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九号房》中罗林斯夫妇的“美满”婚姻是社会标准衡量下的“幸福”生活场景,是以牺牲妻子的自由与独立为代价的。罗林斯夫妇所奉行的“理智”是男权社会的一系列价值体系。女主人公苏珊最终走上自杀的道路,究其原因是男权社会对女性压抑与束缚的结果。莱辛让她的叙述者先是采用全知的叙述视角概述罗林斯夫妇的“幸福”婚姻,接着转用第三人称内视角,深入透视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充分展示女性经验,使读者对苏珊的痛苦感同身受,并意识到苏珊最后的自杀是对不公平现象的愤怒的呐喊,是对男权社会压迫的无声的反抗。 相似文献
2.
老舍的《月牙儿》与《阳光》两篇小说以女性的口吻与视角讲述了两个出身迥异却殊途同归的女性悲剧。从《月牙儿》侧重对造成女性悲剧的传统社会的批判,到《阳光》中对女性个体意识及人性弱点的拷问,老舍在字里行间既流露出对外来“新”事物的质疑及嘲讽.又含蓄批判了,传统封建思想观念对女性的戕害。这是老舍对传统与现代所持双重否定态度的体现,反映出老舍对男权社会里女性的生存及解放问题进行的犀利剖析与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3.
女性意识是指女性对自身作为人,尤其是女人的价值的体验醒悟;它既是一种性别意识又带有社会属性,并且是与男权传统相对立的意识,表现为女性挣脱男性社会对女性的精神压迫与努力和摆脱附庸地位并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要求。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我的安东尼娅》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英国文学史上,莎士比亚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和世界戏剧史上的泰斗。与同时代的其他作家相比,莎翁尤其擅长刻画女性形象。莎士比亚在创作哈姆雷特时的确是尽了他最大努力去真实地反映生活,但其所生活的历史时代及其在时代影响下形成的个人性别立场决定了他的男权视角。正是那个时代对女性狭隘的认识,以及莎士比亚作为男人这一事实本身,使哈姆雷特中的女性形象不可避免地遭到了限制、贬低,乃至歪曲。当我们怀着继承与批判的精神分析哈姆雷特中的女性形象时不难发现,她们身上深深地烙着时代印迹及莎翁自身情感的流露。 相似文献
5.
元稹的《莺莺传》中塑造的崔莺莺形象美丽、温柔而又痴情,丰富和拓展了中国古典文学史中的女性人物世界。然而,从女性主义视角来解读,就会发现男权文化语境中的看似天经地义的性别特征和内在美德以及她被遗弃的悲剧根源,都是传统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控制,其自我意识已被男权社会主流意识所抹煞和压制。 相似文献
6.
铁凝笔下的女性世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晨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3,6(1):73-76
本文从女性角度切入铁凝的小说创作,铁凝笔下的女性命运,不仅是对男性文化霸权的揭示与批判,更体现了作者对于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这样一种人文关怀,使铁凝的小说获得了宽容博大而又深邃的品格。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对张爱玲自身的女性意识与女性观的分析为基础 ,对其小说通过婚恋所揭示的女性的生存状态和悲剧性命运进行考察 ,认为在男权社会的文化与制度之下 ,女性丧失了主体性与自立能力 ,迫于生存的压力 ,纷纷谋求婚姻 ,依附于男性 ,不约而同地走上楼去沦为“第二性”的女人 ,在被害与自害甚至于害人的过程中呈现出女性生命巨大的黑暗性 相似文献
8.
伊迪丝.沃顿的代表作《纯真年代》真实地再现了纽约上流社会的浮华艳影以及人性的美丑善恶,更为突出的是她将自己对女性的深切关怀和对女性生存现状的反思也融入到《纯真年代》的创作中去,成就了一部典型而深刻的关注女性命运的文学作品。本文主要以作品中特征鲜明的三位主人公的形象作为切入点来分析作品中映射出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9.
作家陈忠实在他的长篇巨制《白鹿原》中构造一个充满斗争和算计的男权社会.在那个社会里,女性的命运是悲惨的,吴仙革身上背负着父权、夫权的大山,白灵有着时代的觉悟,但是最终死在了战友手中,田小娥在屈辱中抗争却被惩罚致死.文章结合这三位重要女性的人生经历,揭示了造成女性悲剧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0.
