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旅游地景观生态规划理论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指出现代景观生态规划思想有着独特的新颖的解决旅游环境问题的思维范式,旅游地景观生态规划与传统旅游地旅游规划既有相同点但又明显优于后者.在旅游学理论和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旅游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融合理论,并对其进行了较深入的剖析,以充实现有的旅游规划理论.  相似文献   

2.
旅游是一项投资少、收益多的产业。旅游形象的感知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人们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在一次确定了的旅游过程中获得集知识性、娱乐性、体验性和享受性等为一体的满足。探讨研究如何开拓城市中的旅游资源,并以设计管理的理论分析开发特色景观、营造旅游城市形象,以及重建和利用具有文化底蕴的历史景观,可以对城市意象的呈现和城市经济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供给侧结构改革已成为我国"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旅游业作为最大程度关系到人们生活质量的产业和丽江的支柱产业,在新常态下暴露出越来越多的结构性问题.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重视旅游基础和服务设施建设,践行全域旅游、大众旅游发展理念,旅游产业链结构改革,旅游管理体制创新,打造"互联网+智慧旅游"体系,积极融入"一带一路"等对策.在旅游领域更好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王莽岭是以岩溶峰丛地貌为主的山岳型旅游景观。概述了该岩溶地貌的分布特征,对其地质成因进行了简要分析。在对王莽岭岩溶景观旅游资源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定量评价,并用分层评价法进行景观价值的定性评价,其中三级、四级的景观占了86%,以岩溶地貌资源为主的景观占景区的80%左右,而且景观类型十分丰富,说明景区具有极大的开发前景。运用SWOT分析景区的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可持续发展建议,以推进王莽岭景区资源的合理开发。  相似文献   

5.
武陵山区作为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的交汇地带,是我国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着力点.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从类型特征、等级特征、空间特征3方面对湖北武陵山区旅游资源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湖北武陵山区旅游资源较为丰富,旅游资源类型分布差异显著;其等级规模结构以高等级旅游资源为主,中低级旅游资源相对偏少;其空间分布上具有交通指向性特征,主要沿县级城市、交通干道及河流集聚分布,总体呈"北多南少"的分布格局;其分布密度的地域空间差异明显,且呈负的空间自相关性,"高值"地域单元对周边地区旅游发展的带动性不强,扩散效应尚不明显.湖北武陵山区可以通过构建南北旅游发展轴,打造两条旅游发展带,优化旅游交通网络,确立四大旅游功能区等措施来开发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6.
海南省有2×10~7km~2海域,拥有600多座岛屿,其具有丰富的生态内涵,宜人的气候环境,奇异的红树林、珊瑚礁景观,生动的地貌景观,多姿多彩的人文景观,浓郁的美学意境等特征,为开展海岛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可开展森林旅游、科学考察旅游、野生动植物观赏旅游、体育旅游、度假旅游等多种旅游项目。通过开展生态旅游,实现经济效益目标和生态环境目标的统一,即岛屿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7.
观光农业作为绿色、健康、经济效益显著的农业种类己成为现代农业的典范.传统观光农业园的设计生产效率低,成本高,而且交互性较差,不能"所见即所得",严重制约了现代观光农业园的规划和建设.虚拟景观技术的应用可提高现代观光农业园设计的生产效率,降低工程成本,缩短工程周期.基于海口热带气候特点和农业旅游文化特点,利用虚拟景观技术搭建了现代农业观光产业园,通过互动设计保证了游客的真实感和沉浸感,具有很高的工程应用价值.设计结果表明,虚拟景观技术无论是现代农业产业园建筑形象还是内部结构建设,都能够充分挖掘特色元素,符合当地农业旅游的发展动机,增强农业旅游的竞争力,具有很高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区域旅游形象建立的景观途径--以浙江省临海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旅游形象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研究者的兴趣较多集中在结合旅游规划实践如何定位旅游形象,在空间上如何构建则较少研究。景观途径考虑区域背景与形象定位相结合,侧重在区域内视觉体系的构建,尤其是如何在区域内寻找合适的地点建立相应的景观。本文尝试应用景观生态学空间分析的原理,并以历史文化名城临海市为例,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在区域内建立旅游形象的景观途径。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博物馆展览存在空间、时间、方式等多方面限制的不足,提出了将文化旅游、科技手段与商业模式融为一体,重点围绕增强现实(AR)、逆向建模、增强现实跟踪注册技术等,充分挖掘兰州市城关区文化旅游资源主题精髓,打造精品数字工程,实现面向特色文化旅游的数字时代历史博物馆交互体验系统研发,搭建基于AR的数字化博物馆平台。该平台通过兰州市城关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旅游资源——"兰州市博物馆馆藏文物"的应用实践表明,基于AR的数字化博物馆平台能够有效增强博物馆展陈的社会功能与艺术价值,使参观者获得丰富的观览体验,对促进"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的实施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湖南水府旅游区娄底景区环境评价与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调查水府旅游区娄底景区环境状况基础上,对景观环境质量进行现状评价,并对各旅游项目区旅游资源开发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在此基础上,对各项目区水环境、大气环境、垃圾处理及生态环境建设进行了规划。  相似文献   

