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态校园建设的提出,是在微观层面上对海绵城市理论进行的积极探索,通过运用生态适应、低影响开发、弹性设计的建设原则,具体探析实现校园场地如海绵似对雨水进行调蓄管理的"海绵"设施的设计方法,从而实现校园区域内雨洪的自然积存、渗透与净化,有效改善校园及其周边的水生态和水环境。  相似文献   

2.
在充分利用水资源的理念下,对海绵城市某公司不同取样点的雨水水质进行检测。介绍了研究区域的详细情况,给出雨水采集方法、实验方法和水质指标检测方法。选择研究区域4个不同下垫面的屋面和路面作为雨水取样点,分析了雨水径流水质随降水时间的变化规律、雨水径流水质随降水强度的变化规律和不同下垫面影响下雨水径流水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降雨初期雨水污染程度较高,雨洪控制中衡量雨水径流水质指标含量相对较高;随着降雨时间的增加,水质逐渐好转并最终趋于稳定;短时暴雨和强度消耗时长降雨相比,径流污染负荷明显更高;舍弃前10 min的初期径流雨水后,水质明显更好,说明海绵城市雨水利用潜力很高,可作为第二水源。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传统村落雨洪管理的方法与体系,探究中国传统村落水系统背后蕴含的智慧和经验,以山西省晋中市后沟村为例,从村落的地形及所处环境的特点出发,剖析了基于传统生态智慧引导下的与自然完美融合的古村理水系统。阐明了其“因地制宜、阶梯分布”的选址布局方式、“明走暗泄、分级排洪”的雨洪管理系统以及“就地取材,物尽其用”的排洪蓄存方法。通过实地考察与理论分析发现,后沟村现存的雨洪处理手法与当今海绵城市的理念不谋而合,也为今后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振兴提供了宝贵的智慧和经验。  相似文献   

4.
孙杨 《科技资讯》2023,(2):75-78
为了进一步提高吉林省海绵城市建设速度,实现当地水资源体系有效修复,切实提升城市洪涝抵御能力,维护生态安全,理应从生态雨洪管理视角,提出适应于吉林省区域环境的海绵城市PPP项目建设举措。在此之上,该文简要分析了生态雨洪管理模式的关键技术,重点以吉林省海绵城市PPP项目为研究对象,阐述“海绵城市+PPP”设计方法与应用路径,经由新型环保材料、生态建造技术、生态建设理念、智慧化管控模式的创新应用,搭配雨水系统、市政给排水、生态景观、方案设计成果,促进吉林省海绵城市良性建设,开拓城市发展新渠道。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以水环境保护、水资源利用和水资源保护等为基本前提,使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与水环境保护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平衡关系,进而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改善城市水环境体系。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应加强对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在为人们提供舒适环境的同时,还能有效地防治水体污染,降低水资源消耗。海绵城市是指能够充分发挥城市内下垫面自身调节作用,并与周边环境相融合的一种新型城市形态。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以杭州市27班九年一贯制学校为例,探究城市给排水建设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以期能够有效提升给排水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6.
海绵城市作为新型城市雨洪管理模式,为疏通城市排水,治理城市内涝、缓解城市热岛等问题提供了系统解决方法.研究构建徐州市区、中心城区尺度下的生态安全格局,建设示范区海绵城市系统,并划分管控分区为城市建设提供指引.结果显示:示范区在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和水资源建设上指标率不高,主要体现为污水管网系统不完善排水困难;合流制管网溢流造成水环境面源污染.为此提高居住、商业、公共管理、工业等用地的各项指标,能有效引导雨水蓄、净、排、渗等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从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入手,探讨解释海绵城市的含义及海绵城市体系的界定,并提出海绵城市的建设原则与建设流程,以及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渗、滞、蓄、净、用、排"的六字技术措施与实现途径,同时也讨论了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难点.  相似文献   

8.
车耳 《世界知识》2018,(1):70-71
这几年逐渐为人所知的海绵城市,说的是一座建设得当的城市在应对降雨这种自然现象时,能够像海绵一样吸纳、存储、渗透甚至净化雨水,在需要时则可以将储存的水加以释放利用。  相似文献   

