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8 毫秒
1.
白腐菌对秸秆中木质素生物降解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白腐菌及其产生的木质素降解酶系对秸秆的木质素生物降解方法,探讨了黄孢原毛平革菌和杂色云芝单一菌株生物降解及双菌株联合降解木质纤维素的规律,白腐菌双菌联合固态培养可使木质素降解率达到47.64%,脱木素选择性为4.74.采用模拟大规模白腐菌堆积培养(厚度30cm)的方法降解秸秆木质素,培养30d,木素降解率为32.54%,表明此方法是一种可行的大规模生物顸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白腐菌对造纸黑液中木质素的降解及影响因素.发现白腐菌的降解作用发生在次级代谢阶段,影响白腐菌降解木质素的因素有木质素浓度、pH值、搅拌速度、碳源和氮源、Fe2+浓度等.  相似文献   

3.
利用白腐菌生产蔗渣膳食纤维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蔗渣为原料,经过膨化,白腐菌处理以及H2O2漂白等工序,有效地去除了蔗渣中的木质素,制备得弛度高,组织柔软蔬松,色泽佳的膳食纤维,本文探讨了膨化的条件,白腐菌处理的时间以及H2O2漂白的条件,并确定出最佳的制备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4.
白腐菌对焦化废水中吲哚的降解及其机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选用白腐菌BP降解吲哚,研究了白腐菌在不同培养基中对两种浓度吲哚的降解过程和机理,以及吲哚的降解与白腐菌漆酶酶活、生物量、培养基pH值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培养基中白腐菌可去除99%以上的吲哚;吲哚去除率与白腐菌漆酶活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白腐菌漆酶活率达到最高时,可去除97%以上的吲哚;高浓度吲哚会抑制白腐菌的生长,同时也激发了白腐菌漆酶的产生,秸秆滤出液能促进白腐菌的生长和漆酶活力的增长;白腐菌BP最适pH值为6~7,pH值在5~8之间对吲哚都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在HPLC谱图3~6 min之间出现的新物质可能有氧化吲哚和靛红.  相似文献   

5.
不同碳源对白腐菌连续产酸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纸黑液在pH值小于3.5时能够大量析出木质素,可以大幅降低后续处理黑液的污染负荷.本研究利用产酸白腐菌可以分解木质素并产酸的特性处理造纸黑液,探讨了产酸自腐菌如何在黑液中实现连续产酸的性能,利用培养产酸白腐菌的三种不同培养基:土豆培养基、土豆黑液培养基及黑液培养基中观测它们的连续产酸能力.在以上三种培养基中,白腐菌都具有一定的连续产酸能力,但产酸强度在三种培养基中均呈下降趋势,即产酸能力逐渐减弱.利用白腐菌代谢的有机酸与无机酸酸析黑液,沉淀得到的上清液培养基中,产酸白腐菌表现为不能产酸,表明白腐菌不能降解自己的代谢产物,而代谢产物的不断积累对产酸白腐菌连续产酸是一种抑制.  相似文献   

6.
木质素降解菌L1原生质体的形成和再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自然界筛选出一株降解木质素高的白腐真菌 L1,对其原生质体的形成和再生进行了研究。在 OS培养基中生长的菌丝体 ,原生质体数量较高。在液体培养条件下 ,于 OS培养基中培养 60 h的菌丝体 ,用 0 .3% β-巯基乙醇与酶液同时处理菌丝体 ,采用 p H5 .0的混合酶 (蜗牛酶∶纤维素酶∶溶菌酶的最佳浓度比为 5∶ 4∶ 1 ) ;在 30℃酶解 4h;用 0 .4mol/L NH4Cl,1 0 mmol/L Mg SO4作渗透压稳定剂时 ,原生质体数量达到 4.32× 1 0 5个 /mg。 OS双层再生培养基最适于原生质体再生  相似文献   

