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平天国后期在江浙一带究竟实行么什样的土地政策?这个土地政策的性质是什么?这个问题在学术界有争论。我是这样认为:太平天国后期在江浙一带实行的土地政策主要是“照旧交粮纳税”,允许地主收租。“着佃交粮”与“领凭后租田概作自产”,只是作为这一政策的补充形式而实行的。这个政策基本上维护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但在执行的过程中,对封建地主阶级仍给予打击。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封建社会里,“重农抑末”是封建地主阶级政治家在经济政策上的重要主张,各个时期的封建地主阶级政府,长期推行这一经济政策。西汉前期是否也是这样?当今一些重要的《中国通史》、《中国古代史》著作和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某些文章都认为西汉前期“压抑商贾”、“重农抑末”。一说:“西汉初年,汉政府对商人采取压抑  相似文献   

3.
本文共分四部分,从封建生产方式发展规律的角度,对秦汉地主阶级的聚财方式——“以末致富,用本守之”展开论述。第一部分论述“以末致富”诸途径和现象,以及由此引起的整个社会价值取向和观念的改变、富商大贾势力的兴起。第二部分,论述“以末政富”之风和营利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基础,以及秦汉统治阶级决策者针对其利弊而采取的相应政策——放任自流和政府专营,但总体上是对工商业进行支持和鼓励。第三部分,论述“用本守之”,并通过透视秦汉与魏晋地主士大夫消费观念的差异性及其社会根源,揭示秦汉地主阶级“用本(土地)守之(财富)”的消费周期长期化的根源。第四部分,对秦汉地主阶级“以末致富,用本守之”的聚财方式的影响和意义进行分析。说明它既适应和促进了封建生产方式日臻完善,适应和服务于封建专制政体,曾一度起过积极作用;但它成为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契机又有一定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孔子是我国古代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过程中封建地主阶级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一生为政的时间不长,主要从事教育工作。他创办的“私学”,虽未必是我国古代第一个“私学”,但可说是当  相似文献   

5.
刘基,字伯温,处州府青田县南田(今温州地区文成县南田区)人,是浙南一位妇孺皆知的历史人物。刘基出仕元明两代:他在元朝中进士、做官并为元政府镇压过农民起义;后因受排斥而去官归里。五十岁参加朱元璋队伍后,在翦除江南群雄、北定中原、彻底摧毁元政权的战斗中,参与军机,运筹帷幄,立下功勋,有“帝师”、“王佐”之称。五十岁之年是刘基一生的转折点:在这以前,他是元朝的忠实臣僚;在这以后,他成了明朝的开国元勋。  相似文献   

6.
五四运动前后的科学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运动前后的科学教育思想,是中国近代科学教育思想之集大成者。鸦片战争之后,政治上内忧外患,地主阶级中的一些有识之士感到了西方科技的优越性,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洋务运动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需要通过教育培养科技人才和具有一定科技知识、技能的工人。封建的旧教育不适应新的政治经济形势的需要,亟需进行变革。正是由于以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原因,科学教育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但是在当时“中体西用”方针约束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具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农业政策:循序渐进的农地政策既调动了农民阶级的抗日积极性,又保护了地主阶级和其他阶级的抗日积极性;合理负担的农税政策既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照顾了贫苦农民的利益,又照顾了地主和富农的利益;合法减租的农业租佃政策调整了农业租佃关系,在保留地主阶级土地所有权的基础上削弱了封建剥削程度,改善了农民生活。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宠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作为我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之一的取士选官制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是有所变革的。大体说来,两汉是我国封建让会经济的初步繁荣时期,为了确保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采取“察举”的办法,即由地方上推举人才供  相似文献   