9.
程磊  许新亚 《甘肃科技》2016,(22):107-109
海绵城市是21世纪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新理念。论文从全球气候变化的视角,首先对海绵城市的概念进行解读,继而阐述了海绵城市建设现状,然后分析了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及对海绵城市建设带来的挑战,最后做出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合理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随着海绵城市理念越来越多地被各地政府和建设行业人士所关注,其在城市建设中的积极影响也越来越被人们认可。甘肃东南地区的气候相对湿润,进行海绵城市建设既是必然趋势也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通过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应用技术进行总结分析,结合甘肃东南地区地理、气候、水文特点,提出建设海绵城市的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全球气候变暖所引发的雨洪灾害,严重地制约了城市与社会的发展,通过空间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市面对雨洪灾害的抵抗力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对城市韧性概念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了梳理,将雨洪韧性作为韧性城市建设的主要关键点;结合国内外已有的水系统设计理论和设计实践,提出具有雨洪韧性的韧性城市建设应在进行水体间布局规划的同时,考虑如何在既有的城市格局、城市空间中进行增设与市政给排水结合的雨洪韧性基础设施;通过对荷兰城市、乡村空间格局、景观系统及基础设施实际案例的归纳总结,提出了雨洪韧性城市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城市地下空间对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可达性的影响,以苏州市某建筑小区为研究对象,解析研究区内绿地有效性,并逐步构建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措施布设方案,采用SWMM(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模型模拟不同LID布置方案的径流削减效果.结果表明,地...  相似文献   

13.
海绵城市是中国近年来城市建设与更新中被大力倡导的新概念,能够提高生态建设水平、缓解城市洪涝灾害问题和促进水的循环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带来了人居环境的提升,提高了人们对住宅的支付意愿.该文以四川省遂宁市为例,定量分析了海绵城市建设对住房市场价格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建设海绵设施会使小区房价上涨年均385.2元/m2(即5....  相似文献   

14.
15.
结合太原市的水资源利用现状,分析了在该地区进行雨洪资源利用的技术和经济可行性,并进一步阐述了雨洪资源利用会带来的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以东莞市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研与充分收集地质调查数据,选取植被覆盖度、地形坡度、地表岩性、土壤环境质量、包气带厚度、包气带渗透性、含水层厚度和含水层渗透性等8个地质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和GIS软件的空间叠加功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莞市中地质环境适宜性好的占21.6%,适宜性较好的占0.28%,适宜性一般的占69.09%,适宜性较差的占9.03%。  相似文献   

17.
在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中,最注重的是对资源的合理利用,海绵城市就是市政府为促进环境与资源的共同发展而提出的新概念。此工程的利用会减轻城市中的水资源浪费现象,并让城市的发展更加健康与和谐。不仅如此,海绵城市的出现也是促进生态文明的新手段。所以,文章就市政规划中对海绵城市的体现加以研究说明。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数量锐增,恶劣天气也越来越多,给城市排水系统造成巨大压力.在衡量城市化进程的标准中,排水防涝系统属于其中的关键点.在此背景下政府出台《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排水防涝综合规划》等文件,旨在提升海绵城市建设的高度.本次研究结合实际,分析了排水防涝与海绵城市的联系,指出建设中...  相似文献   

19.
为了将海绵城市的理念更好地付诸实践,本文根据海绵试点城市建设情况,归纳总结了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经验和问题,对海绵城市建设中的系统性、管网改造、排水分区、竖向控制、指标选取等问题进行分析,据此提出:海绵城市建设必须体现系统性、综合性,以问题为导向,从源头、过程、末端统筹布局;要以流域为单元分级划分排水分区,合理组织径流路径;海绵城市建设要和黑臭水体整治相结合,坚持厂网河湖一体,处理系统与收集系统并重;规划建设中要注重竖向控制,使各项海绵设施有效收集径流,发挥处理功能;对问题分析逐步从定性走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参考国外经验,逐步形成适合我国的设计指标;从源头到末端系统控制薄弱环节,充分发挥海绵城市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20.
《潍坊学院学报》2019,(6):51-53
城市水网生态系统是海绵城市体系的重要载体,海绵城市体系的规划结果又对城市水网生态系统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二者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本文在分析城市水网生态系与海绵城市体系之间耦合关系统的基础上,以城市水网生态系统为指导,结合山东省潍坊市的地理气候条件,提出可从"大海绵系统"和"小海绵系统"两个层面构建海绵城市的建设思路,以期为类似项目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