阎真的小说《因为女人》描写了男权统治的商品社会中,当代中国女性无法逃脱的悲剧命运。该描写具有一定的现实性,也展现出男性对女性悲剧宿命的善意悲悯,然而这种女性宿命观是建立在爱情唯一论基础上的,它从另一个侧面体现出作者失之简单化的男权视角。而人们在思考女性生存境遇时,应该采取的是一种更平和、更灵活、更有包容力的现代多元女性观。 相似文献
11.
比较《杀夫》与《猛虎》两部作品,可以发现它们分别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文本,即鲁迅的《祝福》与张爱玲的《金锁记》有着一定程度的戏仿。两部作品有着不同的叙事角度,构置了截然相反的家庭结构模式,而在女性主义批判指向上则是殊途同归。以《杀夫》为代表的一批女性杀夫题材小说有着更为鲜明的男权批判意识,但也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某种"女性主义焦虑症"。《猛虎》则溢出了单一的反男权的文化范畴,上升至对人类普遍生存境遇的透视与关怀,有着更为深邃复杂的人性指向。 相似文献
12.
张锦辉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3,(7):102-103
《新衣裳》中,伍尔夫运用意识流的写作手法,刻画了一位一心想跻身上流社会的中年女子形象,揭示了女主人公梅布尔从自我禁锢到自我回归的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13.
14.
短篇小说《抽彩》是美国小说家雪莉·杰克逊的经典之作。本文拟从女性主义角度对小说进行解读,意在揭示女性在父权制社会中的从属地位。雪莉·杰克逊选择一名女性作为祭祀仪式的牺牲品绝非偶然,而是包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女性的社会地位决定了其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5.
周樱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9(4):57-59
安德森在其代表作《小城畸人》中不仅塑造了一个个生动的畸人形象,更体现出了他对于双性气质的推崇与追求。他不仅提出了双性气质共生的理想状态,揭露了传统的性别现对于人物,尤其是女性人物的戕害,更构建了“坦迪”的理想形象,揭示双性气质共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从《到十九号房间》看多丽丝·莱辛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娟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9,(7)
《到十九号房间》的女主人公苏珊是一位具有强烈的女性自我意识、渴望独立与自由的现代知识女性。但这个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制社会禁锢了她自由独立的意识,使她不可避免地陷入痛苦绝望的深渊并不断地抗争。尽管莱辛并不认为这是女权主义运动的象征,但是小说中女性意识的觉醒的确反映出作家的女权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析了《紫色》和《浮现》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意识到了男性对女性和自然的双重压迫和统治以及女性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并力图消除压迫女性和自然的共同根源—男权制等级的二元论,以求建立男性与女性、人类与自然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阳雯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7,23(5):76-79
《帕梅拉》是18世纪英国男作家理查森的代表作,《亚当·贝德》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乔治.艾略特的代表作。两部小说中的叙述者都采取了与作者不同的性别来叙事,但两位作家的性别意识都通过对小说的女性形象塑造反映出来。本文采用女性主义文体学方法,分析《帕梅拉》塑造天使女性形象背后的男权观念以及《亚当·贝德》塑造平凡女性形象背后的女性主义观念。 相似文献
19.
石子娟 《邵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139-141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以美国战后南方社会变迁为背景,讲述了贵族后裔艾米丽小姐充满悲剧的一生。作为一名女性,艾米丽承受了来自男权社会的种种压迫,并最终在离群索居中度过了孤独凄惨的一生。本文试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探析造成艾米丽悲剧命运的三种原因:父权制下的家长压迫、爱情观上的男女不平等以及南方传统的替罪羊。 相似文献
20.
福克纳在《圣殿》故事的创作中,对男性人物进行了阉割,让他们或软弱,或势利,或冷酷无情,对女性人物则或赋予坚强、忍耐、忠贞的美德,或给予她们男权社会中男人所特有的控制力量,这与故事中描写的男性形成了强烈对比。虽然他对女主角谭波儿的“恶”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但是从女性反抗男权社会,争取变客体为主体地位的角度出发,发现谭波儿的“恶”在很大程度上是她生活在父系符号系统中受到压制的结果。同时福克纳对谭波儿的描写也无不透漏着同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