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碘盐中碘含量检测试纸的制备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纸的作用是通过其颜色的变化对样品进行定性和半定量测定。其特点是:简易、方便、快速,并具有一定的选择性、精确度和灵敏度。笔者依据化学反应原理,对测定碘盐中碘含量所用试纸进行研制,并用该试纸对食用碘盐进行定量测定。研究结果表明,试纸法测定碘盐中碘含量与标准法[1]相比,操作简便,成本低,速度快,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2.
介绍用于碘含量定值的碘盐标准物质的研制方法.选取一定量的精制碘盐,经标准物质制备,均匀性检查,稳定性检查,合格后,选择3个试验室,用碘盐监测的国家标准(GB/T 13025.7-91)[1]对标准物质进行碘含量的定值,含碘量为:26.63±0.36mg/kg,标准物质编号为:冀卫-606.  相似文献   

3.
了解分析2012-2015年玉门市农村居民户食用盐盐碘含量情况及动态变化,为综合防治碘缺乏病工作提供依据,在玉门市11个乡镇各设1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随机抽取4个行政村(居委会)每个行政村(居委会)抽取15户居民户,每户抽1份样品,每份样品种50克-100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2012-2015年4年间,共对11个乡镇1200份食用盐进行了检测,其中碘盐1198份,合格碘盐1171份,总碘盐合格率为97.75%(1171/1198),非碘盐2份,总碘盐覆盖率为99.83%(1198/1200),4年间玉门市农村的碘盐合格率均在95%以上且相对稳定,变化较小.玉门市农村居民食用盐合格率计覆盖率近年来保持在较高水平,已达到国家标准,但部分移民乡镇仍存在非碘盐、不合格碘盐现象,需要进一步加大监管和抽检力度.  相似文献   

4.
加热对蜂蜜中羟甲基糠醛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加热过程对不同种类蜂蜜中羟甲基糠醛(HMF)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比色法对蜂蜜在不同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下HMF含量变化进行测定。结果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和加热时间的延长,蜂蜜中HMF含量变化较大,不同种类蜂蜜中的HMF含量变化情况也不相同,且温度越高,HMF产生的速率越快。结论要使蜂蜜中HMF含量符合标准,热加工处理温度应低于 80℃。  相似文献   

5.
就菜籽油及菜籽色拉油在微波下的质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菜籽油及菜籽色拉油的羰基值,过氧化值,丙二醛,酸值随微波加热时间延长而升高,质量明显下降。除了菜籽色拉油过氧化值与微波加热时间具有显著相关性,以及菜籽油的过氧化值与微波加热时间均具有极显著相关性以外,菜籽油及菜籽色拉油的酸值,丙二醛,羰基值与微波加热时间也具有极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用模拟钛加热设备的方法、自腐蚀电位随时间的变化、极化曲线法及X光电子能谱分析等手段,研究了在稀盐酸溶液中钛在受热和传热条件下腐蚀行为,实验证明了钛的腐蚀行为不仅与被加热的稀盐酸的温度和浓度有关,并且与钛加热设备本身的温度也有密切关系,随着钛设备温度上升,稀盐酸的腐蚀临界浓度和临界温度下降.  相似文献   

7.
机车车轮用钢奥氏体晶粒的长大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金相显微镜和截距法,对不同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下机车车轮用钢的奥氏体晶粒长大行为进行研究,分析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对奥氏体晶粒尺寸的影响,应用简单动力学模型对奥氏体晶粒的长大过程进行分析,同时研究钢中第二相粒子变化对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影响.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奥氏体晶粒尺寸明显增加,加热温度对晶粒的长大影响更明显.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动力学时间指数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且其值均接近理论值0.5;奥氏体晶粒长大和钢中第二相粒子AlN体积分数和尺寸的变化呈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重轨钢脱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U71Mn钢为例,通过观察在加热和轧制过程中的钢坯脱碳层的变化,研究加热时间、保护涂料和轧制形变率对重轨钢坯脱碳和氧化的影响。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给出坯料加热脱碳及轧制脱碳的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9.
用波谱法对导热油连续加热结构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核磁共振和场解吸质谱法,对在一定温度下连续加热不同时间的复杂组成的两种导热油进行测定,给出有关谱图及数据,了解油样组成和结构的变化及导热油加热变质的情况,以研究其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氧化法测定微量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溴氧化法测定食盐中的碘含量,探讨了影响测定的关键因素;并对加入碘化钾放置时间长短等条件进行了研究,实验污染小,测定方法快速、准确、可靠,回收率在98.4%-102.7%之间.笔者用此方法对市售的两种食盐进行了测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利用五道梁1993年9月~1995年8月的辐射收支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地面加热场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春、秋季地面加热场强度有明显的急增和骤减过程,正是加热场的这种突变引起了季节的明显转换;冬季地面积雪多的年份,地面加热场强度较弱,第二年夏季加热场强度则较强;地面加热场强度的季节变化明显,夏季强、冬季弱;冬季地面积雪时间较长时,由于地表反射率增大,地中释放的土壤热通量较无雪时减少,可能造成该地区地面出现冷源  相似文献   

12.
纤维素氨基甲酸酯的制备及其热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纤维氨基甲酸酯(CC)的制备过程,并通过红外光谱对其做进一步判断。用热台偏光显微镜对其逐步加热观察CC的整个加热过程中的形态与颜色变化,CC像纤维素一样其熔点要高于分解温度,由DSC谱图发现:CC要比棉浆粕的分解温度低,CC在250℃就有部分分解;而再生纤维素与棉浆粕的谱图相似。  相似文献   