7.
白腐菌F8的分离及降解木质素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松林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白腐菌F8,经Bavendamn氏显色反应证实其能产生漆酶.在液体培养条件下,该菌株能产生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锰过氧化物酶和漆酶.其降解木质素的最佳条件为100 r/min、33℃、pH5.5、接种量5%,在此条件下,木质素降解率达71.98%.  相似文献   

8.
灵芝固态发酵产漆酶及对秸秆木质素的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木质素的生物降解新途径,采用平板显色法从三株白腐真菌中筛选出一株灵芝属漆酶高产菌,以农作物秸秆等为培养基进行固态发酵,该菌主要产漆酶和少量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在优化条件下,该菌发酵18d,漆酶活力最高达2056U/g干曲.该菌以玉米秸秆、油菜秸秆及稻草作为唯一营养源固态发酵30d,对玉米秸秆的木质素降解率最大,达到23.7%,油菜秸秆也达到了16.2%.  相似文献   

9.
白腐真菌及其漆酶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晴 《安徽科技》2010,(3):47-48
白腐真菌及其漆酶在工业和生活方面的应用研究受到广泛重视,因其强大的木质素降解酶系显现出广阔的应用潜力,可用于结杆降解、生物漂白以及污染物的治理等方面,漆酶是白腐真菌普遍产生的一种含铜多酚氧化酶,本文重点介绍了白腐真菌及其漆酶在工业和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0.
漆酶(E.C.1.10.3.2)是一类含铜的氧化还原酶,其可以催化对苯二酚(也叫氢醌)氧化生成对苯醌,也常被称为对苯二酚氧化酶。漆酶一般存在于真菌和植物中,由于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较好的底物专一性,在印染和环境有机毒性化合物的降解、专用生物传感器的构建、以及造纸领域有机废弃物的生物加工利用等方面具有实际工业应用。考察了白腐菌的培养和产漆酶条件,对白腐菌产漆酶的培养条件和培养基进行了优选。结果显示,以小麦皮为碳源,硫酸铵和尿素为氮源,白腐菌生长产酶的适宜培养温度为28℃,pH值为3.5~6.0,培养基的C/N比以20合适。当培养基中添加一定的木质素沉淀物和葡萄糖时对白腐菌液体发酵产漆酶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菌体发酵液中加入10 g/L的葡萄糖、6 g/L木质素时发酵产漆酶的活力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1.
白腐菌是一种特殊的真菌,通过分泌特殊酶系能够降解多种人工合成的染料。对染料废水的处理方法及特点、白腐菌生物学特征及降解机理、白腐菌处理染料废水的优势进行概述,并介绍了白腐菌降解染料的研究现状,展望了白腐菌在染料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白腐菌降解偶氮金属络合染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白腐菌的特性和独特的降解机理,用Corilus versicolor和Panus conchatus两种典型白腐菌降解金属络合染料,结果表明,白腐菌对这类染料有明显的脱色作用,经驯化的白腐菌对染料废液处理72h脱色率可达90%以上,测定了在特定条件下两种白腐菌产锰过氧化物酶(Mnp)和漆酶(Laccase)的活性,讨论了染料的脱色与酶活及菌丝产量高低的相关性,认为白腐菌对该类染料的脱色作用包括物理吸附和酶促降解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造纸废液的白腐菌处理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就具有较强木质素降解能力的白腐菌对造纸黑液的处理能力及特性进行初步研究。采用液体发酵对不同状况下的造纸废液进行处理,以白腐菌处理造纸废液过程中的生长状况,浊度,COD,可溶性糖等指标进行观察与测定,结果显示出不同种属的白腐菌对各种状态的造纸液处理程度不同,其中效果较好的2^#菌株在光解,非光解造纸废液上的COD去除率达到80%以上,处理后的水质清亮无色,说明木质纤维素分解菌-白腐菌具有处理造纸黑液的潜在能力。  相似文献   

