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南京颐和路使馆建筑现状出发,从数字技术角度为南京民国使馆类建筑的保护和民国建筑文化的开发挖掘提供方案策略。提出数字化区域复建的概念,并以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三维建模技术在数字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研究课题为契机,实践总结了民国使馆类建筑的保存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王婼瑶 《河南科技》2011,(19):26-27
<正>我国传统的建筑文化,深受道家"天人合一"观念的影响,历来主张顺应自然。在古代先民眼中,同其他日用品一样,建筑也需要不断更新,进行新陈代谢,要与自然保持和谐的关系。一、中国传统设计风格1.中国古典设计中的传统元素。设计是作为精神的存在,以一定的理念为指导原理的精神、价值创造的一种形式。中国的设计艺术早在新石器时代已现端倪。马家窑舞蹈纹彩  相似文献   

3.
对建筑立面照明工程中的设计算法进行了简化和改进,针对计算过程的随机性和复杂性,提出了基于规则推理的智能计算方法,把计算过程和人工智能有机结合起来,使新算法较传统方法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风水文化对中国传统建筑空间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风水文化对于传统建筑空间的构成有着很强的指导作用,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它将中国古代哲学、美学、建筑学、景观学等统一于一体。风水文化对于建筑空间构成文化的引领着重体现在生态建筑学理论的形成上。  相似文献   

5.
环境艺术设计回归本土化的趋势,导致民族传统风格、文脉主义的设计理念逐渐形成新的潮流,健康、绿色、注重地域文化的设计诉求由之兴起,催使设计界反思对于传统文化继承的缺失,并尝试借助现代设计理念,再现历史感、人文特征与社会生活内涵的隐喻。岭南广府地区传统建筑设计理念,不仅是这一文化的体现,而且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建筑元素反映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与生存态度,具有强烈的地域文化特征。因此,岭南传统建筑设计元素的再生创新设计探究成为地域设计师自我修养的职责,注重提高对本土文化的赏析能力,有目的地研究建筑现象,以此为契机,开启了传承下的创新设计活动。  相似文献   

6.
江西赣南是客家先民重要的聚居地之一。在长期的迁徙过程中,客家居民因地制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夯土建筑风格,主要建筑形制有“厅屋组合式”和围屋两种。其夯土原材料的采集来自田间地里或山上,依据墙体功能的不同砌法也多种多样。在砌造建筑工艺中,施工时间、工具以及工序都必须符合当地的状况。如今人口的增长以及城市工业化发展带来的环境破坏和生态恶化,已经对建筑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保护和利用客家夯土民居建筑,传承古代文明,可以使之成为现代建筑设计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改扩建工程应是一种新老建筑整合的过程,理性拆除老化的、使用效率低的老建筑和保留承载着校园浓厚建筑文化历史、使用效率高的老建筑,扩建的新建筑总体布局与老建筑相互融合,整体统一。新老建筑之间植入共享景观内庭院,提供富有情趣的场所,为建筑增添生机活力。  相似文献   

8.
弘扬民族精神,提高荆楚文化的影响力,推动文化产业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其相依相扶,这是湖北汲取荆楚文化精髓并以之作为动画创作的原动力,也是与所制作的动画片密切关联的系列衍生产品发展的追求目标。例如近期制作的动画短片《黄鹤楼的故事》,就凸显了荆楚文化的特点,而与其相伴的衍生产品很快形成了产业链,如此就能够弘扬民族文化精神,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建筑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将建筑、园林、建筑装饰和室内陈设等形式符号作为设计原型,结合动漫剧情的需要,通过现代设计的方法,与动漫场景进行匹配,可以营造出生动逼真的动漫场景,渲染出具有地域风格和民族文化特色的动漫作品。这有利于民族性动漫作品真正成为具有民族感染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精品。  相似文献   