13.
分光光度法测定紫菜中的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碱溶法使紫菜中的碘以I-形式转移到溶液中,然后在酸性条件下用过氧化氢氧化,四氯化碳萃取,经分光光度标准曲线法测得紫菜中的碘含量大约为126.69 μg,该方法可以用来提取和测得海草中的碘含量,回收率高,简便可靠.  相似文献   

14.
利用自行开发的金属植入体磁感应加热装置,对接种于裸小鼠皮下的恶性脑胶质瘤进行加热研究。该加热装置由三部分组成:①高频电流发生器;②电磁感应线圈;③金属磁性针(植入体)。在加热时,通过调整加热装置中三个部分各自相应的参数,使植入组织内的金属磁性针产生足够的治疗温度(49℃,47℃),加热时测定金属磁性针周围组织的温度分布发现:在正常组织中金属磁性针周围温度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肿瘤组织,由于不同的血液动力学条件,金属磁性针在肿瘤组织中产生的热量,远大于正常组织。加热后病理学检查发现:肿瘤组织加热后在金属磁性针周围出现广泛坏死、变性,在亚急性期提示有免疫细胞参与病理过程,加热后观察肿瘤大小的变化发现:加热1周后,肿瘤随时间的推移明显缩小,而对照组肿瘤继续生长增大。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微波在一级化学反应体系中的传播特点.首先将化学反应等效为组分随时间变化的混合物,利用MaxwellGarnett理论和一级化学反应速率方程得到了反应体系等效介电常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然后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对电磁波在其中的传播进行了模拟.结果发现:电磁波在体系中的分布不均匀;随着反应速率的增大,电磁波的能量主要集中在反应体系表面附近,这可能是解释为什么微波加热化学反应中热点现象广泛存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20Cr钢渗硼后感应加热复合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Cr钢固体渗硼后,再经高频感应加热10s,20s,30s,40s,研究了经过不同时间加热后渗硼层深度的变化及物相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随感应加热时间的增加,硼化物层深深度增加,渗层中的FeB相逐渐变成Fe2B相,加热时间达到30s时已几乎全部变为Fe2B。  相似文献   

17.
以某公司热轧带钢厂的三段步进式加热炉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三维数学模型,运用ANSYS软件分析板坯在炉内加热过程中的温度分布,并研究炉内均热段的温度和保温时间及氧化铁皮厚度对板坯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板坯加热后最高温度分布在板坯端面角部,最低温度位于板坯中心部位,在设定的加热制度下,板坯经炉内加热后,其出炉温度、断面温差分别为1273.48、12.91℃,板坯温度分布比较均匀,满足轧制要求;随着均热温度的下降,板坯的出炉温度随之降低,而断面温差变化较小;随着保温时间的缩短,板坯的出炉温度变化不大,而断面温差明显增大;随着板坯表面氧化铁皮厚度的增加,板坯中心部位的温度明显降低、断面温差明显增大;在设定的加热制度下,适当降低均热段的温度和缩短保温时间,并控制板坯表面氧化铁皮的厚度,有利于提高板坯加热质量和节能降耗。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货油加热效率,开展了油船货油加热过程中的传热规律研究。基于传热学理论,采用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建立油船液货舱三维模型模拟油品加热过程。考虑油品粘度-温度变化特性,分析了加热过程中油品温度场变化特征及流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货油温度与加热时间近似成正比关系;油品加热初期,只有热源上部油品存在温度梯度且有明显的速度,其它区域油品流动性较差,由于存在温度梯度,油品在流动过程中产生了尺度不同的涡;随着加热的进行,油品温度普遍升高且整个区域存在明显的温度梯度,温度升高导致油品粘度降低从而促进了油品的流动,随着温度升高油品速率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9.
地热能开发以及核废料处置等深部高温岩体工程中,岩石破裂行为和损伤特征受升温路径影响显著.超声波传播速度和振幅等参数可以综合反映岩体破裂和损伤状态,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为探究升温路径对岩石超声波传播特性的影响,开展了600℃下不同加热速率和恒温时间热处理后花岗岩的超声波透射和SEM扫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岩石超声波波速、幅值和频谱振幅等特征参数在不同升温路径下有较大差异.岩石超声波传播特性与加热速率具有明显的阶段依赖性,当加热速率低于9℃/min时,岩石超声波传播特征参数随加热速率增加显著降低;当加热速率高于9℃/min时,其降低幅度减缓.恒温时间对岩石超声波特性的影响存在阈值,当恒温时间小于3 h时,超声波传播特征参数随着恒温时间增加而减小,当恒温时间大于3 h时,其变化不明显.不同升温路径下岩石热裂纹扩展模式的差异是影响热处理岩石超声波传播特性的主要原因.超声波传播特征参数中首波幅值对升温路径变化的敏感性最高,适宜作为评价花岗岩体破裂行为和损伤程度的最优指标参数.研究结果对高温岩体工程损伤程度和稳定性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虾蟹海产品香味的前体物质的加热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虾解海产品香味的前体物质在加热前后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对虾和蟹肌肉中的糖原和不饱和脂肪酸在加热前后含量下降,糖原是Maillard反应的基础物质,不饱和脂肪酸是虾蟹肌肉香味中羰基化合物的前体物质。虾蟹肌肉中主要积累的核苷酸成分AMP在加热后减少,而肌肉提取物中的游离氨基酸和结合氨基酸,特别是疏水氨基酸含量均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