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铀矿勘查工作中,揭露到的富铀矿体铀含量可达5% ~ 10%,甚至更高.γ测井规范中指定的FD-3019型γ测井仪检定线性上限为2%(核工业国营263厂,1989),遇铀含量超出测量上限时,会出现溢出现象.为满足热液型铀矿床高含量测井的需要,在FD-3019改进型γ测井仪基础上,研制了FD-3019增强型γ测井仪,通过...  相似文献   

2.
在直径 5 cm的电解还原脉冲筛板柱中.研究了板段结构、操作条件、工艺参数及控制方式等对两相流动特性及硝酸铀酸的电解还原性能的影响,开发了电脉冲柱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在电场作用下,分散相液滴有一定的聚结现象,液泛通量比普通脉冲柱高 80%.一般情况下.铀(IV)产率为 1.5~2.5 g/A·b,电流效率为 50%~80%,肼消耗量为15%-20%,叠氮酸和氢气浓度远低于规定的安全限。通过调整有关参数,根据关联式可以方便地估算出所需的4价铀浓度。  相似文献   

3.
在原子时代的今天,当人们谈到原子能原料——铀的时候,很自然就会想起非洲的此属刚果,这个资本主义世界中最大的铀矿产地。刚果铀的藏量占世界的60%(一说为80%)。就拿刚果的兴戈罗勃威矿区(距卡当加省厄里萨别特维尔七十公里)所供应的铀来说,就占资本主义各国总产量的90%。除铀之外,刚果的其他矿藏也很丰富,卡当加还出产着资本主义世界的75%的钴,80%的工业钻石,10%的锡和8%的铜。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一种机械强度高,吸铀性能较好的TS系列玻璃钛吸附剂的研制及吸铀性能研究。室内通水吸附剂回收率达99.4%,优于湿法制备的强度较好的水合氧化钛吸附剂。在铀浓度为1微克/毫升时,铀的回收率平均为74.7%。铀在玻璃钛上的吸附是个吸热过程,吸附等温线显示二个平台,属分级交换模式。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玻璃钛主要为无定形成分。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含铀约0.01%的富硼渣中铀的存在形式进行了研究。采用液态核乳胶照相、铀价态的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及电子探针等手段,确定了富硼渣中的铀矿物主要是二氧化铀。  相似文献   

6.
初步探讨了啤酒酵母菌吸附铀的特性,考察了溶液pH值、铀的初始浓度等对吸附能力的影响,得出最佳pH值为6.0,结果表明:啤酒酵母菌对铀的吸附量大,由Langmuir吸附模型得出q_(max)=196.1mg/g,最后研究了铀的解吸,用Na_2CO_3或NaHCO_3解吸效果较好,解吸率分别为87.8%和87.2%。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含铀约0.01%的富硼渣中轴的存在形式进行了研究。采用液态核乳胶照相、铀价态的化学分析、X 射线衍射及电子探针等手段,确定了富硼渣中的铀矿物主要是二氧化铀。  相似文献   

8.
吴灵斌 《广东科技》2012,21(11):148-149
由于铀系各核素的地球化学性质不同和迁移能力有所差异,所以在铀矿石中,铀及其衰变子体往往产生空间分离,出现铀与其衰变子体间的平衡破坏现象,主要表现为铀与镭之间的平衡破坏。因此研究矿石中铀镭平衡状态,对于分析铀元素的迁移路径及该矿床的赋矿规律具有一定的借鉴。同时对钻孔伽玛测井解释的修正、岩心取样等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西部科技》2006,(24):16-16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近日发布新闻公报说,该校科学家设计出一种新式核反应堆燃料,有望将核电站的功率提高50%,而且更安全。在核反应堆中,铀裂变放出热能,以产生蒸气发电。一卡车的铀燃料可以为一座城市提供一年的电力。而麻省理工学院的帕维尔·海兹拉尔等人宣称,他们在进行了3年的研究后找到一种新方法,可延长铀燃料的寿命,同时把产出的热能提高50%。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在UO2(NO3)2-HNO3-N2H5NO3体系中,以镀钌钛网为阳极,钛板为阴极电解还原制备铀(Ⅳ)的方法;探讨了电流密度,肼浓度,铀浓度,硝酸浓度以及隔膜等对铀(Ⅵ)电解还原的影响,确定了电解还原制备铀(Ⅳ)最佳的工艺条件;在隔膜电解时,U(Ⅵ)的还原率可达100%,而无隔膜电解还原时,U(Ⅵ)的还原率为62%.  相似文献   

11.
40多年前的一项科学预测 近年来,对于20亿年前位于现在非洲加蓬共和国奥克洛铀矿区的天然核反应堆在众多的科普杂志和网站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标题醒目如“谁启动了20亿年前的核反应堆”、“令人惊叹的史前文明”、“史前超文明之谜”、“寻访史前人类的足迹”、“史前发生过核战争”、“地球人类的多次灭绝与诞生”、“史前的高度文明”、“外星人的杰作”、“外星人的遗迹”……真是千古疑谜,众说纷纭。《环球科学》2006年12月发表了有关文章,希望解释20亿年前奥克洛核反应堆的真象,但仍然含混不清,公众难以理解。  相似文献   

