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人死亡态度之探讨——死亡的神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死亡态度的神秘化倾向及其影响 ,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哲学课题。传统之死亡态度的神秘化主要由三种观念构成 :“魂”与“魄”、“鬼”与“神”、神灵的世界  相似文献   

2.
死亡态度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中华民族拥有全世界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传统 ,其处理生死问题的方式更是有其独特性。中国人死亡态度伦理化表现之一是 :历代贤哲无不鼓励人们应该且必须为道德的价值而勇于赴死 ;表现之二是 :个人生命的非个我化 ,即个人生死的家庭家族化。中国人死亡态度伦理化的结果有三 :寻找到并践履着一条死亡非个我化之路 ;对临终的人进行安抚有着独特的方式 ;使人难以接受现代社会处理死亡事件的工业化、技术化操作。  相似文献   

3.
黎娜 《咸宁学院学报》2006,26(5):127-129
语言态度与对语言使用、语言能力紧密相连,语言态度的研究对此另外两者有指导意义。本研究调查了华中地区的大城市武汉市的普通市民对使用“thank you”“bye-bye”与汉语“谢谢”“再见”的态度差异,使用定量、定性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语言态度的现状和影响语言态度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人的现代化问题是世界人民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由于各国的情况不同,决定了实现现代化的方式、方法和道路就有所差异。现在已实现工业化国家的人并非我们理想中的现代人。中国在设计现代人时,一定不要妄自菲薄,要考虑中国的特殊国情,再结合未来社会的特点,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5.
唐凯 《世界博览》2010,(15):22-23
在网络上曾经流行过一种说法:中国人生不起、住不起、病不起,也死不起,这里的“死不起”抱怨的还是殡葬费用的高昂。殊不知,“死不好”也是当下中国的现实,而死亡也是有“质量”的——这是一种医学人文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车耳 《世界知识》2020,(7):66-67
在对待遗嘱这件事上,中国人与西方人采取了不同的视角,有很大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长期以来形成的处世伦理和观念;遗嘱内容中对物质与精神的侧重;遗嘱执行以及对立遗嘱人意愿的尊重。理念的差异中国儒家传统文化语境中谈生多、论死少。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传统诗学接受论看来,由于主体因素的必然介入,读者在阅读中所真实感受到的作品艺术形象,其实是对作者以文本形式表现的作品艺术形象的假定性存在的一种必然超出,此即所谓得象外之象;同样,读者在阅读中所真实体验到的作品审美意蕴,已不止于通常意义上的阅读主体与创作主体的一种对话或交谈,而是更上一层地进入了阅读主体的一种自我体认与理解的境界,此即所谓得味外之味。  相似文献   

8.
徐凯 《科技资讯》2009,(34):201-201
中国现代设计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战,工业、建筑及平面设计领域等都在不同程度的被西方设计文化所吞噬,如何建立起中华民族自己独特的现代设计理念是广大艺术教育者和相关从业人员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中国传统元素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东方文化的一处独特风景线,继承并发扬它,并把其精神元素融入其中是中国现代设计的关键任务。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在20世纪中西方文化全面碰撞、对话和整合的世界存在境遇中,以反思20世纪中国现代美学与人的关系问题的文化走向为轴心,寻求21世纪中国现代美学发展的图景。文章在人的世界性存在的文化层面,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美学学科两个方面,把反思的基本问题展现为中国人的世界性存在的面貌是怎样的。文章认为,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的层面,中国现代美学展现了20世纪中国人的历史创造者的世界存在态势;在美学自身的学科层面,中国现代美学则呈现出多维阐释的文化态势,尽管二者还存在着人的世界性存在状态与人的世界性存在性质之间的内在矛盾,但是,二者的历史方向都在于建立文化美学,这正是21世纪中国现代美学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传统伦理学不能全面地说明市场经济活动中的诸多伦理问题。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和当代世界文化背景双重维度审视,世纪之交的中国伦理学的理伦体系构建,需要选择和运用从问题出发而不是从原则出发的问题意识方法、展现道德的价值意义二重性的价值结构方法、整合传统与当代伦理文化的时空结构方法,对道德赖以产生的基础根据的道德本质论、如何实现道德功能的道德实现论,特别是对包含21世纪的中国究竟需要怎样一种伦理价值体系,怎样的伦理文化可资借鉴、面对后现代伦理文化我们该预设一种怎样的伦理标准等内容的道德建构论,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死亡态度论     
死亡是一个事件,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因此人们的死亡态度对于人生的意义就尤为重要。分析人的死亡态度,实际上就是分析人对待生命和生活的态度。研究人的死亡态度,帮助人们认识与理解死亡,树立正确的死亡态度,是提高现代人生活质量、合理把握生与死的辩证关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态度理论的阐述,提出了在现代管理中如何运用态度理论使职工形成好的工作态度,消除坏的工作态度。  相似文献   

13.
古人对死亡的最基本态度是执著悲观,由此产生两种基本的人生态度:及时享乐;奋发有为。后者在文学上就是"立言",这类文学有不朽式、忧生式、游仙式和哀祭式等。本文是对"悲愤出诗人"这一传统理论的重大修正的补充。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之所以成为一个伟大的战略家和理论家,是因为他善于汲取中华民族历史中的精华,并成功地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毛泽东对待中国历史的态度可以概括为:酷爱史学,博览群书;运用马列,研究历史;汲取精华,古为今用。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2周年之际,深入探讨毛泽东正确对待中国历史的态度,进一步领会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实践过程中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历史观,对于今天的历史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审美通常被人们等同于艺术修养,其实它的内涵远比艺术修养丰富、深刻,它涉及人对生活的基本态度、基本生活方式等问题.完整意义上的审美的人是指能够以审美的态度对待社会人生,即形成审美人生态度.从审美眼光、自然之美、艺术沉醉三个方面着力探讨了审美人生态度如何得以形成.  相似文献   

16.
论狄金森的死亡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美现代派诗歌先驱爱米莉·狄金森对死亡有着非同一般的兴趣,留下了500多首关于这一主题的诗篇。她对死亡的态度是不讳恐惧、积极探索、敢于直面,而她对文学的最大贡献在于她赋予死亡以生命,为人类对死亡问题的思考开辟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体育文化的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体育文化在形成过程中更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本文就中国体育文化的民族传统特征、兼容性和开放性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以便让人们对中国体育文化有初步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8.
概述了汉字书写形式的现状,阐述了完善汉字字形规范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确立汉字手写体通用字形规范的四条基本原则通用性原则、易识性原则、流利性原则、美观性原则。  相似文献   

19.
态度理论在现代管理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态度理论的阐述,提出了在现代管理如何运用态度理论使职工形成好的工作态度消除坏的工作态度。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老年人消费观念与服装态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辽宁地区城市老年人的消费观念和不同老年群体的消费观念特征、服装态度特征,对满足老年消费者的需要、开拓老年人服装市场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