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纪念性建筑     
结合中外纪念性建筑实例,从建筑哲学的角度论述了纪念性建筑的历史沿革、类型及特征等,指出了我国纪念性建筑设计上的主要问题;把握纪念性建筑环境的直觉、经验、先验及移情,是创作纪念性建筑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绿色建筑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界定了绿色建筑概念,分析了绿色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区别,在其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绿色建筑在我国所面临的困 境,从而提出了抓住绿色建筑在我国发展的机遇及建立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校园建筑信息的特征及分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在校园网环境下,校园建筑信息的数字化处理及新的管理模式,并就相关系统的结构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4.
系统分析了目前我国建筑产品价格的计价模式,介绍了我国建筑产品价格计价模式改革的过程,指出目前模式存在的问题及症结所在.结合国际惯例,提出了建筑产品价格计价模式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西欧建筑流派及其审美价值直接间接地渗透和影响着我国近代、当代及末来的建筑。我们应立足国情,谨慎对待,努力探求符合我国国情的建筑艺术。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分析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入手,就当今建筑界中,注重的建筑艺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建筑开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分析了高校建筑规划设计突出教育功能基础上,讨论了高校建筑规划设计体现以人为本的技术观,高校建筑规划设计对校园和教学的作用,高校建筑规划设计体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结合,最后研究了高校建筑规划设计包容东西文化和传承历史脉流。  相似文献   

8.
论述为了建筑的创新,要赋予建筑以现代内容和民族气息,并注重传统风格在新建筑中的继承。  相似文献   

9.
王红晋 《太原科技》2003,(6):22-22,24
从分析工业建筑的个性与共性入手,论述了建筑专业应是工业建筑设计的主体专业,个性和共性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两者必须并重。对工业建筑而言,既要把握工业建筑设计中工艺的特殊需要,又要把握工业建筑中人对空间的共性需求。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建筑艺术特征和建筑审美特殊性的分析,对人的审美心理及视觉美感产生的生理,心理基础进行剖析,指出建筑审美具有视觉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建筑结构概念设计是未来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研究建筑结构概念设计对我国建筑设计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充分发挥概念设计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完成优秀设计,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同时节约成本,取得较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阐述了建筑结构概念设计的作用与原则,重点探讨了建筑结构概念设计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3种建筑风格,即传统风格、学派风格及个人风格的建筑造型设计手法及各种建筑风格的组合与应用,指出对设计手法的深入了解,有益于认识当今建筑界的混乱状况,同时对眼花缭乱的风格派能从实质上把握,有利于建筑创作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3.
对建筑造型设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建筑物的建筑空间、建筑物的平面构成、个性建筑形象构成、建筑物的细部处理等方面对建筑造型设计进行了探究,指出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实践中要大胆创新,只有发挥主创人的审美观和专业特长,才能为城市设计出更多、更好的精品。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了一建筑热工设计软件NVBTCP的功能与特点.并从软件操作、数据输入、运算速度和结果输出等方面,对编制以建筑设计人员为用户的建筑热工设计软件的思路及方法做了系统的分析,对建筑热工设计专业应用软件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建筑空间美学初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建筑、空间环境是建筑发展的永恒主题.透过国内外著名建筑物概述了建筑空间美学,从灵动空间之美、虚实空间之美、流动空间之美及序列空间之美分析了建筑的空间之美,并探讨了建筑的空间设计.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战后西方建筑思潮的演变特点出发,探讨和分析建筑创作中所体现的时代特征和变革,并阐述人性化、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是新时期建筑学科的创作主题所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复合图书馆建筑特征、实用价值的探讨,指出复合图书馆的实体建筑要突破个体的、独立的馆舍限制,在建筑设计、馆舍内外布局上,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建筑工程图课程内容体系的改革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建筑制图课程内容体系改革初步实施,阐述了建筑阴影透视课程教学及教学改革的思考,提出建筑工程图教师缺乏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9.
简述了建筑风格的各种类别及其特点,以及建筑造型与建筑风格之间的辨证关系,指出对于设计手法的深入了解,有益于认识当今建筑界的混乱状况,同时对眼花缭乱的风格流派能从实质上把握,有利于建筑创作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