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何以笙箫默》热播以后,钟汉良走红了.有人说他太幸运了,其实钟汉良入行已有二十年,他一路走来并不顺利,甚至两次被雪藏,他却没有被“冻死”,他在失去最黄金十年的情况下,斗雪傲梅,迎风招展.
钟汉良1974年11月30日生于香港,1993年于无线电视台出道.可是由于他出生于香港普通家庭,父母认为自己一个娱乐界的人都不认识,再说全家都是凭体力干活赚钱,孩子想在演艺圈里混父母非常不看好. 相似文献
2.
3.
<正>南京中华门外,菊花台公园数百亩翠竹深处,掩映着一排九座陵墓,陵前的墓碑上刻写着由时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世杰撰写的《九烈士殉难事略》:中华民国三十年十二月,日寇发动太平洋战争,翌年一月二日陷马尼剌,我总领事杨光泩、朱少屏、莫介恩,随习领事姚竹修、肖东明、杨庆寿,主事卢秉枢,学习员王恭玮等,守正不阿,于四月十七日悉被害。同年一月十九日,寇登陆山打 相似文献
4.
一战以后,英国科学家从动物科学和生物化学两条路径率先开始了战时军民营养保障的探究。李约瑟是英国著名的生物化学家,并且对该方向上的营养学研究颇为熟稔。二战爆发后,战时军民的营养保障是各参战国面临的重大问题,英国由于有良好的战时营养保障体系而使得其军民免受饥饿之苦。在李约瑟来到中国之前,英国动物科学路径下的战时营养保障的理论和经验已经传入中国,被中国科学家吸收并用于解决战地和后方营养问题。李约瑟在对战时中国众多科研机构考察的过程中,通过物资援助、学术讲座、讨论交流等多种方式将英国生物化学路径下的营养学推介给中国同行;并将中国营养学在战时环境下的发展及研究成果推介到西方。作为科学家的李约瑟通过亲身参与,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科学共同体在该领域的进一步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5.
那天,我的高中校友田祥匆匆跨进我的诊室,神情紧张地说:“哥儿们,我真有点儿害怕!”我感觉很奇怪:“为啥?”他涨红了脸,环顾左右后神秘而惊慌地说:“你别笑话我,我去嫖过妓女,可能得性病了。”我赶紧安慰他:“戴了避孕套应该没事的,但你以后千万不要再乱搞了!”他仍不放心:“可书上说,戴安全套也不保险呀!最近我总感觉身上有些不对劲,恐怕我真的得性病了!”我给他检查了一下,未发现性病的体征,劝他不要胡思乱想,可他还是不相信我。“我虽然不是性病专家,但是诊治性病的常识还是知道的!”我再三向他保证,他才将信将疑地走了。 相似文献
6.
7.
8.
如果它不张嘴,你一定会觉得这是一只漂亮可爱的金刚鹦鹉.可是,它一旦开口说话,估计谁也受不了!因为它满口下流话,非常不文明.它就是英国一个动物保护区里的鹦鹉"巴尼". 相似文献
9.
被老板炒鱿鱼总是一件很不愉快的事情,但这时候更需要冷静、理智的应对,因为更最重要的就是重整旗鼓,确定方向,找到新的工作。有10件事是应该首先考虑的: 一、调整心态在我们这个时代,抱定终身跟定一个老板的思想是要不得的。在跟老板打工之初,你就要能预见这个老板的企业是否有长远发展的可能,还要看这个老板对你的信赖程度和依赖程度,可跟则跟,不可跟 相似文献
10.
被误读为"先前阔"的中国古代科技史--兼论"李约瑟难题"的推理前提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冲破“先前阔”的文化阴影,以尊重科学的态度审视科技史项目,并通过客观的比较可以断定,中国古代科技史是一篇被误读成了“先前阔”的历史,它意味着,作为“李约瑟难题”的推理前提是虚幻的,因而,对它的任何求解都毫无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法国境内,有一座名叫勃朗峰的山峰,海拔4870米,是阿尔卑斯山脉的主峰。1760年7月的一天,一个名叫德索修尔的日内瓦青年科学家,在山下的小山村里,贴出了这样一张告示:为了探明勃朗峰顶上的情况,谁要是能够登上它的顶峰,或找到登上顶峰的道路,将给以重金奖赏。 相似文献
12.
13.
14.
史料记载说,几名荷兰和英国探险者当时在坦博拉地区发现一种新语言,它与印尼其他地区所使用的语言都不相似。一些学者认为,这种语言与中南半岛的一些语言更接近。但就在西方人首次接触到这种语言后不久,使用这种语言的当地文明就在火山爆发中毁灭了。 相似文献
15.
"吉野"号快速巡洋舰是中日甲午海战中的日本海军主力舰,是其联合舰队第1游击队旗舰。甲午海战中,就是它在逃跑中侥幸躲过了中国民族英雄邓世昌所指挥的"致远"舰的撞击, 相似文献
16.
17.
《自然辩证法通讯》2019,(8)
营养保障对于以持久性为主要特征的抗战极为重要。抗战期间,面对因缺少营养造成的前方士兵非战斗减员及后方国民病、亡等急迫问题,中国科学家从各自相关领域汇聚到一起,为建立起中国的抗战营养保障体系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在这一过程中,上述科学家沿着各自不同的方向展开了广泛的应用和理论研究,并先后开始了制度化的教育和专业人才培养等工作。随着这些活动的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工作也开始逐渐相互关联,并最终交织在一起,使得战时中国营养保障体系的建设成为面向全局的整体事业,并促成了中国营养学共同体的形成。从中可见,中国的抗日战争催发了近代营养学研究和教育的兴起,而应用导向下的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过程,则既是抗战这一特殊环境的体现,又形成了该学科在近代中国发展的特质。 相似文献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