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深圳梅林仙湖苏铁野生种群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仙湖苏铁Cycas fairylakeaD.Y.W ang是国家濒危保护植物,目前仅在我国广东省深圳市和曲江县发现有自然分布,个体总数已不足2 000株。本文应用ISSR标记对深圳梅林郊野公园仙湖苏铁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从100个引物中筛选出10个用于正式扩增,在14个个体中共检测到77个清晰的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67个,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7.01%。根据所得数据求出的观察等位基因数为1.870 1,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356 8,Ne i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19 6,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344 5。与其他苏铁类植物和濒危植物相比,仙湖苏铁仍然保持很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基于Jaccard相似性系数的UPGMA树系图表明,梅林郊野公园的仙湖苏铁个体明显地分为2个亚群,ISSR表型特征的主成分分析(PCA)也支持了聚类分析结果。研究结果对仙湖苏铁的保育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野生仙湖苏铁居群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广东省所有5个野生仙湖苏铁Cycas fairylakea居群(其中3个为新发现)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发现仙湖苏铁分布区域狭窄,总面积不足300 hm2,且呈岛屿状;由于过度采挖、城市化、环境污染和病虫害等,导致其野生居群和个体数均很少,且还在不断减少;所有居群年龄结构均呈倒金字塔形;开花植株数量极少,产种子少,种子常被采摘或采食,且萌发率低,有的甚至不能萌发.研究结果表明,仙湖苏铁处于严重濒危状态,急需保护.  相似文献   

3.
距今35亿年前,光合作用启动了,地球上的生命世界从此有了稳定的能量来源。4.6亿年前,植物走上陆地;2.3亿年前,随着种子和花等一系列结构的出现,植物的繁殖罢脱了水环境的束缚,最终将绿色洒向了地球上的每个角落。今天,不同种类的植物搭乘人类的航班和渡轮,被邀请或者偷渡到陌生的大陆上。千姿百态与人为邻的绿色植物从何来?它们又会去向何方?绿色植物在地球上的艰辛跋涉又给我们留下哪些印记?让我们不妨去深圳仙湖植物园寻找那些让人意想不到的答案,一起去重温植物进化历史上那一个个精彩的瞬间。  相似文献   

4.
杨恺 《广东科技》2006,(12):24-25
《苏铁类植物迁地保护和繁育研究及推广应用》课题是深圳市科技局三项经费资助项目,自1997年立项以来,课题组成员先后考察了中国的海南、广东、广西、云南,以及墨西哥、南非、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地的野生苏铁生境,系统收集了世界范围内现存苏铁类植物3科10属240余种,收集保存全世界苏铁植物达80%以上,拍摄苏铁类植物照片6000干余幅。2000年兴建了占地约2亩的古苏铁林、苏铁盆景园和苏铁科普展室,这些场所将苏铁类植物的保育与科普旅游融于一体,已成为植物园最具特色的两大亮点景区之一。2002年12月“仙湖苏铁保育中心“被国家林业局指定为“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苏铁种质资源保护中心”,  相似文献   

5.
1923年,谭锡畴在莱阳进行地质考察过程中,在将军顶—赵疃一带发现大量的恐龙骨骼化石,并在北泊子等地点采集了鱼类、昆虫和植物等化石。葛利普研究了其中的甲壳类、昆虫类等无脊椎动物和狼鳍鱼、中华弓鳍鱼等,周赞衡研究的植物化石有松柏类、银杏和苏铁等。1929年,维曼对谭锡畴发现的恐龙化石进行研究,命名了中国谭氏龙。这批标本现保存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博物馆。  相似文献   

6.
一个被错误鉴定的苏铁名称——华南苏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Cycasrumphii长期被误认为是中国华南地区常见分布或广泛培栽的苏铁种类 ,中名称之“华南苏铁”。作者研究表明 ,C .rumphii在我国大陆并不分布 ,而且栽培稀少 ,而所谓的“华南苏铁”属错误鉴定 ,实际是指台湾苏铁 (C .taiwaniana)、仙湖苏铁 (C .fairylakea)与四川苏铁 (C .szechuanensis)等一类苏铁。“华南苏铁”一名应予以废弃 ,而恢复C .rumphii的中文名刺叶苏铁。  相似文献   

7.
《科技知识动漫》2011,(9):43-43
侏罗纪是恐龙王国的鼎盛时期,始于2.05亿年前,终止于1.35亿年前。这个时期,全球各地的气候比较一致,都变得温暖潮湿。大陆板块之间的海洋产生了湿润的风,为内陆的沙漠带来了大量的雨水。陆地潮湿的气候使植物的生速度更快,植食性恐龙更容易找到食物,所以它们迅速发展壮大起来。与此同时,新的恐龙种群出现,恐龙王国空前繁盛起来。  相似文献   

8.
<正>在南美洲、澳大利亚,人们较早就发现了恐龙化石,最近科学家又在南极发现了侏罗纪(距今大约2亿年前)和白垩纪后期(距今大约1亿年前)的恐龙化石。从物种进化的角度来说,不同地方的物种进化为同一物种的概率非常小,更可能的是,其一物种在一个地方产生,然后经迁徙扩散到世界各地去。所以,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使得科学家猜测,在侏罗纪,澳洲大陆与南极大陆、南极大陆与南美大陆是相连的,恐龙就是从南美大陆进入南极洲,然后横穿南极大陆才到达澳大利亚的。  相似文献   

9.
苏铁蕨是古生代泥盆纪时代子遗植物,它只存在我国的广东、广西、福建、贵州、云南、台湾一带,奥东发现大面积群落。苏铁蕨是珍稀濒危植物,是我国的国宝、活化石。  相似文献   