10.
以陇南地区传统民居建筑平面形制为研究对象,从文化地理学切入,结合Google Earth Pro地图、ASTGTM2地理信息模型、ArcGIS 10.4软件地理统计分析模块,综合运用空间趋势分析、空间相关与变异分析、Kriging空间插值分析对陇南地区传统民居建筑平面形制的地理分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陇南地区传统民居建筑平面形制在东西方向、南北方向均有空间变化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高度的空间相关性;在空间分布特征上,主房通面阔由陇南地区中部区域及两当县区域向其他区域递减,主房通进深由宕昌县、礼县、西和县一带向其他区域递增,主房平面比例以3个极值圈层向其他区域递减,主厢房高差由陇南地区北部向东南方向递增。总体上,自然因素、人文因素、建筑科学与技术因素是引起陇南地区传统民居建筑平面形制地理分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汪莹 《河南科技》2013,(17):138-139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建设园林化成为城市规划的核心概念。本文通过理论与实例分析,探究了园林景观和建筑的相互关系,以及植物配置对建筑的影响效果,并提出了景观植物的配置方法,旨在体现景观与建筑相互映衬、均衡构图的效果,营造宜居环境。  相似文献   

12.
《漳州师院学报》2019,(3):32-34
闽南传统建筑门窗装饰是我国南方窗有特色的门窗装饰形式。除本身所具备的实用功能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闽南各阶层的文化观念和审美需求,这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雕刻精美,寓意吉祥的装饰图案,也从一个侧面展现闽南地区深厚的传统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独具特色,但在现代的建筑设计领域中,西式建筑占据了市场的主流,这和建筑师们对中式建筑不了解,不能灵活运用有关,学生是未来的建筑师,建筑学校在现代教育中引入传统文化教育的因子,可以培养出谙熟中国艺术的建筑师,使中国建筑真正充满中国特色. 一、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建筑教育中的状况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世界建筑体系中,独占一席,但自从木构建筑退出历史舞台,砖石建筑、混凝土建筑、钢结构建筑占据主流之后,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逐渐黯淡下去.  相似文献   

14.
有关建筑形式与风格的命题,长期以来一直是广为争论的热门话题。这由来已久的争论又常常因为时代的发展而加入各种新潮的概念与名词。这也许是建筑的文化属性所决定了的,是一种令人两难适从的情形。因为,正是这种往往被视为空谈的争论,在十九世纪中叶关于新建筑的讨论中,为现代建筑运动后来的发生与发展做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前奏。而那一切又是在以现代建筑所赖以生存的钢与钢筋混凝土结构出现前约半个世纪之久的年代产生的,其意义之重大可想而知。一、建筑艺术艺术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艺术也不排斥技术,不能认为一说建筑是艺术,就无法解…  相似文献   

15.
结合教学实践活动,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分析了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建筑装饰工程施工课程教学的作用及其重要性,探索了有效可行的教学改革方法。课程整体设计以建筑装饰装修工程项目实施为导向,坚持教、学、做一体化,增强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融合,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实现课程改革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人们对绿色世界的追求,"绿色建筑"登上了人类舞台,它倡导节约能源、可循环利用、回归自然的设计理念。不断进步的科技将使建筑更加智能化,从而给人们提供更为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本文就绿色建筑的概念、发展现状、设计理念等方面对绿色建筑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古建筑木装修在现代装饰中的应用河南省林科所熊治国装修,这个概念,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有独特的含义,它与现代建筑中通行的“装修”概念不同,在现代建筑中,装修是指主体建筑表面的装饰部分或进行这种作业的施工手段,而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装修,则特指门、窗、户、牖、栏...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钢结构建筑的抗震性能,提出一种基于群搜索优化(GSO)算法和增量动力分析(IDA)性能评估的钢结构建筑抗震优化设计方案.首先,根据"中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S0011-2010)"中的相关设计规范构建了一些结构和负载能力约束.然后,对传统GSO算法进行改进,使其能够更快地收敛到最优.接着,基于GSO对钢结构建筑中各组件参数进行优化,并通过IDA方法来评估备选方案的抗震性能,作为优化算法中解的适应度.最后,通过多次迭代获得最终的结构方案.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增加材料成本下,提出的方法所获得的结构方案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9.
大跨度建筑本身就是一种综合创造力的体现,在大跨度建筑空间结构中,更是有多种表现形式。不仅可以将结构构建做为建筑形象中的"符号"与"语言",也可以利用数学几何形象描述复杂曲面空间,充分发挥塑造新的建筑形象。以下本文就从各种大跨度建筑空间结构的角度,探讨不同空间结构类型体系,以便在实际中可以更好地运用结构形态创造丰富的建筑视觉形象。  相似文献   

20.
<正>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与中华传统文化和社会习俗不断碰撞、冲突和融合,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佛教建筑。近年来,我国正在经历大规模的佛教景观改造和重建过程,这给建筑设计师创造了大量的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佛教建筑的发展随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