“急就画”的含义,是以...  相似文献   

18.
正在太空里,宇航员的生存面临着几个严峻挑战——失重、物资支持和空间有限,这让解决宇航员的长期生存问题变得尤其棘手。如果在短时间里有各种不便,宇航员也可以忍耐一下:可以吃邮票大小、用糯米纸膜包裹的即食食品,可以用纸尿裤凑合一下解决排泄问题……但是到了累月成年的份上,他们该怎么过?  相似文献   

19.
正借助尖端科技,未来的宇航员或许将拥有额外的超强能力,就像真实版"钢铁侠"。目前,美国宇航局正在研发"X1机械外骨骼系统",这将赋予宇航员一种超人般的力量,从而使他们在执行远赴火星考察的长期任务中得心应手,或者帮助他们开展太空锻炼。这种重量约26公斤的X1外骨骼装置固定于宇航员的腿上,另外还有挽具固定在人体的背部和肩部。系统在臀部和膝盖部位拥有关节传动装置,另外还有6个被动关节,这种灵活的结构让穿着者的关节可以弯曲、伸展或者侧向行走。  相似文献   

20.
原本为空间站宇航员研发的一种超声波诊断技术,现已从天上回到人间,正在为冰球运动员、前线战士和边远农村的创伤患者带来福音。这项技术就是现在应用日益广泛的医疗诊断工具———手提式超声仪。开发这种机器的初衷是为了让宇航员身在太空也能看病治伤。与宇航员联手开发这种超声波技术的美国亨利·福特医院的外科医生杜尔查夫斯基介绍说:在宇航员进入轨道空间站的前6个月,对他们进行几小时训练,宇航员就能学会使用这种机器。因为在长期的太空飞行中,宇航员有可能出现外伤或生病。手持这种超声仪的宇航员可以在空间站里借助“扫描棒”对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