12.
利用流动注射技术研究了由Jones柱产生的铀(Ⅲ)与光泽精的化学发光反应.建立了痕量铀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方法的检出限为2×10-10g/mL铀,线性范围为1×10-9~1×10-5g/mL铀,相对标准偏差为1.0%(1×10-7g/mL铀,n=11).此法已用于合成海水中痕量铀的测定.同时对于反应机理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含铀硼精矿在CO中还原焙烧得到熟矿粉,硼的活性为90.83%,用通CO2的碳酸钠水溶液碳解,B2O3溶出率在86%以上,铀溶出率4.88%,碳酸体系中加适量FeS,铀溶出率降至0.62%以下,较好地实现了铀硼分离。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在UO2(NO3)2-HNO3-N2H5NO3体积中,以镀钌钛网为阳极,钛板为阴极电解还原制备铀(Ⅳ)的方法;探讨了电流密度,肼浓度,铀浓度,硝酸浓度以及隔膜等对铀(Ⅵ)电解还原的影响,确定了电解还原制备铀(Ⅳ)最佳的工艺条件;在隔膜电解时,U(Ⅵ)的还原率可达100%,而无隔膜电解还原时,U(Ⅵ)的还原率为62%。  相似文献   

15.
 以柴达木盆地西部尕斯库勒盐湖周缘岩系和湖内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淋滤实验和悬浮平衡模拟实验,探讨该盐湖不同物源的含铀性.分析表明,尕斯库勒盐湖周缘3 种岩系(老地层、上新世含盐岩系、第四纪沉积物)淋滤液水化学特征类似,且从淋滤液水化学特征可知该盐湖水化学具有明显的再溶盐特征;3 种岩系淋滤作用强烈,盐湖第四纪沉积物中的铀最容易被淋出,上新世含盐岩系中的铀次之,蚀源区岩石中的铀难淋出;悬浮平衡实验表明,悬浮液中铀含量随平衡时间增长呈现先迅速降低而后缓慢升高的变化趋势,而沉积颗粒物中铀含量变化趋势与悬浮液中铀含量刚好相反,说明铀在悬浮液和沉积颗粒物之间确实发生了交换,且交换速率较快;在平衡实验初期,悬浮液中铀含量快速降低的现象可能是悬浮液中的铀被固相吸附所致;不同时期铀的来源分析表明,在新近纪和第四纪早期,尕斯库勒盐湖内卤水和沉积物中的铀主要来自周边岩石的风化淋滤作用,铀补给量相对较少,而到了第四纪中、晚期,铀主要来自上新世含盐岩系风化淋滤和深部水补给,再加上沉积物和周边岩石化学风化,铀补给量相对前一时期大得多.  相似文献   

16.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201×7阴离子交换树脂从铀矿石酸性浸出液中吸附铀、钼的吸附酸度,选择出最佳淋洗铀、钼的淋洗剂;采用不同的淋洗剂分步解吸的方法,使铀和钼分离,用沉淀法以氯化钙为沉淀剂,使淋洗合格液中钼生成钼酸钙沉淀;对沉淀酸度和沉淀剂用量进行优选,在选择的最佳条件下生成钼酸钙沉淀率为99%,钼酸钙产品中的钼质量分数≥30%为合格的产品.  相似文献   

17.
测定铀最常用的容量法是将六价铀溶液经过Jones还原器还原为四价铀,然后用氧化剂滴定。但在例常分析中希望用直接加入还原剂的方法使操作手续简捷。Kern曾用氯化亚锡为还原剂在酸溶液中长时间煮沸不能使铀得到定量的还原。Main则加铁为催化剂得到97.8%还原,要得到定量还原还必须加入磷酸;并且指出如果仅有磷酸而无铁催化剂反应也不完全。本文研究这一还原反应中铁与磷酸的催化作用,得到与Main  相似文献   

18.
通过浸出率与浸出时间的关系曲线,推导出铀矿硫酸堆浸过程的控制模式和化学反应常数。实验结果表明浸出率在小于60%以内,与浸出时间呈直线关系,得出浸出过程控制模式为化学反应控制的结论。实验数据计算得出在该实验中化学反应浸出速率常数为1.5×10^-7s^-1,液固相化学反应速率系数为3.6×10^-8m/s。实验结果在未加氧化剂的酸堆浸铀矿石中,最多只有40%的四价铀能氧化成六价铀,要想进一步提高铀的浸出率,必须加入氧化剂,提高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为降低铀对环境的影响,研究纳米磁流体对铀(VI)的吸附行为.用沉淀法制备了磁粒径10~20nm的Fe2O2磁流体,考察了该磁磁流体对铀(VI)吸附的各种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纳米磁流体浓度为2.5∥L、温度35~C、pH=3、吸附时间t=30min的条件下,对3×1014mol/L铀的吸附萃取率可达到84.15%.该吸附过程符合假设的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用薄层色层来分离和检定某些稀有元素阳离子,层析时间短,分离效果良好。我们进行了两种展开剂的试验,其结果为: (1)以14—16N硝酸饱和过的TBP(TBP:C_6H_6=30:70)为展开剂,铀、钍、钪、锆和钛共存时能进行分离和检定,各元素的斑点均无拖尾现象; (2)以不同体积比例(v/v)的正丁醇、乙酰丙酮和醋酸的混合溶液为展开剂,铀斑点集中,钍、希土和锆的斑点有不同程度的拖尾现象,但铀易从钍、锆和希土中进行分离和检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