11.
武陵源黄龙洞发育及其洞穴景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区域岩性、构造、地貌等对黄龙洞发育控制作用的研究,初步确定其形成时代是第四纪澧水期,并对其洞穴景观类型特征和旅游价值,作了有益的探讨,为进一步合理开发旅游资源,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景观生态学的有关理论与方法分析了永泰藤山自然保护区景观空间格局,提出了永泰藤山自然保护区理想旅游景观格局的配置和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景观格局整体优化的规划途径.  相似文献   

13.
景观格局整体优化与藤山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规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运用景观生态学的有关理论与方法分析了永泰藤山自然保护区景观空间格局,提出了永泰藤山自然保护区理想旅游景观格局的配置和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景观格局整体优化的规划途径.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景观生态学的有关理论与方法分析了永泰藤山自然保护区景观空间格局 ,提出了永泰藤山自然保护区理想旅游景观格局的配置和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景观格局整体优化的规划途径 .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际上旅游价值评估关注的对象多是国家公园、森林景观资源、海滨胜地等自然生态旅游资源。文化遗产类资源由于其内在价值难以量化处理,价值评估比较困难,相应的研究案例比较少见。而现有的旅游价值研究文献中,无论是对自然还是人文旅游地(旅游资源)的评估,大都用游憩价值或者再加上非使用价值(主要包括选择价值、遗产价值和存在价值)来代替旅游地(旅游资源)的总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6.
景观质量评价是旅游目的地转型升级、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基于景观美学理论,以张家界地貌为例,综合考虑物理、美学、心理3个维度的属性,构建了包含独特性、多样性、复合性、空间性和生动性5类因子18个指标的张家界地貌景观质量评价体系,选取游客和专业者分别采用模糊-AHP法和SBE法对6种地貌类型的80个地貌景观...  相似文献   

17.
2005年以来.河南旅游保持了年均25%以上的增长速度.2008年,全省接待海内外游客2亿多人次,同比增长17.17%,实现旅游总收入1591.96亿元,同比增长17.73%.2009年前4个月,全省接待海内外游客5500万人次,同比增长24%.2009年5月28日,河南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专题部署实施"旅游立省"战略,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将河南打造成为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胜地.  相似文献   

18.
在阐述了泉州洛江新城发展背景和目标的基础上,根据规划新城区城市功能以产品配送、居住休闲为主的原则,结合自然山水特点,设计了以产业轴和滨江生活轴为代表的用地功能布局、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景观、流畅的交通网络,进而强调了城市新区概念规划应关注新老城区之间及新区内部的功能协调,并注重自然山水和文化底蕴相融合,以达到区域经济稳步增长、生活居住环境日益改善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孙滢悦 《松辽学刊》2009,30(4):148-150
近年来,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人们的旅游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乡村旅游为越来越多的游客所青睐。乡村旅游游客的需求直接决定了乡村旅游市场的供给,从游客意愿人手来研究乡村旅游供需之问的关系是符合市场经济观念的。作者通过对游客意愿的调查研究,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游客对乡村旅游的幽静清新的环境、山水田园景观和食宿卫生条件有较高的需求和要求。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作者提出了哈拉毛都镇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策略以及相应的促销策略。  相似文献   

20.
通过SWOT分析法对黑龙江省冰雪旅游的发展进行研究,提出了大力发展以哈尔滨为中心的冰雪旅游产业,强化引领作用;打造独具区域文化特色的冰雪旅游精品线路,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加强冰雪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助力;加强冰雪体育旅游产业人才培养,使经营管理上水平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