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高校国际科技合作既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实现科技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拟通过对国内外相关高校、研究机构、企业进行调研分析,立足我国实际情况,分析归纳目前我国高校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模式与特点,探索其对于我国不同类别高校开展高水平国际科技合作的适应性,从而为高校深化国际科技合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合肥科技》2005,(1):15-16
为充分利用高校在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强省科技厅与高校的联手互动,共同促进我省高校国际科技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为高校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做好服务,2005年1月12日,省科技厅召开了2005年高校国际科技合作工作座谈会。省科技厅厅长徐根应出席会议,并与参会代表进行了座谈。  相似文献   

3.
高校国际科技合作管理机制与职责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讨论了高校国际科技合作的现状和管理模式.阐述了高校国际科技合作管理机制应发挥的基本作用.对管理机构的设立、职责和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沈阳: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呈现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沈阳市注重营造科技对外开放氛围,搭建国际科技合作渠道和网络,探索新的国际科技合作形式,建立起一批新的合作关系和渠道,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范围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中科院和原国家部委所属的科研院所或高校,在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中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许多可兹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搭建国际科技合作的平台--访山东省科技厅副厅长翟鲁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山东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和丰硕成果。通过搭建各种国际合作平台,山东省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引进来、走出去,融入世界经济科技一体化进程,提高了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新春开局谋发展。目前,山东省科技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基本情况如何?2004年,国际科技合作工作有哪些新的思路和举措?近日,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山东省科技厅副厅长翟鲁宁。  相似文献   

6.
<正>厦门市认真贯彻科技部《"十二五"国际科技合作实施纲要》精神,将国际科技合作作为科技工作的重要抓手,以高效利用全球科技资源为重点,以提升全面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前瞻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与国际巨头强强联合,多方位多渠道地开展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活动,培育国际科技合作支撑经济转型的新亮点。近几年厦门市国际科技合作主要情况厦门市国际科技合作紧密围绕转变增长方式、产业结构调整等任务,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  相似文献   

7.
国际科技合作的目的在于在世界范围内寻求以最有优势的生产要素和最先进的科技成果与本国的优势重新组合与配置,以推动科技进步。高等院校因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国际科技合作的最好的推动者,高校也可以通过参与国际科技合作提升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正>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发展时期,科技与经济民生的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引发了世界范围内产业和社会格局的深层次变革。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日益显著,科技资源、资本、人才等要素的世界性流动已经在全球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浙江省高校院所国际科技合作现状及难题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已走在全国前列:已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科技交流与合作;近十年承担国家国际科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国际化趋势不断加强,如何迎接和应对这一发展机遇,探索和创新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面对国际化办学带来的压力和挑战,高校应完善科技发展政策体系、加大经费投入,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海外优秀人才引进力度,建设国际合作科研平台、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以推动高校科技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2007年5月8日,教育部和通用汽车签署了科技发展合作备忘录,这是教育部首次与国际产业巨头开展的全方位产学研战略合作。双方的此次合作将大力增强企业对中国高校在汽车领域科学研究方向的支持力度,拓展高校专家与国际汽车产业间的交流途径,引进国外汽车领域的领先技术及其全球先进的研发经验与中国高校共享,从而提高中国高校在汽车领域内的科学技术研究及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文章剖析了高校科技产业化的外部环境,阐释了高校科技产业化的合作网络,论证了高校科技产业化介入程度与高校科技产业化合作模式之间的因果关系,最后提出了高校科技产业化的政府推动模式、技术转让模式、合作开发模式、共建实体模式、自建实体模式以及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模式。文章认为,高校与科研机构、企业、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科技合作有利于推进高校的科技产业化。  相似文献   

12.
《太原科技》2014,(10):23-23
2015年山西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申报指南近日公布。山西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围绕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人才需求,结合山西省低碳创新重大专项,以国际视野引进科技人才、寻求项目合作,引导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参加山西省科技创新重大项目竞标、产业技术攻关、产学研合作和山西科技创新城建设。重点支持范围:一是引进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支持其在山西省开展合作研究和产学研合作;二是支持中央"千人计划"和省"百人计划"引进人才在山西省开展合作研究和产学研合作;三是支持山西省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与国外著名机构共同建立联合研究中心;四是围绕产业创新链建设相关工作,支持山西省国家公派、省筹公派回国科研人员利用国际科技合作渠道开展技术引进、合作研究及产学研合作。  相似文献   

13.
构建我国新型国际科技合作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管理研究》2015,(3):119-122
结合中国的实际国际科技合作现状,提出了新型国际科技合作模型和机制。该模型囊括了合作主题、合作主体、合作共识、合作兴趣、合作资源、合作人才、合作效率、合作效用等8个要素,并详细分析了国际科技合作的3个水平层次,在此基础上将新型国际科技合作归类为盈利性合作和公益性合作两类,并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国际科技合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研究了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的辩证关系,分析了国际科技合作的历史必然和现实紧迫性及其对中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支撑作用。梳理了中国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有关政策和改革举措,给出了中国国际科技合作的任务部署图,阐释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国际科技合作的发展历程、主要进展和成果成效,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加强中国国际科技合作的新思路和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简述了国际科技合作的基本内容和方式以及国内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模式,分析了太原市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现状,提出了加强计划引导、提高规模层次、强化信息服务、创建区域国际科技交流品牌、出台优惠政策、发挥国际合作基地和试点的引领作用等促进太原市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交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高校应立足于区域与国际自由贸易区建设,通过对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机制和模式的深入研究,探索出一条促进高校与国际区域合作与交流、推动高校走出去的有效途径,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换、拓展研究领域、打造区域性国际知名大学。  相似文献   

17.
《天津科技》2013,40(1):8
为进一步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落实《国际科技合作"十二五"专项规划》重点任务,充分发挥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在国际科技合作中的引领作用,加强国际科技合作的协调和管理,总结交流国际科技合作工作,科技部于12月26日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证书授予仪式暨国际科技合作工作座谈会".科技部曹建林副部长、国际合作司靳晓明司长、马林英副司长、续超前副司长、陈霖豪副司长等领导出席.市科委范英姿副巡视员出席了证书授予仪式并在座谈会上发言.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4月24日,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公示了"2017年度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批准建设情况"。全省共批准建设6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其中,由华南理工大学牵头申报的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分子酶学与工程2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获得立项资助,使我校成为省内获批数量最多的单位。据悉,该批次新建的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以培育和发展成为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为目标,通过有效整合国内国际创新资源,进一步拓展国家国际科技合作渠道,推进国际科技合作由单一项目合作  相似文献   

19.
《科技潮》1999,(9)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科技工程委员会签署了一项促进双方合作的框架协议。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4年发起成立的国际科技工程委员会代表了世界上一千多万工程师。这项在3月16日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签署的协议涉及:培训工程师、高校与企业间的合作、可持续水资源与能源的管理、预防并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形成一个关系到尊重文  相似文献   

20.
国际科技合作对提高国家整体科研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解我国国际科技合作研究现状、热点及演进趋势,文章以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525篇国际科技合作核心期刊论文为研究样本,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工具,从发文量、关键词共现、聚类及突现性情况等方面归纳了我国国际科技合作领域的研究脉络,探讨了国际科技合作研究最新前沿趋势。研究发现,我国越来越重视国际科技合作的研究与发展,国际合作、科技创新、基础科学等关键词为当前热点话题,“十三五”以来,研究热点聚焦“一带一路”、科技外交、科技创新、农业科技等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