9.
贾谊作为我国西汉初期著名的政论家、思想家,提出了许多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虽然他是站在封建地主阶级的立场上,从根本上讲是为了维护封建等级秩序和地主阶级的统治.但尤为可贵的是贾谊针对当时连年战乱造成生产破坏、民生困苦的状况,为改善人民生活、稳定社会秩序,提出了"以民为本"、"亲民如子"、"富民利民"等民生思想.这对于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洋务派的地主阶级属性决定了他们是封建制度的维护者。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实践,决定了洋务派只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西方列强的侵略实质、清朝最高统治者对汉族地主阶级的心怀猜忌和封建顽固派对洋务运动的阻挠,是促使洋务派学技不学政活动的又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程朱理学的产生是中国思想文化融合发展的产物,其哲学体系恢宏,代表了中国古典哲学发展的最高成就。但程朱理学的伦理本体包含着理性与经验的矛盾,包含着否定自己的因素。讨论程朱理学的产生及其演变对认识理学以致认识中国思想史的发展,无疑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一、程朱理学形成的条件 理学产生的经济基础。唐宋时期南北朝以来的士族门阀最终退出历史舞台,代之而起的是通过租佃制对客户进行剥削的“官户”和“乡户”地主。地主对农民的直接控制相对减弱,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相对缓和了。在北宋时“客户”由“私属”变为封建国家的“编户”,封建国家把“客户”当作“齐民”看待。地主阶级除强化国家机器外,还需要建立完整的哲学体系以便对自然、社会、人生问题作出有利于地主阶级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西汉处于中国封建社会初期,一方面是封建生产方式在迅速发展,另一方而又存在腐朽的奴隶制残余。 王莽作为西汉末期的一位地主阶级的政治家,一度强烈地反对西汉的奴隶制度,他愤怒谴责奴隶制度“逆天心,悖人伦,缪于天地之性人为贵之义”;他“愈为俭约”,反对将奴婢当作生活用具;他严禁杀死奴婢,中子王获杀死一奴,不仅切责王获,而且立即令他自杀抵罪;他极力主张限“奴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奴隶制和封建制之间有个过渡期。这个过渡期,从战国封建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至西汉武帝经济改革后结束,历时约五百年之久。以地主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制度和残留在工商业中的奴隶主势力之间的矛盾和斗争,贯穿了过渡期的始终。与此相适应,“重本抑末”政策,即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的基本政策之一。自商鞅变法始,经历了秦始皇的“上农除末”和汉初的“抑末”,“末者”本身有时受到打击和抑制,但工商业  相似文献   

14.
郝兆矩先生《增订刘伯温年谱》在“白沙”、“水口”地名的考证上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从而导致刘基“武夷山之游”整条路线考证的失误。本文亦从地名考证入手,试图复原刘基“武夷山之游”的正确路线。  相似文献   

15.
董仲舒是西汉时期的反动思想家,是复活孔孟之道的鼻祖。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反动主张,使孔孟之道在我国历史上流毒两千多年。他创立的“天人感应”的唯心主义体系,一直成为历代反动的封建地主阶级实行阶级统治的精神支柱。 “天人感应”论是董仲舒继承和发挥孔孟的“天命观”而炮制的一种神学唯心论。这种谬论在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中得到了体现。他胡说:“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春秋繁露·深察名号》,下引此书,只举篇名)具体地说,就是天与人能够互通消息,互相“感应”:一方面,天老爷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自然现象的变化,向人间作指示,下命令,发“谴告”;另一方面,人用自己的言行来报答天神,以便消灾祈福,逢  相似文献   

16.
章太炎(一八六九——一九三六),名炳麟,字权叔,号太炎,浙江余姚人。清朝末年,以有学问、有骨气,同时又倾向于保守的革命家登上政治舞台。他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和革命活动,在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中有很大影响。他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反清批孔思想,是他在当时历史条件下,阐发“国学”的必然结果。他自幼从他的外祖父和父亲那里学到一些旧学知识,并接受地主阶级的“反满”思想。成年  相似文献   

17.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被封建地主阶级誉为一代“中兴名臣。”他在太平天国革命时期为清政府卖力,组建湘军水陆师与太平军血战十年,终于攻破天京,镇压了这场大起义。在文学方面,他长于诗文,在古文和诗词创作上,著作甚富,具有广泛的影响。曾国藩(1811—1872年),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出生于一个地主阶级家庭。他的祖父曾玉屏,曾  相似文献   

18.
东汉以来,在地主阶级中,以世传儒家经典的许多家族,逐步控制入仕作官特权。曹魏行“九品官人法”,进一步巩固了他们的特权,正式形成魏晋来的士族门阀制。门阀士族大量兼并掠夺土地,影响封建国家租赋力役征收。晋初颁行“占田制”,意在肯定士族既得利益前提下,对其适当限制。东晋南朝时,由于北方士族大量南迁,他们占地所及不但尽有良田沃土,且还占国有的山林川泽。于是刘宋时又颁“占山”制,其意仍在肯定豪强既占山泽前提下,略加限制。故从“占田”到“占山”制的颁布,深刻反映了大土地私有制的急剧发展。  相似文献   

19.
苏轼思想发展经历了积极用世、理想受挫、醒悟深思、冷静归隐、愤激超然五个阶段,一生信奉儒家“尊主泽民”思想。不论在政治生涯中得意与否,他也不改初衷,表现出一个正直的封建地主阶级文人身上的那种忠君、为国、爱民的思想道德情操和对封建统治的反思。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孔子在我国古代音乐史上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音乐的局面,把奴隶主贵族的音乐教育变为新兴地主阶级的音乐教育,实行了一场空前的大革命;孔子揭示了音乐与政治的内在关系,阐明了音乐对政治的重大作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孔子从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立场出发,第一个提出了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尽善尽美”、“中和之美”的音乐审美现;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既注重音乐内容,又注重音乐形式的音乐理论家。强调音乐必须“文质兼备”,即音乐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对后世的音乐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