14.
应用正交实验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铜绿假单胞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进行正交实验,探讨各因子对铜绿假单胞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影响水平,得到铜绿假单胞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最优条件:酶解时间 0. 5h,酶浓度 2mg/L,菌龄为 15h 此时原生质体形成率为 80. 5%,再生率为 20. 6%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获得同时具备固氮、解磷、抑病等活性的多功能菌株,本文对褐球固氮菌A41和荧光假单胞菌P32原生质体的制备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菌龄、酶解温度、酶浓度、酶解时间等影响因素的正交实验确定了褐球固氮菌A41和假单胞菌P32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固氮菌A41最佳制备条件为菌龄20h、酶解温度37℃、酶浓度3mg/mL、酶解时间45min;假单胞菌P32最佳制备条件为菌龄20h、酶解温度37℃、酶浓度2mg/mL、酶解时间30min。  相似文献   

16.
漆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白腐菌所分泌的木质素降解酶主要有3种: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锰依赖过氧化物酶和漆酶.漆酶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一种含铜的多酚氧化酶,在白腐菌中普遍存在,也存在于少数低等真菌和植物中.漆酶多为酸性蛋白,含4个铜离子,形成3个活性区域;表面一些氨基酸被不同程度地糖基化.漆酶可催化的底物迭250种,铜离子结合区域在其催化氧化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运用PCR技术cDNA文库技术,越来越多的漆酶基因被克隆,目前已克隆到的漆酶基因有大约20个.许多来源地基因都是以家族地形式存在于染色体上的.已研究的漆酶基因中都含有10个左右的内含子,这些内含子在活性域位置上有比较高的保守性.一些特珠序列存在与否决定了该酶的表达形式-诱导型或组合型.目前已有部分漆酶基因的异源表达获得成功.本文还介绍了漆酶在环境保护、造纸工业、食品工业等方面的应用.对近年来漆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商品混合酶酶解的方法,研究了黑曲霉、绿色木霉、桔青霉头孢霉、粗糙脉孢霉、紫色红曲霉、白地霉、凤尾菇、冬菇、平菇等10种13株丝状真菌原生质体的制备及再生,对这些真菌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进行了观察,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的观察证明所得到的制备物确实为没有细胞壁的原生质体.实验表明,用商品纤维素酶、蜗牛酶、溶菌酶等配制成的混合酶液,可成功地从上述分属于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半知菌纲的丝状真菌菌丝体制备出原生质体.实验还说明,巯基乙醇对多数丝状真菌原生质体的形成并不是必需的.在所有供试菌株中均观察到由原生质体直接长出菌丝及由原生质体先形成酵母芽链状再长出菌丝这两类再生方式.  相似文献   

18.
米曲霉F16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再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菌龄、酶液组成、酶解时间、酶解温度、渗透压稳定剂、培养基成分等因素对米曲霉F16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米曲霉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最佳条件是:菌龄15h,酶液为0.75%纤维素酶、0.75%蜗牛酶、0.5%溶菌酶的混合酶液,酶解时间2.5h,温度为28℃,最适原生质体再生培养基为含有0.6mol/LNaCl的PDA培养基。  相似文献   

19.
以截短侧耳素产生菌Clitopilus pinsitus为材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研究菌龄、酶系、酶浓度、酶解时间、温度及稳渗剂对C.pinsitus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制备原生质体的最佳条件为:5d菌龄,0.4mol/L甘露醇稳渗剂,2.0%蜗牛酶和2.0%纤维素酶混合酶,25℃酶解1.5h,原生质体产量5.9×107个/m L,其再生率为1.2‰。实验为截短侧耳素高产菌株原生质体诱变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金色链霉菌原生质体的制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金色链霉菌原生质体制备的具体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 .发酵培养基中采用蔗糖浓度 12 %、甘氨酸浓度 0 .5 %、酶解条件采用菌龄为 48h的菌丝、溶菌酶浓度 6mg/mL、酶解时间为 1h制备原生质体 ,原生质体制备率可高达 6 0 %以上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