10.
攀枝花苏铁人工繁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苏铁植物(Cycas)是与恐龙同时代的植物,素有植物活化石之称,是地球上现存最为古老的孑遗植物之一,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保护物种。苏铁植物对研究古地理的变迁、生物的演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珍稀古老特种基因包含了丰富的遗传信息,现代广泛应用于地质勘探和园林珍贵花卉,并显示出巨大的潜在药物开发价值。受自然条件约束及不法分子危害等原因,苏铁植物自然资源正逐渐减少。攀枝花苏铁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工作人员在不断观察、研究的基础上,对攀枝花苏铁进行了人工授粉、采种、种子储藏、育苗等工作,培育了攀枝花苏铁幼苗5万余株,在攀枝花苏铁人工繁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经验。  相似文献   

11.
仙湖苏铁群落主要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仙湖苏铁群落立木层及林下层各15个主要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探讨仙湖苏铁群落的组成结构及演替趋势,为仙湖苏铁野生种群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立木层中假苹婆、降真香、鼠刺、银柴、水团花5个种群分布格局均为集群分布,且聚集强度大;山牡荆、罗伞、黄牛木,罗浮柿等种群的分布格局也为集群分布,但聚集强度小;鸭脚木、山乌桕、筋檬、狗骨柴,水翁、猴耳环等种群呈随机分布.林下层中仙湖苏铁种群呈集群分布,且聚集程度较大;假苹婆、鼠刺、降真香、鸭脚木、筋樵、狗骨柴等树种的幼树均呈集群分布.分布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群落的组成及发育状况,减少人为影响干扰,使群落向以中生性树种为优势种的顶极群落演替对该种群的发展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2.
时光旅行     
正果儿在博物馆里看到了多具完整的恐龙化石,被那些庞然大物深深震撼。她很好奇,恐龙生活的世界是什么样呢?带着疑问,果儿用书开启了时光之旅。在三叠纪(起始时间为距今2.5亿年前至距今2亿年前),果儿发现地球上靠近海洋的地方气候湿润,草木茂盛;大陆中部许多地方气候干旱,形成了沙漠。这时,恐龙已经出现,但还不是陆地上的  相似文献   

13.
Cycasrumphii长期被误认为是中国华南地区常见分布或广泛培栽的苏铁种类,中名称之“华南苏铁”。作研究表明,C.rumphii在我国大陆并不分布,而且栽培稀少,而所谓的“华南苏铁”属错误鉴定,实际是指台湾苏铁(C.taiwaniana)、仙湖苏铁(C.fairylakea)与四川苏铁(C.szechuanensis)等一类苏铁。“华南苏铁”一名应予以废弃,而恢复C.rumphii的中名刺  相似文献   

14.
国际资讯     
正1亿人民政部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的单身成年人口高达2.4亿人,其中有超过7700万成年人是独居状态,预计到2021年底,这一数字会接近1亿。1科学家根据1亿年前足迹测出恐龙时速距今约1亿年前,晚白垩世早期,一只恐龙生活在植被茂盛的水网地带。它踩出的一串9个脚印,化作了珍贵的恐龙足迹化石。最近,浙江自然博物院金幸生团队与日本福井县立恐龙博物馆的同行发表了对这片化石的研究成果,其中他们的一项工作,就是为这只恐龙"测速"。  相似文献   

15.
贵州产野生苏铁属植物2种,它们是贵州苏铁Cycas guizhouensis Lan et R.F.Zou和叉孢苏铁Cycas segmentifida D.Y.Wang et C.Y.Deng,两种苏铁植物均处于濒危状态。引入栽培的苏铁植物有6个种,其中以苏铁Cycas revoluta Thunb。和少刺苏铁Cycas Miquelii Warburg栽培较多,主要作为园林植物,特别是苏铁的栽培,在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恐龙是一类灭绝了的古爬行动物,生活在距今2.25亿年前的中生代,在地球上大约生存了1.5亿年。恐龙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它们遗留在岩层中的遗骸(遗体)、遗迹(皮肤、足印)、遗弃物(蛋和粪)化石。恐龙化石在世界各大洲(包括南极大陆和北极的某些岛屿)都有发现。恐龙是研究生物大进化的最好例证。恐龙化石可作为洲际间的陆相地层对比的标志,它们的分布是大陆漂移的证据。而恐龙神秘、突然地在地球上消失,更是科学界一个难解之谜。近年,恐龙成了科幻小说、影视大片中的主角,世界范围内的“恐龙热”一浪高过一浪。  相似文献   

17.
据英国媒体报道,67岁的英国老翁杰拉德·麦克索里曾经在尼斯湖畔发现了一块1.5亿年前的蛇颈龙化石。新恐龙化石的发现证实,早在侏罗纪时代尼斯湖畔就曾有恐龙生活和繁衍,而近百年来频频出没、困扰整个科学界的所谓  相似文献   

18.
《科技知识动漫》2011,(1):46-46
恐龙化石最早被发现于欧洲,以后在北美洲、亚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等地不断地被发现。后来,科学家在南极洲也找到了恐龙化石。这些发现说明,几亿年前的地球上拥有一个完整的大陆,恐龙可以自在地四处漫游,因此它们几乎遍布地球陆地上的各个角落。  相似文献   

19.
图片新闻     
《科技潮》2010,(9):7-7
德国发现3亿年前未知恐龙化石,身高仅60厘米。  相似文献   

20.
苔类植物在地球上已经有约4.5亿年的漫长演化历史,是最古老的高等植物之一,比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恐龙——南美洲阿根廷三叠纪晚期约2.3亿年前的始盗龙还要早2亿多年.而且苔类植物成功“躲过”了地球上的五次大灭绝事件,一直延续繁衍至今. 在陆地植被中,苔类、藓类与地衣同是植物社会的开荒者.在贫瘠的沼泽、广袤的荒原和平滑的岩面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